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人生

来源: YMCK1025 2019-10-17 20:45:3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392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19-10-17 20:53:0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常嘉陵:一位名门之子的六十年平淡人生

 

    在著名敦煌学专家、画家、敦煌研究院创始人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甘肃省政府和敦煌研究院在著名世界文化遗址莫高窟举办了一系列缅怀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常书鸿的家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其中有一位年过六旬、身材高大、面容清峻,身板挺拔硬朗的老人引起了不少人的特别注视。他便是时隔五十五年回到敦煌的常书鸿的长子:常嘉陵。这是常书鸿的长子常嘉陵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常书鸿一生有过两次婚姻,生有四个子女,常嘉陵为第一位妻子陈芝秀所生。常嘉陵的同胞姐姐常沙娜,曾担任过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一位有名的工艺美术家。常嘉陵有两位同父异母的弟弟:常嘉煌、常嘉皋,分别是知名画家和事业有成的电气工程师。

 

但同是名门之后的常嘉陵却与姐姐、弟弟的人生归宿大相径庭,他一生经历极其曲折坎坷,最后回归平淡平静生活,只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汽车司机。但在这位名门之子曲折而看似平淡的六十年人生历程中,有许许多多感人而又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

 

 


   1937年,常书鸿一家从法国回国后不久,“芦沟桥事变”爆发,一家人跟随当时的北平艺专匆匆南逃,直到1941年夏天到达重庆才算安稳下来。这时候,常家的第一个男孩诞生了。望着住所窗外滚滚奔流的嘉陵江水,常书鸿给儿子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常嘉陵。


  1943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年仅两岁的常嘉陵跟随父母来到了大漠戈壁深处的敦煌莫高窟。四十年代初的莫高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为了研究和保护敦煌艺术,常书鸿义无反顾地决心长期呆下去。父亲整天忙于临摹研究和所里的日常事务,姐姐沙娜也到距敦煌200多公里的酒泉去念初中了,年幼的嘉陵整天呆呆地和母亲在一块。由于先天缺乏营养,小嘉陵体质很弱,加上莫高窟艰苦的生活,他三天两头生病吃药。

 

两年后,母亲陈芝秀难熬艰苦清寂的生活,狠心抛夫弃子私奔他乡,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四岁的常嘉陵成了没妈的孩子。


   母亲出走后,为了方便照顾嘉陵,姐姐沙娜从酒泉转学到敦煌中学。当姐姐上学或跟随父亲临”诨时,小嘉陵便孤零零地独自一人游荡在莫高窟的沙海里,他一个洞窟接一个洞窟转悠,累了便在洞窟里不知不觉地睡去,直到姐姐找到他时才回中寺的住所去。

1948年,姐姐要去美国留学,小嘉陵又被寄养在了杭州伯父常书林家中。就这样常嘉陵度过了自己孤独的童年,自然也耽误了他的上学受教育。

 

 


  1951年,姐姐常沙娜从美国留学提前归来,将嘉陵接到了北京。此时,父亲已组建了新的家庭,而且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敦煌,自然不能顾及他了。于是姐姐长女为母,成了常嘉陵身边唯一的亲人和依靠。姐姐的人生机遇比弟弟好,回国后,被分配到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和林徽因教授麾下当助教,不久便参与了亚太会议礼品设计和著名的“北京十大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工作,也不能天天照顾他了。于是常嘉陵像当年在敦煌浪迹沙海一样,在偌大的北京城里独来独往。姐姐工作稳定后便马上送嘉陵去上学,先在香山读小学,随后读初中、高中,一直住校,只有到周日才跑到姐姐家小聚一天。


   童年的不幸让常嘉陵养成了自强而又倔强的性格,他暗暗发誓要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心中的理想。上初三时,常嘉陵曾参加空军招飞考试,而且一路顺利过关,但最后却因身体有一点点毛病而被刷了下来。这事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了一个遗撼的绿色飞行梦。


   1963年,常嘉陵高中毕业,考大学以几分之差而落榜。这时,父亲常书鸿已兼任了兰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多次写信让儿子到兰州读书深造,但常嘉陵却不愿生存在父亲名人辉煌的光环里,跑去参了军,成了一名汽车兵。没想到命运却很不顺,临近入党提干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受父亲“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罪和姐姐挨批斗影响,军旅之梦又化为泡影。

 

 


   1968年,常嘉陵从部队复员了,分到了北京海淀区粮食局车队,当了一名驾驶员。也许是曾经沧海,也许是看透人世间的悲欢冷暖,出生名门的常嘉陵放弃了心中所有理想,回归到了平淡甚至平庸的生活。


   1969年,常嘉陵与在粮站当临时工的农村姑娘王福兰结婚,随后生下一男一女,组建了一个温馨而普通的小家庭。五年后,妻子才知道他的父亲是著名的敦煌学专家、大艺术家常书鸿。


   那些年每天下班回到离圆明园正门不远处的海淀乡家里,常嘉陵最喜欢的事儿便是在小庭院的地桌上摆上茶水、扑克和象棋,和劳动收工的乡邻们闲聊娱乐。他热心助人,谁家有难事找他,他总是鼎力相助,乡邻们都很喜欢这位朴实憨厚而又性格豪爽的城里司机。1974年,常嘉陵的家要盖房子,全村一百多号壮劳力全部出动,三天时间,一院小平房很快拔地而起,全部费用仅花了500块。


   文革后,父亲平反恢复了以前的职位,由于在敦煌艺术研究和保护上的突出成就,获得了一个又一个国家和国际荣誉。但常嘉陵在众人面前从来不说自己是著名敦煌学专家常书鸿的儿子,只是说自己有个姐姐叫常沙娜。但对父亲又极尊敬孝顺,80年代初,在敦煌生活了近40年的常书鸿调京任国家文物局顾问,常嘉陵特意腾出最亮的东厢房把父亲和继母接到家中小住了半年多,无微不至地照顾。

那是常书鸿最幸福的一段日子。常嘉陵的家门对面是40亩荷田,那时刚好荷花盛开,每天上午,常书鸿都要提着画夹去那里写生,度过了他颠沛流离生活之后最恬静悠然的一段时光。天凉之后,常书鸿和妻子搬到了新楼上,常嘉陵还是经常去看他们,为老人买米买面,干这干那。


   常嘉陵和妻子王福兰所生的一双儿女,取名分别叫立军、立志,常嘉陵要求子女从小要自立自强,不让儿女去坐享父辈的荫福。常书鸿十分喜欢膝下的长孙、长孙女,而常嘉陵从来没为儿女的前途去求父亲。姐姐常沙娜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当了15年院长,常嘉陵也没有为儿女上大学的事找姐姐。儿子、女儿都读了职高,毕业后都是自谋出路,干了很普通的工作。而常嘉陵的六十岁了,还开大班车,前两年才退休。他们一家人都选择了平淡平静的生活,但过得同样幸福修然,有滋有味。

 

 


   常嘉陵1949年离开莫高窟,五十多年从来没有回到过敦煌。虽然以后条件好了,敦煌也成了闻名中外的国际旅游城,父亲和姐姐曾多次要求他回去看看,但常嘉陵总是借故推辞。他曾私下对姐姐常沙娜说:“身为常家的后代,我实在是没为敦煌做过一点点事,我真是没资格去沾那个光,到了那里,我只能感到不安和惭愧。现在一说到常书鸿的子女,就离不开敦煌,我还是不沾那个光好”。


  1994年父亲去世了,2003年继母李承仙也去世了,骨灰都撒在了莫高窟,常嘉陵还是没有回过一次敦煌。敦煌成了悬在常嘉陵心头一桩难了的心事。


  父亲常书鸿逝世10周年纪念日到了,常嘉陵终于动摇了自己的执意的想法,和姐姐常沙娜一道从北京坐飞机回到了久违的敦煌。当他和姐姐一同走进莫高窟,看着已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的莫高窟,走过当年生活过的黄泥小屋,这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六旬老人忍不住流下了两股热泪。

 

从常沙娜母亲陈芝秀和现实生活中出轨女人的悲惨结局"看婚姻
        要说这样的婚姻,首先我们还得来认识常沙娜和她的母亲陈芝秀这两位女人。

       常沙娜出生于 1931 年 3 月的法国里昂,自幼随父常书鸿敦煌临摹壁画。是中国著名的艺术设计教育家和艺术设计家、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陈芝秀(1908 —1979),女,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人。早期留法雕塑家。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与著名美术家常书鸿(1904—1994)在杭州结婚后同赴法国留学、 在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雕塑艺术, 作为一个有根基的美术家,在法学习期间, 陈芝秀的作品曾参加里昂春季沙龙和巴黎春季沙龙展出。 
 
