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今天徐策开的是另外一辆的黑色奥迪车,他坐在车上,看了眼仪表盘,刚才至今开了两公里了,车子一点倾斜感都没有,看来实验又失败了。
他把车停到郊区一条偏僻的路上,下车查看轮胎,车子右侧的前后两个轮胎都扎着一个东西,但轮胎几乎看不出漏气的样子。
这轮胎质量真好。——但对他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正通过试验,来对付下一个目标,轮胎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当然,实验如果实在不行,他还有枪。但开枪的声音很响,很可能马上引起周围人的警觉,很难做到全身而退,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用枪的。
半岛酒店离凤栖小区外面的凤栖路南段,也就是他预期的目标作案地点,也就是上次李爱国遇害相距几百米的地方,大约有两千三百米。
张相平经常在半岛酒店应酬,应酬结束后,他通常会独自开车回到凤栖小区,他和李爱国住同个小区,他开的是和徐策这辆同型号的奥迪车,车身的重量是差不多的,徐策也注意过,张相平的奥迪车用的大概也是米其林的轮胎。
——这只是大概,他无法靠近张相平的奥迪车的车底仔细辨别。
他之所以知道张相平的车大概用的也是米其林轮胎,是有一次跟踪张相平洗车,在他洗完后,徐策也去洗车,随意向洗车工询问说,原装的轮胎快磨平了,如果换胎,哪种轮胎比较好,对了,刚才前面那辆奥迪车,用的是什么轮胎。洗车工告诉他用的是米其林,张相平的车在他们店换过胎。
这条信息仅是洗车工告诉他的,无法判断正确性。
因为洗车工或许并不知道张相平车的轮胎牌子,他只是想做成这个生意,他们家有卖米其林轮胎,所以才告诉徐策是米其林。
在一开始,这个无法判断准确性的信息,确实给他的计划造成了不少困扰,但好在,他通过实验证明,事实上大部分牌子的轮胎质量差不多,同样的车身重量下,在轮胎下扎个洞,漏气的时间几乎一样。
现在的实验是他计划最关键的一步了。
他需要在张相平的奥迪车停在半岛酒店时,在他的轮胎下放置扎胎钉,车子一发动,轮子向前滚,扎胎钉就进入了轮胎里,等到张相平的车行驶了两千三百米,也就是快到凤栖小区门口时,漏气会比较严重。
到时,徐策有办法让张相平下车,告诉他轮胎漏气了,只要张相平一下车,他随后立刻动手。
当前的难题,就是这个两千三百米。
如果扎胎钉很大,那么轮胎漏气会发出比较大的响声,或者还没开到凤栖路,轮胎漏气已经造成了车身倾斜,引起车里人的注意,那么张相平就不会开到凤栖路上才下车处理了,那样徐策也没办法动手。
如果扎胎钉太小,那么就达不到让车子漏气的效果。况且,现在大部分轮胎里面都灌了自动补胎液,一种充在轮胎内的物质,遇到轮胎有破口时,会迅速填充修复。这只能针对小口子,如果扎的口子较大,是没作用的。
此外,漏气的速度与车速也有一定的关系,车速越快,漏得越快,车速越慢,漏得也越慢。
总的来考虑,张相平从半岛酒店到凤栖路,仅两千多米,大概三分钟左右就到了。既然不能扎漏气有声音的大洞,小洞又没法在三分钟时间里让轮胎从视觉上看出漏气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放一排多枚组成的扎胎钉。具体需要几枚才能有恰当好处的效果,还需要再进行实验。
好在现在的多次实验已经有一定眉目了,徐策相信这几天内就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他费力地挖下插在轮胎上的扎车钉,随后从后备箱里拿出两个新的轮胎,自己用千斤顶换上后,把破轮胎放回了后备箱里。
每次实验,他都会把旧轮胎拿下,弄回家自己修补,换上好胎。
用不了几次实验,整个轮胎都将废弃。
虽然这么做,成本很高。
但如果把轮胎拿去店里修补,轮胎上这种特殊的扎胎钉留下的痕迹说不定会引起修车小工的注意,万一在以后犯案后,警察想到对修车店进行排查,很可能暴露自己。
尽管实验费钱,但比起自己的生命,当然生命更重要。
徐策重新回到车上,把车开到了附近一家修车店,下了车,叫过小工:“米其林的轮胎有吗,我要买两个。”
小工好奇道:“老板,你上星期也买了两个哦。”
徐策眉头微微一皱,这才注意到,这家修车店上星期确实来过,偏偏又是上次卖他轮胎的那个小工,这家伙的记忆力真让人讨厌。
他每次购买新轮胎,都想方法尽量找不同的修理店,这片郊区的地理位置他不太熟,所以才会间隔不到一星期,就来到同一家,而且偏偏遇到个记忆力好的小工,看来再也不能来这家买轮胎了。
徐策只能嘀咕几句,说可能遇到小人了,家里另一辆车两次都被人扎了胎,而且扎得很厉害,补不了。小工倒也没再啰嗦。
趁补车的工夫,他又想到了对付张相平的一系列细节。高栋这边还没给他引荐张相平,估计他们这些天依旧忙于侦破李爱国的案子,不合时宜谈论私人的东西。
案发至今已经有一个多星期,也许过个几天,他们案情再无进展,也该歇上一歇,高栋到时应该会帮这个忙。
当然了,他原本的计划中,根本不会出现高栋这个同学,即便高栋不帮忙,他也有办法拉上张相平的关系,完成计划。
多了个高栋,他不知是福还是祸。
?
(14)
高栋正躺在椅子里冥思苦想,办公室门敲了三声,高栋坐直身体,说了句请进。
进来的是陈队,高栋道:“查怎么样了?”
“那两个事业单位买颜料的人已经确认过了,他们都是单位的办事人员,平时没有任何异常行为,颜料买回去是用来单位里的宣传工作,没发现任何疑点。”
高栋似乎早预期这个结果,没说什么。
陈队又道:“派出所的民警去林啸家里走了一趟,听他们说,林啸所租住的文峰公寓家里没人,也没有留下字条,东西整齐,没有被翻动的迹象。我跟派出所所长说了,县局领导的意思是先记录情况,暂时不要立案。”
高栋嗯了声,想了想,道:“那个文峰小区有监控吗?”
“这是县城比较高档的几个小区之一,肯定有。”
“查一下他最近一次什么时候回家,最近一次什么时候离开小区。”
“好的,我马上去落实。”
陈队走后,高栋又仰面躺下,思考起李爱国的案子。
他在半夜打完牌后,独自开车回家,从沿海南路拐弯进入凤栖路,开了三四百米的距离,到底遇到了什么情况会让他半路停车?又遇到了谁会让他打开车门,让凶手上车?
这点依旧是破案的关键点所在。
而最主要的是,凶手究竟是怎么来到凤栖路上蹲点的?
监控中,凡是行人,都很容易排查,只要看是否在短时间内离开下个监控,就能判断此人是否滞留在路上。
唯独是坐车来的。
凶手一定是坐车来的,而且一定坐在了后排的车位上,这样监控才会拍不到。
但犯罪心理学的常识推断,凶手是一个人,没有同伙,那么开车的司机应该和凶手没关系才对。可是所有当晚经过凤栖路的车辆都排查过了,司机都表示没有人在半路下过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高栋始终想不明白这其中的矛盾点差在了哪里。
难道这次凶手是有同伙的?开车的司机是他的同伙?
也或许是几百辆车子的排查工作繁重,自然没法每个当晚的司机做详细笔录,很容易出现纰漏,公安在排查中疏忽遗漏了?
但现在已经错过了黄金调查期,案发已过十天,就算现在找到当时搭载凶手的车辆,只要凶手不是长得奇形怪状的人,司机也一定记不清楚凶手的容貌了。
当时案发之初,高栋定下了五个方向的工作。
现在第一个方向,查凤栖路的监控,已经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个方向,查案发前一段时间里,李爱国开车被谁跟踪了。这部分的工作繁多,难度很高,想必凶手跟踪时,也是异常小心,避免被李爱国本人发现。现在他们要从监控中查出谁跟踪了李爱国,更是难度重重。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凶手必定跟踪了李爱国,只要用心查监控,这方面有结果是早晚的事。当前能做的也只有等结果了。
第三个方向,查凶手留下的物证。唯一有价值的物证,只有那幅字,可颜料的线索已经断了,这方面很难再有突破。
第四个方向,李爱国的亲友做笔录,查社会关系。这块工作还在进行中,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第五个方向,走访案发地附近,询问老百姓。这块工作已近尾声,目前尚无目击者和知情人。
看来现在最靠谱的还是第二个方向,谁跟踪了李爱国。这是现今最有价值的工作。
想到这儿,高栋喊来了张一昂,道:“调全县的监控,查谁跟踪李爱国的事怎么样了?”
