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482)

来源: 2022-04-12 19:03:4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是的,我快断粮了

阮唐 一颗阮唐 2022-04-07 22:52

人在浦东,还没解封。掐指一算,今天是我居家隔离的第28天。

 

小区连续有阳,只多不少,解封遥遥无期。家有拆家神兽两只,不能上学,精力旺盛,每天食物需求量极大;一枚体重180斤的食肉动物队友,干饭机器人,肉菜以盆为单位;我,身高157,人不大,但胃占了一半,因为常年健身,每天消耗也不少。

以上为前情提要,总之,一家四口,在封控的第28天,正面临着断粮危机。

 

别跟我说“你不会抢菜吗?”

每天n个闹钟,准时蹲点app抢菜,以我的手速,手机都能被我戳出性高潮。加上最近在我强烈要求下,队友也加入每日抢菜战斗,远在外地的爹妈也来帮忙,四人全方位全时空轮戳,也没戳出半片菜叶。

讲真,事到如今我终于明白了很多男人的悲伤,我如此卖力,戳到自己都面目狰狞了,你不仅面无表情,连毛也没给我个回应,对不起,是我不够快。

多么痛的领悟,是我土,是我胖,是我配不上沪上顶级男团叮咚饿了么美团盒马的垂青。

Image

(永远抢不到菜的叮咚)

 

你也别跟我说“你不会社区团购吗?”

作为一个曾经做过七年全职主妇的我,手机里没二十个商家私人微信,都对不起我曾经叱咤小区的全职主妇头衔,好歹也是曾凭一己之力推动小区几十户人家团购洗碗机的人,大到洗碗机,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连保险丝螺丝钉商家老板的微信我也收入囊中。封控期间,各团购群琳琅满目,打开手机,置顶的全是各类业主自助的团购群,每天就在群里各种接龙、付款。这不,前几天我斥巨资团购了20斤大米,网上卖56,店家卖98,特殊时期,认了,谁都不容易。

Image

(各种团购群,为了减轻志愿者工作,我已经买得很克制了)

 

可是,你得有人送啊。小区实行足不出户管理,商家只能送货到小区门口。全小区5000多号人的生活物资,堆积如山,全靠有限的小区物业和志愿者配送。

我们小区是浦东新区重灾区中的重灾区,阳了的楼栋一大堆,志愿者必须接种过疫苗,而且楼洞不能有阳,上一次核酸或者抗原必须为阴性。这几个条件就砍掉一大半,有限的几个人,负载全小区5000多号人的物资运输,凌晨一点还能听到楼下运货的声音,几天下来,已经倒下几个运输小伙儿。肉类生鲜放了一天,到家已经臭了。

Image

 

小区呼吁非必要物资不要购买,我配合。面包非必要,我可以吃麦片;孩子哭着想吃香蕉,我说家里还有苹果;新鲜牛奶非必要,我们买包装牛奶,能放半年那种……这两天,小区配送实在吃不消了,对发起团购的团长们有了要求:自己的团,自己分拣,自己防护,自己派送。

好嘛,一大半团长也歇菜了。

 

翻箱倒柜找吃的,犄角旮旯里以前看不上的各类包装食物,什么火腿腊肉小面包,此刻都是珍宝。绿豆红豆黄豆黑豆,一豆两吃:熬粥,还有发豆芽。每天为豆芽又长高了几毫米欢呼雀跃,一家人蹲在阳台上对着一盘豆苗痛哭流涕,正在阳台上埋屎的猫,看我们的眼神都开始带着畏惧。好像下一秒,我们饥饿的目光就对准了它。

 

讲真,全家物资储备最足的,竟然是我家的猫。猫粮猫砂都够它半年。如今我们全家只想辟谷,不是因为没菜了,是因为卫生纸也快没了。

Image

 