在法期间与常书鸿等均为“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发起人及骨干分子。 
 
1931年3月,他们的女儿在法国里昂出生,由吕斯百先生为其取名常沙娜, 1936年常书鸿先期学成归国,
第二年陈芝秀携女儿也从法国回到中国,之后在重庆工作, 
1941年他们的儿子在重庆的嘉陵江边出生,取名嘉陵。 
 
1943年常书鸿应国民政府聘请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全家迁甘肃敦煌生活,
 
1945年4月陈芝秀因为与国民党同乡青年军官陈忠清相好而与常书鸿离婚,随后他们俩回杭州结婚,
 
解放后陈忠清死于监狱。为了生存陈芝秀又嫁工人,给人洗衣,终年窘困。
 
于1979年病逝杭州。常沙娜为人母后或多或少地开始理解母亲那样的人,而嘉陵却永远是怨恨母亲。
 
人的经历和修养的确是不同的。

   由典型的陈芝秀的生命轨迹和现实中这样多数的女人看婚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在中国这样一个道德传统氛围很浓的国家里,先出轨的女人必然要背负骂名,甚至是千古骂名。
  如此的境遇,很难想象你会有一个怎样的好前景。

2、再优秀的女人也是人,也是女人。同样会受到外界的诱惑,和自己欲望的蛊惑,耐不住寂寞红杏出墙也是很正常的。为了不让如此的情形出现,男人是应该多陪陪女人,多哄哄女人。可是冷峻的现实和男人们不同的性格,能做好的有几个。

3、这样的婚姻必然会影响下一代,影响他们对父母的看法,正如嘉陵怨母亲一样;这样的婚姻,它也会影响下一代对婚姻的认识和理解。婚姻是自主的,但它却绝不会随意。

4、陈秀芝的婚姻再次证明中国的古话:挑昂当人一只虎,挑昂高楼一堆土。因此女人啊,你的眼睛要雪亮点,你的意识要清醒点,只有这样,你的运气可能才会好一点。

5、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着重点在个人,现在我们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很多女人,像陈秀芝一样,率性而为,中国肯定会有无数个家庭而破灭。而它连带的是两个家族的尴尬与无奈。从这一点看,女人主义要想进步,在中国真的就如登天揽月。

6、在婚姻的头几年,婚姻常常会显得风雨飘摇。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人: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21:26:46 2011, 美东)

艺术与婚姻:关于民国的几对画家夫妇 [ZZ]
http://artnow.com.cn/Discuss/DiscussDetail_569_28956



常书鸿(1904—1994)和陈芝秀(1908—1979)是在杭州结婚后一起去法国学习艺术的,出国前在杭州人美术教师,都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到法国后,常书鸿先学工艺,后学绘画,陈芝秀学习雕塑,她的作品曾参加里昂春季沙龙和巴黎春季沙龙。两人都是“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发起人和骨干分子,陈芝秀在发表于《艺风》杂志的文章《我们需要一个调和的艺术空气》中,阐述了组织艺术学会的缘起:“我们知道要闲游于荒山穷溪之间,必须先除荆棘先去淤塞。我们需要一个为我们咏唱描绘的公园,我们需要一个调和的空气” 。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经常活动的地点就在常书鸿家里,陈芝秀以她无可挑剔的聪敏和美丽,完美地扮演着沙龙女主人的角色。她漂亮而又重视化妆打扮,据她当年的老同学讲,其漂亮程度“远远超过”名闻遐迩的徐悲鸿夫人蒋碧薇。而常书鸿之才华横溢,也为他的同学和朋友所一致称道。在当时留法学生眼里,这两人真是佳偶天成。他俩的女儿常沙娜在里昂出生,“沙娜”者,流经里昂的塞纳河之谓也。这是他们的挚友吕斯百给起的名字,以此纪念使这些年轻人魂牵梦绕的法兰西岁月。

1936年常书鸿学成归国时,陈芝秀和孩子仍然留在巴黎,因为他们不清楚国内生活环境和艺术环境究竟如何。常书鸿乘火车经苏俄回国后,任北平艺专造型艺术部主任,颇受当时教育文化界官员王世杰、陈立夫、张道藩之器重。他让陈芝秀和女儿也从巴黎回国。陈芝秀带沙娜乘船回国途中,在地中海听到日本进攻北平卢沟桥的消息。她们在上海登岸,与作为国立艺专教授的常书鸿会合,辗转流亡于西南各地,在日本空军轰炸贵阳时九死一生,最后到达当时的陪都重庆。

1943年,常书鸿受当时监察院长于右任推举,由教育部委任主持敦煌艺术研究所。他离开四川重庆到兰州,沿河西走廊穿越戈壁到莫高窟。研究敦煌石窟艺术,是常书鸿的梦想。但在陈芝秀想来,放弃城市生活去西北边陲,穿越数百里渺无人烟的戈壁滩,在古代石窟间安家,简直是异想天开。经过反复讨论和不断争吵之后,妻子终于向丈夫让步,陈芝秀带着子女离开重庆到莫高窟与常书鸿相聚。那时敦煌莫高窟生活条件的艰难,是今天难以想象的,但夫妇二人作为研究所第一批工作人员,每天到石窟作壁画、彩塑的复制工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对于常书鸿来说,朝夕面对石室宝藏,便是人生最大的幸运。但对于一直向往西方现代文化氛围的陈芝秀来说,戈壁石室的生活是难以忍受的,最简单的一件变化——脱下合身的旗袍,穿上宽大臃肿的老羊皮大衣,就让她既伤心又难堪。当她确切地知道常书鸿决心永远地留在敦煌,而“第三者”赵某又从中挑动时,夫妻关系便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1945年4月间,陈芝秀不辞而别,与同乡赵某从莫高窟出走,经酒泉到兰州。常书鸿从董希文那里得悉陈芝秀出走的确凿消息后,曾扬鞭驰马星夜兼程追赶出走的妻子,直到晕倒在戈壁上,被过路的地质工作者救起。随之而来的是双方在兰州的报纸上刊登脱离夫妻关系的声明,这时候难免意气用事,形诸文字,则有“狗贱人”之类不逊之词,这曾使当时甘肃文化教育界人士大感惊诧。陈芝秀离开敦煌后,先回到浙江诸暨老家,后来到杭州谋生。常书鸿带着女儿沙娜和儿子嘉陵留在敦煌,直到几年后与来到敦煌工作的青年画家李承仙女士结婚。

晚年的常书鸿对陈芝秀的出走不再持极端态度,他在回忆录中这样看待他俩的离异:“在选择事业还是选择家庭的这一关键时刻……最终我还是决定以事业为重,让她走吧!”陈芝秀也不是轻率地走出这一步,她有她自己的矛盾和追求:“回想妻子这几年跟我一起遭受的痛苦,在怨恨之后,又感到自己心头袭来的一阵自我谴责……”常书鸿分析了陈芝秀的思想状况,在经历了日本空军对贵阳的大轰炸之后,目睹人间炼狱的陈芝秀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到敦煌这一佛教圣地之后仍然坚持每天作礼拜,祈求圣母玛丽亚保佑全家。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巴黎生活之后,陈芝秀已经习惯了法国的生活方式,她像一般法国妇女一样每天化妆打扮,穿高跟鞋,“得体的衣着和经过化妆的模样与当地封闭的农民们又脏又破的装束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引起了当地人的注目甚至围观。”(当地农民在背地里叫她“妖精”)而常书鸿自己却一心沉在工作中,没有好好照顾妻子,“工作不顺心时常与妻子发生口角甚至争吵”。

1949年以后,常书鸿对敦煌艺术的研究和保护事迹被广泛宣传,在许多宣传报导和“报告文学”中,常书鸿被描写成“敦煌艺术的守护神”,而陈芝秀则成了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背叛艺术背叛爱情的反面人物。与他一起离开敦煌的赵某由于曾是国民党军队的小军官,在杭州被捕入狱,后来在狱中患病死去。为了活下去,陈芝秀只能再嫁。这一次是嫁给一个贫困的工人,婚后终日遭受家人白眼。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已经不止于常书鸿不原谅陈芝秀,而是整个社会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地不依不饶,与她专业对口的一切单位全都对她关闭了大门。作为雕塑家的陈芝秀走投无路,沦落到在街道为人洗衣服谋生的境地。与她当年一道学习雕塑的同学(如刘开渠、曾竹韶、王临乙、王合内等人)如今德高望重的教授们,对这位早年的女同学也是一字不提。我只在秦宣夫夫妇那里听到过对陈芝秀的同情,说起陈芝秀的今昔,他们只有摇头叹气。

今天的中国艺术界,大概不会再像当年那样众口一辞地谴责陈芝秀。我们只能将他们的悲剧归结为性格的差异和生活理想的矛盾。有些人曾经作出好心地假设:“如果他们在人生理想、生活志趣上比较一致,他们的婚姻一定会是另一种结局”。我曾设想,如果陈芝秀是一个男人,他的结局是不是也会如此?如果陈芝秀活在文化事业未经政治整合的社会环境,又当如何?如果常书鸿没有去敦煌,又当如何……这种种假设当然无从验证,我们甚至无法得知在两位艺术家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是否曾经思考过他们爱情的前因后果,或者在心头浮现过遥远岁月的片段?