“还……还没结果。”
高栋嗯了声,道:“毫无疑问,凶手是跟踪过李爱国的,对李爱国的行踪了如指掌。照道理,这块工作应该很快有结果才对,到现在还没有有价值线索,问题出在哪里?是工作量很大?”
张一昂低头道:“倒不是工作量的问题,县局和我们自己的人这几天都忙这块活,全县各个监控,只要出现过李爱国车子的镜头,我们都看了很多遍,实在没发现什么可疑的人。”
高栋冷哼一声:“可疑的人你们用眼睛看看就能看得出?”
张一昂有点惶恐,道:“我……我们在想,凶手既然能上李爱国的车,应该是李爱国的熟人,可以从这角度着手查。如果是他的熟人,那么……那么我想,凶手说不定用不着跟踪李爱国。”
高栋抿抿嘴,皱眉看着他,道:“当晚跟李爱国打牌的几个人,都排除过了?”
“恩,他们打牌完后,各自散了,从别个路口的监控中,都拍到了他们车子经过的情况,他们都有不在场证明。”
“既然这些人不是凶手,那么凶手就算是李爱国熟人,怎么会知道当晚李爱国这么晚才回家的?必定经过了跟踪。这跟踪也不是那么巧的事,刚那天跟踪,就发现那天有机会。凶手肯定跟踪了好多天才找到那晚上的这机会的。”
“如果,如果是当晚那几个人中的某个,表面跟李爱国要好,一起打牌,实际恨李爱国,雇凶杀的人呢?”
高栋冷冷道:“雇凶杀人拿枪做什么?雇凶杀人的亡命徒,看到抽屉里除了子弹外,还有现金,为什么不拿了?有这样不要钱的杀手?”
张一昂顿时被他训得不敢说话。
高栋语气软下来,道:“查案子要看出问题的本质,你要设身处地,假象你自己是凶手,来模拟还原犯罪现场,不能站在第三者旁观的角度破案。尤其你要知道,这次凶手的反侦察能力异常强大,我实话告诉你,我从没遇过这种级别的凶手。”
张一昂低头道:“我明白了,老大。”
高栋道:“你们查谁跟踪了李爱国,不能光凭感觉判断哪辆车可疑,你们要做数据分析。李爱国的车子经过摄像头的时间点,之后五分钟内经过的所有车子,包括一些电动车,助动车,没牌照的车,只要速度跟得上跟踪的,全部记下来,列成一张表格。把每一天,每一个路口经过时的情况做统计,拿出一份报表,看看哪几辆车出现的次数最多。三天内,把报表发我。”
张一昂恍然大悟,按高栋的方法,把李爱国车子每次经过后的所有车做统计,列出哪些车出现的次数最多,次数多的那几辆车,其中一辆,一定是凶手。这方法比他们凭经验,凭感觉判断哪个车是跟踪的要靠谱多了。
现在是数字时代,破案也要用到数据分析的精神。
徐策或许并没想到,高栋的破案思路,至少到目前为止,方向上都是对的,只不过或许在细节上,还存在纰漏。如果高栋继续延现在这条路查下去,徐策还能隐藏多久呢?
?
(15)
下午,陈队急匆匆到了高栋办公室,高栋看着他,问了句:“林啸的事情查怎么样了?”他预感可能出事了,因为陈队的脸色并不淡定。
“林啸12月10号晚上6点半进入小区,第二天没见出来,他车子还停在小区地下车库了。”
“哦?”高栋轻微皱了下眉,道,“这么说,他在小区里,就这样失踪了?”
陈队道:“现在也不能下这判断,毕竟才大致看了下小区门口的监控。”
高栋点点头,早上到现在也没过几个小时,他们那帮人查监控也只能大致地拖动一下,没法每一分每一秒仔细看。他想了一下,道:“就是说,12月10号晚上6点半,他是开车进入小区,此后车子没再开出来?”
陈队点头道:“恩。”
高栋隐隐有种预感,林啸的失踪和李爱国的案子说不定有某种关联。因为公务员的失踪,本不常见,偏偏又发生在案发后的第四天。
高栋给陈队一支烟,他自己也点上抽了几口,道:“林啸的车子停在地下车库,那林啸到底有没有回过家里,有监控能查吗?”
“电梯里有监控,我们没来得及查。我刚刚去过一趟他家,所有东西都很整齐,没有被人翻动过的痕迹。”
高栋想了想,看了眼手表,道:“你有他家里钥匙?”
“跟房东那里拿的,已经还回去了。”
“房东在哪?”
“房东开了个小公司,离这里不远。”
“好吧,你先去拿钥匙,等下我们一起过去一趟。”
“高局,您亲自去?”
陈队原本以为高栋靠的岳父的背景,才当上这职位的,高栋破案只是坐镇指挥,他出出主意,让手下的人去查,查到的结果报上来由他分析后,安排工作任务。
他并不知道高栋在结婚前,就是市刑警队的骨干,考进警察公务员后仅三年,依靠连破几次大案的突出贡献,得到上级赏识,才只花三年就当了科长。上面领导对他极其重视,因为他能力强,领导大案要案都得靠他,所以他在没背景的情况下,也能窜步高升,后来才在领导的介绍下,结实了现在的妻子,攀上了现在的岳父。——当然,他这张脸的卖相也很对女性喜好。——相比较,徐策长相就完全说不上好看了,算中下阶级。
如果高栋自己没能力,长相再好,市政法委书记会把女儿嫁给他?
他对现场侦察的仔细、敏锐和专业能力,不输于市里任何一名法医。法医通过实验判断结果,很多时候,高栋仅凭经验就能推断个大概。一般的年轻法医,都没这种水平。
之所以高栋会亲自去,因为他隐约感觉林啸失踪与李爱国案子可能有关。他想排除这种可能性,以免误导李爱国案子的思路,所以才接手这与他不相干的失踪案。
高栋恩了声,道:“只要能排除被绑架可能,那失踪就随他失踪吧,回来大家再专心管李爱国的案子。”
一个小时后,陈队穿着警服,开着警车,带着身穿便服的高栋来到的文峰小区。
在林啸所住的单元楼下停了车,原本陈队把警车直接停在了单元楼下的门口空地处,高栋叫他把车开到路边停车位,停得规范些。
陈队有些不解,他们现在是执行公务,停在空地上并不会挡住其他车的通行,而且没人敢给警车贴罚单。
但高栋指点他,凡事谨慎些,尤其开警车在外,以免给人留下话柄,多花几分钟没有坏处。
陈队算是有些体会到高栋这种官的作风了。
下车后,高栋将小区打量了一番。这是个县城里的高栋小区,不论设计布局,建筑风格都不输于城市里的小区。小区很大很规范,里面有多层、高层,后边似乎还有几排的排屋别墅。
林啸所租住的地方,是个有十层的小高层建筑,每层两户,电梯房。
林啸住在三楼。
高栋随陈队到了林啸家门口,陈队打开门,两人往里走了几步,来到客厅里。这是个小户型的房子,大约只有七十多方,两室一厅一卫一厨房一阳台。客厅不大,装修也很简单,毕竟只是出租的房子。
高栋四处看了一圈,没发现有异常的地方。这时,他突然注意到,刚进来的门口旁,放了一个拖把,是个现在最常用的一字型扫地拖,拧干水时只用抓住拖把上的把手即可的那种。
随即他视线往地下看,发现地上有明显拖把拖过地的痕迹。
门口旁边是个玻璃柜,拖把拖完地,怎么就靠在玻璃柜上?随即他醒悟过来,看到陈队正要往卧室里走去,忙叫住:“不要走动!”
陈队疑惑道:“高局,怎么了?”
高栋又看了几眼拖把,这拖把的底下,全是黏着黑色的头发灰尘等脏东西,洗都没洗过,就放在那里了,那里原本干净的地上,反而弄得脏兮兮的。
他低头看向地面,地上有一些不太明显的脚印,想必是民警留下的。但沙发前等平常容易走动的地方,却只有拖过地的痕迹,没有任何足印。
高栋道:“这里的门到早上才开的?”
“恩,是的。”
“早上除了派出所的民警,他亲属有没有一起来过?”
