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丑图》和它的作者翁如兰

来源: YMCK1025 2019-12-04 19:56:0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259 bytes)
回答: 经济学界最缺乏的四大常识YMCK10252019-12-04 19:54:37

《群丑图》和它的作者翁如兰

 

--作者:老周

 

画,我是不懂的,但我喜欢看。能画几笔不稀奇,成名成家就难了。

一时风光,留下的是浮名,要让历史有记载,那叫了不起,所谓千秋万世名

如今的世道,挣下点浮名并不难,但谁能留下千秋万世名,可就不好说了。

今天有这点感慨,因为忽然想起一幅画,一个人,以及她的一家。

《群丑图》这幅画,我之前写过。

不过这幅画背后的故事和它的作者,却不曾交代。

 

当年名噪一时的漫画《群丑图》

 

翁如兰1944年生于北京,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叶浅予,主攻人物画。

翁如兰的父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翁独健,母亲是翻译家邝平章,在文革之前,她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

受到最良好的教育。绘画天赋本身了不起,再经名师指点,翁如兰是中国艺术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62.jpg

翁如兰从小受到最良好的美术教育

 

但是文革改变了她的命运,作为臭老九的子女,翁如兰不允许参加革命队伍。尴尬而畸形的心理促使她创作了这幅中国美术史上极为独特的作品:《群丑图》。翁如兰1967年创作这幅作品的动机,想来是希望借此和父辈划清界限,是一幅典型的主题先行的作品,但因为投入了深厚的感情,又在技巧上极为考究,竟成就了经典。

 

63.jpg

《群丑图》局部,这位应该是刘少奇同志吧

 

64.jpg

这位……在下不敢直呼其名……

 

如今的漫画界有不少人认为这幅《群丑图》从艺术角度看,等同于那个年代的《韩熙载夜宴图》或者《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不折不扣的艺术精品。画中人物共有39个,采用古代官员出巡的方式,排成“S”型向悬崖走去,构图非常巧妙。人物刻画方面,头部的描述非常细腻,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伟人、名人,既没有刻意丑化,又十分神似,体现了翁如兰细腻的观察能力、扎实的绘画技巧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堪称绝品。

 

65.jpg

《群丑图》印刷品

 

翁如兰可能以为这幅画可以改变她的命运,但命运却向着她希望的反方向急转直下。虽然图中画的都是当时最高领导人红太阳的政治敌人,但伟大领袖对此并不以为然,翁如兰以丑化中央领导人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被下放军队农场改造三年。出来以后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成为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届研究生。有意思的是,翁如兰那个时期的作品仍然紧贴时代,画了大量和政治人物有关的肖像。

 

66.jpg

翁如兰文革后的作品:《你比我还会享福》,慈禧太后和江青都认得出的吧

 

67.jpg

《颂歌献给华主席》

 

八十年代,翁如兰侨居美国从事绘画创作,并和一个美国人结了婚。到美国以后,她的创作风格一变,虽然还是人物画,却丝毫没有了政治,用评论家的话说,反映的是关于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

 

68.jpg

翁如兰在美国的作品,自画像《到此一游》

 

69.jpg

翁如兰在美国写给父亲翁独健的信

 

70.jpg

翁如兰(1944-2012

 

2012年,68岁的翁如兰在美国去世。

 

 

转自《老周望野眼》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