从常书鸿这一方看,与1945年在兰州报纸上刊登的声明相比,他在1948年发表于《大公报》上的文章是这样叙述他的婚变的:“这里既然是一个40里无人烟的孤僻所在,一般年轻同事,因为与城市生活隔绝的关系,日久就会有精神上异常孤寂之感……作者的妻——一个在巴黎繁华世界混了八九年的女人,就是为了过不惯这种修道院孤寂冷静的生活,在1945年4月抛弃了子女潜逝无踪地奔向她理想的乐园去了。”如前所引述,在数十年之后,在他去世前完成的回忆录《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中对陈芝秀的看法又有所改变。

1980年,池田大作问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职业呢?”常书鸿的回答是:“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生’,但如果真的再一次重新来到这世界,我将还是‘常书鸿’……回首已过去的人生,我自豪地认为,我的人生选择没有错……”。

没有任何人问过陈芝秀这样的问题,她完全彻底地在中国文化界消失了。编写中国雕塑历史的学者,对这位早期留学法国学习雕塑的女性只字不提.她在公共"媒体"上仅有的一次“闪现”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有大字报揭发常沙娜给她的“反革命母亲陈芝秀”写信汇钱,这成为常沙娜“不与反革命划清界限”的罪状。此时的陈芝秀心头没有政治是非,没有艺术得失,只有宗教感情,她给女儿的信中说她的遭遇“是上帝对我的惩罚”,“因为我走错了一步”……1979年,当年留法同学,吕斯百夫人马光璇从常沙娜处打听到陈芝秀的地址,由南京去杭州探访老友,得知陈芝秀已因心脏病猝发而死去。
--

※ 修改:·joj 於 May 16 12:45:52 2011 修改本文·[FROM: 70.98.]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98.237.]

 
 
 
 
 
 
 
 
joj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2 ]

发信人: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21:42:08 2011, 美东)

“。。。款款吴语拉近了同乡两个游子的心理距离。随着交往日益增多,陈芝
秀与赵忠清的关系日渐亲密。。。”

知音体真让人受不了,感情需求或身体需求都可以理解,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
但别把这个赖到“吴语”上面,那个作者难道不知道常书鸿说的杭州话也是吴语?

另外,我觉得诸暨话是最不适于用来调情的语言


-----------------------------------------------------------
这儿有篇很知音体的回忆文章,有兴趣可以看看。
http://shang.cnfamily.com/200101/ca17302.htm

常书鸿和儿女们的百年敦煌恋情 [转贴]

一个是曾经饮誉艺术之都的年轻才俊,一个是曾经历尽浮华的一代名媛。因为苦恋敦煌
圣地,一个成就事业功德彪炳千古,一个负情私奔沦落闾巷黯然失色,于是上演了百年
中国一段恩爱情怨的爱情故事,演绎了一曲凄怆哀怨的家庭悲歌。

文/徐  剑

2000年9月5日,敦煌,从首都机场飞来的波音飞机缓缓下降。

“敦煌……三危山……莫高窟!”全国人大常委、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几近
哽咽地在心里轻轻地呼喊。一下飞机,她便迫不及待地驱车直奔莫高窟,追寻仿佛在三
危山上踽踽独行的父亲的灵魂,抚摸仍旧飘散着一家人生活温馨的黄泥小屋,一股热流
在她的心中奔腾。

60年魂系敦煌,常氏一门两代的荣辱沉浮、恩爱情怨似乎早就与敦煌签下了命运之约。

秋风乍起,九层大佛殿上的18只铁马风铃突然响了起来,悠长而苍凉,声声敲打着常沙
娜的心弦,那被漫漫黄沙淹没的往事又清晰地浮现……
 

《敦煌石窟图录》震惊艺术之都,

沉浸在巴黎沙龙的学子蓦然醒悟根在中国

1936年,塞纳河畔,风度翩翩的青年才俊常书鸿走出罗浮宫,步履从容地穿过圣杰曼大
道。

九年前,常书鸿从西子湖畔漂洋过海到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求学,经过四年苦学,他
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在著名的油画大师劳朗斯门下深造。翌年
,他在巴黎画界声名鹊起,连续四年捧走了当时法国学院派最权威的画廊巴黎“春季沙
龙”的金、银奖,得到“不轻易以一字许人”的世界级艺术批评家莫葛雷破例撰文推崇
。人们预言,这位中华学子只要在巴黎住下去、画下去,世界艺术大师的伟人祠里便会
刻上他的名字。常书鸿对自己的前程也踌躇满志。然而,就在这个秋天,一个傍晚的奇
遇改变了他的一生乃至一家人的生命轨迹。

“先生,请看看这几本画册吧。它们来自古老神秘的东方。”旧书摊的主人向常书鸿摊
销道。




   劳燕分飞的夫妻曾经是塞纳河畔风华绝代的才子佳人


常书鸿好奇地打开古老的线装书盒,眼前突然一亮:《敦煌石窟图录》。一个新奇的世界仿佛
一下子向他洞开了,那是从北魏到大唐时代的佛教艺术图画,其恢宏磅礴的构图和笔触
,足以与拜占廷基督绘画媲美,其奔放的风格比西方现代派还要粗犷,彩绘人物更是画
得细腻生动。

“先生,您是日本人?”旧书摊的主人被如痴如醉的青年画家吸引了。

“不,我是中国人。”常书鸿头也不抬地答道。

“哦?中国人……”旧书摊的主人炫耀道,“这是我们法国英雄伯希和博士探险时从贵
国的沙漠中发掘出来的。”

“你说什么?”常书鸿悚然一惊。

“这是从贵国敦煌的千佛洞里拍摄而来的。”旧书摊主人的语气不容置疑。

“敦煌?”常书鸿的心底顿时涌出一种莫名的悲凉和怅然:自己身为炎黄子孙,竟然不
知道敦煌位于何方。

“前边不远处有个吉美博物馆,正在展览贵国敦煌的许多绢画。您一定会感兴趣的。”
旧书摊的主人热情地继续说。

“谢谢!谢谢!”常书鸿离开了旧书摊。

次日早晨,常书鸿迫不及待地赶到吉美博物馆,留连忘返于伯希和1908年从敦煌掠夺来
的大唐时代的大幅绢画的展览里。他发现,这简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尽管历
史已过去了近千年,可其表现手法和技巧仍然十分前卫和现代。他顿悟到自己的艺术之
根在中国,就在敦煌遥远荒凉的沙漠里!

苦难深重的中国,呼唤着这个学贯中西的海外游子。
古老的祖国文化,诱惑着这位功名垂成的艺术大师。

走出吉美博物馆,常书鸿的胸中奔突着两个字:敦煌。他不再犹豫,决心离开巴黎回祖
国去!

