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遗传的概念
还有治疗程度的概念
遗传学发展到现在很不错了,但是依然没法公开解读出的大部分信息。原因就是,这些信息实际上是一个偏好影响的问题。就像磁带,是可以录入读取的。很多人说,为什么我妈心脏不好,我也心脏不好,我儿子也心脏不好?大夫说是遗传。
这话对吗?说起来,也对。因为同样的基因在微观层面刻录了个人的喜好,偏好。比如偏好红色东西,比如偏好油炸。都会让身体在出生时留下一个生病的根基。而且有意思的是,怀孕生子的时间节点,也会和气运契合。
因为有这个偏好,所以才会在那个时间生出这个身体命格的孩子,而这不是不能改变的。问题来了,先天的状态只是决定了某方面有更容易损伤的基础,但是不代表一定发生啊,为什么还是“遗传”发生了? 因为生活习惯!假设母亲爱吃油腻的,做饭油大,孩子从小吃油炸油大的东西。吃习惯口味了,长大嫁人做菜,也按自己口味做菜。结果油炸油腻的火性会损伤心脏,当然一家三代都容易发心脏病。再比如,我看过一个案例,一个病人,40多快50了,直肠息肉,癌变等死。结果他闺女,也查出来这个问题。为什么?因为家里人都爱吃生冷的东西,生黄瓜,苦瓜炒鸡蛋,好这口。苦寒之物凝结在肠道,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发病,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还有各种现象,现代医学把它归就在遗传,好像是不治之症一样,其实非也。只是有一定致病的基础,但是不是“死刑”,老天让你有基础是帮你,警告你注意,当爹的犯了错误当孩子还要再犯?这就是现代人缺失的,活的不明不白。父不知慈,不知教化,子不知孝,不知仁义。因为自己都活的糊涂,加上舆论导向,结果真相被埋没,这就是当下世界的情况。
伤于阳先治阳后治阴,伤于阴先治阴后治阳,因损才需要治。
我按照古法划分阴阳,而非现代,基本划分完精微的部分了,所以应该再看古文,难度不大
第四页,太素经云:“病先起于阴,先治其阴”
这个意思,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失血。
医生对血证有一个简单的说法。比如常见的痔疮出血,内痔,现代人都觉得是肠道内的痔核出血。但是在过去,见到血未必是就觉得是肠道问题。看是“远血”还是“近血”。远血,先便后血,近血,先血后便。这个远血,有时候不是来自肠道而是肝脾。因为在蹲大号的时候,脚是支撑点。这后发力,并非肠道跟肛门的运动,而是脾经的阳气一路往上,控制肌肉,力来自脚上来自脾。脾的血让小肠充血蠕动,肝的血让大肠充血蠕动,肝的血又来自脾,所以肠道运转,便便才能出来。所以现代人马桶坐多了,实际上是伤脾伤肌肉,消化能力里化的能力和肌肉的能力都变差。当里面有病变,这个血就会进入肠道,变成先便后血。这种出血量都很大,但是不痛,因为坏的地方在里面了。这个病,还一个名字叫:血箭痔疮。就是出血是喷出来的,实际上就是因为内压。治疗这种当从阴下手,所以最好用的药是:伏龙肝,
估计现在也没多少大夫用过了这种,就是所谓远血,失阴,取灶心土的阴火之气固住这个血。
第二种,疽疮。
就是皮肤上有时候会长一些小痘,不红肿,但是挤压的话,会发现很深,形成一个个小洞,这种就叫疽。这种病就是阳气不足,失阳,而后阴下陷,然后开始从里面开始坏,对应大自然的象就是溶洞地貌。因为河流阳气流失,导致内陷,结果一直冲刷到上面崩塌了,就陷进去了。治疗这种有一个很好的处方:芍药,麻黄等分,打粉敷在疮面。 原因很简单,芍药入血,多余的血会滋养肉,同时稳固住流失的阳气,因为流失的部分从血走,然后用麻黄把气往外带,把脓顶出去。类似的思路的处方还有生肌散、五五丹(主要成分是用红升丹配石膏)。这种药物的思路都是哪缺失先治哪,然后再稳固。
后面说失阳先治阳后治阴也是一个意思,包括糖尿病并发症,脚上坏疽、烂洞。也有办法快速愈合伤口。另外这个阴阳,也指的时间。举例:年龄大,病人晚上发烧,夜晚属于阴。阴存,阳得固。不足,阳外越,发热,诊断结束。
补阴,以芍药为主。实际上病人发热,正常处方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如果要炫技,这种辩证思路也对。
说个题外话,这次讲医心方,确实在点位上。很多常见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人总会觉得因为我心诚,我可怜,我比你困难,你比我会的多,所以我可以要求你,从你那得到我没有的。这种状态就是对自我没有认知,一个正常人,突然有人上门跟你说,那谁,听说你会XXX,给我个方法,我拿去用。正常人会有什么反应?这也是在医院在外面常见的问题。不自知不自明,所谓无明业障就是这种。因为不知道而做错,难道还有理了?原因很简单,没有恭敬心,慈悲心,对万物对自己的怜悯心。但是世人大多是如此状态。以此心求学,怎么可能得正法正理?
