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人生

来源: YMCK1025 2019-12-08 16:22:4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264 bytes)

 

断臂人生

 

“沙胳膊”是大家对他形成的很有默契的称呼。

无怪乎众人对他的称呼心照不宣的达成一致,他的左手臂断了半截,看起来很怵目惊心,然而他丝毫不避讳自己手臂上的缺陷,但凡上街,赶上好天气,必穿一件短袖,“沙胳膊”的称呼就慢慢流传开来。

他娶了一个农村的老婆,生了五个儿子,为人实诚,做生意从不尔虞我诈,在子长这个暗流涌动的生意圈内,沙胳膊简直称得上是一股清流。

每天中午,是门市最清净的时刻,他伏在柜台上算账,老式电风扇悬吊在墙上“嘎吱嘎吱”地转动,他满脸抽着油汗,红光满面,计算器机械的发出单调空洞的声音,一双皮鞋掷地有声的走进来,这是生客,后院的狗突然吠叫了几声。

一屉馒头,一碗粥,这就是他每日一成不变的午饭。

我看着他,忽然泪如泉涌。

 

 

 

浓墨重彩的一笔

穷山沟衍生无限的绝望,逆境可以成就一个人,亦可以毁灭。沙胳膊显然属于前者。只不过,在他的童年生涯遭受到了一个很大的挫折,不消说他从小日子就过得很拮据,家徒四壁也没能成为他终日抱怨家境的说辞,他有三个哥哥,一个妹妹,家庭的重担倒不至于全部落到他的肩上,但是他每天都饥肠辘辘倒是真的。他每天都要嚼着难以下咽的苦菜,喝着寡淡的菜汤,却分外翘首期盼年底的到来。

毕竟,中国人旧历的年底最像年底,过了年,正月初六这天,静谧的夜色映照着荒凉的大地,小山沟的纵深处万籁俱寂,他怅然若失地四顾张望,许是四周格外寂寞的气氛使他感到内心压抑,他突然心血来潮,决定放几个雷管,权当庆贺“人庆”(陕北方言里将正月初六这一天叫作“人庆节”)的到来。

他被囿于这个孤僻的小山沟里,浑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性。他权且是把雷管当作鞭炮或者农村常见的摔炮,随手丢掷出去,扔着玩。

妹妹盘腿坐在点着煤油灯的炕上做着针线活,月光流泻下来,将他手上攥着的雷管照得透亮。雷管用旧报纸裹挟起来,细长的引线被他捻在手里,他不假思索的就点燃了雷管。骤然间,剧烈的爆炸声形成一阵骇人的气浪几乎要将他掀翻出一丈地开外,火光渲染着安详的璀璨的星空,他感觉自己的耳朵仿佛真就聋了一般。

    沙胳膊穿着一件只露出半条手臂的短袖,用只有四根手指的右手夹着烟,追溯起当年那段震人心魄的往事,他没有表现出激烈的情绪,在叙述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宁静的面容,间或蹙起眉却很快就舒展开来,口吻带着深思熟虑过后的稳重,富有沧桑的感染力,轻描淡写的娓娓道来,那双眼睛在转动,这表明他在谈话期间思考从未间断。

“雷管,就是用旧报纸裹起来的,我记不清了,我二哥以前在农村的时候是生产大队农田基本建设的保管,在他家里,囤着一些雷管。我这个人,从小就贪玩,在正月初六那天,那天我还是记忆犹新的,我放了第一个雷管,然后,悲剧就接踵而至了,”

顷刻间,灾难降临到他的左手手臂上,起初,他没有发见自己的左手已然“不翼而飞”,目光全然凝聚在血肉模糊的右手上,直到他的妹妹哭嚷着跑出来,撕心裂肺的叫着,哥,你的手臂没了,他这才豁然意识到,自己的右手手臂不见了。然而,他却感觉不到疼痛,他的耳朵内犹如成千上万只飞虫在鸣叫,嗡嗡地聒噪着,他眼前的视线逐渐模糊,意识弥留之际,他仿佛看到几条人影飞奔着朝他袭来。

“是我二哥,三哥回来了,我大哥在后面,他腿上受了伤,走得慢,我当场就昏厥了过去,当时很晚了,农村没有钟,我爸妈从山脚下的一户人家里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子才借来一辆架子车,父亲是老江湖了,他常年在外做生意,在前头把着车,他晃动着绳子,嘴上一面吆喝着‘驾驾驾’,那是很凄厉的叫声,山路崎岖不平整,在架子车的颠簸中,我做了一个很可怕的噩梦,梦中父亲赶着架子车,而我面目非人,两条手臂荡然无存,”

后来,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到县医院,他生平第一次被推入手术室,几个医生手忙脚乱的对他流血的伤口处进行了复杂的包扎处理。

“我左手没了,右手失去了大拇指,”说着,他袒露出自己的右手,“以现代的医疗技术来医治,兴许,我的这个大拇指能保得住。只可惜,就是有点遗憾。”

“我在医院整整住了一个多月,出院的那天,我父亲赶着架子车来接我,那是一辆崭新的架子车,一路上,我们没多少话,快回村子的时候,乌泱泱的一伙人围拢到车子前,我的妈妈搀扶着我,推开聚集的人群,将我直搀扶到炕上,让我什么也不要做,就躺在炕上,休养生息,”

