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家住在江西, 偶尔老爸碰见老乡在农贸市场卖板条, 一定会买回来做给我们吃,激动地告诉我们这是他在粤东北客家山区 从小就爱吃的一道小吃。后来到了广州, 才知道它还有个名字叫作沙河粉或河粉, 以广州沙河镇而得名。 那时大学饭堂一定有这道炒河粉, 斋河只要一毛钱一两, 一般2毛钱就搞定一个早餐了。 当时囊中羞涩, 偶尔上大排档跟同学一起叫一碟干炒牛河或是湿炒牛河就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啊。 十N年以前, 跟老公第一次去香港, 走进一家茶餐厅, 叫了个虾酱通菜, 还有必杀的干炒牛河, 我转头一看墙上赫然贴着几个招牌小炒, 其中一个名字叫炒贵刁,多好听的名字! 自作聪明地以为这一定是什么海鲜小炒吧, 又加了这道炒贵刁。等店员端上菜来, 我还以为他拿错了, 店员非常肯定地说, 没错, 是小姐你点的。 我傻掉了, 心想, 这不就是河粉吗, 换了个炒法, 怎么就不叫河粉了涅? 老公在旁边吃吃地笑我, “谁叫你自以为是, 不先问问我!”老公告诉我, 原来闽南人和潮州人把米为原料做出来的濑粉,河粉等都叫做粿条,在马来西亚, 新加坡的闽南人或潮州人结合了在地的食材,创造出跟星州炒米粉齐名的“炒粿条”这道出名小吃, 由于发音跟广东话贵刁相似, 到香港就变成了“炒贵刁”了。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欢迎大家指教。 话说炒贵刁, 接近与星洲炒米粉, 各家做法有所不同,除了鸡蛋, 虾仁, 韭菜, 还有的会放叉烧肉,鱿鱼卷等,但都少不了“主体思想”-- 咖喱。相较牛河的鲜香, 炒贵刁有些微辣, 但是又有很多层次感, 所以那次虽是误打误撞,却也是个“美丽的误会 ”, 我们俩最后是大块朵颐, 全部歼灭! 这个星期六, 大女儿本学年最后一场PERCUSSSION比赛, 跑去加油打气,星期天又带着她练习开车, 明天就要路考了, 希望她能通过, 不要像笨老妈, 考了几次才过。练完开车已经4点多了, 路过超级市场, 买了袋装新鲜的河粉, 就再来重温一下N多年前的美丽误会吧!顺便也当是交作业。 PERCUSSION赛前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