“书鸿,你会不会是大脑一时发热?”听到丈夫常书鸿打算回国的决定,在巴黎高等美
术学校雕塑班求学的陈芝秀十分不解地问。

“芝秀,我很清醒。如果真的是大脑发热,那也是被古老的敦煌艺术感染的。”常书鸿
一字一顿地回答。

“你得好好想一想。你在巴黎已非常被看好,连巴黎近代美术馆也收藏了你的油画,你
还是巴黎美术家协会的会员。这份殊荣,是众多海外学子难以比肩的。可一旦回到那块
军阀混战、血腥杀戮的土地,国运衰微,岂有艺术的昌明?”妻子恳请丈夫慎重考虑。

“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真正的艺术家并不看重这些。”常书鸿坚持己见。

陈芝秀见功名利禄都打动不了丈夫,搬出了另外的理由:“我离毕业还有一年,沙娜也
不过5岁,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说。”

“这都不是理由。我可以先走嘛……”

“你!”陈芝秀负气摔门而去。

一切都缚不住常书鸿那早已飞回祖国、飞到敦煌的艺术之翼,1937年他回到了阔别10年
的祖国。
 

铁马风铃诉说爱恨悲歌,

江南才女抛夫弃子匆匆踏上私奔之旅

战乱的中国带给艺术家的安定只是暂时的。常书鸿回国不久,“卢沟桥事变”便发生了
。翌年7月,陈芝秀从巴黎携女归来。常书鸿来不及与妻女细诉一年的离愁别绪,便带
着她们跟随北平艺专匆匆踏上了南逃之旅。

1941年夏天,常书鸿一家终于结束了迁徒漂泊,在重庆安顿下来。这时,他们的长子嘉
陵降生了。

家安顿了,子女有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可常书鸿的心怎么也安定不下来,因为他还未
见到让他魂牵梦萦的敦煌!不久,机会终于来来了:国民政府关于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
究所的提案获得通过,常书鸿被任命为敦煌研究所所长。

常书鸿把举家迁往敦煌的决定告诉妻子陈芝秀,这位刚刚适应了山城生活的江南才女忍
不住哭鼻子了,与丈夫大闹了一场。已初晓人事的沙娜吓坏了(在她的记忆中,爸爸妈
妈从没有这样激烈争吵过),跑去卧室问蒙着被子啜泣的妈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你爸爸疯了。”母亲泪眼汪汪地说,“他嫌我们的苦受得还不够,非要将一家人搬到
那荒凉彻骨的敦煌去不可。嘉陵才两岁,体弱多病,到了那天寒地冻的鬼地方咋活呀?

1943年10月,走马上任国立敦煌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携带妻子儿女乘坐一辆敞篷大卡车
从重庆出发了,一路风尘跋涉了一个多月,终于抵达兰州。在古朴的西北城市里,陈芝
秀更显得摩登了,她身穿一袭火红的棉旗袍,头烫着40年代国际流行的齐耳鬈发,脚蹬
着一双擦得锃亮的高跟鞋,成了一道时尚风景。此时,黄河已结冰,陈芝秀那身时髦装
束难以抵御大西北的风寒霜雪,常书鸿便给冻得直打哆嗦的妻子买了一件厚厚的羊皮袄
。陈芝秀嗅着羊皮袄上的羊膻味,直感到一阵阵恶心,但最后还是噙着泪水把它穿在身
上。

常书鸿开始在兰州招兵买马,龚祥礼、陈延儒、辛普德集聚到他麾下。他们师徒四人加
上陈芝秀、沙娜、嘉陵,一行七人坐着敞篷大卡车,顶着凛冽刺骨的朔风,踏上了从兰
州到敦煌的2400里路的漫漫旅途。

翻越乌鞘岭,女雕塑家举目远眺,苍茫大地,只有几株干枯的红柳在寒风中抖动,一股
怆然的悲壮涌上了这位江南才女的心头:今后寂寞凄苦的“流放”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啊
?

到了敦煌,这位留法女雕塑家被莫高窟斑斓璀璨的彩色造像和壁画震撼了,在常书鸿的
鼓励下,她开始拿起雕塑刀。沙娜寄宿于酒泉中学,寒暑假回来时就到洞中临摹。

这时,当年常书鸿麾下的高足董希文、潘絜兹、张琳英等人纷纷从北平、南京、杭州辗
转而来,与老师一道治理洞窟黄沙,现场临摹,研究和保护文物。

一天,国民党上尉赵忠清手持介绍信前来找常书鸿,说希望在这里谋一个差事。常书鸿
发现他口齿伶俐、精明干练,再说又是妻子陈芝秀诸暨县枫桥镇的同乡,便留他当总务
主任,并把他介绍给妻子。

关山万里遇同乡,款款吴语拉近了同乡两个游子的心理距离。随着交往日益增多,陈芝
秀与赵忠清的关系日渐亲密。疯狂地爱上了艺术圣地的常书鸿一心扑在事业上,竟忽略
了妻子的感情需要,结果陈芝秀的感情天平开始倾斜,与丈夫的吵闹和战争不断升级。

1945年夏天,陈芝秀突然向丈夫提出要去兰州检查身体。蒙在鼓里的常书鸿不知道这是
她与赵忠清设计的私奔,还交待赵忠清:“忠清老弟,拜托你照顾好夫人。”赵忠清不
无尴尬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陈芝秀抛弃了与自己相爱20载的丈夫和一双儿女走了。

陈芝秀和赵忠清还没有走出半天的路程,董希文便拿出赵忠清给陈芝秀的情书递给恩师
,不无忧虑地说:“师母此去恐怕再也不会回来了。”常书鸿恍然大悟,立刻策马往酒
泉方向追去。
 

敦煌女儿撑起家庭的天空,

跨洋留学前惊骇发现自己已经不属于都市

“我想妈妈,我要妈妈!”4岁的嘉陵一屁股坐在黄土小屋前的沙地上,又哭又喊,闹着
要找妈妈。

“嘉陵不哭。”站在一旁暗自流泪的沙娜悄悄地拭去脸上的泪珠,又用手绢擦去弟弟脸
上的泪水,“爸爸去追妈妈去了,很快就会回来的。”

“姐姐,走,我们去鸣沙山等爸爸和妈妈回来。”嘉陵站起身来,牵着姐姐的手焦急万
分地往外跑。

小姐弟手牵着手,艰难地往鸣沙山最高处爬去,选了一处高地坐了下来,目不转睛地望
着尽头消失在远方的路,期盼着爸爸妈妈出现。

太阳西沉了,暮色将小姐弟孱弱的身体淹没了。在莫高窟忙了一整天的董希文蓦然发现
两个孩子不见了,慌忙朝山上找来。“沙娜、嘉陵,回去吧。”董希文拍了拍他俩的肩
膀,“你们的爸爸妈妈今天回不来……”沙娜只好牵着弟弟的手回到冷冷清清的黄土小
屋。

第二天早晨,董希文带着小姐弟爬上鸣沙山等候。

太阳又渐渐西斜了,融进一望无际的茫茫沙海里。嘉陵问:“董叔叔,妈妈爱我们吗?

“当然爱,你们的妈妈最疼的就是你俩了。”

“那她为什么不向我们打招呼就走了呢?”早熟的沙娜似乎预感到家庭在冥冥中发生了
变故。

“这……”董希文环顾左右而言他,“你们还小,等以后长大了就会明白的。”

这一天,小姐弟俩仍然没有等到父母牵手归来的身影。

第三天傍晚,在鸣沙山上望穿秋水的常氏姐弟终于盼回了父亲。

“老师,师母没有回来?”董希文怯生生地问。

常书鸿无奈地摇了摇头,仰天长叹,往屋里走去。

嘉陵见妈妈没回来,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妈妈不要我们了……”

双手掩面痛哭的沙娜蹲下身去,将弟弟揽在怀里,说:“嘉陵不哭。妈妈走了,从今天
起,姐姐就是你的妈妈……”

目睹此情此景,常书鸿悲泪长流。他走出皇庆寺,任清凉的漠风吹着他日趋憔悴的面庞
。一代大艺术家仰天呼喊:“佛祖在上,我常书鸿究竟做错了什么?……芝秀,你为什
么这么绝情?为什么置20年的恩爱于不顾,弃我和孩子而去?……为什么?……”泪眼迷
离之际,他仿佛听到妻子的哝哝吴语:“离开敦煌,离开敦煌……”

“离开敦煌?”常书鸿惊出了一身冷汗。他联想起一家人刚到敦煌,与在这里面壁三年
的张大千居士初次见面的情景。当时,张大千居士曾赠给他一句话:“要在敦煌呆下去
,即使不信佛,也得将自己修炼成佛爷。”

张大千居士的话果然应验了。从这时起,常书鸿真的沦为苦行僧。

陈芝秀出走了,黄土小屋的温馨不再。14岁的少女沙娜用孱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天空
,她请爸爸将她的学籍转到敦煌县立中学,一边读书,一边跟爸爸学临摹,一边照顾爸
爸和弟弟。

母亲走后的第一个圣诞节到来了,临睡前,嘉陵问姐姐:“明天就是圣诞节了,以往都
是妈妈送我礼物的,姐姐明天送我什么?”

“你先闭上眼睛睡觉,姐姐保证你明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见到。”沙娜神秘地说。

“真的?”

