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终身雇佣形态却被认为是日本企业战无不胜的法宝之一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来说,该是各有千秋吧。如果员工总是处于流动状态,那么核心竞争力就没法在公司保留下来,反之如果没有任何流动,那么就很难吸收到新鲜血液的渗入。

    按照传统的想法,一个公司招来从大学刚毕业的新员工,要培养成真能为公司盈利的有用人才,至少要花三年时间,而这之前公司在此员工身上的投入会大于收获,此后的漫长岁月里他在和其他员工的协作过程中钻研琢磨,精益求精,从而形成该公司特有的竞争力。但是,如果他中途离开了企业,那么他所累积的技术往往由于缺乏普适性,到其他企业就不能得到很好发挥了。可见,终身雇佣的文化,有利于日本公司培育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不在于该公司有多大的技术方面的革命性,而是从微细的改善中长期形成的精致而又高品质,高性能等方面。显然这种体制比较适合于传统制造业等行业。

    不过,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日企的做法,特别是固有的那种平均主义的工资体系,遇到了严重的挑战,首先是韩国三星出高薪大量从日企中挖走了高端技术人才(据说三星所出的年薪就可以超过这些技术人员继续在日本公司干到退休的累计收入)。另外一个挑战就是日本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后所遭遇到欧美用工体制的冲击,很多日企抱怨说,我们招来员工,辛辛苦苦培养出来了,等他们翅膀硬了他们却飞到欧美企业去了。其实原因是,欧美企业虽说没有终身雇佣的保障,但他们开出的工资条件又是那么诱惑人。更何况哪个中国人真能相信可以在日本企业工作一辈子呢?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