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是一生的旅程/心灵爱语序/

本帖于 2013-09-19 09:20:33 时间, 由版主 加州花坊 编辑

作者:范学德

转载自新浪

    [转载]回家是一生的旅程/心灵爱语序/范学德

 


 

 

 

                         

 


 

 

    早就想写点关于卢云的东西了。这些年来,卢云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的生命,他是我敬仰的灵性导师。但说起来也好笑,多年前,当我在一本书的目录上看到卢云这个名字后,竟然一眼带过。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听说过有一个著名的华人基督教作家名字叫卢云。我们华人的翻译就是厉害,不但把你的书译成中文,连你的姓也得改,归顺到我们的百家姓中。


       卢云是老外,名叫Henri J. Nouwen, 1932年出生于荷兰。年轻时成为神父,是著名的作家和神学家,心理辅导和灵修学的大师。他曾任教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神学院。自1986 年起,加入加拿大多伦多“黎明之家”,服事那里的弱智人士,直到离世。 
 
     
我第一次接触到的卢云的书,是那本《亲爱的主,牵我手》。读完后很兴奋,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用心灵写就的书。从那以后,凡是翻译成中文的卢云著作,我见一本,买一本。买重了,送人。有时候,薄薄的一本书居然七八美金,我会犹豫一两下,但咬咬牙,还是买,权当是少吃两个汉堡包,反正我也不吃汉堡。何况买回来一读再读,没有一本令我失望后悔的。就这样,到现在为止,我的书架上已经有二十四五本卢云的大作了。

      读卢云的书,真有相识恨晚的感觉。要是早信主几年,我一定会飞到多伦多去见他,哪怕见他一面,谈一次话,亦心满意足了。但晚了。他已经于1996年离开了我们。亲爱的神父,你走得太早了。

      后来,我终于去了,并且不止一次、两次,亲眼看到卢云当年为之服务的残障人,我十分震惊。卢云,这位哈佛大学中的名师,教授在那些被世人认为最聪明的学生,并且颇受欢迎,居然降到最低,服务于那些被世人认为是最笨的智障人士,并且认为他在这里才找到了家。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不,正是如此,正该如此。《马可福音》中有一个关键句,主耶稣说:“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舍命,做多人的赎价。”卢云来到“黎明之家”后的服事,不仅改变了他的生命,也改变了他的写作。他的最好著作,都是来到“黎明之家”之后写的,在那些书中,人可以触摸到生命——耶稣赐给人的新生命。


 

       在卢云众多的著作中,我最喜欢的著作之一是《心灵爱语》。出版人温伟耀说:“《心灵爱语》是每个基督徒都应该在家中放置一本的‘属灵药箱’”。我同意他的评论。因为我经常使用这个“属灵药箱”。  

       很难想象,《心灵爱语》的中文副标题竟然会是:“当我陷入灵命低潮的时候”。

       最珍贵的,恰恰是这一个“我”字。不是别人,而是“我”,卢云,世人眼中的灵修大师,灵命陷入低潮,且有半年之久,正是在这里,我看到了卢云最可爱的地方:真诚。他不是板着面孔教训人,而是把自己的伤口坦露在世人的面前,用他自己的软弱带领我们进入各自的软弱之中,让我们一同接受上帝的医治。
这样,《心灵爱语》就既是独白,也是对话,是卢云与上帝的对话,是卢云内心的独白,也是卢云与我们的对话,让我们一起向主耶稣基督敞开我们的心。

       在我们灵命陷入低潮时,最痛苦的感受,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我如此软弱,罪孽深重,会是神的儿女吗?如果我是神的儿女,为什么这么多的灾难和不幸都降临到我头上?我曾经问过自己,卢云也问过。但他最后固守住了一点:接纳自己的真正身分:“你真正的身分就是神的儿女,这是你必须接纳的身分。当你对此有所肯定,并在其中安妥下来的时候,便能在既使你欢愉又令你痛苦的世界里生活。你能够接受临到你身上的称颂和斥责,视之为强化你基本身分的机会,因为那使你自由的身分是超越人间一切称颂和斥责的。你属于神,并且以神儿女的身分被差派到世界当中。”  