“姐姐从不骗人。”

第二天早晨,大漠的雪光将嘉陵照醒了,他睁开惺忪的睡眼,一下子就看见了土屋的横
梁垂下来一根红线,线上拴着一袋美国饼干。嘉陵欢天喜地地一骨碌爬了起来:“姐姐
,这真是送给我的圣诞礼物?”沙娜微笑着点了点头。到敦煌后他们一家始终吃的是白
水面条,配料是一盘盐和一盘醋(莫高窟的水质不好,含碱量太大,全靠醋来中和),这
袋饼干堪称奢侈品。这是妈妈走后弟弟最高兴的一天。

姐姐上 
    与作者谈起那如梦的岁月,常沙娜抑制不住一阵阵激动
学去了,偌大的千佛洞就只剩下嘉陵一个孩子,嘉陵像天马似的在莫高窟里独来独往,
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转悠,困了便在洞窟里找个地方躺下来睡一觉,什么时候冻醒了才
怏怏地回那黄土小屋去。这样的生活自然耽误了他上学受教育。

1945年,常书鸿父女敦煌画展在兰州举行,引起巨大轰动。从加拿大来甘肃山丹教会学
校任教的犹太人叶丽华女士看了沙娜的敦煌临摹壁画作品后惊叹不已,径直找到常书鸿
,热情地说:“常先生,您女儿小小年纪竟这么有才华,她应该像您一样到国外去接受
正规的艺术教育。我女儿在美国工作,如果您信得过我,我聘期届满后带她到美国去读
书……”“谢谢,谢谢!”常书鸿感激地说,但他并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后来,叶丽华女士真的找来了,说要带沙娜出国留学。

1948年夏天,常书鸿带着沙娜和嘉陵来到南京,在举办敦煌画展的同时,顺便为女儿出
国做准备。沙娜被爸爸送到他当年旅法的同窗马光璇教授家里暂住。在敦煌那片荒漠沙
海里蛰居了近五年的沙娜发现,自己就像刚刚走出原始部落的土著,完全失去了在城市
的生活能力,一坐公共汽车就晕车呕吐,长途旅行只能坐敞篷的卡车或马车,最可悲的
是连花钱买东西都不会。

一天早晨,马光璇教授急急忙忙出门上课,走之前给沙娜递过一沓钱,叮嘱道:“沙娜
,干妈今天有课,不能陪你逛街,你去给自己购买合适的衣服和布料吧。”沙娜微笑着
点了点头。

干妈出门不久,沙娜就怯生生地出门了。她一边打听一边往闹市走去,然而,她走进商
场后居然不懂得如何拿钱去买东西,傻愣愣地望着别的顾客来来往往、潇潇洒洒地提着
东西离去。她几次想张口问,又吓得把话咽了回去,最后怏怏不乐地空着手回到干妈家
里。

晚上,马光璇回来了,关切地询问:“沙娜,今天买了什么好衣服?穿给干妈看看。”

“干妈,我真没用,不会花钱买东西,今天什么也没有买到……”话未说完,沙娜的泪
水便流了出来。

“唉!”马光璇长叹一声,把沙娜搂进怀里,泪水潸然而下,“沙娜,我可怜的孩子,
你可是生在巴黎,喝洋奶、吃洋面包长大的洋娃娃啊。刚回国那会儿,你能说一口流利
的法语,连一句中文也不会说,怎么在敦煌才短短五年就变成这样啦?常书鸿,你造什
么孽!你只顾自己的事业,竟把两个孩子全耽误了……”

“干妈,别怪爸爸,他过得挺孤独,挺不容易的。”沙娜为父亲辩解,“为了敦煌,连
妈妈都弃他而去了……”

是年9月,常书鸿带着儿子来为沙娜赴美送行。他为女儿买了一只随身携带的牛皮小箱
子,并亲自用油画笔在箱子上写上“常沙娜”三字。

在出关的一瞬间,沙娜蓦然回首,发现爸爸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他才45岁,可一
头发丝已经花白,神情枯槁,原本挺拔魁梧的个子也开始有些驼了。相依为命的弟弟哭
成泪人似的大声喊:“姐姐,别忘了我。千万别扔下我,姐姐……”沙娜听了,禁不住
号啕大哭。直到飞机腾空而起,她还在不停地抹泪,

含辛茹苦将她带大的父亲远去了,孤苦伶仃的小弟也远去了,还有那莫高窟的壁画,那
曾经温馨的黄泥小屋……一切的一切都远去了,她将在波士顿博物馆的美术学院开始新
的留学生涯。


一代名媛沉落民间闾巷,

空留半个世纪的亲情遗恨令人扼腕长叹

轮回本无常。陈芝秀私奔南归后,受上苍赐予的幸福和舒适少得可怜。

起初,南归之路并不沉重,陈芝秀和赵忠清匆匆回到朝思暮想的江南,在西子湖畔定居
下来。陈家在诸暨枫桥仍旧是大户,赵忠清因在军方政界有一些朋友,很快就找到一份
收入不菲的差事,陈芝秀依然追求上流社会的奢侈。

可惜好景不常。解放之初,赵忠清因历史上的斑斑劣迹被判入狱,陈芝秀也被烙上了历
史反革命家属的印记而打入另册。没有工作,自然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本来身为雕塑
家,她只要出去找找亲朋故友活动一下,完全可以觅到一份过日子的工作,但她已没有
勇气去乞求故人。原因很简单:她从敦煌负情出走的事在艺术圈子里传得沸沸扬扬,她
已被人戳脊梁骨,现在又戴上反动军官家属的帽子,更让人退避三舍了。陈芝秀只好隐
姓埋名,艰难度日。不久,赵忠清病殁狱中,陈芝秀改嫁一个工人,生下一子,生活更
加窘迫。为了生活,她给人家洗衣,当佣人,浑浑噩噩了此一生。

50年代初,嘉陵被父亲送到杭州大伯常书林家寄养,思子心切的陈芝秀找到嘉陵的大伯
母,提出想见见儿子。善良的大伯母便寻找让他们母子相认的机会。

一天,大伯母有意无意地向嘉陵提起他的母亲:“嘉陵,你妈妈就在杭州城里,你想不
想见她?”

“不!我没有妈妈。”嘉陵倔犟地说。

“大伯母没骗你。她叫陈芝秀,是你的亲生母亲。”

“她不够资格!我才4岁她就弃我而去。我恨她!恨她……”说着,眼圈红红的嘉陵夺门
而出。

大伯母在一条小巷找到陈芝秀,失望地告诉她:“嘉陵不愿见你……”

“大嫂,帮帮我。”陈芝秀喃喃恳求,“让我见他一面。”

“好吧。”大伯母的心软了,“你大哥每个星期天都带嘉陵到小吃城打牙祭。到时候,
你可以站在外边远远地看一眼,但千万别惊动嘉陵。”

星期天傍晚,嘉陵和大伯父在杭州城里的一座小吃城里吃得正欢,陈芝秀远远地伫立在
一个偏僻角落里凝望儿子贪婪的吃相。好多次,她想冲上去对儿子说“对不起”,可她
不敢也不能,只能悄悄地立在一隅,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吃饱,看着儿子跳着蹦着跟随大
伯回家去。

住在同一座城市,母子竟不能相见。陈芝秀终于明白,负情离开敦煌的那一刻,命运就
注定她为余生选择的是一条被爱情、亲情、友情拒绝和漠视的漫漫苦旅。

时隔不久,从美国留学归来的沙娜把嘉陵接回北京上小学。

命运真会作弄人,这对母子相见的机会在咫尺和刹那间匆匆消逝。

1959年夏天,已在北京某中学读初三的嘉陵得知父亲从敦煌到上海举办画展,便利用暑
期去探望父亲。父子俩在上海小住数日后,常书鸿拿出100多元让儿子前往杭州,代表
他请大伯父一家吃顿饭,顺便给每人买一份礼物。

那几天正值江南梅雨季节,18岁的嘉陵请大伯一家吃过饭后,和大伯母在杭州的大街小
巷里转悠买礼物。走着走着,突然下起了黄梅雨,街上未带雨伞的行人飞奔着往家里或
避雨的地方四散……大伯母突然指着20多米外的一位50多岁步履匆匆的老妇人对嘉陵喊
道:“快看,那就是你的母亲!”嘉陵一听顿时愣住了,停下脚步凝视,只见那人身体
单薄瘦削,一身装束与杭州大街上的普普通通的老太婆没什么两样。这是他时隔14年后
第一次见到母亲匆匆掠过的身影。“嘉陵,你愣着干什么,快追上去喊呀,她可是你的
亲生母亲呀!”大伯母站在旁边焦急地催促,然而,常嘉陵仍然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时光在雨水中凝固了,亲情在冷雨中凝固了。他们母子二人近在咫尺,感情却相距千里
。他们又一次失之交臂,从此天上人间生死两茫茫,命运再也没有给他们相见的机会。