“父母安顿好我,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到地里,他们要忙墒事,在农村人眼中,墒事就是天王老子,饭可一日不吃,墒事不可一日不做,他们把那一亩三分地看得比什么都重,但我知道他们忙墒事是为了维持我们一家日常的生计,城里人全靠农村人种地养活着呢,我在床上躺了两天,第三天的上午喝了碗鸡蛋汤,就去帮哥哥干农活去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一点不错,突如其来的变故夺去了他的半条手臂和一根大拇指,他来不及抹眼泪,对家人诉衷肠,忏悔,在穷山沟里,一个少年拖曳着断了半截手臂的胳膊,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的地里,他要撵在哥哥前面,这样他就可以多吃上几个菜包子。

环境磨砺人格,艰苦的人生境遇磨砺出他无比坚韧的特质。

“如果我四肢健全,那么我一定流于平庸,正因为我缺了半条胳膊,所以才变得与众不同。”

一辆面包车在门市门前的马路上停下来,一个男孩从驾驶座上跳出来。那是沙胳膊的五子,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沙胳膊挥舞着衣袖,那条光秃秃的手臂显得醒目。那是他最“引以为傲”的缺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为胸襟豁达者。

从商之路

1981年5月,沙胳膊十八岁。

事实上,“沙胳膊”只是别人私下里调侃他时无伤大雅的称呼,在一些重要场合,譬如大型订货会,亲戚朋友的婚宴上,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恭敬地称呼他为“沙元元先生”。这是沙胳膊的小名,但是鲜少有人知道他的大名,就连我这个做外甥的,也是从母亲那里听闻来的---沙海侠。

侠客向来是伶仃的,他们活跃在古代小说的篇幅中,身影飘逸,却饱尝孤独的苦胆。沙元元在十八岁这年就孑然一身,推着一辆车到县城去卖东西了,俨然浑身是胆闯荡江湖的男子汉。

他第一次进城,人生地不熟的,就在电影院门前提着篮子卖瓜子。

那个年代,电视机是奢侈品,县城里几乎见不上它的影子,于是,进电影院看电影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唯一的消遣。他倒也机灵,预先从电影院工作人员的手里买来一些前排正中位置的票子,然后捆绑营销,一张电影票一袋瓜子,大家往往欣然接受,一袋瓜子其实并不过分,观影时嗑瓜子是一种常态,况且,那也惬意得很呢。

这正是他做生意的高明之处。事实上,捆绑营销很容易沦为逻辑绑架的附庸,因为你买了我的电影票,所以你就必须要买我的瓜子,大家买他的瓜子,意不在瓜子,在乎两全其美的考虑:既能在最佳的观影位置观看电影,又能磕着瓜子,即便掏了腰包买瓜子也毫无怨言,因为电影票的资源被他牢牢的掌握在手里,这些从他手里买过电影票的顾客,到头来还得感谢他,等下次武打片电影放映的时候,大家都来找他,从他手里买票买瓜子,有人笑着调侃他,或者讲一些新鲜的见闻,现场便洋溢着其乐融融的气氛。

等他的生意稍微有了起色,具备了一定的资本,便不再局限于只卖瓜子。他摒弃了篮子,摆起了地摊。地摊上商品的种类五花八门,且物美价廉。他卖东西秉承一个原则:恪守诚信。一块肥皂一块钱,批发价是七毛,他卖八毛,薄利多销,赢得了许多顾客的赞扬,他们由衷的称颂他为“良商”。良商,顾名思义,是有良心的商人,而有良心,恰恰就是一个商人最可贵的品质。

后来,他的日子逐渐变得富足起来,买了一辆崭新的架子车,从最初的摆地摊,演变为现在推着架子车卖东西,架子车上可以装更多的东西,不囿于一些小的物件,大的日用品开始崭露头角,锅碗瓢盆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他放下车,让大家仔细甄选,有些人不自觉,想偷摸着窃点东西,他发觉到了,便小声呵斥着驱赶走。遇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买东西,只要关系熟络的,一律给打个八九折,少个零头少几块钱是常有的事。他慢慢地在子长这个人际圈子里树立了好威信,众人对这个断臂年轻人的敬意油然而生。

 

 

有耕耘就有收获

就在子长县南门的街上,那里有一间装修精简的店铺,沙元元是掌柜,他的五个儿子已经长大,能独当一面,现在在仓库负责进货送货。

子长人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介读过几日圣人书的生意人,五短身材,大腹便便,为人仗义,活得洒脱。

沙元元的生意逐渐做大做强,相继成为子长“康师傅”、“娃哈哈”,“稻花香”的代理商。去年,他一举拿下“伊利”的代理权;今年,他定下目标,争取早日摸到“五粮液”代理商的牌匾。

一部书,书写着沙元元的一生,他从商的历史,就是一幕商人的缩影。这些历史,能引发共鸣的,是一句浅显的成语,用血汗铸就,是为苦尽甘来。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任何杀不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

老家的野菊花开了,花的香气溢满山坡,沙元元跪倒在二老的荒冢前,郑重的磕了三个头。

“等明年清明节了,我找几个工人来给我爹娘的墓碑修个堂子(此处作修缮的意思),人啊,不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本,这是我爹教诲我的。”

不忘初衷,方得始终。

所有跟帖: 

冷血少年的放母归山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11386 bytes) () 12/08/2019 postreply 16:25:0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