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投資報酬 股票遠優於房產
KTLA 5電視台報導,在美國,買房一直被視為累積財富主要方式,但如今高房貸利率與停滯的房價,讓該理財方式受到挑戰。KTLA分析十年房市與股價數據、訪問專家後發現,儘管房屋帶來穩定資產與稅務優惠,股票在回報率上更勝一籌。還有專家認為,在加州仍以為買房是最佳累積財富方式,對這一代人來說,是危險金融迷思。不過究竟買房還是投資,仍取決個人財務狀況、生活目標與時間規畫。
過去十年,美國房屋中位數顯著上升。根據聖路易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2015年4月中位房價為28萬9100美元,2025年4月已達41萬800元,十年上漲42%,特別是東北部和西部沿岸主要城市,漲幅更驚人。根據Zillow,2015年洛杉磯一套價值42萬7000美元房屋,如今大約漲至95萬1000美元。2005年在舊金山花70萬7000美元買的房子,如今可能已值160萬美元。
這些回報相當可觀,即使房貸尚未繳清,也可能已累積可觀資產淨值。在稅務上,大多數屋主仍可享高達75萬美元房貸利息抵扣。若出售房屋,符合國稅局規定,單身可免25萬美元資本利得稅,已婚夫妻50萬美元。
大洛杉磯地區房地產經紀人協會( Greater Los Angeles Realtors)主席羅羅素爾(Anne Russell)認為,即使保險、產業稅與維修等費用較高,房屋所有權仍是美國富裕族群共有特徵。「數據顯示,租屋者平均淨資產大約只有1萬美元,有房族則是43萬美元。」她建議即使選擇租屋自住,仍可朝購屋投資方向準備,「對首購族,我建議若買不起想住的地方,就在別地方買再出租,用租金支付房貸,等待資產增值。」
股市表現可超越房地產
然而,儘管投資房地產帶來穩定回報,但自金融海嘯後,美國股市表現卻超越房地產。從2015年4月到2025年7月,道瓊(Dow Jones)指數上漲154.8%,標普500指數(S&P 500)上漲210.6%,那斯達克(NASDAQ)綜合指數上漲334.6%。相比之下,全美房價同期僅上漲約42%。
假設2015年4月投資10萬美元於指數基金,至2025年7月,在道瓊中約值24萬8300美元,標普500約值30萬6500美元,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更達到43萬2100美元。若一開始投資20萬美元,如今更是雙倍,這些數字還不包括股息再投資。
不過,專家提醒,雖然租屋不是明智投資,但不代表背負大額頭期款和房貸就是好選擇。聖地牙哥小企業貸款公司Cardiff共同執行長斯恩特(William Stern)說,「認為在加州買房是最明智的財務決策,對這一代來說,是危險的金融迷思;」他說,「許多購屋者並未充分考慮財務影響。」
他指出,屋主往往忽視不會累積任何資產的「隱性支出」。在加州,產業稅、保險和社區管理費每月可能高達數千美元,再加上房屋價值1-2%年度維修費,花掉的錢往往比實際累積的資產更多。
近期一項研究發現,美國所有大都市地區,租房都比支付貸款更便宜。根據Bankrate數據,平均房貸支出比租屋每月高出38%。理財規畫師Bill Nugent說,房地產與股票都是不錯的長期投資,但需考量資產流動性,若房地產升值,這筆收益通常需透過出售或再融資才能變現。Lazarus則認為,最關鍵因素是時間。最好的選擇是清楚自己長期目標,若想累積資產,扎根並長期居住在某地,買屋更明智;若想保持財務單純與自由度,租屋或是更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