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追踪者05

有人在我房间里,用狗链子栓了一个女孩,说不敢解开,怕她跑 | 异类追踪者05

老金和小伙伴 魔宙 7/31
Image
 
大家好,我是掘坟仔。
 
今天的故事开始之前,我想先问个问题:你在什么时候最叛逆?
 
我在办公室调查过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很统一:上初中的时候。
 
仔细想想也有道理,初中时期是从孩子到大人的过渡阶段。与父母也不再是从属关系,开始出现独立人格。
 
这时的人最敏感,以前会跟父母分享的事,不会再说,以前会服从父母的事,不会再服从。
 
家长一旦没意识到这种变化,就可能有摩擦,有时这样的摩擦,会引发残酷的结局。
 
今天的故事主角是两个上初中的女孩,花季年纪,却在经受最煎熬的生活。
 
看完故事你可想想,如果是主角是你,你会做什么。
 
Image
 
 
Image
 
这天晚上,林晓雯没有回家。
 
她跟妈妈说,自己在同学孙仪家写作业,不回去了。
 
林晓雯的妈妈十分不满,电话追到孙仪家,得知两人确实在写作业,才罢休。
 
夜深了,孙仪和林晓雯收拾好书包,回屋休息。
 
孙仪先去了卫生间,回来时候,林晓雯已经躺在床上,背对孙仪,面冲着墙,睡下了。
 
孙仪把手机充上电,放在床头柜上,关上灯,也躺下了。
 
孙仪听到和她背靠背的林晓雯在抹眼泪。她没搭理林晓雯,逼自己赶紧睡觉。
 
凌晨四点,孙仪和林晓雯的手机几乎同时发出震动的声响,孙仪从昏睡中惊醒,手忙脚乱的摁掉闹铃。
 
她喘着粗气,心跳的厉害,不知道是被闹铃吓到了,还是被刚才做的噩梦吓到了。
 
孙仪坐起身,靠在床头,深吸了几口气,让自己的心跳慢下来,也让自己的眼睛适应一下黑暗。
 
过了一两分钟,她的眼睛终于适应了黑暗的卧室。
 
她看到林晓雯正盘腿坐在床的另一侧,背靠着墙,赤裸着上身。脸上流着眼泪,手里紧紧攥着手机,手机屏幕发出的暗蓝色的光映在林晓雯的脸上,她的脸上有泪痕,此时的目光却十分呆滞。
 
孙仪努力控制住呼吸,她借着纱帘透过的微弱的月光,从书桌上摸到了一杯水,一包餐巾纸,一把美工刀。
 
她把水递给了林晓雯,劝她喝了几口,然后自己也喝了一口。
 
孙仪滑出了美工刀的刀片,慢慢靠向林晓雯。林晓雯缩挺直身子,后脑勺紧贴着墙,手指轻轻在肚子上一划。
 
她说,割这儿吧,我妈看到我手臂上的伤了,不好。
 
孙仪点点头,神情严肃,仿佛是一个在执行献祭仪式的大祭司。
 
她左手拿着手机,打开了闪光灯,右手握着美工刀,在林晓雯肚脐眼下面划了一刀。
 
Image
 我见过孙仪家那把美工刀,就是这样的美工刀
 
这一刀不深,只留下一道血印子。
 
孙仪抬头看了看林晓雯,林晓雯摇了摇头。
 
孙仪把刀递给林晓雯,掀开自己的衣服。林晓雯接过来,也在孙仪的肚子上划了一道。
 
刀口不深,孙仪能清晰的感觉到刀尖划破皮肤割进肉里的感觉。她努力控制自己不要出声。林晓雯没有继续割第二刀,而是把刀还给孙仪。
 
孙仪拿过刀,再次把刀尖刺进林晓雯的皮肤,她努力控制自己的力度,不让刀片划得太重。
 
林晓雯哭了,可能是因为疼,也可能是别的原因。
 
一个女生,赤裸着上身,直挺挺地坐在床上,一只手捂住自己的嘴,怕哭出声。
 
另一个女生,手里握着美工刀,一下一下地戳在对面雪白的肚皮上,划出一道道猩红色的痕迹。
 
两人满身是汗,除了轻微的抽泣,没有丝毫声响,像是某种奇异的仪式。
 
这样过去很久,两人的肚子上已经有无数伤口,孙仪又恢复了开始木讷的表情。
 
林晓雯用纸巾擦干了刀片上的血,孙仪擦了擦彼此身上的血。
 
她们又都躺下,孙仪觉得很累,也很困,她非常想睡觉,却又睡不着。
 
 
Image
 
上面这段话是孙仪写的,她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写下了她和同学好友林晓雯在一个凌晨所做的事儿。
 