每天心情不好就去刷刷各个群,哀鸿遍野,对照一下就觉得自己没那么悲惨。人类果然很阴暗,当你觉得自己悲惨,就去看看更惨的人,你就会觉得快乐。群里求菜求肉求馒头,有人吃了一周面条,重金求一碗白米饭;有人没盐了,几天下来心慌腿软嘴里没个鸟味儿;还有求洗衣液的,求酱油的,求葱姜蒜的,更不要提那些平日不开火的小年轻们,封控前囤的速食都已经弹尽粮绝……对比一下就觉得,还好,你只是不敢拉屎而已嘛,还有好多人想拉屎都没东西可拉呢。

要知道,以前这帮人都是在群里求暖床的男朋友女朋友。如今,为求一份奢侈品葱姜蒜,他们都能降低择偶标准和性别要求了。

 

你更不要马后炮地怪我“你不会提前囤货吗?”

我不追求断舍离,平时就有囤物资的习惯。隔离的27天中,小区有过一次短暂的解封,第二次封控通知下达之后,我们在小区大门关上的前十分钟,驾车仓皇逃出,先后去了盒马、家乐福、卜蜂莲花以及各类便利店扫货,彼时商超已经是人满为患,货架空的空,缺的缺,但我们还是抢购了满满一后备箱的食物,蔬菜水果,心想这么多东西够它吃上十天半个月了吧。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也算不过上海的封控政策啊。

拿我小区为例,3月12日,小区有阳,通知14天封小区管理,3月20日小区全阴解封,没两天,小区又阳了,再次封闭管理。紧接着到了3月28日,上海要求浦东全员静止到4月1日,结果到了4月1日,小区仍然没有解封,因为阳性不断,短短几天爆发式增长,只要当天有一例阳性,就必须7+7封控管理,无限循环。

《开端》也不是这么拍的啊,《开端》好歹能重启,找方法,找活路,不断试错最后成功。我现在,连试错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把浦东区整个超市都搬进我家,如果要给囤积物资加上一个年限的话,我希望囤够一万年。

今天是4月8日,从3月12日封控第一天算起,已经快一个月了。谁家能囤这么多东西?蔬菜能放几天?冰箱能有多大?速食能顶几天?

所以请问,我到底还要封多久?谁也没法给我答案。

 

讲真,说出去都没人信。今天早晨起床我哭了一场,从六点抢到九点,屁也没抢到一个。购物车里快千元的物资,肉眼可见刷刷刷的没货,最后连购物车也刷不进去。

哭了,不是气哭了,没力气生气,我是馋,馋哭了。

盒马有社区团购,我抢成功了两次,退单了我两次,不打招呼那种,比渣男还渣男,说走就走,无视我付出的真心,无视我付出的钱财!我是不是还要夸它一句还挺职业素养,谢谢你啊盒马,你还没忘记把钱退给我。

真是火辣辣的分手费,不断提醒我被你抛弃了,把钱甩你脸上头也不回就走人的那种。

  竟然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恼羞成怒之感。

我只是想吃一条鱼,想啃口面包而已,有这么难吗?

嚎啕大哭。真特么操蛋。

昨天我认真盘点了冰箱和储藏柜里的所有食物,郑重其事地开了一个家庭会,我们从最初的四菜一汤,到三菜一汤已经有段日子了,从明天开始,我们就只能两菜一汤了。我和队友晚上已经不吃饭了,美名其曰减肥,再饿,也不能饿孩子对吧?祖国的花朵呢?

 

不插科打诨,我其实远远没到快饿死的地步,食量储备还够一周,团购也正在马力加足中,希望能新鲜的到达,就是辛苦小区里那些志愿者们。

但是,我还是好想问一问——

全上海2500万人口啊,还有好多好多好多人,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家里没有做饭条件的出租屋,还有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不会用手机,不会抢购,不会团购,不会……他们怎么办?怎么保障他们的物资问题?满屏的求助诉苦,有人看到吗?

疫情防控我配合,浦东说4月1日解封,结果你整了个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我语文不好着实阅读理解不来,只想问问有哪个小区真的解封了?有给我们物资准备的时间吗?我们老百姓该怎么买菜?超市全部关了,菜场全部关了,一点点人力服务全市2500万人口的口粮,怎么负担得过来?想过预案吗?能切实解决我们老百姓吃饭问题吗?

