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快断粮了
人在浦东,还没解封。掐指一算,今天是我居家隔离的第28天。
小区连续有阳,只多不少,解封遥遥无期。家有拆家神兽两只,不能上学,精力旺盛,每天食物需求量极大;一枚体重180斤的食肉动物队友,干饭机器人,肉菜以盆为单位;我,身高157,人不大,但胃占了一半,因为常年健身,每天消耗也不少。
以上为前情提要,总之,一家四口,在封控的第28天,正面临着断粮危机。
别跟我说“你不会抢菜吗?”
每天n个闹钟,准时蹲点app抢菜,以我的手速,手机都能被我戳出性高潮。加上最近在我强烈要求下,队友也加入每日抢菜战斗,远在外地的爹妈也来帮忙,四人全方位全时空轮戳,也没戳出半片菜叶。
讲真,事到如今我终于明白了很多男人的悲伤,我如此卖力,戳到自己都面目狰狞了,你不仅面无表情,连毛也没给我个回应,对不起,是我不够快。
多么痛的领悟,是我土,是我胖,是我配不上沪上顶级男团叮咚饿了么美团盒马的垂青。
(永远抢不到菜的叮咚)
你也别跟我说“你不会社区团购吗?”
作为一个曾经做过七年全职主妇的我,手机里没二十个商家私人微信,都对不起我曾经叱咤小区的全职主妇头衔,好歹也是曾凭一己之力推动小区几十户人家团购洗碗机的人,大到洗碗机,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连保险丝螺丝钉商家老板的微信我也收入囊中。封控期间,各团购群琳琅满目,打开手机,置顶的全是各类业主自助的团购群,每天就在群里各种接龙、付款。这不,前几天我斥巨资团购了20斤大米,网上卖56,店家卖98,特殊时期,认了,谁都不容易。
(各种团购群,为了减轻志愿者工作,我已经买得很克制了)
可是,你得有人送啊。小区实行足不出户管理,商家只能送货到小区门口。全小区5000多号人的生活物资,堆积如山,全靠有限的小区物业和志愿者配送。
我们小区是浦东新区重灾区中的重灾区,阳了的楼栋一大堆,志愿者必须接种过疫苗,而且楼洞不能有阳,上一次核酸或者抗原必须为阴性。这几个条件就砍掉一大半,有限的几个人,负载全小区5000多号人的物资运输,凌晨一点还能听到楼下运货的声音,几天下来,已经倒下几个运输小伙儿。肉类生鲜放了一天,到家已经臭了。
小区呼吁非必要物资不要购买,我配合。面包非必要,我可以吃麦片;孩子哭着想吃香蕉,我说家里还有苹果;新鲜牛奶非必要,我们买包装牛奶,能放半年那种……这两天,小区配送实在吃不消了,对发起团购的团长们有了要求:自己的团,自己分拣,自己防护,自己派送。
好嘛,一大半团长也歇菜了。
翻箱倒柜找吃的,犄角旮旯里以前看不上的各类包装食物,什么火腿腊肉小面包,此刻都是珍宝。绿豆红豆黄豆黑豆,一豆两吃:熬粥,还有发豆芽。每天为豆芽又长高了几毫米欢呼雀跃,一家人蹲在阳台上对着一盘豆苗痛哭流涕,正在阳台上埋屎的猫,看我们的眼神都开始带着畏惧。好像下一秒,我们饥饿的目光就对准了它。
讲真,全家物资储备最足的,竟然是我家的猫。猫粮猫砂都够它半年。如今我们全家只想辟谷,不是因为没菜了,是因为卫生纸也快没了。
每天心情不好就去刷刷各个群,哀鸿遍野,对照一下就觉得自己没那么悲惨。人类果然很阴暗,当你觉得自己悲惨,就去看看更惨的人,你就会觉得快乐。群里求菜求肉求馒头,有人吃了一周面条,重金求一碗白米饭;有人没盐了,几天下来心慌腿软嘴里没个鸟味儿;还有求洗衣液的,求酱油的,求葱姜蒜的,更不要提那些平日不开火的小年轻们,封控前囤的速食都已经弹尽粮绝……对比一下就觉得,还好,你只是不敢拉屎而已嘛,还有好多人想拉屎都没东西可拉呢。
要知道,以前这帮人都是在群里求暖床的男朋友女朋友。如今,为求一份奢侈品葱姜蒜,他们都能降低择偶标准和性别要求了。
你更不要马后炮地怪我“你不会提前囤货吗?”