我没有把她写的东西完全誊抄在笔记里。
 
孙仪的原稿写的非常色情,她本意是想用描写两个未成年少女赤身裸体这种露骨文字,来让我这个中年老男人难堪。
 
然后在咨询的过程中占得一丝想象中的优势。
 
然而在我读过这篇文章之后的那次咨询中,她并没有得逞,反而自己先炸了锅,愤怒地冲出咨询室。
 
她的诡计没有得逞,她低估了一个成年人的下限。
 
不过看完这篇文字,我虽然没有感觉难堪,却很疑惑,这两个女生到底在干啥。
 
我把这篇文章修改了一下,隐去姓名,拿给徐晓看,我问她这是什么新的SM招数吗。
 
徐晓没上当,她回怼我,你都不知道的事儿我哪儿知道。
 
孙仪是个初三在校生,15岁,马上要面临中考。第一次来咨询室,是她妈妈带她过来的。
 
如果不说,我会以为来看病的是她妈妈。
 
孙妈妈今年40岁,蜡黄的皮肤蒙着一层抑郁症病人特有的灰暗,语言逻辑有些混乱,说话的时候习惯性揉搓小拇指。
 
相比之下红光满面的孙仪实在不像精神病人。
 
唯一不同的是,孙仪的妈妈手里握着一个铁链,这个铁链连着孙仪的衣领。
 
Image
孙仪妈妈握着的铁链
 
我看了孙仪在医院的病例,是躁郁症,也就是双相情感障碍。
 
我让孙仪的妈妈把链子解开,她小声说,孙仪会跑。
 
我还是坚持让她把链子解开。
 
那次咨询做的很拧巴,好像每个人都在较着一股劲儿。
 
之后的咨询,孙仪没有再允许她妈妈出现,孙仪本人倒是每次都比较准时地出现在咨询室。
 
但每一次不一定能准时走,有时候刚坐下没十分钟,她就愤怒了,然后拎包走人,把咨询室的门撞得山响。
 
 
Image
 
 
 孙怡的咨询录音,面对我质询她有些抵触
 
 
Image
余波留下的初诊记录,为了方便阅读,信息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
 
                         来访者初诊表格
姓名:孙仪
年龄:15
婚姻状况:未婚
职业:学生
工作单位:北京市某中学
 
症状:双相情感障碍、自残、有暴力倾向
 
 
诉求:母亲希望解决女儿心理问题,回归正常生活
 
 
家庭状况:父母离异,12岁以后随母亲生活
 
 
备注:来访者咨询的主观意向较低,第一次咨询是在母亲的陪同下,使用特殊手段(用狗链拴住手腕)前来咨询。
 
家人介绍,来访者有暴力倾向,曾经用美工刀(或是刀片?)割伤同学,和自残,被同学家长发现。
 
来访者有较长时间自残史,手臂上有不同形状的割伤和烫伤。
 
部分咨询录音:
 
孙仪(以下简称孙):你看了我写的东西了吗?
 
咨询师:嗯,我读过了。
 
孙:感觉怎么样?
 
咨询师:文笔不错,写得很生动,不过我不太理解,这是一种仪式吗?
 
孙:跟你没关系,你看完之后觉得爽吗?
 
咨询师:没什么特别的体会,写的挺好的。你的老师说你伤人,说的是这个晚上的事儿吗?
 
孙:不全是,我有时候会控制不住地想打人。
 
咨询师:比方说什么时候?
 
孙:就是烦的时候,作业写不完了,在学校遇到嘴碎的,有人没事找事没茬找茬的。
 
咨询师:但是你写的这个场景里,似乎没有涉及到上面说的这几类。
 
孙:我没伤害林晓雯。
 
咨询师:你用刀把她划伤了。
 
孙:那不算是故意的。
 
咨询师:看你写的确实不像是故意的,像是你俩商量好的。这里面有什么隐情吗?
 