沙娜比弟弟幸运。1964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的沙娜带着学生到杭州写生。她抽
空到大伯家探望,年事已高的大伯郑重地征求她的意见:“沙娜,这次见一下你的妈妈
吧?都快20年了,一个人能有几个20年啊?她际遇凄惨,已一大把年纪了还给人家当佣人
,日子苦得很。宽恕她吧……”沙娜默默地点了点头。

于是,大伯父约了陈芝秀,让她到自己的家里来见沙娜。那是沙娜时隔整整19年之后第
一次见到母亲。乍一见面,沙娜怎么也不敢将眼前的母亲与法国巴黎那个新潮摩登女雕
塑家联系起来,怎么也不愿将这位老人与20年代的杭州江南名嫒并在一起。可站在她跟
前的母亲是那样的真切:衣衫褴褛,脸呈菜色,眼神呆滞,粗糙的手背上凸现出一道道
青筋。

也许阅历了太多的人间沧桑,过了整整19年才相见的这对母女竟然没有拥抱,没有激动
,也没有泪水。

陈芝秀淡淡地说:“沙娜,我对不起你们,但不要全怪我……”

“过去的事情不要再提了。”沙娜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

“不瞒你说,沙娜,我过得很苦,上帝已经惩罚我。”

“多年不见了,不要再说过去。”大伯父站起来,摆摆手制止道,“沙娜同意见妈妈,
这就说明她已经忘记过去了。”

一生之中惟一的这次重逢并没有改变这对母女十几年间铸成的陌生。

母亲临走时仍然重复着那句话:“沙娜,我对不起你们。上帝保佑,希望你们全家好!

目送母亲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小巷尽头,沙娜的心里突然泛起一股莫名的怅然和酸楚,她
真想大哭一场,可惜已经没有眼泪。

回到北京后,沙娜每月都给母亲寄去一笔钱,结果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与反革命家属
的生母划不清界线而惨遭批斗。这对母女又中断联系十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沙娜再次复出,母亲也打听到了她的地址,写信诉说自己生活
拮据。于是沙娜又恢复给母亲寄钱。陈芝秀每收到一笔钱,都会给女儿回信。有一次,
她非常温馨地告诉女儿,她用收到的钱买了两袋奶粉、一个热水袋,热水袋装上开水后
就可以御寒了。

1979年年底,沙娜给母亲寄那年的最后一笔钱后迟迟不见母亲回信,后来收到干妈马光
璇的信,才得知母亲突发心脏病不治而亡。接到电报,沙娜潸然泪下,她多么想告诉母
亲:“妈妈,我是爱你的。做了母亲之后,我就原谅你了。对一个江南大家闺秀,对一
位从法国求学归来的女雕塑家来说,你当年能在莫高窟里坚持近两年已经很不错了……
”可惜,上苍并没有给她们母女这种对话的机会。

那些日子,沙娜与父亲一起准备出访日本。有一天,她突然告诉父亲:“妈妈去世了。
”常书鸿神情愕然,询问前妻得的是什么病,什么时间去世的,继而又恢复那静如止水
的神态。

沉默了两个小时后,常书鸿半是叩问上苍半是对女儿说:“你母亲去世了?”


名门之子回归平静平淡,

走出父辈影子淹没在苍生之中其乐融融

嘉陵参军复员后被分到北京海淀区农业局。上班的第一天,他第一眼看到朴实无华的农
村来的临时工王福兰,便认定今生今世非她不娶。这不是因为王福兰长得貌若天仙,实
际上王福兰相貌平平、皮肤黝黑,可是脸上始终洋溢着真诚善良的微笑,给人的感觉是
:无论你是贫是富是尊是贱是荣是辱,她都会安安稳稳地与你过日子,携手相伴到永远
。也许曾经沧海,也许看惯看透了人间的繁华、分离与聚合,出生名门的嘉陵宁可回归
平淡甚至平庸的生活。

1951年,沙娜从美国留学提前归来,将嘉陵接到北京上学。此时,他的父亲早已组织新
的家庭,且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敦煌,无暇顾及他;他的姐姐被分配到清华大学建筑系林
徽因教授麾下当助教,先后参与了亚太国际和平会议礼品和人民大会堂室内装饰设计,
也不能天天顾及他。他就像当年在敦煌浪迹沙海一样,在偌大的北京城里独来独往,先
在香山读小学,随后读初中、高中,一直住校,只有到了周日才跑到姐姐家里小聚一天


上初三时,嘉陵曾参加空军的招飞考试,且一路过关斩将,若不是最后因身体有一点点
小毛病被刷下来,他就成为飞行员了。这事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一个绿色的国防梦。

1963年,嘉陵高中毕业,考大学时名落孙山。此时,他的父亲兼任兰州艺术学院院长,
写信让他到兰州读书,可他不愿在父辈辉煌的名人光环里生存,跑去当驾驶兵。岂料命
途多舛,临近入党提干时,“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受父亲“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罪
名的影响,军旅之梦又化作一场空。

立业无望,那就构建一个安稳的小家吧。1969年3月7日,距他分到农业局车队不到半年
,他径直走到王福兰办公桌的对面坐下,单刀直入又不乏骑士风度地向这位农村姑娘求
爱:“我想与你交朋友。行吗?”

王福兰羞涩一笑,掩着口说:“让我考虑考虑。”

“我的简历悬简单清白了。”嘉陵趁热打铁地说,“本人复员兵出身,家里只有一个姐
姐,从小相依为命……”他将名人父亲和少年时代所经历的一切浮华和痛苦一笔抹去。

“我可是农民呀!”王福兰认真地说,“我还有五个弟妹,拖累很重,你必须想清楚。


“我早就想清楚了,早些时候还到你家侦察过呢。”嘉陵一本正经。

“你究竟看中我哪一点?”王福兰此时还不自信。

“你善良实在,准是过日子的人。”嘉陵一语中的。

敦煌少年时代的记忆,让嘉陵对安安稳稳过日子有了一种全新的彻悟和解读。

周末回到姐姐家里,嘉陵将自己已恋爱的事告诉姐姐,并幽默地说:“我准备娶一朵‘
公社向阳花’,为常家的血脉掺点儿沙子。”

姐姐听了不但没有反对,反而赞许有加地说:“也许这对你更合适。”

于是相爱才80多天,嘉陵便闪电般与王福兰结婚了。两年之后,王福兰才知道他是一代
敦煌学大艺术家常书鸿的长子。

嘉陵执意要走出父辈的影子,每天下了班便与妻子一起回到离圆明园正门不远的海淀乡
里,在小庭院里摆上茶水、扑克、象棋,等待收工回来的农民前来娱乐。平实的农民很
喜欢这个有着西部汉子粗犷豪爽性格的城里司机。1974年嘉陵与王福兰盖房,全村150
个壮劳力倾巢出动,无偿地帮着干了三天,三间小平房便拔地而起,全部费用仅700元


80年代初,在敦煌生活了近40年的常书鸿调京出任国家文化部顾问,住房一下子未落实
,嘉陵夫妇便把父亲和继母接来小住半年多。这是一代大艺术家最幸福的一段日子。嘉
陵夫妇为父母腾出了最亮的东厢房。刚好那时村里的40多亩荷花全开了,每天上午,常
书鸿便提着画夹去写生,度过了他颠沛流离生涯中最恬静的时光。天凉之际,常书鸿要
搬离了,他郑重地叮嘱儿子:“娶福兰为妻,说明你很有眼光,希望你好好善待他们娘
仨……”

常书鸿十分喜欢膝下的长孙、长孙女立军和力立,可是没能带给他们好运。立军初中毕
业中考时差了几分,只好就读职高。沙娜在中央工艺美院当了15年院长,嘉陵从来就没
有想过要为儿女上大学的事情去找姐姐。力立读的也是职高,如今在北京理工大学商店
里当售货员。已近60岁的嘉陵如今仍然还在开他的大班车。他们一家人选择了平淡的工
作和生活,但是生活得有滋有味……

常书鸿一生作画,可作为长子的嘉陵家里并没有父亲的一幅油画。90年代初,老人家曾
亲口说将最后的封笔之作留给嘉陵存念,可父亲去世多年了,嘉陵也没有得到这幅画。
这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幸而嘉陵的硬壳保密箱还珍藏着两样礼品,一份是姐姐作的一张敦煌画作,另一份是爸
爸妈妈和沙娜姐姐在法国乡间别墅前留影的老照片。他过知天命之年后,常为自己年轻
时负气不见妈妈而后悔不已,所以特意从姐姐处翻拍洗印了这张照片。他珍藏这两件东
西,是要在自己的心中永远珍藏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珍藏一个真情永存的纯金年代,
珍藏常氏一门两代的敦煌恋情。
--

※ 修改:·joj 於 May 16 01:23:19 2011 修改本文·[FROM: 98.237.]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98.237.]