我不追求断舍离,平时就有囤物资的习惯。隔离的27天中,小区有过一次短暂的解封,第二次封控通知下达之后,我们在小区大门关上的前十分钟,驾车仓皇逃出,先后去了盒马、家乐福、卜蜂莲花以及各类便利店扫货,彼时商超已经是人满为患,货架空的空,缺的缺,但我们还是抢购了满满一后备箱的食物,蔬菜水果,心想这么多东西够它吃上十天半个月了吧。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也算不过上海的封控政策啊。
拿我小区为例,3月12日,小区有阳,通知14天封小区管理,3月20日小区全阴解封,没两天,小区又阳了,再次封闭管理。紧接着到了3月28日,上海要求浦东全员静止到4月1日,结果到了4月1日,小区仍然没有解封,因为阳性不断,短短几天爆发式增长,只要当天有一例阳性,就必须7+7封控管理,无限循环。
《开端》也不是这么拍的啊,《开端》好歹能重启,找方法,找活路,不断试错最后成功。我现在,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把浦东区整个超市都搬进我家,如果要给囤积物资加上一个年限的话,我希望囤够一万年。
今天是4月8日,从3月12日封控第一天算起,已经快一个月了。谁家能囤这么多东西?蔬菜能放几天?冰箱能有多大?速食能顶几天?
所以请问,我到底还要封多久?谁也没法给我答案。
讲真,说出去都没人信。今天早晨起床我哭了一场,从六点抢到九点,屁也没抢到一个。购物车里快千元的物资,肉眼可见刷刷刷的没货,最后连购物车也刷不进去。
哭了,不是气哭了,没力气生气,我是馋,馋哭了。
盒马有社区团购,我抢成功了两次,退单了我两次,不打招呼那种,比渣男还渣男,说走就走,无视我付出的真心,无视我付出的钱财!我是不是还要夸它一句还挺职业素养,谢谢你啊盒马,你还没忘记把钱退给我。
真是火辣辣的分手费,不断提醒我被你抛弃了,把钱甩你脸上头也不回就走人的那种。
竟然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恼羞成怒之感。
我只是想吃一条鱼,想啃口面包而已,有这么难吗?
嚎啕大哭。真特么操蛋。
昨天我认真盘点了冰箱和储藏柜里的所有食物,郑重其事地开了一个家庭会,我们从最初的四菜一汤,到三菜一汤已经有段日子了,从明天开始,我们就只能两菜一汤了。我和队友晚上已经不吃饭了,美名其曰减肥,再饿,也不能饿孩子对吧?祖国的花朵呢?
不插科打诨,我其实远远没到快饿死的地步,食量储备还够一周,团购也正在马力加足中,希望能新鲜的到达,就是辛苦小区里那些志愿者们。
但是,我还是好想问一问——
全上海2500万人口啊,还有好多好多好多人,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家里没有做饭条件的出租屋,还有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不会用手机,不会抢购,不会团购,不会……他们怎么办?怎么保障他们的物资问题?满屏的求助诉苦,有人看到吗?
疫情防控我配合,浦东说4月1日解封,结果你整了个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我语文不好着实阅读理解不来,只想问问有哪个小区真的解封了?有给我们物资准备的时间吗?我们老百姓该怎么买菜?超市全部关了,菜场全部关了,一点点人力服务全市2500万人口的口粮,怎么负担得过来?想过预案吗?能切实解决我们老百姓吃饭问题吗?