永远封下去不是办法,民以食为天,家里的食物每天都在消耗,购买力上来了,有钱都没地方花,因为买不到,就算买了也不一定能新鲜的送到。请问哪位行行好,给我一点盼头可以吗?我没高要求,只想吃口面包,吃口鱼,给孩子吃口香蕉。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难过,想不到在人均gd排名前列的上海,有一天我会因为疯狂想吃面包和鱼,而嚎啕大哭。

 

Image

 

 

 

============================================================

 

是的,我还没死

阮唐 一颗阮唐 2022-04-11 21:00

 

人在浦东,还没饿死。
上一篇文章火了,据说火到了国外。短短两天内,我宛如一个可怜的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妇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和问候。作为一个此前岁月静好的小透明,实在受宠若惊,因此垂死饥中惊坐起,写篇文章给大家一个交待。
 
Image
 
首先特别感谢我们小区居委会一位周姓(或者邹或者朱)女士的关爱,写完文章的第二天就给我打了电话,说小区要对人数较多的家庭进行一个爱心访问,询问是否有肉菜短缺、米面不足的情况。我作为一家四口的女主人,表示非常感动,然后婉拒了这位居委大姐提出要帮助我们家的要求。
毕竟,作为一个从小就循规蹈矩不善言辞的老实孩子,这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方式我还运用得不太熟练,不好意思哭着喊着说你终于来电话了求求你给我点菜我要饿死了;其次,在我们小区广大热心邻居的投喂下,我已经收到了不少面包和香蕉,奋力团购到的肉菜也终终终终终于到了一箱,暂时解决了部分燃眉之急;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在小区里居住了十多年的老油条,我对居委突如其来,如此礼貌的关怀非常不适应——要知道,小区以前给我打电话,不是楼下邻居投诉我家熊孩子声音太大,就是提醒我要交物业费了。
现在,距离居委给我打电话已经过去三天了,住在我对面的一家六口却迟迟没收到居委的温暖慰问,他们表示非常委屈。我安慰她,可能是因为居委大姐的小学数学没学好,或者是近期疲于抗疫出现了智商下降,觉得四口人没有六口人多,请邻居稍安勿躁,耐心等待。要相信我们的基层干部,慰问可能会迟到,但绝对会到来。
 
其次,我也特别感谢我们街道派出所施姓警官,紧随居委之后打来的电话。您在电话里彬彬有礼,问候了我的全家(吃饭问题),深切让我感受到了人民警察对老百姓的关怀和呵护。您先是高度肯定了我那篇文章的真实性,他作为我们片区的人民警察,知道我们小区确实是街道里“阳得早,阳得快,阳得多”的重点小区,听到这样的总结,我瞬间为我们小区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
以前在业主群,我天天看到一些业主们抱怨小区这不好那不好,让我觉得我们小区干啥啥不行,但现在,我们竟然在领跑新冠疫情这件事上做到了优等生的成绩,非常可贵。您同时也体现了深深的共情:不仅非常同情我现在的处境,对“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困难表示了深深的理解。也很坦诚地与我敞开了心扉,说您作为一名街道警察,这一个月来您也是筋疲力尽,濒临崩溃,这一番掏心窝子让我非常感动。
但是施警官最后提出的建议却让我非常为难,他说:你现在是我们片区的红人,要多多传播一些正能量,带领大家抗疫。
施警官,对不起这题我真不会。因为众所周知,我不仅是一个抢不到菜的废物,我还是处于生态鄙视链最底端的文艺中年妇女。不信你们去看看我公众号其他文章,是不是特别丧,特别负能量?我的负能量大多来自于没出息的情情爱爱和家长里短,比如虽然我拥有一个180斤的雄壮队友,但我依然想睡白敬亭和四字弟弟。而这件事从实际操作上来看可能性几乎为零,更何况我现在还面临着被饿死的困境,爱而不得是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而成年人讨论爱是一种无能。我每天都沉浸在这些无能的痛苦里,没什么力气带领大家积极抗疫。
但挂掉电话之后,我还是深刻地进行了自我检讨,我这种菜抢不到只会坐在家里号啕大哭的废物,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应该都是先去找警察叔叔,而不是上网发牢骚。我们都是人民,我是人民,警察也是人民,人民不骗人民。
于是今天当我再一次没抢到面包之后,满怀希望地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但对方还没听完我的描述,就把电话挂了。
我很委屈,我真的太单纯了,男人总是什么都很快,心变得也很快,昨天他还说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找他的。
 