        我是神的儿女,天父对我的爱永不改变,这就是基督徒的立足之地。

        灵命陷入低潮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陷入痛苦中无力自拔。不论这痛苦是什么,或来自何方,它的感受是相同的:“那就是当你无法得到最需要的一切时所经验的。那是个空虚的地方,使你强烈地感受到所思慕的爱并不存在。”

       如何面对这痛苦?卢云的建议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说:“你必须进入你感到痛苦的地方,不过,首先要找到新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你必须开始相信你空虚的体会并不是最终的经历,在它以外还有一处地方是你可以得着爱的环抱。”这一处新天地就是上帝的爱。“你越是往这个新天地扎下根基,就越有能力哀悼旧天地里的损失,并且容让那里的痛苦消逝。”

       但是,即使在低潮之中,我们也难以放弃我们的骄傲,我们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战胜自己。我们常常拒绝承认,在我里面有些地方是自己无能为力的。虽然我们希望医冶自己,战胜诱惑,保持自制,但是总无法独立做到。而每一次越是试图这样做,就越是失望。

       如何摆脱困境呢?卢云的建议是,第一步要“直截了当地从容许自己无法自我医治开始吧!为了让上帝医治你,你必须完全承认自己无能为力……愿意让控制自己生命的意欲消弭,正显示你在一定程度上的信靠。你越能放弃紧握权力的坚执,就越能与那位有力量医治和带领你的神接触。你与这神圣力量的接触越多,就越客易向自己及其他人承认自我的无能。”

        第二步是,你千万不要盯着自己不放,“种只有停留在所播撒的土地上才有机会成长起来。假如你不断将种子挖出来,查看它有否生长,那么,它便没可能结出果实来。想象你自己犹如一颗撒在肥沃泥土中的小种子,你所要做的只是停留在那里,并且相信泥土会供给你成长所需的一切营养。甚至在你不曾察觉的情况下逐渐成长。”

        正如卢云一样,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某个部分或者几个部分是自己不能完全接纳的,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它就已经被撇弃了。在它里面充满了畏惧。但是,为了成长,你必须将那被撇弃的部分带回家。这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你己经是一个颇令人惧怕的人,而那个满是畏惧的部分不知道能否安全地与你共存。你成长着的自我需要像孩子般殷慰、温柔、关怀,故此你焦虑的自我能够归回,并感到安全。“只要你变得像小孩子,它便不会再感到需要在其他地方寄居,并开始视你为它的家。”“你哪里最具人性、最是真我、最是软弱,哪里就是耶稣的居所。引领你满有畏惧的自我回冢,便是邀请耶稣回家。”

       基督徒一生只有一件事,就是不断地邀请耶稣回家。

 

        人际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基督徒的灵性生命。越是走进城市化生活,人与人之间越是疏远,于是,寂寞就成为现代人无法逃脱的宿命。通常,人们总是倾向逃避寂寞或沉溺于寂寞之中。但卢云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说:“你逃避的时候,你的寂寞并非真的消除了,你只不过暂时将它从你的意识中赶走而已。倘若你停留在寂寞之中,你的感受只会更强烈,最终坠进沮丧里。”

       怎么办?卢云认为,这里要做的属灵功夫是“并非逃避你的寂寞,亦非任由你在其中消沉,而是要寻找它的的根源。但当你想方设法确定了这些感受是从何而来,它们将会失去部分控制你的力量。”

       这样的探索“能够引导你发掘目己的美善。你寂寞的痛苦可能源于你最深处的召命。你会发现你的寂寞是与你要完全为神而活的呼召联系在一起的。故此,你的孤寂可能是向你揭示你独特恩赐的另一面。只要你在心灵的最深处体会到它的真实,你会发现自己的寂寞不单是可以忍受的,而且更丰饶。当初好像只有痛苦的一切将变成一种感觉,虽然痛苦依然,但却为你开拓了一条对神的爱有更深体味的道路。”