永远封下去不是办法,民以食为天,家里的食物每天都在消耗,购买力上来了,有钱都没地方花,因为买不到,就算买了也不一定能新鲜的送到。请问哪位行行好,给我一点盼头可以吗?我没高要求,只想吃口面包,吃口鱼,给孩子吃口香蕉。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难过,想不到在人均gd排名前列的上海,有一天我会因为疯狂想吃面包和鱼,而嚎啕大哭。
============================================================
是的,我还没死
=============================================================
我在上海方舱住了11天,看到魔幻人间
在世博源方舱
他住了11天,每天都想赶紧离开
也看见了有不想出去的人
上周六,zhuyi终于可以回家了。
他收拾行李,在离开世博集中隔离点前,拿了一个黄色的医疗废物袋当作纪念品,装进行李箱。
zhuyi在这里住了11天。
病友们称它为世博源方舱,是本轮疫情中,上海最早建成的大型集中隔离点,如今有几千人住在这里。
他刚来的时候,跟所有人一样,不习惯日夜常亮的照明,嘈杂的人声和手机外放噪音让他难以入眠。
但“有一说一,这里的伙食真的不错”。
方舱其实就是个小社会,zhuyi是无症状感染者,他多数时间都是在到处溜达,观察周围,用文字和图片写下自己的方舱日记。
在这里他看到了人生百态,是过去从来未曾想到的。“像我这样时时刻刻都想离开方舱的人,看到居然有不少人是不想离开方舱的。”
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叫zhuyi,是一名美食博主,上周六(4月9日)刚从世博源方舱出院回家。
首先需要声明的一点是,以下这些见闻只代表我个人的真实经历。因为“中招”较早,我所在的世博源方舱是这次最早修好的,条件相对完备。
谁也没想到后面每天几千几万增长,再怎么火速扩建也很难保持这样的生活水准。
我也有朋友最近被转运,去到的方舱刚建好,没有隔断、电源插座等等,我看到他们拍的视频里,和我现在住的地方差别太大了,我就只能先安慰他几句。
如果按照计划,我的整个隔离过程是31天,正好一个月。
这31天包括3月小区封闭的2天,测出核酸异常在家等待转运的2天,被运至嘉定的瑞金北院10天,世博方舱的10天,再加上后续居家隔离7天。
踏进世博展览馆改建成的方舱,第一眼有点震撼,目之所及全部都是床。我们是在地下的这一层,据我估计这层床位数将近1000,楼上还有一层,这样的场馆还有几个。
这个建筑本身有完善的公共设备,比如空调系统。
通道里放置了很多独立的移动厕所,就是音乐节常见的那种。冲水是脚踩式的,一个星期后的卫生状况就很糟糕了。
没有地方洗澡,有固定的洗漱的龙头,但只有冷水。
如果你要打热水,需要去热水机那边排队,那是给别人灌保温瓶用的,排队经常二三十米,水流很细,如果打盆热水洗头要花好多时间。
睡觉在这里是个大问题,我平时睡觉每天是7个半小时,在这里差不多只有5个半小时。
主要是因为世博方舱里的灯是常亮的,明晃晃的大灯,这让我有些受不了。我来得仓促,没带眼罩和耳塞。
这里有一些通用的办法,比如去护士台领毯子在隔断上拉天幕,睡觉时候把口罩戴在眼睛上,能够遮一遮光线。
每个人生活习惯不同,有的人起得早,有的人嗓门大,有些人用手机看剧会声音外放,有的人打鼾起来地动山摇,隔了好几个床位都能传到我这里。
这一层卫生间附近的通道是唯一能直接晒到太阳的地方,在床位区因为灯光的关系分不清昼夜,我每天会站在这里晒太阳合成点维生素D。
方舱最北面是患者活动区,我会上下午各做一组10分钟不到的hiit,每日步行6000-8000步。
我觉得在这里必须要坚持运动,但也不能让自己做得太激烈,浑身是汗也没办法洗澡,需要适可而止。
这里有一面巨大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天空的一角,知道现在是白天还是夜晚,让身体感受昼夜节律,时间不只是一个数字上的意义。
世博源方舱的伙食完全免费,说实话真的不错,早餐必有牛奶,中晚餐两荤两素。
这个盒饭比普通便利店里的盒饭都要好,豌豆虾仁、梅干菜烧肉、番茄鱼片、豆干炒肉、大排……还有额外的牛奶、饼干、蛋糕时有供应。
早中晚餐的节奏差不多是7点、11点、17点。刚开始也有小混乱,盒饭一到护士台有人就直接冲上来拿,帮别人带一拎好几盒,后面的人怕拿不到就慌了。
我第一天吃饭连筷子都没有,用一次性纸杯挖着吃。后来秩序好了很多,有“志愿者”来推车分饭。
这些志愿者都是病患自发来做的,拉了一个群,在入院的时候医生也会问你是不是党员,如果是的话可以发挥带头作用等等。
倒推来看,我应该是3月中旬去菜市场买菜时被感染的。
买菜前一天我去朋友家吃饭,他们后来因为和我密接也进酒店隔离了14天,14连阴,所以基本确定了事发点是第二天的菜市场。
这个还原过程,是方舱里一个水产大哥给我分析的,那里有一大片床位都是卖菜、卖肉、卖水产的。
其实在瑞金北隔离时,我就感觉怎么有那么多菜场的哥们,他们是支撑这个社会刚需的人群,大量中招,手停口停对他们的生活冲击巨大。