古人生活注意细节,性子慢,处事稳重。因为就害怕无明业障,自己因为不知道而犯下罪过,害人害己。所以谦卑,所以用词学识都精道。后世反而读起来有障碍,因为并未在一个心境层面上。如果真得山穷水尽,求生之能也会拼死学习,这就是人的状态。所以术其实不难求,正心正念,福德自来,还用积德行善?积德行善是假,磨心磨意是真。
又云,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以灸刺”
这里就是我说过的一个基础点。因为做事情,心气不得发,大志不得实现,人就会不爽。这个志,指的就是现在说的肾。志,志向,目标。藏于肾,物质基础就是水汽的运化流传。这部分阳中藏阴,就是经络当中流传的水汽能量。所以因为神气不得,气就会滞而停。人就会意志消磨,没有动力,做事懒散。所以叫病生于脉当灸刺,这个灸刺不是行针,而是灸,疤痕灸。阳气也为针,来加速气脉流转,志气自然会转。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意思就是因为劳动,压力,身体的状态就会伤到筋。治的话,熨。指的是水蒸气,
就是柔筋。补水气去把筋弄软,引是牵引。这就是一个传统治疗筋症的方法,最常用的药物,就是山茱萸。茱萸肉:味酸
,入肝肾,刚好水汽入筋。就好像你用开水去烫牛筋猪蹄筋会变软,取这个象义。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
就是说身体好,心情也好,病不会往里面走,因为阳气充足,阴阳具足。用针石,针就是针灸针,刺,放血。都是适当的。泻,用阳,催动阳气都可以。石,砭石,类似现代刮痧,放血,小针刀,等等破形的技术。直接作用在肌肉层面就可以了。 “形苦志苦,病生咽喝,治之以药。”意思就是过去的穷人,病生于饮食。所以用药物,便宜,好弄。
“形数惊恐 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
这个意思就是并非病的状态,而是类似于骨骼错位,或者经络瘀堵导致的病痛。原因是因为不仁,这个不仁是对自己不仁。因为没心,所以久病成疾。很久的状态趋势不良最终导致的病。那么用按摩复位,配合外用药物就可以好。 这些记载在古代就已经有的病痛,在现代依然很多。其实现代人的生活品质并不好,物质生活再提高,人的肉体结构没发生改变。病还是那些,所以实际上根本的东西依然没有改变。不用因为自己是现代人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其实还不是一天三顿饭。
“又云:病生于风寒,暑湿,饮食,男女,非心病者,可以用外法治好。但是呢,如果是情志病,一定要明清心神。”
也就是因为精神方面受伤引起的病,这种在古代专门分出来。因为那时候人的生活很有规律性,没这么多事可以作。
现代人不同,情志病犯二成为“饿”,反而成为主导。所以叫以针药神以助之。是助!并非是主。因为说的很清楚,心态有问题就是有病。这种状态直接用外法是不好的,这个神,也指的法术之类,后面会提到用法事、祝由术等等,现代也包括心理疏导,暗示等等。一样可以起到“药”的作用。所以医患之间沟通,很重要,心神交感,更容易让病愈。
“又云,兵法......”这一段的意思,就是不要做没有特征的事。
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握时机。有两个状态是很容易判断失误的。
1.病人刚开始发病,在病最重的时候。这时候身体里阴阳相搏,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把握的混乱情况,这时候如果盲目动作,就会出问题。比如:本来高烧1小时,以为是里面大热,给石膏,结果不热了,以为好了,其实是刚开始发病,这时候里阳最盛。就像打仗,两军交战开始的时候士气兵力最足,所以高热。这时候扔石膏,阳气一下打散了,结果病邪就会下陷。
2.状态平复进入缓和期了。比如:发烧6天整,病人可能传经,或者交到节气。因为节气变化引起天地气变化,症状正在转换的时候诊断也是不准的。
这两种都比较难判断,类似于两军打仗,临阵换将,原来的计划都没用了。不过呢,要是技术过硬,不是不治。把握时机反而好治,立竿见影,就看医者本身能力了。
针灸经云,十岁小儿,七十老人,不得针,宜灸及甘药。
为何?