“恩,他爸妈一起来的。”
“然后一起离开的?”
“恩,是的。看了大概情况,没发现异常,就一起离开了。”
“他爸妈后来有没有再回来过?”
“应该没有,钥匙还给房东了。”
他深吸一口气,道:“你小心地上,尽量不要留下脚印,大步跨出来。”
陈队满腹疑惑地跟着高栋大步走出了房子,回到了门口,高栋指示道:“马上打电话给陈法医,叫他把物证科的人多带几个来,你们县局的警察也来两个,等下跟物业拿监控。”
陈队完全不明所以,道:“高局,您发现什么了?”
高栋指指门内玻璃柜上倚着的拖把,道:“有人把房子里的足迹全部拖干净了,既然不是林啸他爸妈早上拖的,我看应该也不是林啸拖的。”
?
(16)
晚上,高栋坐在办公室里,门敲了两声,进来一位四十岁左右,套白大褂的人,他是物证科的组长,也是法医的头。
“老陈,查怎么样了?”
“老大,正如你所想的,应该是有人把整个房子都拖了一遍,此人把拖把随意放在门口,就没再走进去过,屋内没有再发现那人的脚印。我之所以判断地不是林啸拖的,因为一方面拖把不应该放在那个位置;二是拖把很脏,没有去洗,就靠在那里;三是连进屋后的门口一段,除了我们自己人和林啸父母外,没有其他人脚印,说明此人拖完地,退到门口,就离开了房子。”
高栋抿抿嘴:“好吧,这作风倒和李爱国的案子有几分相似。”
“不过屋子里没有找到血迹和搏斗的痕迹。”
高栋点点头:“这件失踪案,暂时还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跟李爱国案子有关。”
“此外还发现了一个疑点,林啸卧室内的很多衣服和枕头都不见了,现在是冬天,但他屋子里找不到厚衣服,只留了夏天的薄衣服。”
高栋微微皱眉:“这是什么道理?现在穿的衣服都不见了?”
老陈道:“但屋子里的钱物、电脑都完好。”
“电脑查过了?”
“恩,上一次开机时间是12月10号的晚上6点50分。”
高栋嗯了声:“这和监控上显示的林啸那天晚上6点半进小区相符。其他还有什么线索吗?”
“暂时没有。”
高栋寻思一下,道:“好吧,那先这样,这事先不要告诉其他人,我们几个知道就行了。你先回去休息吧,帮我把张一昂和陈队叫过来。”
过了几分钟,张一昂和陈队进了办公室。
高栋让他们坐,给他们每人扔了包中华,道:“小区的所有监控拷贝都拿到了吗?”
陈队道:“全部拿来了。”
“好吧,那你们俩安排几个人,现在就开始查吧。这事除了你们县局的几个领导外,其他人都暂时保密。”
张一昂道:“老大,这事跟李爱国案子有关吗?”
高栋抿抿嘴:“暂时不知道,但愿没关系吧。还是先查一下保险。就算有关系,没我的话,也绝对不能透露。”
“明白。”两人都心领神会,李爱国案子还没破,如果下一名公务人员现在就出事了,这事情不太好控制了。
两人离开后,高栋心里隐隐有种很不好的预感,林啸的失踪八成和李爱国的案子有关。因为这次失踪,也是跟李爱国遇害一样,没有留下线索。屋内没有打斗过迹象,包括足印也被拖过了。
而林啸的冬天衣服,为什么都被拿走了,这是什么道理?
林啸在12月10号,也就是李爱国案发12月6号过去后的第四天,晚上6点半他回到小区,6点50分还打开过电脑,此后就失踪了。没留下任何的征兆,就突然失踪了?
高栋舔舔嘴唇,觉得头有点痛,先回酒店睡一觉吧。
第二天一早,高栋来到办公室还不到五分钟,张一昂和陈队就一起赶了进来,急声道:“老大,林啸案子发现重大情况。”
?
(17)
第二天一早,高栋来到办公室还不到五分钟,张一昂和陈队就赶了进来,急声道:“老大,林啸案子发现重大情况。”
高栋微微后仰,闭眼吸了口气,重新睁眼,淡定问:“怎么说?”
张一昂道:“老大,电梯监控里有线索,我看林啸八成凶多吉少了。”
他马上拿出笔记本电脑,打开其中一个视频文件,拖到中间的地方,道:“这是林啸回家时的画面。他在地下车库停了车,进入了地下一层的电梯,然后升到三楼,回家。”
监控是在电梯里的顶部,俯视向下,照着人头顶。
画面中,电梯门打开,随后一名男子走了进去,他在电梯一边的按钮上按了下,电梯上升,过了十几秒,他离开电梯走了出去。期间此人曾半抬过头,监控中能大致看清他的容貌。
高栋道:“这就是林啸?”
陈队道:“恩,我们找他单位的同事辨认过,肯定这人就是林啸。”
高栋看了眼时间,道:“就是说,他是晚上6点37分进入电梯的。”
“恩,没错,进入小区时间是6点半多些,这个时间和之前车子进入小区的时间相吻合。”
高栋点点头:“好的,接下来呢?”
张一昂关上了这个视频,打开了另一个视频,拖到中间一处,画面上显示的日期是12月11日了,也就是失踪第二天。时间是凌晨1点钟,也就是在大半夜。
画面里,电梯里一个人也没有,这时,画面微微震动了一下,应该是电梯开始运动了,过了十几秒,电梯门开了,又隔了几秒钟,一个物件移进了电梯里。
这是个橘黄色的大号带盖的垃圾桶,就是很多小区里楼下放着的那种,底下有四个轮子,居民们把日常垃圾扔里面,保洁员推着垃圾桶倒掉。
这个垃圾桶移进了电梯后不久,电梯门关上了,并没有人进来。
高栋急喊了声:“停,把画面切前面点,这垃圾桶怎么没人就跑进来了?”
他感觉有点莫名其妙,像放鬼片一样,大半夜怎么会冒出一个垃圾桶,垃圾桶自己竟移进了电梯里。
画面往回切了点,慢镜头切进,这时,画面中显示了,电梯门口,一条手臂推了一把垃圾桶,把垃圾桶推进电梯后,门外的那个人却没有进来,随后过了会儿,电梯门自动重新关上了。
高栋把画面再切到那只手,仔细辨认,这双手上还戴了胶皮手套,衣袖看起来是个劳动装的工作服。但画面只多拍到了手肘,手的上臂都几乎没进入画面,更不用说这个人的面目了。
高栋重新放动视频,过了一分多钟,画面重新震动了一下,表明电梯再次开始运动。过了十几秒钟,电梯门重新开了,一只手伸入画面,把垃圾桶拉了出去。还是那只戴着胶皮手套的手,还是只拍到了手臂,没法拍到人脸。
高栋沉声道:“这算怎么回事?”
“老大,你再看下面。”
他关了这个视频,打开了下个视频。
这时,时间显示是12月11日的1点半。
画面震动了一下后,电梯门重新打开,又是这个垃圾桶被推了进来。只是这一次的垃圾桶与上次有所不同,上次垃圾桶的盖子是关着的,这次垃圾桶里装满了黑色的垃圾袋,每个袋子都鼓鼓的,以至于盖子都合不上。
过了一分多钟,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那只手把垃圾桶拖了出去,至始至终,监控只拍到了这只手,没有拍到手的主人。
张一昂道:“老大,我们后面一天的监控都查了,再没发现林啸重新出现过。他既然回过了家,总不可能凭空就消失了,我怀疑他是被人抓了,装在这垃圾桶里运下去。你看,大半夜的不会有清洁工吧,而这个弄垃圾桶的,始终没把脸进入监控中,显然他对监控的位置很清楚,而且他也不敢暴露面目。第一次,他应该是在地下停车库,把垃圾桶推进了电梯。随后电梯长时间没人按,自动关上了门。他通过后面的楼梯跑到三楼后,按了‘向上’,电梯运行到了三楼停住,他把垃圾桶拿出来。之后他把林啸装入了垃圾桶底下,上面塞了很多袋垃圾,以防万一被人撞倒,任谁也不会把垃圾翻出来。他再把垃圾桶推入电梯,通过楼梯跑到地下停车库后按了‘向下’的按钮,电梯运行到地下一层,他再把垃圾桶拖出来,把林啸装车后备箱带走了。所以此后的监控中,再未出现过林啸,小区保安也没注意到有什么可疑的事情发生。”
高栋点了支烟,吸了口,寻思着张一昂的分析。
如果真有人把林啸给绑了,要弄出小区,肯定是要用车的,而且要装在后备箱里,这样才是最保险的。如果仅放在后排车位上,要是保安多长个心眼,朝你车里看几眼,说不定就会暴露。
如果把人装在大箱子里,拎出小区,这样也太明目张胆了,更容易引起别人关注。
让人在布满监控的高档小区里凭空消失,最靠谱的,还是要用车,用车的后备箱。
林啸既然已回到了家,凶手把林啸制服了,运到地下停车库,最方便的还是用电梯。
但直接运的话,时间是半夜,虽然很少有人在这个时间进出,但万一就遇到人了呢,有人刚好那时搭电梯,岂不是暴露了。用垃圾箱就稳妥的多了。第一次把垃圾箱运到楼上,这时是个空垃圾箱,即便有人刚好搭电梯,虽然觉得电梯里莫名其妙出现了垃圾箱,有点奇怪,但就算打开垃圾箱,里面也是空的。第二次,把人装垃圾箱底下,上面堆满垃圾袋,就算刚好被人撞到,觉得多出个垃圾箱很奇怪,但按人的心理,是不会把垃圾箱里的垃圾袋都拿出来,翻翻底下的。这样就能顺利地把林啸带出去了。
看来林啸冬天衣服和枕头不见了,应该就是看中冬天衣服体积大,用黑色的垃圾袋一装,叠在垃圾箱上面,自然能掩人耳目。
这次凶手把房子里的脚印都拖干净了,从监控上看,凶手带了胶皮手套,不会留下指纹,而且想出了用垃圾箱运的方法。
这思路、这细腻的做法,和李爱国的案子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莫非真是同个凶手干的?