世博源方舱里对男女床位有大致区分,有些人会用黄色垃圾袋绑在搁板柱子上进一步遮挡,也有夫妻一起隔离在这里的,可以要求相邻床位,护士一般会满足。
我有一位70多岁的病友,我俩当初是同一部救护车拉到瑞金北院,住进同病房,前几天一起转来世博源方舱。
他住在另一个区域,我去看望他。他给我们讲过去当通信兵的经历,讲摩尔斯密码、起床号熄灯号。
老人和分开隔离的老伴在方舱团聚了,但这里彻夜通明的环境对老年人实在不友好,他们为了安静选了偏在一角的床位,离卫生间差不多300米。我的床位离卫生间200米,半夜上个厕所来回一趟睡意全无。
我除了手机之外带了一个iPad用于工作,但环境噪音会让我有点焦虑。你不清楚自己的核酸结果,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出去,很难集中精神。
如果按照世博源方舱这个条件的话,你当然也可以带笔记本电脑来工作,床头有电源,场馆也有Wi-Fi,每天手机号码注册一下就能用,然后他们医护人员自己也建了一个Wi-Fi。
但是我看到别的方舱的视频,可能真的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好像没看到床位边上的电源。
我在这里能看到孩子们在各自床位上网课。据我见大多数孩子都是和大人一起来隔离的,孩子们之间也会玩在一起。
我进方舱的时候也没有想过会做这么多的文字记录,当时我抱着可能很快就能回去的希望。
后来意识到我在这里有很多的时间,就每天到处走,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拍下来,看哪些人可以聊聊天,就变成了我微博上的这些记录。
这里每个人都会用手机看外面发生的事情,有些人手机外放得不响,还是能直接听到,但大家不太会相互讨论。更不会聊到个人,比如你对什么美剧感兴趣,喜欢看什么电影之类的。
每个人最关心的还是眼下,比如今天核酸什么时候做,自己上一次什么结果,因为只要能做核酸,就表示你有了出去的可能性。
世博源方舱里基本的生活物资是不缺的,一进去会发给你脸盆、牙刷牙膏、塑料拖鞋等等。
其他必需品在护士台都能领到,比如卫生纸、乳胶手套、湿巾、洗手液,以及零食和瓶装水。
出院之前,新轮换来的这批部队医院医护人都特别好,讲话轻言细语,同她们讲好的事情也会记得。
但如果你需要外面的人帮你送东西进来,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毕竟是传染病医院,内外物资的交换非常严格。
所以,做足充分准备很重要。像我之前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张进方舱准备物品清单(见文末),里面包括指甲刀、剃须刀、剪刀这些,都是能带进来的。
安检最主要是不允许你带打火机,尽管还是看到有人能在户外的通道里偷偷抽烟。
还有一个是我不确定他们会不会阻拦的,就是小的电热水壶,我看到有人在床位边用的。我不太确定床头的电源能不能承受功率,万一短路其实很危险。
不是每个病友都像我这样每时每刻都想离开方舱的,也有想一直阳一直待下去的人。
比如我见到有些人,做装修工的,本来就是在外面没有固定住所,随身带着被子铺盖,哪里干活睡哪里,你让他们现在出院,他们也没地方去的。
还有的人隔离进来之后,租的房子到期了,房东明确不给租了,你出去也买不到吃的,回老家你是红码也没交通工具,只能阳在这里等彻底解封,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倒是有位理发师,带着家伙来的,我看他是真不想走。最早是挨着床位巡回,见人就说理发可以找他,结果上门生意络绎不绝,一次20元。
我也不知道会不会交叉感染,但看见了会一门手艺的重要性。
如果要出院,你需要连续两次核酸结果阴性,每隔一天做一次核酸,也就是说你如果做出来有一次阳,要再连阴两次,这就是再等上四五天。
我在第10天时终于接到了可以出院的通知,在这里熬了10天鹰,总算熬出了头。
这时候有两种选择,一是回家继续居家隔离7天,前提是你家小区居委同意;第二种就是去定点的隔离酒店,继续熬。我们小区居委通情达理,允许我回家。
临走的时候,瑞金北的病友怕我出去之后买不到吃的,给了我一大包他在方舱囤的面包蛋糕,我厚着脸皮塞进行李箱。去护士台填表回来,床上又整整齐齐摆了好多。
但回家之路没有那么顺利,因为人手实在有限,一直没有车来接。我在世博源方舱就这样又多住了一天。
我观察到这里最近两天有明显变化,卫生间更干净了,盒饭的分量减少了——这其实是好事,因为我一个大男人吃完都会觉得很饱,胃口小的难免浪费,不如这样量小一点。
第二天终于有车出院了,临走前,我去护士台要了一只黄色的医疗废物袋。
这样的袋子,在方舱无处不在,展开能当作布帘,拧成一股能当绳子,过到顶上电线掉下来,也有人扎了几片袋子上去防止路过的人撞上。
我把这只医疗废物袋作为纪念品,折叠好放进了行李箱。
附:zhuyi整理的方舱准备物品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