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象那么回事,半数以上字例(17 out of 27)支持这一解释。这与楼上的阿拉伯数字的角数好有一比。
所有跟帖:
•
谢谢费心核对。另外,甲骨文的“万”字,很像是从 2个"五千" 转化而来的。蝎子的身体是2个“五” 字重叠旋转而来,两个大
-Shubin-
♂
(976 bytes)
()
08/14/2022 postreply
07:16:00
•
看来Shubin兄是用心了,令人心生敬意。
-来罘-
♂
(906 bytes)
()
08/14/2022 postreply
11:48:45
•
来罘兄过奖了,我是想了解古人造字后面的思路。另外,载体和工具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以前没怎么重视。看来
-Shubin-
♂
(632 bytes)
()
08/14/2022 postreply
12:11:35
•
思路对头。不过,你有一个隐含假设,即钟鼎为金文时代的主流载体。
-来罘-
♂
(404 bytes)
()
08/14/2022 postreply
13:55:54
•
好像没有做假设吧,因为我对载体出现的先后完全没头绪。觉得竹帛应该是主流。觉得对甲骨文,陶文和金文应该适当分开研究,
-Shubin-
♂
(80 bytes)
()
08/14/2022 postreply
16:07:27
•
有点意思。里面是我在另一篇文章里的观点,互相切磋吧。
-来罘-
♂
(452 bytes)
()
08/14/2022 postreply
19: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