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campus recruiting又开始了。我们公司每年都到xx市的各所大学招人。我所在的部门今年也参加招聘。又碰巧某一天领导要到我的母校去面试学生,需要个跟班的。想想应该是个有趣的差事,我就毛遂自荐了。虽然我没有资格做面试的主考官,但是领导说了,我在负责接待候选人的过程中,应该留心观察候选人面试之外的言行举止。她在决定谁进入第二轮的时候,也会参考我的看法。
面试的前一天,领导给我发来7个学生的简历。我们部门在公司里算是规模小的,所以每年在xx市 招的entry level新人不会超过6个。因为还要给别的学校留名额,所以从我的母校选出来的这7个学生里面只能邀请3人去第二轮面试。最终从里面可能只选一个人。这7个人还是从应征的上百份简历里挑出来的,可见竞争之惨烈。
我把所有人的简历都读了一遍。7个人里有6个研究生,1个本科生,都是今年夏天毕业。共同特点是成绩都不错,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都有internship的经历,而且服务过的公司很多都是响当当的大公司。有三四个人有全职工作的经历。7个人里面共有4男3女。从简历和名字上判断,有三个人像是华裔(包括留学生),有两个人似乎是印度裔。看来我们领导挑人并没有种族偏见或性别歧视。
面试的前一个晚上,公司在学校里办了一个“pre-recruiting social”的活动,邀请所有第二天参加第一轮面试的学生前来“social”。主要是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提问题,更好地了解我们公司。因为领导有事去不了,我就被派去当代表了。我一到,公司人事部的主管就对在场的学生说,这位是xx部门的xxx,凡是参加这个部门面试的同学,可以向她提问。人群里马上就有五个学生向我奔过来,全都西装革履。大家互相问好之后,他们就开始轮番向我发问。我发现7个人中只有2个没有来,是两个中国人。这个活动是自愿参加的。但是事后,领导还是非常有兴趣了解谁没有来。
15分钟过后,谁比较害羞、谁特别有leadership已经非常明显。这种场合,比较害羞的肯定吃亏。老美非常在意候选人提问的数量和质量。因为这至少反映了候选人对职位的兴趣和诚意。虽然我心里明白,提问最多的未必是最好的人选,提问少的也未必就干不好这工作。但是一个回合下来,我不得不承认,外向的、善于提问的候选人更容易给我留下深刻、正面的印象。
第二天,我很早就来到了学校给我们安排的考场。现场还有其他的雇主和我们公司的其他部门。所以虽然我负责接待的只是那7个学生,但是因为我和所有等待面试的学生坐在同一个区域,所以也能观察到其他学生面试前的表现。我在那坐了大半天,得出如下几个总体印象:
• 欧美裔的学生都显得落落大方。在我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前,已经有很多人主动和我握手打招呼。有不少人在等待面试的过程中和我轻松攀谈。相比之下,其他族裔的学生则大多怯生生地走进来,然后就一生不吭的坐下来等。
• 女生普遍比男生显得更为镇静和自信。
• 亚裔的男性考生普遍比较腼腆。很多男孩子坐在那里闷声不响,看得出来内心很紧张。
好了,再说回那7个学生:
#1: 排在第一个面试的是中国人。但是他迟到了15分钟,说是走错了地方。这点对他非常不利,虽然他的背景在我看来是最合适的人选。另外他没有参加我们的social。他目前其实有一份不错的全职工作,私下里我有点怀疑他对我们这份工作的诚意。这个男生一接触就知道不是特别外向的人,说话比较soft-spoken。在我看来这不是什么缺点,我敢肯定这个人技术方面很不错,干活肯定老老实实的,是个好的技术人才。但不知道老美会怎么想。
#2:这个印度女孩很会问问题。人很热情开朗。撇除对老印的偏见,她是个讨人喜欢、有亲和力的人。老美会对她有好感。
#3:这位是中国留学生。从同胞这个角度,如果我能投票的话,我特别愿意帮助她。看她的简历,如果她能正常发挥,应该是可以进入第二轮的。但是看得出来她显得比较紧张。
#4:这位印度老兄口音太重,我和他的交流有困难。但这不是他的错。再说老美未必听不懂他的英语。但是他昨晚提出的问题都挺怪的。
#5:这位白人哥哥的不足之处在于,他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6:这位白人哥哥明显是个当领导的料。非常健谈非常老练。昨晚上他在一群学生人里面就像个大哥哥。应该说他的性格很适合我们这一行。但是由于他的样貌和性格都比较成熟,所以有让人觉得overqualified的感觉。
#7:这位本科生妹妹是个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很阳光很外向。落落大方。是人见人爱的那一种。言语中流露着自信。从个人经历上看,小小年纪就很独立很有头脑。昨天晚上我没见到她,但实际上她的确到场了,只是因为要上课所以提早离开了。
如果让我来挑的话,2, 6和7 入围,接下来如果要backup的话,依次是 #1, #3, #5, #4。
领导在面试结束后,对以上7个人做了总结:
#2,#6 和 #7是她觉得比较strong的三个人选。她同意#6似乎有点overqualified。
#1她其实还觉得不错,尤其喜欢他的背景。但是#1在面试中问到出差的频率,并强调他是有家庭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出差的机率很大是事实。#4的印度哥哥,她听得懂他的英语,但是觉得他怪怪的。#5,领导说她当初根本不应该把他选进来。这位哥哥的简历上,虽然有工作经验,有几个学位,但是他好像搞不清楚到底自己想干哪一行。而且每个工作都干不长。#3,很可惜,领导说这位妹妹凡事只回答yes或者no, 没办法交流,看来太紧张了。总的说来,领导的感觉和我的大体来说还是不谋而合。我的最大感慨是,看简历的时候觉得几个人都很不错,旗鼓相当。但是一见面就分出高低了。
最后领导说,这些学生礼貌上都应该给我们写一封简短的感谢信。事后,除了#1和#5之外,我都收到了感谢信。其实,因为我毕竟不是面试官,我倒没指望这些学生给我写信。不过,按照领导的吩咐,我还是向她汇报了谁给我写了信。应该说,原来比较强的几个在这一环节上又加了一分。
写到这里就算告一段落了。我也不想多加评论,只希望把我观察到的东西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来。其中的种种启示,相信各位心里有数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参加公司校园面试的经历
所有跟帖:
•
很有用, 收入我的个人书签里了.
-小谋-
♀
(0 bytes)
()
03/21/2010 postreply
14:00:36
•
这个妹妹事办得细,善于观察,前途不可限量
-犀利老烟枪-
♂
(0 bytes)
()
03/22/2010 postreply
01:12:12
•
回复:参加公司校园面试的经历
-imincolumbus-
♂
(14 bytes)
()
03/22/2010 postreply
11: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