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显然是落了哲学为政治服务的俗套。闹剧或骗局应该不至于,但很有点如今娱乐圈的大这个,大那个的味道。染房便染房,盐商便盐商,非要充大,泡沫不少。
同感。海德格尔的Dasein,用语言学术语来描述,是第一人称迄今为止的在,我一直称之为“在世之在”。
所有跟帖:
•
是否骗局真难说。他俩很明显用了同一个技术性的写作处理:
-慕容青草-
♂
(296 bytes)
()
07/11/2018 postreply
17:41:45
•
哲学家对自己的用语通常是很敏感的。。。这种具有特殊效果的特殊处理是无意而为的可能性不大!
-慕容青草-
♂
(301 bytes)
()
07/11/2018 postreply
17:43:07
•
同意,不是“无意之错”。更象是加拿大人自指时,经常不说“加拿大”,而说“北美”。一地泡沫。
-来罘-
♂
(0 bytes)
()
07/11/2018 postreply
19:02:24
•
呵呵。。。很有趣的比喻。。。另外,索伦所说的dread或anxiety因为有着特殊的语义环境,因此
-慕容青草-
♂
(1154 bytes)
()
07/11/2018 postreply
19:51:13
•
说到萨特尔,明明是道德败坏,性关系混乱,却被这个世界形塑成爱情的典范,即便是今天的中国网络上,
-慕容青草-
♂
(1175 bytes)
()
07/12/2018 postreply
04:33:44
•
当然我在其它地方对萨特尔的存在主义伦理学的虚伪有所批判,而本文针对的则是
-慕容青草-
♂
(1173 bytes)
()
07/12/2018 postreply
17:48:26
•
这个题目挺大,过一段时间我会上一篇具体问题的具体讨论,聊作呼应。
-来罘-
♂
(0 bytes)
()
07/13/2018 postreply
15: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