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个文明素养,而想建立这个制度,那这个制度必定是脆弱不堪的”我是与你对立的。
不知你是否注意中华民国治下的台湾民主自由制度之下游戏规则。
蓝绿之间并不宽容,却要妥协。在相互的对抗与揭发下(乃至个人隐私),有民众用自己的普世价值或自身利益获取的多寡去“淘汰”或者支持一方。在这个民主过程的实现中,为防止过失,程序上很是庞杂。层层直选,从小镇到总统。且在时间或者空间上都为竞选双(多)方留有足够的提出纲领,解释政策,攻击对手,辩论等等流程所必须的余地,让民众思考取舍。另有多权分离,自由言论等在制衡与监督(保驾护航)。这种制度文明,决非个人修养促成,是普通民众的共识在政治活动中实现。台湾的民主自由制度的实现也决不是中华文化内力的成果,是外力促成,有其偶然性,却是成功了。。。选上的政治人物也并非什么“高修养”之人,如陈水扁,如卢武玄,但他们的贪腐在他们所必须遵循的制度体制下很快被揭发,但他们台面上所倡导的“普世”的有意义的部分,被继承下了。。。
台湾人整体的文明素养(内心修养)决不比大陆高半寸,南北韩人之间的文明素质(修养)也应该半斤八两。但制度先进,已有“文明”与“野蛮”之分。。。。
2,关于“刘晓波谴责的那些的自由主义者。。。”
。8964事件我刚毕业不久,我与大多数学生一样充满着期待,我虽然没有参加具体行动,却每天钻进大学校园,观察,抄录传单与大字报。64后2年,在台湾的舅舅回来探亲,他是国民党国防大学的教授,很有学识,与经国先生也有来往。关于六四的问题,我问他:“你怎么看?”他看了看我,足足有几分钟的沉默。然后轻轻的说:“没刚没领,成了必乱!”“放在国民党这边也杀!”说实话,在哪一刻,带我给的震惊与悲伤不亚于65之晨。。。
所以在讨论您提及的“刘晓波谴责的那些的自由主义者。。。”话前铺垫这段故事,我还是想让我们冷静的回望下那段历史。毛泽东的“不破不立”贻害无穷。。。64的现实是有破无立。我想是刘晓波对“六四”做了一个带有一定意义上的他自己言语色彩(有激烈的成分度)的客观描述。尽管这个“有破无立”局面的形成决不是学运的一方的责任,可现实的状况已经形成。64成了,“乱字”当头啊。。。刘晓波的顾虑是存在的。。。
已父同胞的国共两党(国民党崇尚纳粹后变修为西方议会党,共产党崇尚更草蛋的苏共今变修为国家社会主义党:))。国民党今日能成文明的政党,上岗下野,不亦乐乎,造福宝岛,其最重要的是,认同以美国式民主自由价值观,而非什么儒家价值观。。。无论她是被动无奈还是主动开明,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指明中国未来光明之路。。。
最后想说的是,有晓波们存在,就有会强大的内外压力,就有希望,没有他们就更无望,这才他获奖给中国大陆带来的最现实的意义。至于他是否成熟与是否真正意义上“自由主义人”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