(孙仪盯着墙上的一幅画,没说话)
 
咨询师:孙仪,你是想到什么了吗?可以跟我讲讲吗?
 
(孙仪没有反应,继续盯着墙上的画)
 
咨询师:你可以和我讲讲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吗?
 
孙:我没有伤害林晓雯。
 
咨询师:我没有怀疑你说的话,但我需要更全面地了解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你说你没有伤害的意思,是不是指你虽然行为上看起来是伤害了她,但你主观上并没有想要伤害她?
 
孙:我是在帮她,可是我也不知道这样帮她对不对,她也帮助我,我不能看她这么难受。
 
咨询师:能给我讲讲她是在什么事情上帮助你?怎么帮助你的吗?
 
(来访者眼神游移,注意力不集中,似乎在想事情。林晓雯和孙仪在学校里是比较要好的朋友,孙仪有一次提到过林晓雯的精神状态也并不好)
 
咨询师:那你可不可以告诉我,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是不是你们两个都互相同意了的?
 
孙:那天是我们俩说好的,互相帮助。
 
咨询师:互相划伤对方?
 
孙:嗯。
 
咨询师:她的手臂上有划伤。
 
孙:那不是我弄得,那是她自己弄得。
 
(来访者孙仪的手臂上,也有一些伤痕,伤口形状深浅不一)
 
咨询师:和你手臂上的伤痕有关系吗?
 
(孙仪将手臂缩进搭在腿上的长袖校服里)
 
咨询师:这么热的天,你还是穿着冬季校服,是为了遮住胳膊上的伤吗?
 
孙:这个伤跟她没关系。
 
咨询师:那是你自己划的?
 
孙:我们真的就是互相帮忙,如果不互相帮忙就会有别的人来做这件事,我们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咨询师:你们是不是被别人威胁了?
 
孙:没有,我们是自己被困住了。如果不互相帮忙,我俩那天已经撑不住了。我和雯雯救了对方,起码是那天晚上。
 
……
 
这次治疗只进行了半个小时,孙仪一再回避我提出的问题,关于林晓雯的其它事情,她始终没有回答,她只是在强调这是在保护她。
 
孙仪的情绪不稳定,在咨询进行半个小时后,当我向孙仪询问父亲状况时,她突然发怒,离开咨询室,提前结束了咨询。
 
 
Image
 
孙仪始终在回避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她们为什么这么做。
 
孙仪一直在说,她和林晓雯是互相帮助,林晓雯自杀的事她不知情。
 
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中,我的目的就是争取孙仪的信任,让她能够告诉我实情,但并没有成功。
 
我打电话给孙仪所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员赵老师,她也是学校的团委书记。
 
赵老师对孙仪和林晓雯这俩人印象很深,这俩算是她那儿的常客。
 
给赵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两人手臂上都有深浅不一的伤痕,还有就是不管多热的天都穿着长袖校服。
 
赵老师回忆说,林晓雯在孙仪家夜不归宿的第二天,林晓雯家长来学校大闹过一次,说孙仪差点杀了他们家孩子,要学校处理此事。
 
他们把林晓雯领回家,并且通知老师,女儿在中考前是不会再来学校了。
 
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孙仪也受伤了,学校以为这是一起校园暴力事件,领导都十分重视,一度要给孙仪处分,处分这事儿最后让赵老师拦下来了。
 
我问为啥,赵老师说她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据赵老师说,林晓雯和孙仪很亲密,不一般的亲密。
 
林晓雯从小是被当神童养着的,三岁被送到围棋班学习,一直是全校前三名。但初二第一次期中考试,忽然跌倒全校第45。
 
那天林晓雯不敢回家,在团结湖公园的躺椅上睡了一晚,被妈妈找到后揍了一顿。从那次开始林晓雯的成绩再没有回去过。
 
Image
团结湖公园的躺椅 
 
不仅如此,她开始逃课,刚开始是装病,后面就是逃跑。
 
林晓雯的妈打过她很多次,恩威并施甚至给林晓雯下跪,都毫无作用。唯一能和她说的上话的是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孙仪。
 
