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
如何一步一步通过严格设计的心理实验,认真观察,把各种心理、认识现象搞清楚,自古就有,玄奘取的经典-瑜伽师地论,可以说在认识论这方面包含了笛卡尔和贝克莱的各个方面。
玄奘的东西太完整(瑜伽师地论好像是从“天上”取经下来),导致学生从开始就不是从自己的问题出发来深入,而容易变成灌输。因为导师什么都知道,权威性太强,导致学生不能从挑战、提问的过程中学习。
西方哲学史的好处是,没有老师给出现成答案,笛卡尔、贝克莱等等,都是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出发,然后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这给人学习的机会。但是,他们走到一定程度都过不去,因为发展不出更深的观察方案。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深入的观察方案要想靠个人去发现,可以说是太困难了。为什么现代很多西方哲学家到印度找guru,是因为那里确实有方法。
这些笛卡尔贝克莱等人如果看到玄奘的东西(瑜伽师地论,唯识宗等等),那绝对会说,原来如此!这么说吧,笛卡尔探讨的那个抽象的我,类似玄奘的第八识,而贝克莱探讨的观念(idea, notion), 就很接近于、或者是等于玄奘的前五识。这两者(笛卡尔和贝克莱的东西)又什么关系,如何互动,都需要佛教里常年的实修才能看见(这我是多少基于理解后的信,真知还需要实证)。
这么说吧,地球这个地界,在唯识宗里,只是一个小地方,古印度确实可以从天上取经下来。文明也不是在现代科学这一小部分的内容。
。。。
如果从闻、思、修来看,康德算是思慧,和修慧不同,而大部分同学只是听说,也没时间深入思考,只能算是闻慧。。。
而且思慧也要方向,指向实修的,才能带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