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 : 學禪一定要懂得唯識。《楞伽經》,達摩祖師囑咐後世,學禪做工夫,應以《楞伽經》爲藍本,也就是以《楞伽經》“印心”。

来源: cmsla 2017-03-14 12:49:0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251 bytes)

南懷瑾先生 講述  林中治 記錄 
刊載於《十方》雜志。

『楞伽經與禪宗心印

  在要正式講“禪”以前,有一樣東西,必須重複提出討論的。

  達摩祖師傳了禪以後,臨走交給二祖一部經典——《楞伽經》,囑咐後世,學禪做工夫,應以《楞伽經》爲藍本,也就是以《楞伽經》“印心”。文學上所描寫 的“心心相印”的典故就出於此。所謂“印心”的印,是對證、契合的的意思。印用印油在紙上蓋了模子——印鑒,原來的印雖然拿走了,而留下來的印鑒,與原來 的印子絕對沒有兩樣。好像照在水中的月影子——第二月,與天上的月彼此符合,這就叫做“以心印心”。

  《楞伽經》在佛學內,不但是禪宗重要的經典,同時也是唯識宗——法相宗的主要經典。爲什麼稱爲《楞伽經》呢?楞伽是南印度錫蘭島的一座山名,佛在此與弟子們說了這一部經典。

  現在西方的心理學,對心的分析太籠統,充其量只了解到佛學所講第六識的陰面“下意識”,再下去就茫然無知了。

  全部佛學所討論的,就是一個“心”。小乘的佛學,只講到第六識,而大乘佛學,才講到與宇宙相合一的第七識、第八識。我們要了解第七識、第八識,在學理上不能不研究唯識學。而唯識包括六經十一論,《楞伽經》就是其中之一。  

學禪,目的在“明心見性”,而對“心”分析最清楚最徹底的是唯識。所以,學禪一定要懂得唯識。現在無論東西方所流行的禪,往往只拿禪宗?面一些公案的 風光,例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或搞文學境界,如“天地一沙鷗”等,以爲就是“禪”,未免太偏。現在我們要講禪,一定要從我們自己文化本身的基礎 上,去探討禪的究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