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故宫博物院藏《丝路山水地图》名实辨

 

2018年春晚特别节目“国宝回归——《丝路山水地图》”,向国人展示了一幅明代皇家地图(注3)

 

这幅青绿山水画式地图表现明代边关——嘉峪关至天方国之间的丝绸之路,绢本设色,纵0.59米,横30.12米,20世纪30年代流散海外。如今国宝回家,由香港企业家许荣茂出巨资购买,捐给了故宫博物院。节目播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尘封百年的《丝路山水地图》,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针对社会各界对这幅古地图的一些疑问,林老师就其中倍受关注的六个问题予以解答。

 

一、《丝路山水地图》的年代问题

 

据澎湃新闻网报道,故宫博物院有一位研究清代绘画的老专家,从艺术风格方面判断这幅青绿山水地图创作于清代。此图流散日本70年,以前一直误以为是清代地图。傅熹年先生和林老师的重要贡献,就是发现和证明此图实乃明代地图。林老师说:如果真是清代地图,那么图上天山南北地区应为回部和准噶尔部,而巴音布鲁克草应该有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从伏尔加河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然而,这幅古地图所标西域地名都是明代的,没有一个清代地名。

 

《丝路山水地图》所见撒马尔罕城与望星楼(兀鲁伯天文台)

 

明嘉靖刻本和彩绘抄本所见撒马尔罕城与望日楼(兀鲁伯天文台)

 

林老师判断这幅地图绘于明嘉靖年间,有两个根据:第一,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陕西通志》版《西域土地人物图》刻本;第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彩绘抄本。《丝路山水地图》的撒马尔罕城部分误将“望星楼”(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干城北郊兀鲁伯天文台)标在撒马尔罕城的东南,林老师认为这是宫廷画师不明穆斯林地图方向而产生的错误。为了把伊斯兰圣地麦加置于世界中心,伊斯兰地图往往采用上南下北图向,如12世纪中叶伊斯兰地图——伊第利斯世界地图。这个错误在嘉靖刻本和嘉靖彩绘抄本中得到更正,可见绢本手卷地图的年代早于刻本。

 

另一方面,中国古地图从来不画人物和动物,而西方古地图往往绘有人物和动物。南京博物院藏《坤舆万国全图》绘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图上就有动物。其实,明朝宫廷得到西方地图可能早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神宗贡图。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国王唐•曼努埃尔一世首次派使团访华,试图与明朝建立贸易关系,两年以后才得以入京,那么正德朝宫廷画师很可能就见过西方地图。嘉靖刻本和嘉靖彩绘抄本皆绘有人物,故称《西域土地人物图》,而绢本《丝路山水地图》手卷无人物和动物,其年代显然早于嘉靖二十一年刻本。

 

嘉靖二十一年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图》之嘉峪关至阿丹城图

 

有网友建议用科技手段对这幅古地图进行年代检测。林老师回答说:这幅地图为明代之物,无法用碳14技术精确测年。目前最先进的碳14检测技术,误差也有30年,只对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文物有用,无法检测历史时代文物,因为秦朝才15年。况且碳14技术检测的数据往往不同,有的相差几百年,我们应该相信哪一个数据?

 

二、《丝路山水地图》是否为中国穆斯林到麦加朝觐之图

 

《丝路山水地图》地理范围从嘉峪关到天方国(今伊斯兰圣地麦加城),因此,有网友推测当为中国穆斯林到麦加朝觐之图。殊不知,《丝路山水地图》实际上分为两卷。此图仅为第一卷部分,全图展示的东西交通路线并未在天方国结束。此图还有第二卷,从嘉靖刻本和嘉靖彩绘抄本可知,全图真正的终点在明代丝绸之路终点——鲁迷城(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欧洲部分)。

 

关于这幅明代地图的性质,林老师认为实乃明王朝开国以来西域诸国朝贡陆程图。明初颁布禁海令,严禁民间海外贸易,只允许由官方规定时间、地点的“朝贡贸易”。西域诸国朝贡需走西域贡道(陆路),从嘉峪关入关;西洋诸国朝贡则走南海贡道(海路),从广州入关。由此推测,《丝路山水地图》实乃明朝开国以来西域诸国朝贡陆程图,而《郑和航海图》则为印度南海诸国朝贡水程图。

 

至于这幅丝绸之路古地图为什么以嘉峪关为起点,而不是以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城为起点?林老师说:因为明代首都在南京和北京而非长安,嘉峪关是明代边关,西域诸国使臣和商人需要在嘉峪关验明正身。16世纪波斯作家阿里•契达伊编著的《中国志》中对此有详细记载:“中国只给每十名商人中的两名发放进入北京的关文,把其他人滞留在关口以东十日行程的甘州(今张掖)”。

 

三、为什么故宫博物院将此图更名为《丝路山水地图》

 

《丝路山水地图》原名不得而知,《蒙古山水地图》只是古董商给的名称,并非原名。林老师根据此图年代和性质,称之为“在日本新发现的一幅十六世纪丝绸之路地图”,作为《蒙古山水地图》(文物出版社,2011年)一书的副标题。由于《蒙古山水地图》一名极易被误解为外蒙古(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古地图,因此,故宫博物院将这件藏品更名为《丝路山水地图》。