       内心的寂寞驱使我们寻找爱。一方面,自己渴求无限的爱、无尽的关怀、无限的施与,另一方面,你为了得到爱而帮助任何向你求助的人。他们要求得越多,你付出得越多,直至你发现自己己经耗尽,被利用、被操纵。

       但是,我们必须学习为爱设立界线。你“必须向自己宣告你就是你,因此你能够在自己的界线之内满足自己的需要,并且在你爱的人面前留住它们。真正成熟的爱是需要人先拥有自己,并且在持守自我的情况下彼此施与。”

       心灵经常呼喊,为什么我付出了爱却没有得到回报?卢云也这么痛苦呼喊过。但后来他发现,“每一次你发觉自己希望从所付出的得着回馈,或者因为没有得到回报而感到失望时,那么你应该知道自己还没有完全被接纳。只有当你明白自己正无条件地被神爱着,亦即是完全被接纳,你才可能无私地施子。不求回报地付出,正是信任那无条件地爱你的那位会供给你一切的需要。这也是相信你不用保护自己的安全,却可以完全将自己豁出去服事其他人。

       “信心就是相信你无条件付出,也无条件地接受。不过,你所接受的无须是从你提供帮助的人那里得来。从你倾注全心帮助的人身上获得完全的接纳,这个期望是危险的。你很快就会感到自己的某些部分被人带走了。如果你无法拥有自己,就没有可能为其他人付出自己;倘若你真的想拥有自己,唯有当你在无条件的爱中完全被接纳才有可能。”

       卢云发现,自己是那么渴求友谊,以致时常迷失在寻觅真正朋友的过程中。有多少次当他所渴慕的友谊无法得到,或无法延续下去,他就变得异常沮丧。卢云这样对自己说:“你建立了不少友谊,是出于渴望得到情爱、肯定以及情绪上的支持。不过,现在你必须寻找那些能够在你最核心处(也就是你知道自己深深被爱的地方)与你建立关系的朋友。当你接纳自己被爱的事实,友谊将会逐渐变得有可能。然后你可以与其他人在一起,而无须占有对方。真正的朋友,能够体会到彼此之间内在的感应,知道神的爱就在那里。在那里,灵对灵、心对心说话。关键就在于:这友谊要从神而来,是神的恩赐。“没有一份从神而来的恩赐是暂时或偶然的。从神而来的一切都有份于他永恒的生命。”

       卢云承认,不受欢迎是他最大的恐惧。在此,人正面对着灵性争战的核心:究竟你准备向那些告诉你今生不受欢迎的黑暗势力屈服投降,还是相信那降临到来不是为要斥责你,而是要使你从恐惧中得到释放的那一位?

        结论很简单,每一刻你都要相信那宣告:“我爱你!在你母腹中,我与你联结。(诗139:13)耶稣对你所说的一切话可以归纳成这样的一句:要知道你是受欢迎的。耶稣赐给你他与父神最亲密的生命。他希望你知道他所知道的一切,做他所做的一切。他希望自己的家也是你的家。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你觉得自己不受欢迎的感受并不是从神而来的,也不能告诉你真相如何。黑暗之子希望你相信你的生命是一个错误,并且没有一处是你的家。

        因此你必须不断揭穿谎言的面具,并且根据以下的真相思想、说话和行动:你非常非常受欢迎!

       神爱我吗?在基督徒的生命过程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疑问,卢云也是如此。卢云告诫自己也告诫朋友,在这样的时候,“你必须相信所得的回答必然是肯定的。就算你经历不到,你也一定要选择那肯定的答案。”“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选择这坚稳之处,并且在每次失败之后,都要回到它那里去。” 
 
       这个坚固之所在,就是生命的磐石。

       这个不断地返回,就是始终坚持与神同在;神,就是人的家。

       罗罗嗦嗦写了这么多,我就像参加了一场盛宴,尝了几口菜,情不自禁地说:好吃!好吃!列位看官要知道《心灵爱语》的味道如何,办法也只有一个:亲口尝尝。

 

范学德:传道人、作家,著有《活在美国》《细节中的文明》等。

《心灵爱语》卢云著刘可洲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