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传承只看到他的行为,看不到他的思路想法,于是认为“既然他这么做,那就一定代表他的想法,他的行为和我的差不多,那我就尊崇他吧”
这种人的依附思想也是宗教形成的原因
所以第一个提出思想并去实践的人一定不是错的,错就错在后世的曲解
虽然传承过程中经验的不断累积很重要
但是越往精微走,偏颇越大
“在假设的理论之上继续假设,根本不管现实当中的情况”,这也就是导致矛盾和分歧越来越大
最后各自都说自己看到的部分就是大象,不过一堆瞎子
最早看到大象的人根本就懒得描述大象
这种情况就是当下现状
而且最可笑的是还互相攻击
都觉得自己是对的
同行给同行拆台是最快的,这就是内斗的根本情况
因为互相对招式都熟悉
结果外人不懂,就看到一堆什么教授老师互相攻击,闲的么?
真闲,自己泡杯茶弹个琴干嘛不好
还有空跟同行较真
所以案例医案可讲可不讲
然后肝脏负担过重,肝脏处理血液和水,水生木,水液也会随阳气盛腾。这种固化梗阻会导致出现“凝滞”的状态。所谓热极生寒,这个寒就是不动。所以导致水液运化失常,进而出现腹水。然后呢,因为里阳不是没有,还在啊,这个水就会跑到皮肤肌肉之间形成毒水引起浮肿。所以我之前在处理那个甲亢救急病人,用的处方主力药是牛黄,麝香
一剂下去热毒退一半再说。
4.不须下而强下者,开肠洞泻不禁而死。
这一句,病人本来里寒了吃东西都不消化了,然后以为病人是热证,“因为他堵了啊”实际上里实还一种是寒。病人身体很差,元阳不足,心肾受伤,少阴证。食物没法消化,所以肠胃不蠕动。这时候唯一托着食物的是肚脐气海周围的一点阳气。以为病人是热,开大黄,黄连,芒硝,然后苦寒泻下直接捅出来,把最后一点阳气破坏就会大下不止,直到死。这种下,也未必是肛门。还一种,女人白崩,男人脱精,这也是下。精尽人亡不能自止。
5.又不需灸而灸,火邪入肠,重烦而死。
这种类似热实,本来人发烧了,非说是里寒,那灸呗,五心烦闷。因为水液运化要小肠走,而水汽化就是收纳阳气的过程,多余的阳气和水汽让肠道膨大,所以肠乱。进而伤及五脏,就好像把内脏蒸熟了,烦闷而死。
6.而要灸的不给灸,就里寒凝重,最后,变成尸体。举个例子:腿上的严重静脉曲张,可以灸就是不灸,截肢呗。(灸哪里?涌泉,足三里,阳陵泉)。
下一段:“本经云:……”这个是讲时机。只要五脏未虚,六腑未枯竭,神魂未散,都能活。如果病势过了,就是死。
这里要提到一点,很重要,你们碰不到的,以后难说。
比如1.车祸,都撞了七窍流血了,用麝香矾石散。为什么?目的并不是治好,而是用麝香带着矾石先把病人身体里有阳气淤滞的地方捅开用矾石收干淤血。这样护住一点可以拖延时间,人未必会死
2.吊死的。刚死的人,只要心脏胸口还有温热,代表心阳没散,魂魄还在,就算生理机能没了还有大概半小时到一小时时间可以抢救,用药一样可活。
3.心脏病刚死的,李可用过大剂量附子,壮阳顶起来。我之前也说过可以用麻黄汤,大剂量麻黄没用药物心肺复苏都属于这种救急急救法。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这里隐藏了一个概念。病并非是病,别和病干上了,要的是人活,生活质量。病,只是一种势,状态这个状态在维持状态下,身体就可以有质量,这就是道家和现代医生思路不一样的地方,现代医生非要和病干。
结果经常你们在医院能听到这句话“对不起,我们的手术很成功,但是XXX因为大出血死了,我们也很抱歉”。再比如,本来乳癌,你不治可以活17年,结果放化疗一年死了。你说到底谁的错?这就是我说的医不医,现代的想法,急于求成。导致了很多在我们看很可惜的结局。
下一段,又云:“观人虚实补泻……”这个就是强调考察周全。比如,冬天,谁的脉都沉,你非说人家有肾病,这就是医之过。再如僧尼之流,因为斋戒习惯,身体本来就不足,亏耗,但是处在微妙的平衡中,这时候就不能以病做差,不能以病做查证根本,只是因为生活习惯导致的。这里叫“治寡妇僧尼异于妻妾”就是没有同房,古代寡妇都是很守贞操的。
下一段太素经云这段,意思就是各种治法在黄帝内经里的区别。实际上现代人不需要遵守太多地域法则,因为有灰机,导致身体更作,只能随证治之。
下一段,又云,“凡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这个就是医术者要能察觉病人的出身状况。以前很有名望,然后卑贱的,有病多是因为七情所伤,因为受不了心理的高低落差所以情志所伤,叫脱荣。先富后贫的,因为生活习惯改不了,或者改了,但是多是因为饮食享受的富贵病。所以都从肉体上有病,这叫失精。说白了,就是生活的落差转换,但是身体精神没适应过来。遇到这种病人就从这两方面下手就好了,这个就是给出一个思路。
下一段,病有四种,这个就是跟目录有关了。这本书关于病的部分,从四季四时常见变动下手,排版目录。顺应时间来用药才能事半功倍,这种就是服食的内容了。通过强化时令配合药物,让药物精简,效果强大,以方做引,勾招天地气辅佐来帮助人身体改变状态。所以倪海厦提到了古法里讲的八凶日,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季转换的时候最容易出问题,人也会容易死,四季交转时期用药也可以强化生克制化的效果。《最胜王经》,有空你们自己找来看吧。
南海传这一段,四大违和不调,大概意思就是人死的状态,最难治疗的几种情况:
1.全身重,无力,类似重症肌无力死
2.水肿
3.阴阳厥离,头胸壮热,因为下面寒
4.全身风动抽搐
大概意思就是因为某些原因引起的四时病候实际上也算是难治的死证。所以当出现这些情况,吃喝等于加速死亡。在不给吃喝增加负担的情况下看饥渴会不会回头。如果有饥渴感觉还有救。现代基本遇不到这情况。
问:比如说:天天工作身体健康,之后退休一闲就生病那种。是属于失精状态吧?