 

林梅村著《蒙古山水地图——在日本新发现的一幅十六世纪丝绸之路地图》目录页(文物出版社,2011年)

 

早在2007年,林老师就提出这幅地图实乃明代丝绸之路地图。2004年11月,应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屈志仁(James C.Y. Watt)先生邀请,他赴美参加“走向盛唐”文物大展。同年11月12日,应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贝格莱(Robert W. Bagley)邀请,林老师在普林斯顿大学考古与艺术史系作《蒙古山水地图——在日本新发现的中世纪“世界地图”》学术演讲(注4)

本次演讲的发言稿后被收入林老师著《松漠之间——考古新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三联书店,2007年)一书,题为《蒙古山水地图——在日本新发现的中世纪“丝绸之路地图”》。

 

尽管丝绸之路一词是1877年(清光绪三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的,但他的理论依据却是公元前5世纪以来古波斯和古希腊人将中国称作“赛里斯”(Seres),意为“丝绸之国”,因此,故宫博物院将其更名为《丝路山水地图》并无不妥。

 

四、清乾隆二十六年编《萝图荟萃》的相关记载

 

清乾隆一朝多以图像表现人物、事件和典章制度等,有多部精美图像传世。乾隆二十六年,大臣钮祜禄•阿里衮等编《萝图荟萃》一书,收录了清宫造办处舆图房所藏456件舆图。乾隆六十年,大臣王杰等又编《萝图荟萃续编》一书,补充了清宫内府所藏57件舆图条目。据清代学者法式善撰《陶庐杂录》卷一记载:

 

舆图房隶今养心殿造办处,中外臣工所进图式,存贮于此。乾隆二十六年(1761)勘定分十二类:曰天文,曰舆地,曰江海,曰河道,曰武功,曰巡幸,曰名胜,曰瑞应,曰效贡,曰盐务,曰寺庙,曰风水,为《萝图荟萃》。乾隆六十年勘定分九类:曰舆地,曰江梅,曰河道,曰武功,曰巡幸,曰名胜,曰效贡,曰寺庙,曰山陵,为《萝图荟萃》前后二编。为幅三百一十二,为帧十一,为卷四十九,为轴十三,为册二百九十,为排三十五。

 

不知为什么,《萝图荟萃》及其续编未收入《四库全书》。1936年,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清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图目初编》(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民国二十五年)一书。该书只提到清宫内府藏有《萝图荟萃》及其续编各一册,没有刊布两书内容。1937年,北平故宫博物院编《文献丛编》第二辑影印了《萝图荟萃》及其续编跋文,也未刊原书内容。

 

200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研究所汪前进选编《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民国时期)》(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年)一书,并在该书附录刊布了清宫内府藏《萝图荟萃》全书。有网友发现其中记有“嘉峪关至回部巴达山城天方西海戎地面等处图一张”,其中地名多与《丝路山水地图》所见地名相同,于是他推测其名可能是《蒙古山水地图》的原名(注5)。从网友所贴《萝图荟萃》截图看,这个条目用铅字排版,当来自汪前进书中转引的《萝图荟萃》,并非乾隆二十六年阿里衮等编《萝图荟萃》原书。

 

汪前进选编《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民国时期)》附录《萝图荟萃》

 

林老师根据2009年在台北故宫发现的嘉靖彩绘抄本,推测《丝路山水地图》当为明代皇家地图。然而,这仅是林老师一个推测,并无确凿证据。《萝图荟萃》相关记载的发现,足以证明这个推测是正确的。《丝路山水地图》确实为清宫造办处舆图房藏皇家地图,而且乾隆二十六年(1761)仍在清宫内府。《丝路山水地图》标有明代地名“巴荅山城”,其名来自今阿富汗东北巴达克山,以盛产青金石而闻名于世。乾隆二十六年阿里衮等编《萝图荟萃》将其改称“回部巴达山城”,事出有因。

 

乾隆二十九年郎世宁等绘《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图》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部叛乱,将天山南北地区并入清王朝版图。乾隆二十四年(1759),天山以南地区回部大小和卓作乱,兵败西逃;经葱岭(今帕米尔)亡命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北部),最后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宫西洋画师郎世宁等绘《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描绘的就是这次战役的壮观场景。

 

所有跟帖: 

-mingxiaot- 给 mingxiaot 发送悄悄话 mingxiaot 的博客首页 (18762 bytes) () 03/22/2018 postreply 06:11:29

-mingxiaot- 给 mingxiaot 发送悄悄话 mingxiaot 的博客首页 (34514 bytes) () 03/22/2018 postreply 06:26:31

朋友简评 -mingxiaot- 给 mingxiaot 发送悄悄话 mingxiaot 的博客首页 (626 bytes) () 03/22/2018 postreply 06:32:03

赞同你的稳健态度 迄今为止中国古画的解读 附会的多 而附会必定牵强 -公鲨- 给 公鲨 发送悄悄话 公鲨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8 postreply 21:34: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