但问题是,如果真是一个凶手干的,为什么不把林啸直接杀死在家里算了?而是费力把林啸运走?现在林啸到底是死是活呢?
林啸失踪案,虽然没有直接线索证明和李爱国的案子有关。但从现场清理的手法和高超的犯罪思路看,高栋越来越感觉这其中大有关联了。
尤其是,偏偏发生在李爱国案子后这个时间点。
高栋思索一下,道:“你们两个待会儿跟我去趟文峰公寓,跟房东打个招呼,那套房子公安暂时查封侦察。”
?
(18)
今天早上徐策接到个电话,是太太从美国打过来的。
太太是台湾人,他在美国工作期间认识的,随后结婚。
她温柔贤淑,结婚后成了全职太太,在家带孩子。孩子今年三岁半,主要以英语教育,会一点中文,但小孩本就口齿不清,他太太的一口台湾腔更是让小孩的普通话显得不伦不类,好像天天强迫他回家就只能看台湾综艺节目。
孩子今天在电话里用英语问他,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徐策心头微微一震,最后强笑着说,大约过一个多月就回来了。
太太并不知道徐策回国后到底做了什么事,只是听他说母亲一周年忌日,他回去料理一下家里的东西,把国内的事情全部办完,再回到美国后,大概永远不回国了。
太太过去从他口中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对他来说,只有母亲一人是至亲的亲人,父亲早年离异,这些年来,对他并无几分关心,他自然也对父亲的印象淡漠。
如今母亲亡故,国内已无可留恋,只等着把事情都料理完,回国外再继续回到投行工作,安安静静地抚养妻儿。
每当他想及此处,他那张似乎永远波澜不惊的脸庞,总是会眼带湿润。他不知道现在做的事,是否总有一天会暴露,如果他在国内被抓,那么毫无疑问,将判处死刑,或许都没办法再见儿子一面。
如果他已回到美国,案件暴露,按照美国的法律,特大的刑事杀人案也将被引渡回国。
他在回国前买了份保险,受益人填的是妻子和儿子的名字。
在他做这个计划前,他心中总会冒出一个反对的声音,人已经死了,你想法设法把他们全杀了,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而且如果一旦被抓住,你的一生、你的家庭,都将彻底毁灭。你这么做太自私了,只顾及你心里的仇恨,却不考虑你那位爱你的妻子,以及喊你爸爸的那个孩子。
或许吧,我是太自私了。
他仰面吐了口气。
即便妈妈在天有灵,她也一定反对我这么做的。
但是——
公义的标尺,总是要有人去衡量的。
如果每次屠夫对良善的人们落下刀钺后,余下的人总是抱着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要向前看的态度,那么,谁来惩治罪恶的屠夫呢?屠夫也必然会将把手里的刀钺再次对向良善的人们,谁能保证你不会是下一个?
律法已经败坏,需要殉道者誓死抗争。
以暴易暴,从来都是无奈的选择。
想起母亲,他总是很惭愧。
昔年出国后,总想着早日事业有成,好让母亲享受好日子。可当他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事业有成时,他总觉得还不够,相比起更有钱的人,他又算得了什么?所以,只能在所谓的事业这条没有尽头的路上,继续忙碌。
而这时,他母亲去世了。
出国至今,平均每年只回国一次。太太和儿子由于签证的关系,一共更只回来过两次。
作为一个独自把他带大的母亲,只见过儿媳四次面,只见过孙子两次面,在预期的未来美满生活即将照进现实之际,突然遥不可及。
这是怎样一种痛!
这是怎样一种恨!
尤其当徐策听过舅舅讲述那一天的情形,两辆大型挖土器逼到了家门前,他们尚在苦苦哀求。那位城管局的副局长抛下一句话:“别说是强拆,就是强女干,你们也要配合。”
顿时气得他妈妈跳到房子前,用身体挡向机器。
施工人员停下挖机,向这些领导询问该怎么办。
那位叫林啸的科员打电话跟国土局副局长王修邦确认后,冷然向施工队下令:“给我推,推个干净,看他们要钱还是要命。”
挖机的大机械手,直接砸向了老宅的墙壁,机器的力量非常大,还没把房子推倒,梁上一块大石头突然砸了下来,他母亲当场死亡。
每当想到此处,徐策心里问一句,他们该死吗?他心中会坚定地回答自己,全部该死!
林啸已经被他控制了,下一个就是张相平。
再接下来,是城建局副局长和城管局副局长。
唯独困难的是那个旧改办的主任,始作俑者,王修邦。此人是个低调、行事处处小心谨慎的官僚。
从林啸口中探知,此人几乎没有显著的弱点。或许贪钱,但应该没贪过大钱;也不好色,从来没听过有关他的绯闻;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与社会老板接触适可而止;不贪杯,应酬少,即便在外应酬,几乎都会在晚上九点前回到家;没有业余的兴趣活动;性格老练,在官场既不得罪人,也不跟一些高调的人站队。
更困难的是,他家住在闹市区,中途没有像凤栖路那样人迹少的路段。
这样的一个人,几乎没有下手的时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如果只有几天出现了半夜回家的情况,徐策没办法抓住这偶然的机会。加上此人性格保守,甚至都没有机会认识他,靠近他。
从对他进行过几天跟踪的情况看,正与林啸所说的一致。他按时下班回家,虽离婚几年,但却从没和女人接触。
这更是个不寻常的官僚。
当然了,最坏情况下,徐策还有枪。如果徐策不要命豁出去,偷偷揣把枪,找个机会理由,直接进他办公室,掏出枪来当场崩了他,那么肯定能成事。但这样一来,徐策也会毫无悬念地落网。遥在国外的妻子儿子,再也看不到了。
他不会这么做,他不是个冲动的人。——他几乎从来没有冲动过。
对付王修邦,还需要继续准备着那套方案。
现在的工作还是对付张相平吧,这个旧改办的主要领导之一,还是抓了他表弟的家伙。他的日子快到头了。
因为——徐策的扎胎实验已经基本完成。
(19)
高栋穿着便服,和穿着警服的张一昂、陈队,另带着几名年轻民警和物证科的同志,再次来到了文峰公寓。
这一回,车子停在小区外,高栋下车,先前一位民警已经跑过去跟物业讲了他们领导要来侦察现场,找一名熟悉小区监控的保安过来协助。
一队人马一路往前。
高栋注意了一下,小区大门口处有监控,所有进出小区的车辆行人都会进入监控视野。
“门口这探头,有监控死角吗?”高栋问了句。
保安道:“没有,整个门口都能拍进去。”
张一昂也道:“老大,我们看过了,没有死角。”
高栋点点头:“小区有几个门?”
