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备注:来访者咨询的主观意向较低,第一次咨询是在母亲的陪同下,使用特殊手段(用狗链拴住手腕)前来咨询。
家人介绍,来访者有暴力倾向,曾经用美工刀(或是刀片?)割伤同学,和自残,被同学家长发现。
来访者有较长时间自残史,手臂上有不同形状的割伤和烫伤。
|
咨询师:文笔不错,写得很生动,不过我不太理解,这是一种仪式吗?
咨询师:没什么特别的体会,写的挺好的。你的老师说你伤人,说的是这个晚上的事儿吗?
孙:就是烦的时候,作业写不完了,在学校遇到嘴碎的,有人没事找事没茬找茬的。
咨询师:但是你写的这个场景里,似乎没有涉及到上面说的这几类。
咨询师:看你写的确实不像是故意的,像是你俩商量好的。这里面有什么隐情吗?
咨询师:你可以和我讲讲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吗?
咨询师:我没有怀疑你说的话,但我需要更全面地了解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你说你没有伤害的意思,是不是指你虽然行为上看起来是伤害了她,但你主观上并没有想要伤害她?
孙:我是在帮她,可是我也不知道这样帮她对不对,她也帮助我,我不能看她这么难受。
咨询师:能给我讲讲她是在什么事情上帮助你?怎么帮助你的吗?
(来访者眼神游移,注意力不集中,似乎在想事情。林晓雯和孙仪在学校里是比较要好的朋友,孙仪有一次提到过林晓雯的精神状态也并不好)
咨询师:那你可不可以告诉我,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是不是你们两个都互相同意了的?
(来访者孙仪的手臂上,也有一些伤痕,伤口形状深浅不一)
咨询师:这么热的天,你还是穿着冬季校服,是为了遮住胳膊上的伤吗?
孙:我们真的就是互相帮忙,如果不互相帮忙就会有别的人来做这件事,我们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孙:没有,我们是自己被困住了。如果不互相帮忙,我俩那天已经撑不住了。我和雯雯救了对方,起码是那天晚上。
|
这次治疗只进行了半个小时,孙仪一再回避我提出的问题,关于林晓雯的其它事情,她始终没有回答,她只是在强调这是在保护她。
孙仪的情绪不稳定,在咨询进行半个小时后,当我向孙仪询问父亲状况时,她突然发怒,离开咨询室,提前结束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