 
 
wh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3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22:16:20 2011, 美东)

哈哈哈哈,你这么深有体会,有没有什么例证呀。还没仔细看你贴的,明天来看。我和
你的区别真大,我看完常书鸿的帖子也去网上找资料,找的全是敦煌研究所的建成经过
、张大千和王子云对敦煌壁画的不同临摹风格、常书鸿和高尔泰的左右政治恩怨等,你
找的却是细腻缠绵的感情纠葛……咱们互补!

【 在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的大作中提到: 】
: 另外,我觉得诸暨话是最不适于用来调情的语言



--
欢迎来读书听歌看电影版(LeisureTime):
http://www.*****/bbsdoc/LeisureTime.html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67.86.]

 
 
TimeTunnel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4 ]

发信人: TimeTunnel (Whenever_Wherever),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22:39:30 2011, 美东)

哈哈,我高中的一个同班同学真是“诸暨枫桥人”的确是一个很浪漫的人。

【 在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文豪转的那个介绍杭州画家常书鸿作品的帖子,去网上搜索了一些背景知识;
: 才发现常书鸿前妻陈芝秀居然是诸暨枫桥人,就是我家隔壁镇上的人。而她为之
: 私奔的情夫赵忠清,原来是她的同乡,也是诸暨枫桥人。
: 这真是让人觉得怪异:在通讯和交通都极其不便的上世纪四十年代,三个浙江人,
: 居然跑到几千里之外的僻远敦煌,凑在一起,上演了一出复杂的情感风波。
: 要是没听说过这个故事,而去看一部情节类似的感情剧,我肯定会觉得导演胡编乱造;
: 除非剧本里赵忠清原本就暗恋着陈芝秀,为了追随陈芝秀而特意跑到敦煌,那样才觉
: 得导演编造的痕迹少一点。
: (呵呵,如果以后有导演想基于常书鸿家的感情风波拍一出电视剧,我觉得他很可能
: 会采用我设想的情节。)
: ...................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68.63.]

 
 
joj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5 ]

发信人: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23:50:17 2011, 美东)

看了一篇回忆王子云的文章,说他其实是开始研究敦煌比张大千还早,结果张大千的
传记里却说张大千比王子云先到敦煌。然后说王子云当时在艺术学术界资格比常书鸿老,
本来应该由他当敦煌研究所所长,结果只给他一个副所长当,于是他不屑去当云云。。。

这些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圈子里的勾心斗角的小九九,看得我很烦。。。在我看来,
还是常家那场感情变故更率真一点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哈哈,你这么深有体会,有没有什么例证呀。还没仔细看你贴的,明天来看。我和
: 你的区别真大,我看完常书鸿的帖子也去网上找资料,找的全是敦煌研究所的建成经过
: 、张大千和王子云对敦煌壁画的不同临摹风格、常书鸿和高尔泰的左右政治恩怨等,你
: 找的却是细腻缠绵的感情纠葛……咱们互补!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98.237.]

 
 
joj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6 ]

发信人: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15 23:51:58 2011, 美东)

呵呵,男生还是女生?什么故事?

【 在 TimeTunnel (Whenever_Where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我高中的一个同班同学真是“诸暨枫桥人”的确是一个很浪漫的人。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98.237.]

 
 
muai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7 ]

发信人: muai (暮霭:俯仰之间 Q *^O^* P 告别一年狗血~`),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02:17:45 2011, 美东)

.......一直觉得感情是关上门后两个人感受第三人无从领悟的事情。。。
--


we r all scared~`doesn't being scared let you know you r on to something important?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220.255.]

 
 
joj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8 ]

发信人: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02:43:44 2011, 美东)

是的,后人对前人的感情经历的评说只能是猜测。。。我的帖子也是

【 在 muai (暮霭:俯仰之间 Q *^O^* P 告别一年狗血~`)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直觉得感情是关上门后两个人感受第三人无从领悟的事情。。。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98.237.]

 
 
luorri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9 ]

发信人: luorri (洛日),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08:17:06 2011, 美东)

mark

【 在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文豪转的那个介绍杭州画家常书鸿作品的帖子,去网上搜索了一些背景知识;
: 才发现常书鸿前妻陈芝秀居然是诸暨枫桥人,就是我家隔壁镇上的人。而她为之
: 私奔的情夫赵忠清,原来是她的同乡,也是诸暨枫桥人。
: 这真是让人觉得怪异:在通讯和交通都极其不便的上世纪四十年代,三个浙江人,
: 居然跑到几千里之外的僻远敦煌,凑在一起,上演了一出复杂的情感风波。
: 要是没听说过这个故事,而去看一部情节类似的感情剧,我肯定会觉得导演胡编乱造;
: 除非剧本里赵忠清原本就暗恋着陈芝秀,为了追随陈而特意跑到敦煌,那样才觉得导
: 演编造的痕迹少一点。
: (呵呵,如果以后有导演想基于常书鸿家的感情风波拍一出电视剧,我觉得他很可能
: 会采用我设想的情节。)
: ...................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74.55.]

 
 
ghrelin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10 ]

发信人: ghrelin (篝火若林),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10:28:38 2011, 美东)

看来你LD一定不是你老乡

【 在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的大作中提到: 】
: “。。。款款吴语拉近了同乡两个游子的心理距离。随着交往日益增多,陈芝
: 秀与赵忠清的关系日渐亲密。。。”
: 知音体真让人受不了,感情需求或身体需求都可以理解,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
: 但别把这个赖到“吴语”上面,那个作者难道不知道常书鸿说的杭州话也是吴语?
: 另外,我觉得诸暨话是最不适于用来调情的语言
: -----------------------------------------------------------
: 这儿有篇很知音体的回忆文章,有兴趣可以看看。
: http://shang.cnfamily.com/200101/ca17302.htm
: 常书鸿和儿女们的百年敦煌恋情 [转贴]

: ...................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66.45.]

 
 
wuyelan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11 ]

发信人: wuyelan (水晶麻子),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16:20:21 2011, 美东)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敦煌研究的艺术家报告文学,叫《大梦敦煌》,对常书鸿非常佩服,
不过他夫人的情况确实知之不详,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感情纠葛不是当事人的话,其
实很难理解他们当年的选择。
--
纵然不能兼济天下,却能在绝望悲痛的时候,与三五知己对酒,在下山路上高唱。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74.98.]

 
 
hocc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12 ]

发信人: hocc (wency denise ho),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17:33:03 2011, 美东)

只看到世人对弱女子的冷漠和决绝。一切悲惨的开始,不过仍是以悲惨为结束。所有的
肌肤芳华无从掩盖人生的惨淡:这就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 在 wuyelan (水晶麻子) 的大作中提到: 】
: 曾经看过一本关于敦煌研究的艺术家报告文学,叫《大梦敦煌》,对常书鸿非常佩服,
: 不过他夫人的情况确实知之不详,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感情纠葛不是当事人的话,其
: 实很难理解他们当年的选择。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174.252.]

 
 
digital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13 ]

发信人: digital (你是疯儿我是傻?),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18:14:08 2011, 美东)

Xixu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173.8.]

 
 
wh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14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19:45:58 2011, 美东)

张大千王子云两人的到达时间和正式开始工作有时间差,互相记录有矛盾。但他们在敦
煌期间还是很友好,张大千有钱,经常请王子云他们吃饭。时间记录的矛盾也是小节,
两人艺术取向不同,其他没有过节。王子云和常书鸿在法国交好,在昆明合作,文章里
说王子云对常书鸿个人没有非议,只是认为他作为专业油画家,不适合主持敦煌研究,
从学术的出发点反对。这些可能算不上文人勾心斗角,只是在学术立场上有分歧。这三
个人也没有更多交集和互相的影响;家庭变故是一生的影响,感觉好像严重很多。


【 在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一篇回忆王子云的文章,说他其实是开始研究敦煌比张大千还早,结果张大千的
: 传记里却说张大千比王子云先到敦煌。然后说王子云当时在艺术学术界资格比常书鸿
老,
: 本来应该由他当敦煌研究所所长,结果只给他一个副所长当,于是他不屑去当云云。
。。
: 这些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圈子里的勾心斗角的小九九,看得我很烦。。。在我看来,
: 还是常家那场感情变故更率真一点



--
欢迎来读书听歌看电影版(LeisureTime):
http://www.*****/bbsdoc/LeisureTime.html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67.86.]

