内蒙古蒙古族因中小学新改教材抗议的事情在网上迅速传开,各种议论各种猜测纷纷扬扬,支持的,反对的,模棱两可的,莫衷一是。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一个远比蒙古族弱小的少数民族,一个在内蒙古出生度过少年时光的我,也许有资格也说上那么几句。
在中国少数民族里,蒙古族算是一个大的少数民族,人口多,历史悠久,文化有特色,尤其在北方,喜欢蒙古族歌舞音乐的汉族弟兄恐怕为数不少。但是在中国这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里,还是很少很小,我数学不好,拿计算器算:官方统计650万的蒙古族,在14亿人口里,勉强占到百分之四左右,主要聚居在内蒙古和东北,就是在自治区有420万,最多,占比也就百分之十七八,国内越往南走可能有人都没有亲见蒙古族什么样说什么语言。
冷战结束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风靡一时,他讲,今后的世界,主要的冲突是民族的冲突,宗教的冲突。对不对呢?可以看看现实。民粹主义甚嚣尘上,白人至上,种族歧视甚至纳粹思潮死灰复燃。“帝国主义”是如此,社会主义中国呢?现在也厉害了,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要穿汉服习汉礼,家具陈设要中式新中式,对不对呢?也没错,弘扬民族文化,符合大多数国民心理。但是想没想过少数民族的心理感受呢?蒙古族至今还是要拜成吉思汗的,而成吉思汗出生在外蒙古肯特郡,兴盛于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大草原,葬于内蒙古西部。内外蒙古人都拜他祭祀他,很以他为自豪呢。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虽然弱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习俗,能不能不吵吵着弘扬,就是自己小范围做个主,传承下去呢?而不是像北美只是政府恩赐划个保护区,圈养?
从历史上看,蒙古高原真正纳入中国版图,是拜清朝的武功。元朝之后,称霸一时的蒙古族各部基本七零八散各自为政,再也无力恢复统一的蒙古帝国,皇太极统一后金后,继而开始征伐蒙古各部,结果就是蒙古各部奉皇太极为蒙古大汗。到顺治年间,远在俄罗斯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部历经艰难回归朝奉清朝政府。应该是这个时候蒙古族属于“祖国大家庭”。
清朝将蒙古分为“外藩蒙古”、“内属蒙古”,,前者官员由原部落贵族担任,后者由将军管辖,但基层都是蒙人自己治理。辛亥革命爆发,库伦就宣布外蒙脱离中国独立,民国时期战乱不止,应该也顾不上这个闹独立的王爷,而在内蒙古,基本还是“蒙人治蒙”,保持盟旗制度,是蒙古族大小王爷们掌权,。清朝设置的盟旗得以保留,一直到今天,基本名称都没有改动。
抗战胜利以后,蒙古族上层人士哈丰阿曾带着10万人签名去乌兰巴托见乔巴山,要求内外蒙合并为统一的蒙古国。在斯大林庇护下的乔巴山怎么能做这样的主!何况雅尔塔协议明确了蒙古国维持不变,白纸黑字也难改变。蒋介石曾派儿子与宋子文去面见斯大林,希望苏联撤销对外蒙古的支持。斯大林提出两方案:1、承认外蒙古的存在;2、内外蒙合并成立统一蒙古国。两害相权取其轻,蒋的民国无奈只得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
哈丰阿一行在乌兰巴托碰了一鼻子灰,转而求其次,成立了自己的东蒙自治政府,并且派人去重庆与蒋介石国民党联系,刚刚在外蒙古谈判受挫中的蒋介石认为东蒙自治政府是苏联和外蒙古的又一阴谋,就拒绝了沟通谈判,鬼使神差地将东蒙自治政府推向了共产党。在沈阳的李富春热情了蒙古族的上层人士,中共东北局、西满分局都向东蒙自治政府成立大会发出了贺电。
1945年10月31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由关内诸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由原东北抗日联军改编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合编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下设东满、西满、北满、南满等几个主要军区。西满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政委李富春。辖区为北起滨州铁路齐齐哈尔一线,沿齐齐哈尔-通辽至昭乌达盟,背靠东蒙。
这里的“东蒙”是指当时内蒙古兴安(1954年并入呼伦贝尔盟,1980年恢复建制)、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卓索图盟现在已经没有了,当时应该是辽宁与河北交接的区域)、纳文慕仁(是达斡尔语“嫩江”之意,1946年成立,因为所辖几个旗是达斡尔族聚居区,1953年并入呼伦贝尔盟)五盟。当时尚没有中共进来。
1946年1月25日,西满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邀请东蒙自治政府内防部部长阿斯根就双方军政关系谈判,签订了协议,史称《吕阿协定》。主要内容是——
政治方面,境内设县的仍保留县治,由汉族(共产党)负责,旗下设蒙人自治科;境内设旗的保留旗治,由蒙人负责,旗下设汉人自治科。
军事方面,东北各驻军原则上不驻扎蒙人居住区,需进驻时,军需不由蒙人负责;作战时双方配合;对于土匪武装,不论汉区蒙区,一经发现联合剿除。