“还有个北门,不过我们小区保安不够,所以北门一直关着。”保安回答。
“铁门锁着的那种?没有人员车辆能进出吗?”高栋问。
“恩,是的。”保安回答。
高栋嗯了声,道:“先去北门看看。”
他需要亲眼见过,才能判断北门是否确定没办法进出。排除掉其他可能后,就只需要调查正门的进出情况了。
小区很大,走了一圈,总算来到北门。期间高栋也一路仔细观察过来的环境,路上有几个大的转角路口也有监控。
北门是两扇大铁门,中间用大铁链锁起来,高栋查看一番,铁门的钢条间距很小,人是钻不过的。
他也注意到小区四周,有些是高墙,有些是沿街的店面屋,显然要翻越过去很困难,更不用说凶手还带着林啸。
而小区内也没有树丛茂密的地带,显然,如果凶手把林啸杀了后藏在小区里同样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有两种可能,凶手把林啸,或者是林啸尸体,从正门带出了小区。也有可能是凶手就住在小区里,把林啸带到了自己的房子。
高栋道:“小区里所有的探头的分辨率都一样?”
保安道:“不一样,门口的是高清的,比较清楚,其他路上的监控不是很清晰。电梯里的监控是电梯自带的,清晰度也不是很高。”
对电梯里的监控,高栋已经看过,虽然清晰度不高,但毕竟距离近,还是能分辨出大概的。
高栋点点头,在其他人指点下,到了林啸家楼下的地下停车库。
停车库很大,上方是六个单元楼。
也就是说,六幢楼共用同一个地下停车库,每幢楼底下,都有一部电梯和一部楼梯。
“地下停车库有监控吗?”
保安道:“没有,电梯里有。”
“楼梯呢?”
“也没有。”
高栋不满地哼一声,如果地下停车库有监控,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
由于要涉及案情,高栋让保安先回去,他在陈队指点下,来到停车库最里面的一个角落,那里就是林啸所在一栋楼的底部,有一部电梯,电梯旁边是个楼梯通道。
高栋道:“林啸的车子是哪辆?”
陈队指着靠近电梯不远的一个停车位,那里有一辆本田车,是国土局单位里的配车。
高栋走近车身,转了一圈,没有发现疑点。随后目光对向了那部电梯的门。
就是这部电梯,凶手把垃圾桶推进电梯,又运走。
事情很棘手,丝毫找不出凶手留下的任何线索,该从哪块着手?
还是靠监控吗?
但监控里,凶手只露出一只戴了手套的手,看不见脸。
当然了,凶手把垃圾桶拖出装车后,他一定是开车走的。他或许在小区正门的高清监控里露了脸。
但怎么判断出去的哪辆车子是凶手的?
现在只知道凶手把垃圾桶拖出电梯的时间点,那是在大半夜,大半夜出小区的车子肯定不多,查那个时间点就能找出凶手的车辆吗?
如果凶手谨慎些,一直等到早上上班时间点再离开小区,岂不是又无从找起?
“高局,这边!”一位物证科的人员叫了出来。
高栋赶了过去,楼梯一侧的墙角最里处,也是最黑的地方,立着一只崭新的垃圾桶,橘黄色,有盖子,底下是四个轮子。
就是这个垃圾桶!
高栋眼神一凌,示意物证科的人拿双胶皮手套过来,同时道:“垃圾桶放了这么多天,没被人发现,说明这个角落没人走进去过。老陈,你先过去看看,地上是否还保留足印。”
老陈戴了手套脚套,打着手电,慢慢往前挪。先是细致地看了一圈,随后返回来,从工具箱中拿出一种喷剂,朝地上喷洒着,过了十几分钟,他回来报道:“老大,没有。”
“一点也没留下?”
“恩,水泥地本来就很难保留足印。也有可能对方是站在远些的地方,把垃圾桶用力一推,推进去的。就算是走进去的,过了这么多天,保留下来的足印也不具备实验价值。”
高栋理解地嗯了声,他明白,过了一个星期了,水泥地上即便还留了足印,以此为参考判断凶手的身高体重的情况,结果会有极大的误差。
他对指纹更不抱希望,监控中就看到凶手是戴了胶皮手套的,显然凶手对指纹已经产生了反侦察意识。
但高栋还是按照步骤,套上手套,和老陈一起过去,打开垃圾桶的盖,里面果然是一包包黑色垃圾袋包裹着的东西。 打开上面一个袋,里面是个枕头。
把里面的袋子都拿出来,全部打开后,都是冬天的厚衣服。
不用说,就是林啸的衣物。
垃圾桶里没有任何血迹,很干净。
仔细搜寻一番后,再无其他发现。
高栋抿着嘴,看着眼前这个垃圾桶,脑海里浮现出监控中看到凶手只用了一只手,把垃圾桶推进电梯,随后又用一只手把垃圾桶拖出电梯。
他心头有种奇怪的感觉,一定是把某个细节遗漏了。
这细节到底是什么?
应该是和垃圾桶有关。
这个垃圾桶到底有什么问题?
但他此刻偏偏想不出,脑中一晃而过的细节是什么。
他皱皱眉,回身对其他人道:“看情况,林啸是被人抓了,是死是活现在还不知道,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发现血迹。陈队,你安排人把这里收拾一下,确认衣物是不是林啸的,老陈,你再在去林啸家里查查,也许有什么新发现吧。我们先回去,看看接下来的事该怎么办。”
此时,他的心中,感到一股气压着吐不出来,特别的难受。
他摇摇牙,突然眼睛亮了亮,为什么最近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没错,因为自始至终,我的思路都被凶手带着走!
凶手似乎先我一步,算准了我会怎么查。
该怎么办才能突破这个思路?
他暂时还没有办法,回到车上后,闭了眼,冥思苦想。
?
(20)
午饭的时候,林啸闹绝食。他在密闭的环境里被囚禁了一个星期,心理快到奔溃的边缘了。
他起先几天时常啜泣着恳求徐策放过他,他只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卒子,都是王修邦指挥他干的。没有王修邦的点头,他敢下令拆屋吗?
这是体制里的集体决定,他不过是最终执行的那个人,如果要报复,找错对象了。
但徐策显然不会这么认为。
集体永远是个虚无缥缈的玩意儿,许多人就借着集体的名义来行各种罪恶。
如果是集体作恶,谁都不用受惩罚吗?
错!
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人可以说干净,只不过脏的程度的不同。
一人得罪了领导,领导要你揍他一顿,你把人揍得半死,你没有责任?
你为了自己的前途、事业,像一条哈巴狗一样讨好着上级,上级要你犯五分恶,如果你有一颗正直的心,那你应该辞职不干;即便你这份工作关系着你的一家生活,你迫不得已,你出三分力,犯两分恶还情有可恕;可你却偏偏犯了十分恶。
这样的狗腿子,简直比那个发号施令的人更可恶。
从这几天徐策对林啸的审问看,他能分析出此人的人格。
如果此人已经结婚并生了孩子,而王修邦若是有个女儿并愿意嫁给他,林啸这人一定会和原本妻子离婚,投身到有权势丈人的门下。
用徐策的话说,此人的人格,简直低劣可憎!
后面的几天,林啸似乎感觉到即便自己哭,装可怜,徐策也不会放过他,他心理的希望逐渐瓦解,开始对徐策破口大骂。
但对付这个很容易,徐策只需稍用点刑法,林啸立刻闭上了嘴。
徐策心里冷笑,此人没半点骨气。
今天林啸以绝食抗衡。徐策马上想到了一个好方法。
他把笔记本电脑摆在林啸面前,下了一部日本电影,打开后,告诉林啸,只要你下面那个变大,立刻把你的割掉。
他把声音开到最大,并且拿出一把剪刀,凑到赤身裸体赤裸肮脏不堪的林啸身旁。
林啸马上哭喊着求饶,他要吃饭,他再也不敢反抗了。
徐策很满意,在看他吃完饭后,离开了。
“现在的林啸,一定认为我是个心理变态。”徐策笑了笑。
如果不熟识徐策的人,也一定会认为,他这个向来性格内敛的人,在极度的仇恨作用下,扭曲了人格,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心理变态,施虐狂。
但如果是高栋知道此事,他一定不会认为徐策是因仇恨变成了变态杀手。他是个逻辑完善、冷静异常的人。
高栋只见过一个用逻辑思维来主宰性格的人,那就是徐策。
没有人像他这样理智,沉入心底的冷静。
他虽然觉得自己让林啸看电影并且威胁他的做法,很恶心,他自己也反胃。但没办法,他必须这样演,必须让林啸觉得他是个心理变态。他在构思着一个计划,演戏是这个计划的重要步骤。
同时,虽然他已经看出林啸是个性格软弱的人,但为了防止这种性格软弱的人对生还的希望完全破灭后,会选择咬舌等自尽的方式,所以他还是人性化地在他不在的时候,给林啸放电视打发时间,让林啸觉得,还是有机会生还出去的。
林啸现在不能杀,林啸还有很多用得着的机会。
徐策离开那个封闭空间后,接到了高栋的电话,高栋请他去局里坐坐,聊聊天,顺便谈一下问张相平要人的事。
徐策思索一下,决定马上去。
(21)
高栋请徐策坐在办公桌对面的沙发上,关上门,他自己坐到对角的沙发,点起一支烟,吸了口。他知道徐策不抽烟,所以没有递。
徐策淡淡地笑了笑:“怎么愁眉不展的,还是为了案子?”
