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菜终极大秘籍来了!——献给职场主妇和留学生党们~

来源: 得蜜 2015-03-31 15:28:1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180 bytes)

顺便做个小广告,本人的美食专栏传送门:http://read.douban.com/column/1415484/?ici=column&icn=column-indie-category

作为一个“好吃”之徒,我跟随生活、工作的变迁,在东北、西安、上海、北京、杭州等地长期居住,遍尝当地肴馔。而出门旅游我的重头戏就是吃大菜、品小吃。同时我颇擅烹饪,不管在什么城市,都喜欢逛菜市场,尝试本地食材,制作本地的家常菜。

平时我喜欢搜罗各种食谱、美食书,其他书里关于吃的部分,也反复研读绝不放过,材料凑手时还要下厨仿制实践。
 

----------------------------------------------------------
昨天在网上看了一个笑话,说:同事说他上幼儿园的儿子剩饭,同事教育他说:“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和蔬菜,你剩下来,对得起农民伯伯吗?”结果他儿子小手一挥说:“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和蔬菜,你为什么做的那么难吃!”同事现在反省中……

看完大笑之余,不禁怀想当年,如果我小时候有这个智商就好了。我小时候也是不好好吃饭,我妈倒不拿农民伯伯来说事,因为我从小也没怎么见过农民伯伯,对辛辛苦苦种粮食的领会仅来源于古诗《悯农》。她一般直接自己苦情戏上身,“你当你爸妈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下面是养家不易若干百字,忆苦思甜若干百字。然后话锋一转,上升到道德教育,幸亏她口才一般,不太长篇大论,会以一声断喝来ending。我爹妈五十年代出生,分别成长于工人和农民家庭,从小受的教育告诉他们人类最高尚的生活模式就是:“艰苦朴素”,代表人物是雷锋、焦裕禄。这个模式的对立面是挑吃捡穿、铺张浪费、奸懒馋滑……在他们眼里这些都不仅是生活恶习,而且是道德败坏。我不知道这都是原生家庭教导的成果,还是年少就在部队每天被刷机的后遗症。反正咱父母那代人是真没赶上好时候,要物质没物质,要自由没自由。我就在他们的强力加持下,度过了少女时代。不过,不知道是因为我天性就是个爱享受的大金牛,或因为毕竟是独生女所以事实上我妈也没短了我吃穿,我并没有长成一个朴素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食色欲望的人。甚至,在成年以后,我几乎变成了一个变本加厉讲究吃穿的人。这个在心理学上有依据的,童年受打压太严重,以后就会找补,哪怕我是心理受打压而不是物质上。

离题有点远,回到我不好好吃饭的话题上。我妈做饭在我印象中挺难吃的。难吃不在于食材,在于她的做法永远都是那么老三样,分别是“肉类炖一切(排骨酸菜、鱼头粉条)”、“蔬菜熬一起(乱炖)”、“剩菜烩一锅”……她总是指摘我“小姐脾气”的一大罪证是“不吃剩菜”,但她总把一顿剩的所有菜连油带汤划拉到一个盘子里,下顿饭微波炉打成焦炭色就端上来……

直到我工作,结婚,渐渐体会到一个职场主妇的不易。不过,在国内时我有一个相当能干的钟点工阿姨,公司也有水平尚可的食堂。日常有时会做个便当,周末下厨烧几个菜,懒了或馋了就出去下馆子,一切都有选择的余地。而我妈当年,一日三餐都需自己料理,因为有嗷嗷待哺的我爸和我在桌边等着。想想她的主妇生涯也真是每天都在打硬仗,何况那会儿商业世界的服务还跟不上,鱼甚至鸡都要回家自己现杀呢。

再后来我和老公来到澳洲,澳洲的中式快餐相当难吃,而异域风情的菜天天吃又扛不住。所以也开启了每天自制三餐的模式。真的连续做过几天一日三餐的人会知道,这实在是不小的工作量。但是因为从小就建立了对“糊弄”和“将就”的极度逆反,所以,我是坚决不肯怠慢每一顿饭的。于是,我花了很大精力在如何能够又快又好的做出一顿饭上。换言之,请叫我快手菜大师……