《吕阿协定》为东蒙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自治区成立打下了基础。但是,蒙古族作为少数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并没有理论上或者说宣传上那么冠冕堂皇。小时候就知道,蒙古族即使是共产党员,根红苗正,也不能到驻蒙古大使馆工作,后来得知,这个规定同样对朝鲜族也是如此。无语。
新中国成立后,对内蒙古的管辖应该是最有力的。但是历次大小政治运动,被打入另册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多了一个罪状:民族分裂分子。到了文化大革命,这种不信任终于酿成了骇人听闻的大迫害。这个情况在我另一篇博文中讲过,不再赘述。并且将内蒙古分成四段,由东向西,分给黑龙江、吉林、辽宁管辖。此事在国际间引起不良反响。八十年代才恢复文革前旧制。
民族分裂,这个罪名就像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于少数民族头上,不知何时落下来。就连为内蒙古留在祖国大家庭做出卓越贡献的乌兰夫,最终也被这把剑砍了一刀。更多的人只能老老实实,不敢乱说乱动。
应该说八九十年代以后,内蒙古是最优秀的自治区,从来不闹事不添乱,埋头闷声发大财,楞把一个天苍苍野茫茫的地方建设得有声有色,把自己的亲密弟兄、曾经强盛的东三省远远甩在了后面。
这一次是因为政府决定,新学年开始,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要使用统一语文教材,蒙古族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汉语。按理说,这个规定也没什么不好,早一点学汉语,可以给孩子更大的学习空间,文革时期学外语,扉页印着伟大导师马克思的名言:外语是人生斗争的武器。多通晓一种语言将来到社会闯荡是很有帮助的。这一点,各位都是好见证。可是政府一声令下,改你没商量,是不是太武断了,是不是太不把蒙古人当回事了。
不能事先沟通吗?不能尊重一下民族感情吗?不能把挺好的事情好好办,别那么穷凶极恶的样子吗?
想一想,上海人还担心下一代都不会讲沪语呢!广东人还唯恐粤语失传呢!这毕竟还都是汉语文化圈子里,都是大汉民族,还有类似的地方情绪,何况本来就不是一个民族文化呢,何况历史上让人惊心动魄的一幕还没有完全退去呢。。。。
中央统战部一位副部长八年前就撰文,现行的教育和行政措施有意无意弱化了国家观念和中华民族认同的教育。比如,有些学校学生入校后狭隘民族意识反而被激发出来。每次发生掺有民族因素的事件时,这些学校不得不被列入防范重点。因此,他在文章中建议,将来居民身份证中取消“民族”一栏,不再增设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不搞“民族自治市”,推行各民族学生混校。不要再刻意把少数民族从社会人群中区别出来,突出其民族身份,给予“超市民待遇”。
同时,抓紧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语)的普及,不能因为一些反对的声音就犹豫、动摇。这篇文章从政府决策角度是有道理的,出于政府管控出于政治的需要,这些无可厚非。各国似乎也都是这么做的。这可能就是换汉语教材的理论基础吧。
其实,这个论点并不新奇,当年,孙大总统也讲过。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发表《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 是这样说的:
“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底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 ‘五族共和 ’。岂知根本错误就在这个地方。讲到五族的人数,藏人不过四五十万,蒙古人不过百万,满人只二百万,回教虽众,大都汉人。……汉族号称四万万,或尚不止此数,而不能真正独立组一完全汉族的国家,实是我们汉族莫大的羞耻,这就是本党的民族主义没有成功。由此可知,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
更有研究者认为,苏联解体,那么多加盟共和国选择独立,就是因为他们对少数民族太好啦。真是莫名其妙!远的不说,上世纪中叶为什么夏威夷哭着喊着加入美国?之前美国对夏威夷太好啦?还有加勒比那个小国,凭啥也想当美国人?苏联解体败亡,是它的必然,找原因找到少数民族身上,也算奇葩理由。
发展的眼光看,方言终归慢慢会消失,少数民族也会渐渐被融合,先从最弱小的开始,比如我的民族,才十几万人,连文字都没有,到我这一辈,很多连民族语言都不会讲了,我好在还能听得懂。这是历史的必然。我身为其中一员,一点也不悲哀。但是蒙古族、还有维吾尔族、藏族。。。。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吗?刀子下的太早了吧?
如果真有自信真有能力,就不应该人为地过多地干涉这个进程。结果呢,好事闹成了骚乱,如果真让“外来敌对势力”钻空子,空子也是咱给留出来的。
也有人居高临下地说,现在对少数民族照顾得够好了,计划生育让你多生一个;高考加分10分20分,还不知足?
这话看谁讲,怎么讲。给你好吃好喝供着,前提是,只能听我的话,照我说的做,念我指定的书。你愿意吗?
有人愿意,肯定也有人不愿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