高栋苦笑一下:“现在不光是一个李爱国的案子了,怕是真被你说中了,凶手又动手了。”
“哦,是吗?”看来,林啸的失踪,已经被警方注意到了,但林啸没死,也没发生过搏斗,更没留下血迹,高栋是如何判断是同个人干的?
高栋低声道:“国土局里有个科员,叫林啸,一个星期前失踪了,从小区家里失踪的,现场没留下任何线索。”
“失踪了?尸体找到了吗?”
“没有,现在只知道失踪了,是死是活我们都不知道。”
“这案子和先前你查的案子有关?”
“我猜是同个人做的。”
“有什么依据?”
“现场没留下任何线索,而且凶手刻意避开了所有的监控,这手法和李爱国的案子如出一辙。如果这次失踪发生在其他城市,或者不是发生在这个时间点,或许我没理由怀疑是同个人干的。但现在,白象县这么个小县城里,几天里出现这两桩高明的案子,我没有理由不去怀疑是一个人干的。”
徐策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但没有尸体,是去哪了?”
高栋道:“这个科员现在的死活我不知道,我只能猜测,凶手把这么个人弄出小区了。根据小区的监控,那个叫林啸的家伙当晚已经回到家了,凶手之后进了他家的门,随后也许杀了他,也许击昏了他,再把房间里的指纹、足印全部清理个干净,再把林啸运走。”
“怎么运走的?”
“坐电梯。电梯里有监控,监控显示,凶手在半夜,先在地下停车库,按了电梯门,他戴了双胶皮手套,把一只垃圾箱推进电梯。当然,凶手没有露脸。此后,他通过楼梯,走到三楼,就是林啸所住的楼层,再按电梯,把垃圾桶拖出来。把林啸装入垃圾桶后,用同样的手法,把垃圾桶运回了地下停车库。之后应该把人装进某辆车的后备箱里,开出小区。我之所以判断开出了小区,因为小区里没有茂密树林这样的遮掩物,大致能藏的地方我们都搜过了,没有发现抛尸。而凶手是小区内住户的可能性太小,这小区从没出过这种事。”
徐策微微眯眼,过半晌,道:“这案子有点难办。”
高栋请教道:“你认为该从哪方面着手呢?”
徐策半思索半道:“小区大吗?”
“文峰公寓。”
徐策道:“县城的大型小区。那么监控没有用。电梯里凶手没露脸,虽然证明凶手肯定事先进过电梯,查看过探头的位置,但凶手如果不是傻到极点,事先踩点就不会踩同一座电梯,他可以进其他小高层的电梯踩点。所以电梯里的监控是没用的。小区里的监控嘛,你们没法确定是哪辆车,如果凶手把这名科员装上车后,没有立即开车出小区,而是拖到了上下班的高峰期,那么小区里的监控也空无用处。”
高栋很佩服徐策的思维敏捷度,如果换成张一昂,他一定会说,凶手知道电梯里探头的位置,肯定踩过点,调前几天的电梯监控查可疑人员。只要是细心的凶手,踩点肯定不会上同一部电梯,查电梯监控毫无用处。徐策果然是研究过犯罪心理学的人,这一点上,他相信他的那帮手下,没一个比得上徐策这位业余人员。
高栋苦笑道:“监控没用,又没留下线索,那真是束手无策了。”
徐策看了眼高栋,道:“这个科员和之前被害的李爱国副局长,有什么关系?”
高栋道:“没有任何关系,彼此都不认识。”
徐策摇摇头:“如果真像你说的,是同一个凶手犯的案,两者一定有关。”
高栋问:“如果凶手的犯罪动机,单纯是报复社会呢?那两人就有可能并无关系了。”
“你有见过报复社会的,杀两个毫不相干的官员?”
高栋微微皱眉,摇头道:“我还没遇过报复社会的案子。不过你们美国的枪击案——”
徐策笑笑:“那是一些心理有病的疯子,端着机枪扫射,发泄心中的病态不满。而你的案子,是谋杀,有准备的谋杀。”
高栋似是心中豁然开朗,连连点头:“没错,你说的很对。这种精心布置的谋杀,不会单纯为了杀人而杀人,如果只是要报复社会而杀几个公职人员,就算他第一个目标放在公安局副局长身上来立威,后面的目标大可以找一些家住郊区偏远地带的下手,没必要这么做。而且这次没有当场杀人,而是让人失踪了,死活都不知道。”
徐策不知道自己这番透露“信息”,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怎么样的结果,可能有利,也可能会危害到他自身。
所以他还是补充了一句:“现在你也仅是凭感觉,凭犯罪手法推断概率,来猜测林啸的失踪与李爱国的案子有关。建议你不要形成固定思维,影响判断。”
高栋点头:“我晓得。对了,今天找你来,本来是想跟你说说这捞人的事,最近案子烦,我就忍不住向你这位应用数学毕业的心理学大博士讨论起案子的问题了。你跟我提过的捞你表弟的事,我一直都放心上。只是你也知道,最近出了这么大案子,还不太适宜找县局里的其他领导谈私人的话题。”
徐策道:“我知道。”
高栋笑了笑:“你放心,大概下周吧,我安排个饭局,请你和张相平一起来聊一聊。”
徐策诚恳道:“这很麻烦你。”
高栋挥挥手:“老同学嘛,相互帮忙是应该的,老同学这点小忙都不帮,岂不是要被其他老同学骂死。呵呵。”
徐策也笑了笑:“我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吗?”
高栋道:“不必,初次见面不太适合送东西,况且张相平这级别,真要送,一般东西也送不出手。咱们俩老熟人,我也就跟你说实话,真要送东西,怕是破费不少了,有我出面,你也能省则省了。以后捞人时,其他人事方面需要怎么打点,到时再说,你放心吧,我会看着的。”
高栋说的是实话,县局副局长这级别,一般东西也都看不上了。李爱国不是看上自己手里的几万块钱礼物,而是出于“官场规则”,和自己客套几句,结果把命搭了。
当然了,就算没有高栋这位老同学出面,徐策多花点血本,找中间人搭桥,一样能联系上张相平,到时还是会做了他。如今有这位身居要职的老同学,倒帮他省了不少本钱。
高栋的这张脸,至少抵得上十斤茅台了。官场上互帮互助,只需要费些口舌而已。若是普通老百姓遇到难事,不晓得得花多少的金钱、时间、精力,牵线搭桥,才能和对方说上几句话了。
看来再等几天就有结果了,接下来该找招商局的人拉点关系,联系上王修邦了。
只不过他从和高栋的几次对话中,发现高栋确实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不少的细节都被他一步步摸清了。虽然最关键的点,高栋尚没看出来。但这样发展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呢?
对此,他丝毫没有办法。
他不会在分析上误导高栋的判断,更不会说谎话来隐瞒自己的意图。因为高栋很聪明,徐策若是言语上出现任何不符合他自己特征的情况,说不定会被高栋觉察到。所以宁可告诉他实情,也不能说谎。
就像高栋问自己对案情的看法时,只有一针见血地指出案情中的关键点,才能和自己的“智商”相符合。
如果为了不让高栋发觉其中的关键点,而故意装成想不明白凶手怎么作案,或者试图误导高栋,可能就适得其反了。
而高栋经过徐策今天的一番话,思路拓展了不少,随着侦察的深入,他会发现什么呢?
?