林晓雯的妈妈以前是看不起孙仪的,但为了林晓雯能正常上学,只能让孙仪和林晓雯来往。
 
林家长来学校的当天,赵老师也在现场,她觉得孙仪和林晓雯俩人之间并没有什么过节。
 
林家长一直在逼问林晓雯,孙仪是不是欺负她,林晓雯从头到尾没有承认,她一直抿着嘴,不说话。
 
赵老师想单独和林晓雯谈谈,她的家长不允许,一直把女儿抓在身边。
 
赵老师说,虽然林晓雯全程没有开口说话,但她和孙仪之间有眼神交流。
 
“林晓雯似乎在和孙仪串供,俩人用眼神确认了,死不还嘴。”
 
我听赵老师说这话,差点在电话里笑出来。
 
赵老师这心理辅导员当的,像抓特务,还用微表情。
 
不过回想一下自己的咨询经历,很多时候也会用观察来访者表情或者肢体动作来揣摩来访者的心态,或者是他想要传递出来的信息。
 
“但是。”赵老师接下来的语气很严肃:“孙仪一下子厥过去了。”
 
后面送到医务室,才发现孙仪身上有同样的刀口,赵老师把孙仪的妈妈也叫到学校。
 
孙仪妈妈看上去是个挺好说话的人,不过那天她赶到后没有理会林晓雯的父母,背上孙仪直奔医院。
 
我回想起上学的时候,同班同学里,除了学习成绩好的,还有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差生,剩下的大多数都没啥存在感,这些学生的社交圈子也仅限于一两个关系好的伙伴。
 
孙仪就是这样的学生,她在学校没朋友,除了林晓雯。
 
赵老师在出事后,曾经找过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了解情况。
 
班里的同学普遍反应,对孙仪没啥印象,唯一的印象就是她常跟林晓雯在一起。
 
赵老师说她曾经在出事以前,分别找孙仪和林晓雯聊过几次,因为她看到她们手臂上的伤,两个人都用类似骑车摔这样的借口搪塞回去。
 
别的事儿赵老师也不知道,毕竟只聊过几次,就是见面聊几分钟。
 
现在的学校里都设置了心理辅导员,但是心理辅导员一般是兼职,不是专职,面对一千多名学生,能做到的事情微乎其微。
 
一个礼拜以后,林晓雯就自杀了,从26层楼道的窗户跳出去了。
 
在赵老师看来,林晓雯的自杀,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儿。
 
林的家长仅仅把自己女儿被划伤这个事儿看作是校园暴力,他们擅自给林晓雯办理退学,林晓雯全程没有参与一句话。
 
家长往往把责任归咎于外界,本能否认是自己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林晓雯把时间选在了午夜,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个从高空坠落的生命。
 
她坠落在楼下的绿化带中,直到早上小区的保安才发现她。
 
她在送上救护车的时候,还有呼吸。
 
赵老师在跟我讲述这些的时候,我能感觉出来,她十分痛心和自责,还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无奈。
 
她希望我务必珍惜另外一个生命。
 
 
Image
 
孙仪是在林晓雯死后让她妈妈带她过来主动就医的。可以想到林晓雯的死对她冲击巨大。
 
几次咨询以后,孙仪的戒备心逐渐下降。
 
她跟我说了一些家里的情况。
 
孙仪爸爸大学刚毕业,孙仪妈妈就意外怀孕了。婚后收入不稳定过得鸡飞蛋打,妻子很爱他,但他常因为对生活的懊恼出去喝酒,有的时候喝的不高兴了,回来还来上两脚。
 
孙仪11岁的时候,孙仪的爸爸在外面认识了一个大学老师,不久后他向孙仪的妈妈提出离婚,考上了老师所在学校的研究生。
 
他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看看孙仪,后来他们再婚妻子生了小孩,他来看孙仪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孙仪说这些的时候很平静,反倒每次提起妈妈她就会流露出不耐烦:“她就是一个恋爱脑中年妇女,到现在还在想我爸。”
 
孙仪说如果有的选她一定会选跟她爸生活,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有一个这样无能的妈妈。
 
