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那都是他们的相关文章的核心词汇,反复使用的核心词汇!你说两个对语言极为敏感的哲学家,一个是哲学系主任出身然后升为校长,另一个是诺贝尔奖得主,会那么巧都对“存在”一词的含义出现无意之错?
哲学家对自己的用语通常是很敏感的。。。这种具有特殊效果的特殊处理是无意而为的可能性不大!
所有跟帖:
•
同意,不是“无意之错”。更象是加拿大人自指时,经常不说“加拿大”,而说“北美”。一地泡沫。
-来罘-
♂
(0 bytes)
()
07/11/2018 postreply
19:02:24
•
呵呵。。。很有趣的比喻。。。另外,索伦所说的dread或anxiety因为有着特殊的语义环境,因此
-慕容青草-
♂
(1154 bytes)
()
07/11/2018 postreply
19: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