我总结,做快手菜,且有肉、有菜、营养齐备,至少需要注意“三不要”、“三要”(感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魔音已上脑)。
先说“三不要”:
1、避免需要精细处理的蔬菜和肉

比如四季豆,需要挨个去筋;豆芽,要挨个摘顶;韭菜要细择,莴笋要刨皮,荸荠要削……比较适合周末在家,一边看综艺节目一边慢慢弄,时间紧任务重时就算了。当然,也可以买削好的莴笋和荸荠,十分方便,缺点是不耐存放。萝卜之类的削皮很容易,表面光滑,刨刀刨一圈就可以完成,不像山药和莴笋,像做根雕似的。肉类,如果你冰箱里冻着个肉块,当天想炒肉片肉丝甚至肉糜,就比较麻烦。因为首先要先解冻,然后要切,肉片肉丝还要入味上浆,不然炒出来容易僵直干硬。如果没有改刀好的成品,就不要跟自己较劲了。
但有的菜里没点肉星儿不香啊,怎么办呢?如果你坚持这一点,方法一是用猪油,比较凶残,为小清新和健康饮食追求者所不取。方法二是我常用的,就是经常准备一点培根。培根我会在超市买一大包,回来分装成几盒冷冻,其中一盒冷藏随时用,这样连化冻都免了。培根的好处是方便,出厂设置已经是片状,就算要改刀成丝也容易。不需要上浆调味,且自带烟熏风味。但其实,对一盘菜的提升原理也相当于放猪油。
另外我会常备切片牛羊肉,涮火锅那种。这种肉不用化冻,化好了水一汆,葱油辣椒面一泼,盐醋按口味加,拌一拌,简单好吃。不忌讳香菜的话,可以加大把香菜同拌。或者用韩式辣白菜快炒,或者直接做成泡菜肥牛锅,都很好吃便捷。

已经处理好的鱼,烧起来其实非常简单,不管是清蒸还是红烧。但对你家周边配套的要求比较高,最好每天能去菜市场。从冷冻室里拿出来现化冻就会急死人了,提前拿到冷藏室里化冻当然可以,但很难在你要做的时候化的刚刚好。而鱼不能室温或者温水化冻的,会腥。虾和鱿鱼相对来说好化冻,也很容易烧,但是每天吃胆固醇会不会过量呢?你开心就好。

2、避免太过复杂的工序

我比较不偏好日常做油炸,除了健康因素,还因为油炸的东西要做好,工序其实蛮多的。要先小火炸断生,再回锅大火炸脆炸上色。炸猪排、炸丸子,都是这样。另外,想把鱼香茄子和油焖茭白做的好吃,免不了先炸后烧,这样茄子皮比较不会褪色,茭白炸到微皱比较入味。做油炸不仅对火候有要求,而且处理炸剩下的油也挺费事。毕竟从小被灌输艰苦朴素的人生style,所以炸过的油我都舍不得直接倒掉,一般都会滤到一个小碗里接着用。这个油必须冷藏,因为容易滋生肉毒杆菌。光炒菜的话两顿肯定用不完,所以最后的下场还是倒掉。

在工序上,除了直接快炒出锅,先煎后加液体煮这样的工序也是能接受的,比如红烧鱼,虎皮青椒等等,毕竟都在一口锅里串行完成。

3、避免需要久炖的菜
这个当然了,真要吃红酒炖牛肉,土豆炖排骨,羊肉炖萝卜,红烧肉可以周末做,或者前一天晚上做。有些东西确实“火候到了它自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蔬菜里也有需要煮透才美的,比如土烧萝卜,虾米冬瓜,把萝卜和冬瓜烧到酥也需要花点时间,不完全烧酥的话,我叫它悲剧。

再说“三要”