(22)
高栋手里拿着张一昂刚交来的报告,是通过监控调查李爱国事发前被谁跟踪的统计报告。
李爱国事发前一个月内,县城中几个分辨率较高的监控都派专人查过了,凡是李爱国车子经过监控后,五分钟内进入监控的所有车,包括电瓶车和摩托车,都做记录,最后统计哪个车出现的频率最高。
如果是个每天准时准点上下班的人,这番统计的意义不大。因为你每天差不多时刻开车在路上,总有些人的上下班时间和你差不多,那么这些人和你在差不多时间经过同一个监控的概率很高,也就不能说是他们在跟踪你了。
好在李爱国是公务员里的领导,没有考勤的限制,他每天往来单位的时间差别很大,有时中午才去上班,有时干脆没去上班,有时又一大早去上班了,下班也是如此,不定时,这样时间错开了,如果还有人总是和他在同个时间点经过同个监控探头,那就可疑了。
高栋看了一遍统计报告,眉头微微皱起,最可疑的居然是一辆墨绿色的电动车?
这辆电动车在11月23日到11月26日,也就是案发前两周,这四天时间里,每天都跟在李爱国车子的后面。
这辆车没有牌照,而且始终混杂在非机动车道上,所以才一直没有被之前查监控的警察怀疑。
直到高栋指示,把所有的车,包括电动车全部统计下来,才落入警察的视野。
由于县城这种小地方,路不像城市里那么长,电动车跟踪一辆汽车是完全可行的。
高栋暗自点头,看来,凶手就是这辆车了。
他拿起电话,打给张一昂,道:“你过来一趟,把那辆电动车的所有镜头准备好,给我看。”
一个小时候,张一昂来到高栋办公室,按他吩咐,把这辆电动车的所有镜头一一播给高栋看。
有些监控分辨率高,看得清晰,有些监控分辨率低,看得模糊。
高栋全部看完后,抿抿嘴唇,摸了摸鼻子,点起一支烟:“看来这人就是凶手了。”
张一昂道:“老大,可是这人一直没抬起头,而且看监控显示,他戴着帽子,戴了口罩,还戴着手套,衣着普通。就算他抬过头,也没法看出脸部特征,没法查啊。”
高栋嗯了声,如果现在是夏天,那这凶手戴口罩会引起路人注意。可现在是冬天,他戴着帽子,戴着口罩,都是很正常的装扮,没有人会注意到他,该怎么查呢?
手也套进了电动车车把手的那种大手套里,可以说,身体的皮肤任何部位,都没有暴露。虽然他们总算找到了最有可能是凶手的影像资料,但貌似也没什么用处。
高栋沉吟半晌,问:“12月6号,案发当晚,这辆电瓶车却没有跟踪在李爱国车子后?”
张一昂点头:“恩,案发当晚电瓶车没出现过,这点已经反复确认过了。”
高栋道:“你回去再查一查,林啸车子在案发前是不是也被这辆电瓶车跟踪了。”
张一昂离开后,高栋再度陷入了思索。
这辆电瓶车只在李爱国案发前的两个星期,连续跟踪了李爱国四天,此后再也没出现过。
看来这四天的时间,凶手是为了摸清楚李爱国的家庭住址和日常行动轨迹,在摸清楚情况后,凶手就不再进行跟踪了。
可是在最后一天,案发当晚的监控显示,李爱国的车子并没有被可疑车辆跟踪的迹象。
凶手仅在案发前跟踪了四天,此后再没跟踪过,包括案发当晚也没有跟踪过,凶手又是怎么知道李爱国那天晚上会在酒店玩牌到深夜,才开车回家的?
高栋对这个问题,还是没想出合理的解释。
他拿起电话,又打给了张一昂:“你这边关于林啸的监控继续查,顺便把这辆电动车的视频,交给市局里的图像专家,看看有没有办法把电动车的图像弄得清晰些。”
清晰,有些监控分辨率低,看得模糊。
高栋全部看完后,抿抿嘴唇,摸了摸鼻子,点起一支烟:“看来这人就是凶手了。”
张一昂道:“老大,可是这人一直没抬起头,而且看监控显示,他戴着帽子,戴了口罩,还戴着手套,衣着普通。就算他抬过头,也没法看出脸部特征,没法查啊。”
高栋嗯了声,如果现在是夏天,那这凶手戴口罩会引起路人注意。可现在是冬天,他戴着帽子,戴着口罩,都是很正常的装扮,没有人会注意到他,该怎么查呢?
手也套进了电动车车把手的那种大手套里,可以说,身体的皮肤任何部位,都没有暴露。虽然他们总算找到了最有可能是凶手的影像资料,但貌似也没什么用处。
高栋沉吟半晌,问:“12月6号,案发当晚,这辆电瓶车却没有跟踪在李爱国车子后?”
张一昂点头:“恩,案发当晚电瓶车没出现过,这点已经反复确认过了。”
高栋道:“你回去再查一查,林啸车子在案发前是不是也被这辆电瓶车跟踪了。”
张一昂离开后,高栋再度陷入了思索。
这辆电瓶车只在李爱国案发前的两个星期,连续跟踪了李爱国四天,此后再也没出现过。
看来这四天的时间,凶手是为了摸清楚李爱国的家庭住址和日常行动轨迹,在摸清楚情况后,凶手就不再进行跟踪了。
可是在最后一天,案发当晚的监控显示,李爱国的车子并没有被可疑车辆跟踪的迹象。
凶手仅在案发前跟踪了四天,此后再没跟踪过,包括案发当晚也没有跟踪过,凶手又是怎么知道李爱国那天晚上会在酒店玩牌到深夜,才开车回家的?
高栋对这个问题,还是没想出合理的解释。
他拿起电话,又打给了张一昂:“你这边关于林啸的监控继续查,顺便把这辆电动车的视频,交给市局里的图像专家,看看有没有办法把电动车的图像弄得清晰些。”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林啸的失踪与李爱国案子有关。如果林啸在失踪前也被这辆电瓶车跟踪过,那么,就有必要并案了。
(23)
李爱国案发已过去两个星期,林啸失踪已过去十天,现在除了得到凶手骑电瓶车的影像外,可以说,几无其他任何线索,包括凶手的犯罪经过,不少地方高栋还想不出合理的解释。
“你有见过报复社会的,杀两个毫不相干的官员?”
徐策的这句话在高栋的心头再度响起。
是的,没有道理凶手会去搞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第一个目标对准公安副局长,就算他立威吧,第二个为什么要挑中这个和李爱国毫无关系的林啸?
一个是公安局副局长,主管治安工作。一个是国土局科员,兼执法队队长。这两个人的岗位在社会上都是容易和人结仇的。他们和同一个人结仇了?
他把陈队叫过来:“林啸在社会上有没有和人结仇?”
陈队想了想,道:“具体情况我不太知道,不过这林啸是国土局里负责行政执法的,应该总有些人结仇的吧。像一些开发商、工厂乱占地的情况,还有拆迁等等。”
高栋道:“能不能查出,林啸结仇的人,跟李爱国也结仇的?”
陈队想了想:“照道理,我没听说过李局和他们国土局的有来往,只有张局跟他们国土局的走的近点,要不和张局问问?”
高栋想了想,道:“好,我去找张相平聊聊。”
高栋踱步来到张相平的办公室,进去后,递了烟,道:“老张,我来跟你打听个情况。国土局的科员林啸失踪的事,郭局长也跟你说过了吧?”
张相平道:“恩,郭局说了,这事情先压着不立案,怎么了?”
高栋笑了笑:“现在这两桩案子,很多地方有相似点,所以我这边猜测,可能是同个人干的。”
张相平点头道:“小陈跟我说过,我也觉得有疑点。”
高栋道:“你在白象县工作了很多年,也和国土局的关系熟,你知不知道这林啸跟社会上什么人结过仇?”
“这个嘛,”张相平思索着回忆,“国土局执法队结仇的总有些吧,但貌似我一时想不出有什么深仇大恨的。林啸去年开始主要弄旧城改造的事,县里去年成立旧改办,我也是成员之一,旧城改造过程中,倒是出过几桩事体,但后来也都摆平了。”
“出过什么事?”
“还不是有些刁民不肯拆,引起的矛盾嘛,小纠纷出了不少,大事嘛就出过一次,当时我也不在场,听说就是有个女业主,站在挖土机前不让拆,后来挖土机强拆,不小心碰倒了房子,房梁上有块石头落下来,把那人砸死了。”
高栋哦了一声,想起张相平说的,肯定是徐策的老妈了。
张相平接着道:“当时出面拆的,是城建公司的人。过后没几天,那女业主的外甥,跑去把城建公司的人捅了,后来这娃被抓了,现在还关在看守所了,都半年了,还没判呢。这死了人和捅了人是两码事,死人了,城建公司赔了二十万给他们家,孩子把人捅了,自然要抓起来,要不然城建公司接下去的工作不好展开。”
高栋接口做了人情:“准备怎么判?”