一说到林晓雯的事情她就只字不提:“林晓雯没有遗书,我不知道。”
 
孙仪没有说实话,赵老师告诉我,林晓雯自杀之后林晓雯的父母去找过她,说在林晓雯的手机里发现了一个qq群的手机截图,里面有孙仪。
 
Image
林晓雯父母给我的qq群截图
 
不过林晓雯自杀前把qq卸载了,找不到其它线索。
 
我决定不再用温和的手段,而是用一种很严厉甚至责备的语气,质问孙仪qq群的事情。
 
她忽然从对母亲的愤懑中惊醒,显得有些害怕,这是之前在咨询室里从未出现的一种情绪。
 
她坦白了,她们参加了一个叫做“4:20的钟声”的QQ群。
 
我并没有费多少口舌,她同意给我看群里的消息。
 
我没想到孙仪会是这个反应,这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能够让人如此恐惧。
 
我接过孙仪的手机,翻看群里的信息。
 
这个群组的管理员会在每天凌晨的四点二十分,给组员发布任务。
 
这些任务十分奇怪,有在午夜看一个恐怖电影。
 
比如在大雨滂沱的夜里,在空旷的街道站一个小时。
 
面对着一张鲸鱼的图片,说上一个小时的话。完成任务的过程要录下来,发到群里才算数。
 
有些任务会变得有些变态,那就是自残。
 
群里有好几段短视频,内容就是一个人用刀割自己。
 
群组里的成员很享受这种神秘与压抑的任务所营造出来的恐惧感。
 
又往上翻了几页,我看到一段短视频,是那天晚上划伤肚子的视频。
 
孙仪猜到我看到了这个视频,对我说,我们收到这个任务的时候都下不去手,才彼此帮个忙。
 
这也就是为什么孙仪一直在强调她是在帮林晓雯。
 
我问孙仪,林晓雯的自杀,是她的最后一个任务吗?
 
孙仪说不是,这个视频发出后,管理员没有再让林晓雯做更过激的任务。
 
在林晓雯离世当天,群里的每个成员都送上了蜡烛,一些用祝福的语气写出的悼词。
 
成员对她的离世,并不感到吃惊,反而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孙仪说,林晓雯是让他爸妈害死的,林晓雯的父母根本没关心过女儿的想法。
 
“雯雯是个很敏感的女生,她以前拼命学习,就为了父母的肯定,只有父母肯定她才有存在的价值。成绩下降以后她觉得自己失去了价值。”
 
我不知道林家的具体状况,听到的时候内心还是震惊了一下,15岁的女孩竟然背负着这样的压力。
 
我想到豆瓣小组里有个群组,名字叫“父母皆祸害”。
 
Image
我想到里面找些线索,发现这个小组已经被雪藏
 
里面的内容,通通都是抨击父母的,有些甚至就是没有任何缘由的谩骂。
 
我把手机还给孙仪,我问她,你是为什么呢?她沉默了很久,眼睛一直盯着咨询室墙上挂着的那副画。
 
她总是在沉默的时候盯着那副画,那副画上是一只卡通形象的鲸鱼,在用气孔喷喷泉。
 
 
Image
 
我把“4:20的钟声”这个群的事儿,跟徐晓说了。
 
她跟我说,之前咨询过一个中学生,听他说起过类似的群组。
 
“他们在玩儿一种游戏,四点二十分这个梗算是这一类群组的一个符号,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规则,就是每天的四点二十都必须醒来打卡,否则会被威胁。”
 
我问怎么个威胁法,徐晓说这个来访者没有细说,可能他也不知道。
 
但是她的来访者提到过,每个人在入群的时候,都要交代自己和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有的会要求拍一张自己手拿身份证的照片,有的甚至还要求是裸照。
 
我埋怨徐晓,这么重要的情况怎么不通通气儿,要是早知道有这样的群组,说不定还能通知到学校老师,让校方及时干预。
 
徐晓说她也是刚摸清楚点状况,想混进这种群组不是那么容易,入群要求还挺严格的。要想详细地了解这类群组的运作方式,还是挺困难的。
 
我跟徐晓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把这个事儿报告给网警。
 
我也通知了孙仪学校的心理辅导员,跟她通报了一下这个情况。
 
根据孙仪说的,这个群里大多数成员都是跟她岁数差不多大的学生。
 
不知道有多少学生秘密加入了这样的群组,想想都有些可怕。
 
与此同时,孙仪在咨询中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她觉得现在做这些可能很困难,马上要中考,学习任务已经很重了,但她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
 