答:这个有两个情况
1生活习惯问题,快速转换心理适应不过来引起伤害。
2现在退休年龄在55-65岁刚好衰竭进入到心脏,心神所伤,最容易出现两种:退休死,自杀。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受伤
问:西医说的神经压迫导致的麻木对于中医来说怎么看啊?
答:寒,说的是一个东西。你想像一下冬天你会冻的麻木,因为阳气血脉不通。这种所谓的压迫不是一样?都是一个“凝滞”的状态,动作,“静”的象。因为静止,凝,所以久卧生褥疮,也是一个发病原理。这就是明天我会讲的下一段。
伤于阳先治阳后治阴,伤于阴先治阴后治阳,因损才需要治。
我按照古法划分阴阳,而非现代,基本划分完精微的部分了,所以应该再看古文,难度不大
现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人很多,西医治疗效果不是很好。
腰椎间盘突出并非引起病症的主因是要消除症状还是要治好突出
你想好这个,十个人有七个都可以观察到突出,但是痛的没有几个。突出的症状在骨为什么不正骨?腰椎间盘突出你看到是一个症状,我看到是四个:
1骨骼错位
2长期骨骼错位引起的筋错位
3因为错位引起的肌肉变形
4血脉凝滞,封固
解决任意两个都可以自愈,不管什么原因,片子上都可以看到骨骼错位,正骨就好了。但是筋会牵扯骨,因为督脉两侧华佗夹脊下有一条大筋,上到囟门,下到足跟腱。这个筋的变形会拉扯正骨后的骨头再次复位,所以需要用药物揉筋,或者理疗揉筋,同时注意温暖血脉,配合正骨,就好了。
还一种,骨头错位已经形成,但是痛不是来自骨,而是来自血脉压迫引起的压力淤积,因为堵到了,所以肌肉发生形变,血脉发生堵引起寒结。艾灸配合手法还有活血药物内服外用,就算不正骨正筋痛依然会消失。一般我不推荐正脊,因为椎管狭窄,正脊容易出问题。
@shuimo415 2016-02-28 01:14:00
楼主,我妈六十多了,从去年开始身体总是不舒服,不说头疼头晕,觉得头脑混混钝钝,就是心慌,胸闷,胸疼,稍出些汗受些凉就感冒了,通过西医也查不出什么毛病,就是说心肌有些缺血,颈椎有些变型,医生给开了些治心肌缺血的药,心慌胸疼闷的症状改变了很多,可药一停这些不舒服的症状又出来了,楼主能否给我妈看看,有没有好些的方法治治我妈的病?
-----------------------------
百合病
病名。以神志恍惚、精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因其治疗以百合为主药,故名百合病。或谓百脉一宗;其病举身皆痛,无复经络传次,而名百合。起于伤寒大病之后,余热未解,或平素情志不遂,而遇外界精神刺激所致。
因为60后心气衰,脾衰
神志恍惚,脑筋空白,肌肉反应迟钝
这就是病因
第一幅药百合60g,熟地15,炙甘草黄芪各10。但是这个百合买来要处理下,水泡一天,把浮沫都撇掉,然后揉干,再用。第二幅熟地加到30g,第三副熟地加到60g,然后保持到第七副
拿7副,药是甜的,每天当餐前小汤,吃吃就好了
大阴阳世界观
我先说说我这一支的世界观吧,希望各位如果有基础的,暂时把所学放在一边,然后你过完我说的内容,自己去印证。没有基础的,当做我在讲故事,在生活里自己体会,不是上课,算是另一个角度解读吧,跟现有中医体系完全不一样,内容更多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