张相平道:“按我的意见,毕竟他们家死了人,我这边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所以想稍微判个缓刑就放出来了,毕竟捅得也不厉害。城建公司这边要求重判,因为捅的是他们的人。这事情交县里领导研究,还没个结果。”
高栋笑了笑:“这件事我倒知道,想跟老张你买个人情。被石头砸的女业主的儿子,是我的老同学,这事他找过我好几回了,想让我帮帮忙。我这老同学,是美国的成功商人,他对他妈死的事,既然已经了结,没什么意见,就是他表弟,毕竟是年轻人,还在学校念书,偶然冲动犯了事,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家毕竟死了人,这事情我觉得还是软处理比较好。”
张相平笑道:“高局,就算你不跟我这么说,我也想软处理。他们家死了人,根源上说是城建公司的人不对。如果判重了,万一他们家气不过,跑上面告状什么的,弄得事情更麻烦。我的意见本就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双方各退一步,民事调解就好了。县里有几位领导也和我想的一样。可城建公司的不同意,他们说这事情都不从重处罚,以后他们工作的人生保障更没有了。”
高栋道:“老张,那你看这事该怎么办?”
张相平道:“城建公司是县国资委管的,现在的直接领导是国土局,国土局副局长王修邦现在是旧改办的主任,这事情最后怎么处理,还是要王修邦点头。我跟他关系不错,过几天我跟他商量一下,安排王修邦和你那位老同学谈一谈,双方沟通一下,你看怎么样?”
高栋笑道:“行,还是老张你安排得周到,你先谢谢你了。”
张相平连声道:“举手之劳,高局你太客气了。”
高栋又客套了几句,回归正题,道:“老张,你觉得林啸除了这件事外,还有跟什么人结仇吗?”
张相平思索道:“高局,我的看法,旧城改造的事应该和案子没关系。首先你看,虽说我们成立了旧改办,实际具体工作都是城建公司他们这帮下面的人在做,我们基本没出过面。林啸直接和他们结仇的可能性不大。有仇也是冲着城建公司的人去。其次,李局生前和拆迁工作一点也没碰边。旧城改造那边,都是不太有钱的人,没听过李局跟那边谁有瓜葛的。若说国土局行政执法的,跟什么企业主结仇了,这企业主又和李局结仇的,倒还说得过去。毕竟有些企业多占地的情况时有发生,企业主跟李局有仇也是可能的。”
高栋点点头。
张相平接着道:“按我不成熟的看法,现在也没法判断林啸的失踪案跟李局的案子是同个人干的。而且就算是同个人干的,杀李局的犯罪动机是报复社会,那么他又搞了林啸,这纯粹是随便挑个目标,未必就有关系。”
高栋闲言几句,站起身离开,他并不想跟张相平过多解释,就算报复社会,也不会杀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如果真是同个人干的,凶手挑中林啸,此间定有关联。(24)
“老大,真被你说中了,林啸失踪前也被那辆电瓶车跟踪过!”张一昂道。
“是吗。”高栋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苦恼。
这条线索直接证明了李爱国案子和林啸失踪案是同个凶手干的,同时,这条信息也说明了,下一个被害对象已经发生了。
什么时候是第三个?
高栋背对着他吸了口烟思索着,就算确认了是同个凶手干的,现在还没找到林啸的尸体,此事需要先当跟李爱国案子无关的失踪案登记在册。
李爱国案发到现在两个多星期过去了,毫无进展,现在要是被上级知道凶手又害了一个,岂不是更头大如斗。
高栋转过身,道:“什么时候跟踪的?”
张一昂道:“11月27日到29日这三天,连续三天跟踪。”
11月23日到26日,连续跟踪了李爱国四天,摸清李爱国行踪后,凶手并没直接动手,而是先去跟踪了林啸。看来凶手的这盘棋下得很大,而且很有耐心。
他又问:“凶手12月10日晚上在文峰公寓搬弄垃圾桶这个时间点后,有哪些车出了小区?”
张一昂道:“凶手把垃圾桶再次弄进电梯的时间是12月11日的凌晨1点半,我们查了门口的监控,凌晨1点半以后,一直没有车出过小区,最早的一辆是将近凌晨4点时才出小区的,但那辆车我们查了,是停在后面排屋区的车,此后的时间点,车子逐渐车多了起来,我们查了排在前面的几辆,都排除了怀疑。凶手的车到底什么时候离开小区的,我们没办法查。”
看来凶手果然是一直等到了早上,混在其他车子里出了小区。因为这个大型小区的车子实在太多,没法一辆辆去核对是否有作案可能。这块的侦察工作,看样子很难展开了。
高栋道:“市局的图像专家对电动车的画面处理有结果吗?”
张一昂打开电脑,道:“你看。他们弄图像的,通过数字手段,把其中几帧较为清晰的画面做了处理。凶手的面目是查不出的,只知道凶手大约身高在170到175之间,体重应该在120到140斤之间。这辆绿色的电动车,前头是个黑色的车篮,车篮的左角缺了个口,车上尾巴左侧通过几幅图片对比,确认那有个凹坑,车尾的红色灯框的塑料玻璃应该是有破损。这是他们最后经过处理的图片,能很清楚显示这辆电动车的特征。”
高栋仔细看着图片,这张处理后的效果图,把车的颜色,破损特征都很清楚地表现出来了。但是在一个县这么大的区域里,能否找得到这辆电动车呢?
无论如何,还是要找一找的,最后能否找得到,只能看运气了。
他电话叫来陈队,给他看了电动车的效果图,让他马上下令,发动全县各个地方派出所和联防队的人,一起想方设法,挨家挨户,拿着这张图,找出这辆电动车。同时,也要注意找可疑的车辆,因为这辆电动车有可能已经被凶手改装过了。
只要找到这辆车,哼哼,凶手还逃得了吗?
他们俩走后,高栋重新陷入思索,现在证据已经证明,林啸和李爱国两个案子的凶手是同一个。
即便凶手的犯罪动机是报复社会,也没有道理第二个下手的对象挑林啸,而且到现在为止,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没有任何消息。
看来一定如徐策所说,林啸和李爱国是有关系的。
可他们两个无论从哪个人口中的问话,都表示两人从不相识,也从没交集。不论工作还是生活,这两个人根本没有共同点。
而且这两个的社会关系中,几乎也没有交集。
和李爱国接触的要么是官员,要么是社会上的大老板。林啸主要做点国土执法,管理旧城改造的工作,平时接触的人和李爱国完全不是一个阶级。
他们俩是谁的共同仇人?
而且仇到要杀之而后快?
就拿林啸来说,他旧城改造得罪的都是些没钱没势的老城区居民,大都是中老年人,而且普通的小纠纷,就算老百姓吃了亏,赔偿少了,往往也是忍一忍算了,谁都知道民不与官斗。就算有人气不过,也该先跑上级告状,如果告状不行,再走极端吧。没有谁会不试过其他维权途径,直接玩阴的,把人给做了,这么做,也不会多拿补偿款,对自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唯一闹出点事的,只有徐策他们家了,可他家跟李爱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看来无关拆迁的事,是不是林啸在其他进行国土执法时得罪了人,而此人又偏偏跟李爱国结仇?
但从多方面渠道了解,国土执法包括旧城改造在内,这几年都没出过大事。
不是大事,小纠纷,维权者只想多弄点钱,不会铤而走险,设计个连环杀人的闹剧,对他有什么好处?
最让他想不通的是,凶手对付李爱国,是直截了当地杀在了路上。对付这林啸,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若凶手真和林啸有仇,既然进了林啸的家门,并且制服了他,直接杀死在家不就结了?和李爱国案子一样,把现场处理一遍,不留下任何线索,他们警察还是拿凶手没办法。
可凶手把林啸运走了,又是什么道理?
也不是绑架,至今没有接到凶手的绑架电话。
真是莫名其妙!
凶手先跟踪了李爱国,再跟踪林啸,显然是有计划地要做掉这两人。为什么要挑这两人呢?他实在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物证科的老陈进了办公室,道:“老大,那个垃圾桶全部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线索。”
高栋抿抿嘴,垃圾桶没有任何线索。
他当时看到垃圾桶时,脑中浮现出的奇怪感觉再次笼罩上来。
到底遗漏了什么细节?
他咬牙思索了片刻,顿时灵光一闪,道:“垃圾桶底下有没有找到毛发纤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