 
 
wh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15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19:46:37 2011, 美东)

枫桥这个地名好熟悉,有啥出名的东西吗?本来想说榨菜,后来一想是斜桥,哈哈。

【 在 TimeTunnel (Whenever_Where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哈哈,我高中的一个同班同学真是“诸暨枫桥人”的确是一个很浪漫的人。



--
欢迎来读书听歌看电影版(LeisureTime):
http://www.*****/bbsdoc/LeisureTime.html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67.86.]

 
 
wh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16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19:49:20 2011, 美东)

的确感情的事外人难以全悉。不过作者的推测也挺有道理,生活志向不同应该是主要矛
盾了。


【 在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后人对前人的感情经历的评说只能是猜测。。。我的帖子也是



--
欢迎来读书听歌看电影版(LeisureTime):
http://www.*****/bbsdoc/LeisureTime.html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67.86.]

 
 
wh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17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19:53:04 2011, 美东)

她性格也有弱点,如果不选择私奔,而是正面解决,或许结果会很不同。这样的性格也
会影响到之前之后的行事选择,总之都不是独立的,悲剧总是内因加外因、诸多事件积
累一起造成的。


【 在 hocc (wency denise ho)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看到世人对弱女子的冷漠和决绝。一切悲惨的开始,不过仍是以悲惨为结束。所有的
: 肌肤芳华无从掩盖人生的惨淡:这就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
欢迎来读书听歌看电影版(LeisureTime):
http://www.*****/bbsdoc/LeisureTime.html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67.86.]

 
 
hocc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18 ]

发信人: hocc (wency denise ho),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20:16:10 2011, 美东)

告诉我谁的性格没有弱点。
这些都不是在她往后困苦不堪时
旧友全如陌路的理由。

只能说人情冷漠,世事苍凉。身为
女身,在潦倒之中更难自立求生,
只有匆忙逝去。

世路虽多埂,吾生亦有涯。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她性格也有弱点,如果不选择私奔,而是正面解决,或许结果会很不同。这样的性格

--

※ 修改:·hocc 於 May 16 21:07:06 2011 修改本文·[FROM: 68.195.]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68.195.]

 
 
muai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19 ]

发信人: muai (暮霭:俯仰之间 Q *^O^* P 告别一年狗血~`),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22:55:13 2011, 美东)

唔。。。很多时候,要和人家在一起的时候只看到人家的好,未必想过是否有能力承担
和看护住那份特质。。。

说白点就是以为贫瘠的荒漠上也能开出兰花来的。。。完后不加好好照看,人家走了又
嫌弃。。。

无语。。。

【 在 hocc (wency denise ho)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看到世人对弱女子的冷漠和决绝。一切悲惨的开始,不过仍是以悲惨为结束。所有的
: 肌肤芳华无从掩盖人生的惨淡:这就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


we r all scared~`doesn't being scared let you know you r on to something important?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220.255.]

 
 
idler
进入未名形象秀
我的博客
   
[回复] [回信给作者] [本篇全文] [本讨论区] [修改] [删除] [转寄] [转贴] [收藏] [举报]   [ 20 ]

发信人: idler (还是戒网吧),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Re: 三个浙江人因海归而起的感情纠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y 16 22:58:39 2011, 美东)

看得我都哭了
【 在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的大作中提到: 】
: 艺术与婚姻:关于民国的几对画家夫妇 [ZZ]
: http://artnow.com.cn/Discuss/DiscussDetail_569_28956
: http://a0.att.hudong.com/30/26/01300000329092127502262696660.jpg
: 常书鸿(1904—1994)和陈芝秀(1908—1979)是在杭州结婚后一起去法国学习艺术
的,出国前在杭州人美术教师,都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到法国后,常书鸿先学工艺,
后学绘画,陈芝秀学习雕塑,她的作品曾参加里昂春季沙龙和巴黎春季沙龙。两人都是
“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发起人和骨干分子,陈芝秀在发表于《艺风》杂志的文章《我
们需要一个调和的艺术空气》中,阐述了组织艺术学会的缘起:“我们知道要闲游于荒
山穷溪之间,必须先除荆棘先去淤塞。我们需要一个为我们咏唱描绘的公园,我们需要
一个调和的空气” 。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经常活动的: 地点就在常书鸿家里,陈芝秀以
她无可挑剔的聪敏和美丽,完美地扮演着沙龙女主人的角色。她漂亮而又重视化妆打扮
,据她当年的老同学讲,其漂亮程度“远远超过”名闻遐迩的徐悲鸿夫人蒋碧薇。而常
书鸿之才华横溢,也为他的同学和朋友所一致称道。在当时留法学生眼里,这两人真是
佳偶天成。他俩的女儿常沙娜在里昂出生,“沙娜”者,流经里昂的塞纳河之谓也。这
是他们的挚友吕斯百给起的名字,以此纪念使这些年轻人魂牵梦绕的法兰西岁月。
: 1936年常书鸿学成归国时,陈芝秀和孩子仍然留在巴黎,因为他们不清楚国内生活环
境和艺术环境究竟如何。常书鸿乘火车经苏俄回国后,任北平艺专造型艺术部主任,颇
受当时教育文化界官员王世杰、陈立夫、张道藩之器重。他让陈芝秀和女儿也从巴黎回
国。陈芝秀带沙娜乘船回国途中,在地中海听到日本进攻北平卢沟桥的消息。她们在上
海登岸,与作为国立艺专教授的常书鸿会合,辗转流亡于西南各地,在日本空军轰炸贵
阳时九死一生,最后到达当时的陪都重庆。
: 1943年,常书鸿受当时监察院长于右任推举,由教育部委任主持敦煌艺术研究所。他
离开四川重庆到兰州,沿河西走廊穿越戈壁到莫高窟。研究敦煌石窟艺术,是常书鸿的
梦想。但在陈芝秀想来,放弃城市生活去西北边陲,穿越数百里渺无人烟的戈壁滩,在
古代石窟间安家,简直是异想天开。经过反复讨论和不断争吵之后,妻子终于向丈夫让
步,陈芝秀带着子女离开重庆到莫高窟与常书鸿相聚。那时敦煌莫高窟生活条件的艰难
,是今天难以想象的,但夫妇二人作为研究所第一批工作人员,每天到石窟作壁画、彩
塑的复制工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对于常书鸿来说,朝夕面对石室宝藏,便是人生最大的幸运。但对于一直向往西方现
代文化氛围的陈芝秀来说,戈壁石室的生活是难以忍受的,最简单的一件变化——脱下
合身的旗袍,穿上宽大臃肿的老羊皮大衣,就让她既伤心又难堪。当她确切地知道常书
鸿决心永远地留在敦煌,而“第三者”赵某又从中挑动时,夫妻关系便出现了戏剧性的
转折。1945年4月间,陈芝秀不辞而别,与同乡赵某从莫高窟出走,经酒泉到兰州。常
书鸿从董希文那里得悉陈芝秀出走的确凿消息后,曾扬鞭驰马星夜兼程追赶出走的妻子
,直到晕倒在戈壁上,被过路的地质工作者救起。随: 之而来的是双方在兰州的报纸上
刊登脱离夫妻关系的声明,这时候难免意气用事,形诸文字,则有“狗贱人”之类不逊
之词,这曾使当时甘肃文化教育界人士大感惊诧。陈芝秀离开敦煌后,先回到浙江诸暨
老家,后来到杭州谋生。常书鸿带着女儿沙娜和儿子嘉陵留在敦煌,直到几年后与来到
敦煌工作的青年画家李承仙女士结婚。


: 晚年的常书鸿对陈芝秀的出走不再持极端态度,他在回忆录中这样看待他俩的离异:
“在选择事业还是选择家庭的这一关键时刻……最终我还是决定以事业为重,让她走吧
!”陈芝秀也不是轻率地走出这一步,她有她自己的矛盾和追求:“回想妻子这几年跟
我一起遭受的痛苦,在怨恨之后,又感到自己心头袭来的一阵自我谴责……”常书鸿分
析了陈芝秀的思想状况,在经历了日本空军对贵阳的大轰炸之后,目睹人间炼狱的陈芝
秀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到敦煌这一佛教圣地之后仍然坚持每天作礼拜,祈求圣母玛丽
亚保佑全家。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巴黎生活之后?: ...................



--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中国: mitbbs.cn·[FROM: 71.235.]

         
 

所有跟帖: 

一场震惊民国艺术圈的私奔事件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77575 bytes) () 10/17/2019 postreply 20:57:55

人无完人总有短缺 -冰块- 给 冰块 发送悄悄话 冰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8/2019 postreply 09:56:09

这个有意思,人若有信仰,毕会完美 -yamyam- 给 yamyam 发送悄悄话 yamyam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9/2019 postreply 08:09:3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