但是,答应施警官的事情我依然是要做的,我积极在社群里号召大家进行自救,用以物换物的方式,不仅消耗了部分居民不需要的东西,帮助了一些物资紧缺的居民,更是促进了社区里居民的情感联络。比如昨天深夜,我用半块生姜,换了一盒日本冰淇淋。队友用几颗发了芽的土豆,换到了一堆德芙巧克力。
交换过程也非常谨慎惊险,我们先是互相出示了各自的核酸检测报告,还有全楼阴性的抗原照片,然后在月黑风高之时,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鬼鬼祟祟下楼接应。拿货也很惊险,指定地点,放下就走,躲在大树后看到对方拿走后,相互点头示意,不说话,不接触,不回头,货到手,转身走。回到家后迅速脱衣沐浴,把病毒洗得干干净净,我站在热水龙头下,心有余悸,感觉自己不是去换巧克力冰淇淋,而是刚刚去从事了某项非法交易,手染鲜血,正在毁尸灭迹。
但当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深夜的饭桌上,小心翼翼把冰淇淋和巧克力分成四块,涕泪横流分享着来之不易的美食时,依然感受到了久违的幸福。
 
我也积极地加入了各个团购大军,这两天街道的各大团友应该都能看到我活蹦乱跳的身影,终于斥巨资买到了朝思暮想的鱼——88块钱,4条鱼,三条小得不能再小的昂刺鱼和一条已经变成了僵尸的鲈鱼。
 
Image
 
在我想对老板娘发脾气的时候,她带着哭腔及时发来的一条语音瞬间让我心软了,老板娘也非常不容易,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彻夜不休,到处抢鱼。这种关键时刻,别的商家都是一副你爱买不买的态度,但这位老板娘却主动跟我说了一连串对不起。
 
Image
 
唉,都是中国人,我怎么舍得责怪她呢?看着孩子们吃得狼吞虎咽的样子,我还是由衷地感到了幸福。在我得意洋洋地发了一张吃鱼的朋友圈后,评论里有人说“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抢到过活物了”、“求求你写篇文章告诉我鱼是什么味道”,还有人说“抢了一碗鸡汤,里面有鹌鹑大小的半只鸡,298元,可乐雪碧易拉罐,36一罐”,一时间,我觉得88块钱4条鱼也是不过分的。
 
我还感谢所有在评论里对我提出批评和质疑的网友们。比如有人质疑我造假,是在编故事。他们说上海绝对不可能这样,我其心可诛,是在传播负能量,给国家抹黑,是在蹭热点,还说没准我其实就是个抠脚大汉。抱歉,您说对了一点点,我不是抠脚大汉,我是抠脚妇女,给我打电话的施警官可以亲口证明,这些确实都是真实的。
我不否认上海可能有做得不错的小区,朋友圈里闵行某街道已经被投送了第四波物资,鸡鸭鱼肉粮米油面一应俱全,但截至目前为止,我只收到过一罐午餐肉和几根火腿肠。感谢政府的投喂,让我家在断肉那两天,吃到了宝贵的蛋白质。我小心翼翼、备受珍惜地一顿做了两根,留给了两个孩子。那盘腊肉炒青菜里的腊肉,早就过期了。但众所周知,过期的食物是不能吃的,除了上海的过期食物,越腊越香,我和队友吃得非常知足。
 

Image

(我家前两天的午餐)
 
还有谴责我不知好歹的,说我有的吃就不错了,唧唧歪歪装什么可怜。作为一个曾在藏区边防采访,饮过雪水啃过冻土豆的人来说,我自己苦点一点问题都没有,但你让我的孩子挨饿,我真的于心不忍。我的两个孩子,是我从小用牛奶巧克力浇灌长大的宝贝,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我这种草民饿死命不足惜,反正我这种抢不到菜的废物少几个对大局来说无关痛痒,但你让祖国的未来跟着一起受苦那就是你的不对。
 