因为十岁以前小孩,这个是虚岁十岁,阳气旺盛,好动,有病的话多是外证。常见发热,下利,热利,这时候如果补足阳气,助它发热,病会自愈。又给甘食,甘入脾入肌,强土护住本源,随他折腾也能自己好一半。所以常给孩子吃小建中,胃口好精神好,发发烧一样活蹦乱跳。于老人正好相反,阳气不足,脾胃虚弱,禁不起大折腾。补以阳气先于邪气相抗,中央不失本源还在也没事,可以拖时间,大动作大开大合反而死的快。比如医院,给老人做手术就是作死。
“医门方,大法春夏宜发汗....勿当风令。”
这一段,是说春夏,阳气升发,天地都在荣发,这时候借着自然的力量,如果有邪气不深,最适合发汗,但是发汗不能过,微微出汗就好。只要喝了药出了点汗就行,不用把药都喝完,只要发汗,手足四肢微微能看到水汽,摸起来没有,只是润,就最好了。如果汗淋淋,用温粉擦身,不要风吹,方法记录在伤寒论里。
麻黄汤,就是补救的一种方式。已经发汗了,结果发汗发多了,这时候受风,形如疟,怕冷,抖。原因就是风邪困在表,里面阳气还很足,但是发汗发多了,汗出的多,冷凝在体表,身上热,这时候只要再给麻黄汤,把门再打开一次,让里面的余热水气出来,把困在表的寒水顶走就好了,所以给麻黄汤。
这里注意:麻黄比桂枝多一倍。原因就是麻黄并非现代医书说是发汗的,没有发这个动作,只有汗这个作用。主要目的是开门、开窍,用快速的肺扩张打开毛孔本身并没有发阳的作用。靠的是桂枝,所以开的作用比发的动作大。麻黄比桂枝多,原因就在这
“因为发汗后.....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一段的意思实际上是用药方描述了一个状态动作。
桂枝入动脉,鼓噪血液里的阳气。白芍入静脉,补足收敛血脉的阴。
两个互相作用,血流速加快所以心脏被迫力量加强,要推出去更多的血液,这时候就能产生更多的热,阳气。结果虹吸现象产生了,阳往外跑,以汗的形式出去。汗本身就是水液,津液,结果流失的时候虹吸现象,会拉扯阳气继续往外,因为大门关不上了。“其人恶风”,怕风,当然怕,因为毛孔都开着,不停流汗。小便难,尿不出来,因为皮下肺部水液本来要冷凝进入肾脏,结果都被汗出去了,小便就没了。四肢微急,因为热,水液干燥,水不养筋,水不生木,筋没了水就会开始收缩,四肢就抽搐,抽筋,所以难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汤,这里有个概念,用附子,现代人可以理解成强化阳气,让阳气重新密固肉身,这样汗就流不出去。这时候先吃药,再喝粥,补足水液,自然病愈。所以后面写到,“餟一升热粥,以助药力。”热粥,就是热的小米糙米糊糊,这样在身体可以快速转换成水气,补充缺失,同时小米糊糊可以入脾,强脾固水,进一步强化作用,最关键的,附子除了封固之外,最大的作用是逆转经脉。会短时间内让身体内经脉的气逆流,逆流的过程,类似回溯时间。让身体的时光倒流,把收于表遗失的阳气吸回来,一滴都不浪费,就好像抽水机,逆着用就从抽水变成吸水。
“冬可热药,不可发汗,汗出,口中疮生,吐,俐……”
这一段可以参考也可以不参考。意思就是冬天不要发汗,如果硬发汗,就容易生疮,或者呕吐,拉肚子。原因呢,是因为冬天阳气都蛰藏脏腑之间,三焦之内,本来汗就不容易出,非要开大剂量的药,一般要比夏天多用一点五到两倍的剂量,结果汗出来了,但是形成了热毒。因为身体里本来就有阳气余热,发的多的热没地方去,往上就成了疮多见背部上半部分。要么就是吐,痢,就是热利。因为余热必须要出来,人体的通道就是汗吐下,所以会变成这样。但是如果冬天还是用夏天剂量的汗药会怎么样?不会出很多汗甚至无汗,而是会通过肺的作用把水液集中到小便排出,小便会变多。
“凡衄家,不得发汗,汗出直视不得眠……”