1、百搭下饭配料要常备;
鸡蛋是一切快手菜的好朋友,哪怕沦落到没朋友的境地,摊黄菜也能是道菜。
郫县豆瓣是韦小宝的那把匕首,可以弥补调味和搭配的不足。只要有了它,做回锅肉、麻婆豆腐什么的,不会离了大谱。也有其他替代品,比如“海底捞”“皇城老妈”的麻辣香锅料,我把它们放在一个洗干净晾干的罐头瓶里,当调料用。除了炒麻辣香锅,也可以像万金油一样到处抹,做口水鸡放一点,凉拌菜放一点,拌面放一点……喜欢麻的要买藤椒味的。
袋装的雪菜笋丝,用来炒竹笋、炒莴苣、炒茭白、烧豆腐、烧毛豆,都是下饭的好菜,还可以用来放汤。
豆豉鲮鱼罐头绝对是个好东西,同族的还有雪菜鲮鱼等等。姻亲就太多了,比如油麦菜,俩一炒就是荤素齐备。我有时也把它斩碎了用来炒饭,甚至我还用它代替吞拿鱼做过意大利面酱,只要你不执着于纯正意大利风味,我觉得豆豉鲮鱼意面还更香呢。
如果你不讨厌日式味增汤,那味增酱可以常备。这样,不管手边有豆腐、白萝卜、裙带菜,都可以凑成一碗汤。炒饭或者拌面,配上一碗汤,就干湿荤素都齐了。还有番茄罐头,请注意不要买成番茄酱,而且内容物尽量不要是糊状的,最好是块状不调味的。这个番茄罐头煸一下,做番茄蛋汤很便捷,如果一顿饭刚好没蔬菜,这个就是维生素来源了。其实我觉得营养均衡这事放在稍长时间轴上去看就够了,每顿都患有营养和热量计算强迫症,这是病得治。
另外还有“饭扫光炒一切”“橄榄菜炒一切”“叻沙酱炒一切”,我就不赘述了。

2、多个步骤要构思好,实现多线并行;

小学的课文记住的不多,华罗庚的《统筹方法》是记得最清楚的一篇。数学家给我们举了个很简单的例子——泡茶: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这是最省时、从容的顺序。学完了这一课,我就患上了统筹方法强迫症,尤其是在做家务这种纯消耗人生的领域,一般我吸尘的时候,最好洗衣机里洗着衣服,炉子上面炖这汤,冰箱里还腌渍着肉。这样我就会觉得这趟地吸的值!不然,我就会觉得大好青春还要专门花时间来吸地板,立马内心戏就进入吐槽一幕。

做饭也是一样。每次进家门,从换鞋开始就进入“统筹方法”。先把菜泡上再换衣服,然后煮土豆的过程中,化肉,切葱姜蒜和蔬菜,这锅进入炖煮模式暂时不用管,那锅立刻开始快炒……等等。你要是喜欢,这是种乐趣。当然,如果不喜欢,我觉得也没必要非得这么做,串行着一件件地做,避免出错。比如我就经常因为统筹方法搞得太紧凑,煎糊了东西,或者忘放了佐料。人生七八十年,够长了,没必要每天跟抢命似的。

3、时间充裕时要做一些提前量;
提前量主要是为了提升三餐的质量,不然每天吃简单快手菜也会腻的。
比如周末卤一些卤味,炖一锅肉,做几盒高汤在冰箱里备着。
还可以做一些香菇肉燥,分装冷冻,用于做快速的肉燥饭或面。
做肉丸时多做一些冻起来,拿出来和土豆一起红烧或者跟菠菜一起放汤,都很方便好吃。
哪怕是提前做一份油泼辣子,炸一瓶葱油,都可以用于日常快手料理。

总之,日常饮食,在每天忙碌的节奏中还能保证质量,不是出于对共餐者的爱,就是出于对食物的爱,要么就是对生活细节仪式感的爱。对于一个每天消耗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你不把它包装的美好华丽一点,就会沦为解脱不了的劳役。一切都是个人的选择。
另外,很不好意思,又用我妈扎筏子。其实他们那代劳动妇女,是前所未有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我辈望尘莫及,只能跟在后边吃土。
 

所有跟帖: 

喜欢, 点赞!!! -二万二姐- 给 二万二姐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31/2015 postreply 18:13:47

大顶!谢谢分享,存下了 -2RMom- 给 2RMom 发送悄悄话 (6 bytes) () 03/31/2015 postreply 20:25:09

说得好!太赞同了! -AlexisMom- 给 AlexisMom 发送悄悄话 AlexisMom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31/2015 postreply 21:49:56

你咋说的这么到位呢,多写一些让大家分享吧,吃出快乐和健康。 -兰竹- 给 兰竹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06:34:00

这个必须点赞,说得太到位了 -hibiscusad- 给 hibiscusa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01/2015 postreply 19:03: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