我真心感谢小区热心邻居们的投喂,他们把自己好容易抢到的物资,从牙缝里省出来匀给了我,我和孩子们终于吃到了梦寐以求的面包和香蕉。
最重要的是,邻居们的热心投喂让我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为什么别人都可以抢到面包和香蕉,就你不行?冥思苦想了很久,我得出结论:是我经历还太少,我认为的快,不等于平均线上的快,甚至是不及格的。总而言之,是我不够快。想清楚这一点,我对瘫在沙发上打游戏的180斤队友陡然心生一股怒气,非常自然地把“我不够快”顺利转化成“是你不够快”。
多好,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我一样总是自省检讨,就不会总是去找国家的麻烦。我们要将社会矛盾转化成内部矛盾,并且内部消化,内部解决。在转移矛盾找队友茬这件事上,我从没让自己失望。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废话,我着实有些难过,抱歉,浪费大家的时间和资源看我讲废话了。因为老实说,和那些真正挣扎在弹尽粮绝温饱线上的人比较,尤其是和一些孤寡老人、有基础疾病的人们比较,我还没到最困难的时候,还有得吃,还有力气抢菜。
这两天厚着脸皮团购了一部分物资,心里怀着对志愿者深深的愧疚。因为家里没有老人搭手,队友又不符合志愿者条件,我走了的话,队友一人看俩熊孩子,容易发生生命危险。我只能捐出自己的电动车给志愿者团队送货,又送了一箱水减轻自己的内疚。
但昨天,我们小区一位的志愿者还是晕倒了,我看到以后真心特别难过。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是个头?
 

Image

 
今天,我又了一个揪心的视频,一位母亲凌晨一家一家敲门,带着哭腔给高烧40℃的孩子求药。很心碎,下楼去做核酸的路上,足下的阳光细细碎碎,我看着格外刺眼,有些泪目。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我今天已经被封31天,社区今天通知未来连续三天核酸,我竟然有些高兴,因为下楼做核酸的短暂几分钟是唯一的放风时间,那种户外脚踩水泥地的扎实感,我已经感觉很陌生了。但高兴结束,我觉得好悲哀,什么时候,去户外走一走也成了奢侈?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每天在各个团购群里满头包地找菜找肉,平时下楼几块钱就能买到的葱姜蒜如今都和爱马仕一样需要配货,搭配几样蔬菜才能给你送;物价飞涨得不可思议,88块钱四条小鱼的日子我能给孩子们吃几顿?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那位因志愿者晕倒而退单的邻居,只是想要一瓶生抽;那位半夜嚎哭到处求药的妈妈,只是想要一瓶药店里标价不到40元的退烧药。还有多少你听不见的声音,看不到的挣扎?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普普通通的生活需求,在自由的日子里看起来都微不足道,但在疫情防控之下,最微小的生活需求,就成了天大的屏障。这些都是时代的灰,谁能保证下一粒不会飘在你和我的脑袋上?
网上有个“全家便利店入店音”,收听量你们自己去搜搜,多余的话,我不说了。
 

Image

 
有人说,要忍耐,要等待光明,要正能量,不要一天到晚矫情,抒发那么多的负能量。但是亲爱的朋友们,如果这个世界只能书写歌舞升平,不能书写悲哀与挣扎,那么我宁可三缄其口,变成哑巴。
 
我只是写了一篇发牢骚的文章,你们第二天就给我打电话嘘寒问暖。那些求药的,求助的,求生存的,求活下去的,接到过你们的慰问电话吗?
你们让我觉得惭愧,觉得羞耻,也觉得难过。
 
施警官,我知道您肯定会看我的这篇文章,我保证,您交待我做的事情,我尽力了。如果我做得还不够好,我特别欢迎您给我再打一个电话指导一下。如果不是疫情,我想自己本来是可以去您那儿喝杯茶的。之前在街道派出所办户口的时候,我和你们警员交涉得口干舌燥,四号窗口徐姓警官桌前那杯香气袅袅的茶水,我觊觎很久了。
 