咨询中,孙仪提到了一个很特别的观点,她说“4:20钟声”的管理员和她妈妈很像。我问原因,她又不说。
 
之后孙仪的咨询暂停了一阵,据她妈妈说是在备战中考。
 
警方那边的调查迟迟没有反馈,趁着这个空儿,我在学校赵老师的帮助下,拿到了孙仪家的住址。
 
我好像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去偷偷观察别人的生活。
 
孙仪家住在三元桥地铁站附近一个小区,隔着京密高速,对面是一座正在修建的大楼。
 
Image
三元桥地铁站
 
我连续在孙仪家附近守了几天,想看看孙仪和她妈妈的关系,以及孙仪的妈妈到底和管理员有什么相像的地方。
 
以下是我对孙仪母女的日常观察:
 
孙仪妈妈每天早上7:30 开电瓶车送孙仪去学校,回来路上在菜市场买菜
 
9点做饭
 
10:30去接孙仪
 
11:30左右回到家,孙仪的手里会拿着一块豪大大鸡排
 
下午13:30送孙仪去上学,回来时手上拎些水果
 
4点半开始做晚饭
 
5:30接孙仪放学
 
6:30回到家。
 
之后她们通常就不会再出来了,但奇怪的是,有几次稍晚的时候我能听见隐隐约约的哭声。
 
第二天依旧如常。
 
Image
孙仪家附近的大鸡排,她总吃这个
 
我实在是太好奇了,又没办法直接敲门进去。
 
几天后,我趁孙仪妈妈送孙仪上学的时间溜进了孙仪家,作为一个喜欢观察别人生活的人,有点开锁手艺。
 
房间很干净,客厅中间挂着一幅两只小鸟互相依偎的画。阳台上传来小鸟的叫声。
 
我打开卧室的门,里面铺着毛线编织的地毯,桌子上摆着孙仪和几张男明星的照片。我确定这是孙仪的房间。
 
那天运气好,孙仪没有带手机,我拿起遗落在桌子上的手机,顺利进入系统。然后坐在孙仪的椅子上,细细的研究起手机里的内容。
 
其他没什么特别,只有一个圆形标志的app我不认识,我把拇指放在图标上长摁,图标下面显示它的名字,叫做“平行空间。”
 
这个app需要密码登录,我试了几个,最后用林晓雯的生日登录成功,里面是一个qq,这次试了很多个密码都登录不了。
 
它的头像很熟悉,我忽然想到,它是4:20钟声qq群管理员的头像。
 
Image
“平行空间”里的qq登录界面
 
我看一眼表,孙仪的妈妈快要回来了,我用手机拍下这个界面,匆匆离开孙仪的房间。
 
 
Image
 
孙仪最后一次做咨询是4月15日,那天她穿了一件绿色连衣裙,态度极其好,给我说了一些她小时候的事。
 
说她小时候有一个爱好,烤小鸟脑袋。
 
那时候经常是爸爸陪她去,她和爸爸一起在公园抓小鸟,看着爸爸割掉小鸟的脑袋串成一串,喂给附近的流浪猫,她会为小鸟感到解脱,几乎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Image
听完孙仪的讲述,我对烤鸡头产生了阴影
 