这个就是我在去年讲到血液为阴中藏阳多的容器。
当身体里有邪而病人身体很强,血热,就会以出血的形式出来,常见鼻衄。说白了就是有的小孩子一发烧就流鼻血,鼻血出来烧就退了。这个思路行针刺血一样可取,但是这个情况,如果再发汗。汗一出,本来阴血已经损失了,又损失阳气。导致直接损伤了肾脏功能,人的目光会变得呆滞。因为伤了肾中真水,肾脏本身的水分,人的志没有依托,就会发呆。同时因为心肾制约,水补足,心火就移热,烦躁。夜不得眠,神魂不安如同火烧,就像热锅上的蚂蚁,烦躁。
“淋家不可发汗,汗出便血”。
淋,就是小便多,这也是一样,下法包括利小便。本身就已经小便多,身体处于脱水的临界点。
因为身体接近脱水,再发汗,结果因为失阴。血管里的血水比例就出问题,这个多的热会因为小便而跟着转移进入尿路,血管壁受热破裂,引起出血。热胀冷缩,局部地区瞬间血压升高,爆了,于是尿血。
“咽中闭塞,咽燥者不可发汗。”
意思就是口渴,咽干,已经火炎上了,比如非典。还给桂枝汤,就是作死。凡大下后发汗,就是已经攻下后,又发汗,里面没东西了,变成了真空。这个真空要补足空间,于是气都跑进去了出现胀满。
如果恶寒,怕冷,里面都是气,虚的状态。
如果不怕冷,反而热,说明里面还有东西,食物,所以合胃调和。
这个热,是感觉热。因为所有地方都虚了,结果就里面有东西,这时候人不敏感的部分也会敏锐。对热感觉很明显,实际上来自身体对里面仅剩的食物的快速分解消化,来补足缺失,所以这时候合胃调整,饮食调节就可以了。
“疮家身疼,不可攻表,汗出就会抽搐。”
原因就是邪毒在肌肉,正邪抗衡,正气不够了,人已决定牺牲自己一部分来集中毒素形成疮。如果攻表发汗,阳气一散掉病气就会内陷,直接伤及神经系统。疮毒一般都是热毒集中,神经系统损伤会引起抽搐。
“凡出血,包括妇人生产,剖腹产,手术,等等刚刚失血的都不可以发汗。”
因为刚刚伤到血,人体自愈,阳气刚刚密固,所以才会有止血的现象。这之后再发汗,又把阳气打破,会导致伤口崩溃。不过呢,如果加大剂量黄芪,是可以轻微发汗的。
世间法的根源其实不难,难在人自己作死,把自己作到死
而且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
解铃还需系铃人
心病还须心药医
问:
“又云,行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以灸刺。”
如果反过来呢?反过来肾伤了,人会怎么样?
答:
会有很多问题多到很多奇葩,比如之前说的甲亢的,比如昨天说的那位的家里人,其中最常见的精神特质,就是当还有多余的阳气时人会话多,失眠,五心烦躁。
当这部分阳气耗尽,人会不想动,懒,想睡觉。
第一种是状态,动,人会很狂,说话不找边际胡思乱想。
第二种静,胸无大志什么都不想做,总觉得烂死在哪才好。实际上接近现在所说的抑郁症,(如果西医真能给准确定义的话)。
所以身心本就是合一的,因为不合一,状态就会极端,就像天枰,会左右摇摆走向极端。心为君主之官,不受病,有病的地方就在肾,这个肾也指的水液气化弥补的动作:郁郁蒸腾的样子。意思就是房子没了,志直接暴露在外面。听风就是雨,自己没有判断力,不起念。你素吃多了你也这样。蔬菜都是苦寒之流,吃多了,就把那点志气磨没了,人间无所事事,总想虚无缥缈的状态,这就是道学末流和因事出家人麻痹自己的状态,并非积极修行应世,温顺的像绵羊,他以为是修来的。同样,常食肉,燥火炽盛,人也容易出问题。倔,燥,一点就着,爱钻牛角尖,这就是肉吃多的状态,执。一个执一个不执,一个荤一个素。物质基础生命基础,神魂都在互相转移影响。能量守恒,平衡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