最后,恳请各位关注了我的小伙伴都赶紧取消关注,这儿只是我一个文艺中年妇女无病呻吟的小菜园子,更新非常佛系,都是一些很没有营养的文字。希望大家留着力气去关注上海更需要关注的人们,我这种抢不到菜只会抱怨国家的废物不值得大家浪费时间。
 
最最后,随手挂几个后台的小可爱。有些问候我父母满口身体器官的,就不贴出来了,免得脏了大家的眼睛。
 

Image

 

Image

Image

 
他们的发言让我觉得,人类作为一种复杂多样的高等生物,也会产生几个没脑子的漏网之鱼,他们不配叫SB,我们身体的某样器官是产生新生命的,高贵的,他们不配。
如果你问我为啥不给这些小可爱打个码,那真是不好意思。因为我不仅如这些小可爱说的一样不知好歹,我还特别不讲礼貌。
 

Image

 

 

=============================================================

 

 

我在上海方舱住了11天,看到魔幻人间

外滩君 外滩TheBund 2022-04-10 21:00

在世博源方舱

他住了11天,每天都想赶紧离开

也看见了有不想出去的人

 

Image

 

上周六,zhuyi终于可以回家了。

 

他收拾行李,在离开世博集中隔离点前,拿了一个黄色的医疗废物袋当作纪念品,装进行李箱。

 

zhuyi在这里住了11天。

 

病友们称它为世博源方舱,是本轮疫情中,上海最早建成的大型集中隔离点,如今有几千人住在这里。

 

Image

 

他刚来的时候,跟所有人一样,不习惯日夜常亮的照明,嘈杂的人声和手机外放噪音让他难以入眠。

 

但“有一说一,这里的伙食真的不错”。

 

方舱其实就是个小社会,zhuyi是无症状感染者,他多数时间都是在到处溜达,观察周围,用文字和图片写下自己的方舱日记。

 

在这里他看到了人生百态,是过去从来未曾想到的。“像我这样时时刻刻都想离开方舱的人,看到居然有不少人是不想离开方舱的。”

 

以下是他的自述。

 

01
世博展览馆“一层千床”
民间智慧保睡眠质量

 

我叫zhuyi,是一名美食博主,上周六(4月9日)刚从世博源方舱出院回家。

 

首先需要声明的一点是,以下这些见闻只代表我个人的真实经历。因为“中招”较早,我所在的世博源方舱是这次最早修好的,条件相对完备。

 

谁也没想到后面每天几千几万增长,再怎么火速扩建也很难保持这样的生活水准。

 

我也有朋友最近被转运,去到的方舱刚建好,没有隔断、电源插座等等,我看到他们拍的视频里,和我现在住的地方差别太大了,我就只能先安慰他几句。

 

Image

 

如果按照计划,我的整个隔离过程是31天,正好一个月。

 

这31天包括3月小区封闭的2天,测出核酸异常在家等待转运的2天,被运至嘉定的瑞金北院10天,世博方舱的10天,再加上后续居家隔离7天。

 

踏进世博展览馆改建成的方舱,第一眼有点震撼,目之所及全部都是床。我们是在地下的这一层,据我估计这层床位数将近1000,楼上还有一层,这样的场馆还有几个。

 

Image

Image

 

这个建筑本身有完善的公共设备,比如空调系统。

 

通道里放置了很多独立的移动厕所,就是音乐节常见的那种。冲水是脚踩式的,一个星期后的卫生状况就很糟糕了。

 

Image

 

没有地方洗澡,有固定的洗漱的龙头,但只有冷水。

 

如果你要打热水,需要去热水机那边排队,那是给别人灌保温瓶用的,排队经常二三十米,水流很细,如果打盆热水洗头要花好多时间。

 

Image

 

睡觉在这里是个大问题,我平时睡觉每天是7个半小时,在这里差不多只有5个半小时。

 