“那妈妈呢?你的妈妈对你也很好。”我问她。
 
她又没吭声,眼睛看向一边,我说不好那种眼神是忧郁还是轻蔑。
 
我拿出平行空间里qq登录界面的照片,问她后来是不是专门帮了一次林晓雯。
 
她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发怒,而是一直看着我的眼睛。
 
现在想来她可能是在等着我追问,彻底拆穿她,或者把她抓起来,但我没有再问,只在心理做了一个大致判断。
 
一般来说,病人的情况,哪怕是未成年我都不该透露给监护人,这次我把督导记录给孙仪的妈妈看了。
 
她对孙仪很可能又“帮助”林晓雯的事情毫无反应,只是反复感谢我对她女儿的上心,孙仪的状况看上去越来越好了。
 
这事我也和徐晓说了,徐晓建议我和警察联系,作为孙仪的心理医生我心理挺矛盾的。
 
我本来打算下一次咨询时再问细点的,没想到孙仪没给我这个机会。
 
孙仪死了,杀她的是孙仪妈妈。
 
我无法形容听到这个消息时的震惊,但人世间的事往往如此,故事才讲逻辑,现实却不按牌理出牌。
 
Image
以前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 
 
当天,孙仪妈妈被捕,这件案子也上了新闻。
 
新闻上说孙仪在父母离异后患上严重的躁郁症,孙仪的妈妈对她十分溺爱,几乎言听必从。
 
孙仪旷课、逃学,是在妈妈纵容下完成的。自残,包括她和林晓雯的互相划伤,妈妈都知情。林晓雯死后孙仪有过几次自杀行为,都在妈妈的哀求下放弃了。
 
最后一次,孙仪向妈妈提出要求,如果妈妈真的爱她就把她挂在阳台晾衣杆的绳子上。
 
Image
邻居拍下的照片
 
用孙仪妈妈的话说,她实在是太爱女儿,没有办法违背她提出的要求,脑子一热就帮助女儿“解脱”了。
 
新闻里的她面容枯槁,声音嘶哑,一直在用拳头锤自己的脑袋,像老了二十岁。
 
我回想起赵老师说第一次见林晓雯父母和孙仪妈妈的场景,他们性格上截然不同,内在又有种奇怪的一致,说不明白。
 
新闻最后,记者电话联系到了孙仪爸爸,问他知不知道母女俩的事情,电话那边犹豫了一阵子,语气平缓的说:“我在外地读研究生,没有办法。”
 
之后一段时间,我时常会到孙仪家楼下,阳台上的鸟笼已经空了,但我心里总感觉堵着什么东西。
 
我考虑过把一切告诉警察或者林晓雯的父母,最后都咽下去了。
 
如果我听徐晓的把这事早一点告诉警察,或我第一次见到孙仪妈妈的时候相信直觉,给她同步心理咨询,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这件事是我职业生涯中打击最大的一次,已经过去挺久了,时不时会钻进我脑子里绕一圈。
 
奇怪的是,随着时间变化,在这件事情中我想到最多的是孙仪的妈妈,我会想起第一次见她时脸上抑郁症病人特有的灰暗,搓到红的小手指。
 
孙仪的爸爸离开以后,她一个人带孙仪,把全部的自己倾注在孙仪身上,用一种极度的爱控制着孙仪,这背后是一个人心理遭受创伤后形成的巨大黑洞。
 
她从来没有看过心理医生,也不会有人在乎她需不需要帮助。
 
林晓雯、孙仪、孙仪妈妈(我到最后都不知道她的名字),甚至林晓雯的父母,孙仪的父亲,这些人用不同的方式伤害别人或者伤害自己。
 
谁可恨或者谁可怜,我说不清楚。
 
Image
 
 
Image
 
 
整理完故事,大橘猫正趴在地上吃它的手。
 
往常这个时候,我会关上电脑,凑到它身边缠着它狠玩一通。
 
但是今天,我趴在桌子上看它舔爪子。
 
我妈正好打电话给我,她说隔壁王阿姨的儿子离家出走半个多月,现在孩子实在没处去跑到咱家了,孩子不愿意见他妈,让我帮忙出个主意。
 
王阿姨的儿子我是认识的,上小学之前已经会看报了。
 
我问我妈:”你觉得王阿姨爱她的儿子吗?“
 
我妈说:“你这话说的,哪有父母不爱儿子的,你王阿姨为了她儿子都好多年没吃过鱼肚子了。”
 
我停了一会,想到小时候我家的鱼肚子也是我吃,心里很难受。
 
成长过程中我也曾长时间在一种对父母内疚的情绪中。过分的爱与期待,孩子其实是没有办法抵抗的。
 
我对我妈说:“你告诉王阿姨,她得吃鱼肚子,经常吃鱼肚子,儿子说不定就会回家了。”

所有跟帖: 

把半個紫禁城帶到地下的女人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8/23/2021 postreply 20:01: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