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沙滩那点事---周末带些知识点的闲贴

今日,朔。即,新月。古人称之为一月之初。

沙滩一走就快4年(还差两周多)。曾离开过7天,为了这走沙滩,我还特意把机票订在中午出发,傍晚归家,只为少耽误两天;开车出行那次回到家已夜晚十点多,即刻出门走了两小时,所以仅耽误了3天,一次飓风来袭耽误了1天,总共4天没走。

四年间必然会经历无数潮涨潮落,烈日当空,风雨雷电的日子,要坚持下来,并非仅仅依靠体力与顽强的意志力,还参合着审时度势,时不时要做判断与选择游戏。

初时,要练出体力,这需要决心与意志力。之后,在被晒得晕头转向,淋成落汤鸡,被狂风吹得迈腿路不短,被惊雷吓着,被闪电惊着,被海浪湿了鞋甚至湿过全身。不想放弃,人就会开始想办法,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现在,我每天必然要看的图:风图,云图,月图,紫外线图,和小时气温。这些手机上都有,好日子,只花一两分钟扫上一眼即可;坏日子,就需要综合分析。有时分析好半天,冲出门去,可能晒得面红耳赤或淋得一身透。有朋友会问,弄成这样,那你分析了个啥?我分析出这是最佳选择,避免更坏的结果。更坏的结果诸如:雷鸣闪电,飞沙走石,海水夺路。

不生活在海边的朋友可能对“海水夺路”不太理解。今天我就重点讲这个。

大家都知道潮涨潮落。潮落后,沙滩开阔,潮涨时,沙滩变窄。我这儿的沙滩平常五六十米宽,宽时百多米,窄时只留几米十来米。最窄时,无路可走,全被海水占据,这只会发生在“大潮”时。

“大潮”是如何形成的呢?

潮汐是由太阳与月亮运行之力牵动产生,月亮更接近地球,产生的作用就更大,比太阳大两倍多。潮汐发生在日月升落时,潮(白天)汐(夜晚)不是突涨突落,之前与之后的一两个小时为铺垫与收场,也都在影响范围内。

月亮绕地球一周为27天多,那么月出月落会发生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点。一个月里也会出现月亮与太阳几乎同升同落,此时,日月的牵引力就会叠加,即当地球与太阳和月亮三体一线, 就会形成“大潮”。三体一线的日子一个月会出现两次,即朔望日,朔为新月,望为满月,或简单地说,初一和十五。

太阳与月亮的牵引力会叠加也会相互牵扯抵消,当日月和地球呈三角状时,潮汐作用最小,那时就是“小潮”。

当然,海水能涨多高,也跟风力有关,月亮在近地点与远地点也影响差别。

这些知识在小学或中学时就学过,也只是当个趣事听了就了,很少有人会想着用到它,直到湿了脚和身,直到被海水逼得到处找路,上窜下跳,才想起这个。知道了原理和规律性,也就知道如何行动与选择。

判断和猜测之间有区别,判断是指有依据,猜测是指缺少依据。判断的准确性高于猜测,依据是关键点,所以,要判断就应学会找依据,依据越多越准确越有利于判断。

 还记得两三年前的五级飓风登陆?那次我是真慌了,当看到登陆地点时,我立即发短信让房客快跑,除了风大,因为那天是“望日”。

 

祝朋友们周末愉快!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