主要是因为世博方舱里的灯是常亮的,明晃晃的大灯,这让我有些受不了。我来得仓促,没带眼罩和耳塞。

 

这里有一些通用的办法,比如去护士台领毯子在隔断上拉天幕,睡觉时候把口罩戴在眼睛上,能够遮一遮光线。

 

Image

 

每个人生活习惯不同,有的人起得早,有的人嗓门大,有些人用手机看剧会声音外放,有的人打鼾起来地动山摇,隔了好几个床位都能传到我这里。

 

这一层卫生间附近的通道是唯一能直接晒到太阳的地方,在床位区因为灯光的关系分不清昼夜,我每天会站在这里晒太阳合成点维生素D。

 

Image

 

方舱最北面是患者活动区,我会上下午各做一组10分钟不到的hiit,每日步行6000-8000步。

 

我觉得在这里必须要坚持运动,但也不能让自己做得太激烈,浑身是汗也没办法洗澡,需要适可而止。

 

这里有一面巨大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天空的一角,知道现在是白天还是夜晚,让身体感受昼夜节律,时间不只是一个数字上的意义。

 

Image

 

 

02
病人自发当志愿者
老人孩子人生百态

 

世博源方舱的伙食完全免费,说实话真的不错,早餐必有牛奶,中晚餐两荤两素。

 

这个盒饭比普通便利店里的盒饭都要好,豌豆虾仁、梅干菜烧肉、番茄鱼片、豆干炒肉、大排……还有额外的牛奶、饼干、蛋糕时有供应。

 

Image

 

早中晚餐的节奏差不多是7点、11点、17点。刚开始也有小混乱,盒饭一到护士台有人就直接冲上来拿,帮别人带一拎好几盒,后面的人怕拿不到就慌了。

 

我第一天吃饭连筷子都没有,用一次性纸杯挖着吃。后来秩序好了很多,有“志愿者”来推车分饭。

 

Image

 

这些志愿者都是病患自发来做的,拉了一个群,在入院的时候医生也会问你是不是党员,如果是的话可以发挥带头作用等等。

 

倒推来看,我应该是3月中旬去菜市场买菜时被感染的。

 

买菜前一天我去朋友家吃饭,他们后来因为和我密接也进酒店隔离了14天,14连阴,所以基本确定了事发点是第二天的菜市场。

 

Image

 

这个还原过程,是方舱里一个水产大哥给我分析的,那里有一大片床位都是卖菜、卖肉、卖水产的。

 

其实在瑞金北隔离时,我就感觉怎么有那么多菜场的哥们,他们是支撑这个社会刚需的人群,大量中招,手停口停对他们的生活冲击巨大。

 

世博源方舱里对男女床位有大致区分,有些人会用黄色垃圾袋绑在搁板柱子上进一步遮挡,也有夫妻一起隔离在这里的,可以要求相邻床位,护士一般会满足。

 

Image

 

我有一位70多岁的病友,我俩当初是同一部救护车拉到瑞金北院,住进同病房,前几天一起转来世博源方舱。

 

他住在另一个区域,我去看望他。他给我们讲过去当通信兵的经历,讲摩尔斯密码、起床号熄灯号。

 

老人和分开隔离的老伴在方舱团聚了,但这里彻夜通明的环境对老年人实在不友好,他们为了安静选了偏在一角的床位,离卫生间差不多300米。我的床位离卫生间200米,半夜上个厕所来回一趟睡意全无。

 

Image

 

我除了手机之外带了一个iPad用于工作,但环境噪音会让我有点焦虑。你不清楚自己的核酸结果,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出去,很难集中精神。

 

如果按照世博源方舱这个条件的话,你当然也可以带笔记本电脑来工作,床头有电源,场馆也有Wi-Fi,每天手机号码注册一下就能用,然后他们医护人员自己也建了一个Wi-Fi。

 

Image

 

但是我看到别的方舱的视频,可能真的没有这样的条件,也好像没看到床位边上的电源。

 

我在这里能看到孩子们在各自床位上网课。据我见大多数孩子都是和大人一起来隔离的,孩子们之间也会玩在一起。

 

