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事,所有没能回复大家的评论。刚才看了一下,很有意思。
看到某种倾向,就是大家都有自己对简中圈的理解,也就是这个定义大家没能统一。台湾都统不过来,一剑我也没力气在定义上做文章了。抄一段老朋友传人同学的:
---------------
是这样,那个词是个“标记”。如同任何标记,都有局限。我的理解,“简中圈”与“酱缸”有相当程度的内含融合。而此刻,所有历史性“酱缸”的“酱料传承者”都用简中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简中圈”这个标记可以是有的放矢。“酱缸”呢,是几千年皇权文化的负面积累,包括等级、崇拜权力、鄙视弱势、大一统、迷信而反科学、特色国学、内卑外亢…….可能还有许多,剑兄会比我更理解。
但是,这种标记,在运用上,单一的有的放矢较好。就是说出一个事情是如何特色的“等级、崇拜权力、鄙视弱势、大一统、迷信而反科学、特色国学、内卑外亢”等,然后说这是“酱缸”而“带酱者简中”的一个外显,不是说“简体中文”本身。毕竟,像王小波王大腕等前辈写过许多可传世的作品,都是用简中写出来的,语言本身不是问题,而是那后面没去干净的皇权积累。
具体到走廊,我没彻底取样,但是认为是土豆把此概念最先引入的。土豆每篇文章,都有些具体的事儿要说,应该没有用“简中圈”而“圈入”所有的简体中文文字。
“中国文化”往前走,“皇权思想”必须批评。因为此刻那个思想的语言载体是“简中”,批评那个“圈子”里一些现象是个躲不过去的坎。
不过,我更倾向用“酱缸”,而不用“简中圈”,因为标志本身不是很明确,每次用一个词要附带好几百字的前言,有些累,*_*。
剑兄周末愉快。
-------------------
很清晰,传入同学理解的简中圈就是“酱缸”,虽然传人同学说了一些酱缸的特征,但还是没有定义酱缸。
但是,你虽然不知道酱缸是啥,但你能从酱和缸知道那东西不好,很臭。
简中圈更加直白,你不能说这东西和简体中文没关系。换一个,我说一个“法文圈”,你能说这个和法语没关系?你能说这东西其实说的是英国人某种落后思想。
再比如,“东北老爷们”,你能说这个概念说的不是东北男人,所指的其实是广东哪里市井小脚女人的守旧群体。
还有,我说“澳洲老键”,其实我说的不是文化走廊上的老键,我说的是茶坛的为人父同学。
AI时代,我们有个好老师。Chatgpt同学告诉我们什么是简中圈:
-------
你好!你提到“简中圈”,这个词语通常指的是“简体中文互联网圈”,也就是使用简体中文(主要是中国大陆用户)为主要交流语言的网络社群或文化圈。这个圈子在内容创作、舆论风向、审美风格、网络用语、政治氛围等方面,与其他中文圈(如繁体中文圈、港台、海外华人圈等)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
---------
就是“简体中文互联网圈”啦,这圈里包括老键,传人,土豆,陶三,多瑙,还有一剑同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