Image

 

我进方舱的时候也没有想过会做这么多的文字记录,当时我抱着可能很快就能回去的希望。

 

后来意识到我在这里有很多的时间,就每天到处走,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拍下来,看些人可以聊聊天,就变成了我微博上的这些记录。

 

这里每个人都会用手机看外面发生的事情,有些人手机外放得不响,还是能直接听到,但大家不太会相互讨论。更不会聊到个人,比如你对什么美剧感兴趣,喜欢看什么电影之类的。

 

每个人最关心的还是眼下,比如今天核酸什么时候做,自己上一次什么结果,因为只要能做核酸,就表示你有了出去的可能性。

 

 

03
也有人不想出去
临走时病友厚礼相赠

 

世博源方舱里基本的生活物资是不缺的,一进去会发给你脸盆、牙刷牙膏、塑料拖鞋等等。

 

其他必需品在护士台都能领到,比如卫生纸、乳胶手套、湿巾、洗手液,以及零食和瓶装水。

 

Image

 

出院之前,新轮换来的这批部队医院医护人都特别好,讲话轻言细语,同她们讲好的事情也会记得。

 

但如果你需要外面的人帮你送东西进来,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毕竟是传染病医院,内外物资的交换非常严格。

 

所以,做足充分准备很重要。像我之前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张进方舱准备物品清单(见文末),里面包括指甲刀、剃须刀、剪刀这些,都是能带进来的。

 

安检最主要是不允许你带打火机,尽管还是看到有人能在户外的通道里偷偷抽烟。

 

还有一个是我不确定他们会不会阻拦的,就是小的电热水壶,我看到有人在床位边用的。我不太确定床头的电源能不能承受功率,万一短路其实很危险。

 

Image

 

不是每个病友都像我这样每时每刻都想离开方舱的,也有想一直阳一直待下去的人。

 

比如我见到有些人,做装修工的,本来就是在外面没有固定住所,随身带着被子铺盖,哪里干活睡哪里,你让他们现在出院,他们也没地方去的。

 

还有的人隔离进来之后,租的房子到期了,房东明确不给租了,你出去也买不到吃的,回老家你是红码也没交通工具,只能阳在这里等彻底解封,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倒是有位理发师,带着家伙来的,我看他是真不想走。最早是挨着床位巡回,见人就说理发可以找他,结果上门生意络绎不绝,一次20元。

 

我也不知道会不会交叉感染,但看见了会一门手艺的重要性。

 

Image

 

如果要出院,你需要连续两次核酸结果阴性,每隔一天做一次核酸,也就是说你如果做出来有一次阳,要再连阴两次,这就是再等上四五天。

 

我在第10天时终于接到了可以出院的通知,在这里熬了10天鹰,总算熬出了头。

 

这时候有两种选择,一是回家继续居家隔离7天,前提是你家小区居委同意;第二种就是去定点的隔离酒店,继续熬。我们小区居委通情达理,允许我回家。

 

临走的时候,瑞金北的病友怕我出去之后买不到吃的,给了我一大包他在方舱囤的面包蛋糕,我厚着脸皮塞进行李箱。去护士台填表回来,床上又整整齐齐摆了好多。

 

Image

 

但回家之路没有那么顺利,因为人手实在有限,一直没有车来接。我在世博源方舱就这样又多住了一天。

 

我观察到这里最近两天有明显变化,卫生间更干净了,盒饭的分量减少了——这其实是好事,因为我一个大男人吃完都会觉得很饱,胃口小的难免浪费,不如这样量小一点。

 

第二天终于有车出院了,临走前,我去护士台要了一只黄色的医疗废物袋。

 

Image

 

这样的袋子,在方舱无处不在,展开能当作布帘,拧成一股能当绳子,过到顶上电线掉下来,也有人扎了几片袋子上去防止路过的人撞上。

 

我把这只医疗废物袋作为纪念品,折叠好放进了行李箱。

 

Image

 

 

附:zhuyi整理的方舱准备物品清单

 

Image

 

 

 

文、编辑/Cardi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