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北生活了17年,在血统上,也是地道东北人。后来,拔脚离家,跨了黄河,又跨了长江,直到跨了赤道。回忆起家乡风物,有时我自己也在犹豫,到底乡愁这东西,有还是没有……
准备分几篇写写记忆中的东北饮食~
电梯:
1、吃人说梦,东北吾乡(2)——五谷
2、吃人说梦,东北吾乡(3)——对虾
3、吃人说梦,东北吾乡(4)——酸菜
4、吃人说梦,东北吾乡(5)——鱿鱼
——————————————————————————————————————————
在全国范围内,东北三省绝对不算是个盛产美食的地方。
我个人总结,一个地方以“食”闻名,需要有那么几个要素。其一是此地需长期诞生一些 达官显贵,在吃喝用度上不断求精细,求格调。这样庖厨高手才是将遇良材,有施展的余地,诞生了坊间有传奇名声的谭厨、江太史家厨之类,不断把“食不厌精” 臻于极致。其二是此地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这样的地方的人,才有充足的新鲜素材供他们长期锤炼实践,总能在时间的长河里沉淀出一些经典的风味。我想这就是为 什么越南和泰国的烹饪调味,既简约又隽永。其三是此地商业发达,民生富庶。这样才能催生一些代表或引领本地美食精髓的饭馆。而且,这样的地方往往常有外埠 的人来,慢慢也会融合进其他地区的烹饪优点。据陆文夫《美食家》所写,苏州自古是个不求闻达但求享乐的有钱人来扎堆的地方,所以苏州美食在全国确实驰名。
东 北从历史上来说,这几项都不沾。第一项,达官显贵只有获了罪,充军发配,才会去东北,到了东北也没条件再讲究吃用了。第二项,东北虽然出产一些好东西,但 是在种类、数量和生产时间上,却是比较少的,天寒地冻寸草不生的日子占好几个月。而且河泽湖泊不多,有水产的地区比较少。第三项,商业发达民生富庶,那是 绝对算不上的。东北地区有城市,也不过是百多年的事吧。
离乡10多年,我从来没主动去下馆子吃一顿东北菜。因为我觉得在烹饪手段上,东北 实在算不上高明。东北有些好的物产,本来就出产不多,可算得上“珍稀”,很难在外乡的饭馆见到像样的,比如松蘑。偶尔跟着别人去东北馆子,很多“名菜”我 也是第一次吃。东北毕竟有三个省,地盘着实不小,辽东沿海的物产与生活习惯,跟黑龙江与吉林就很不一样。另外,像延吉的朝鲜族、满洲里的俄罗斯族、兴安岭 的鄂伦春族等,肯定也跟汉族人不同。说到东北菜,我实不知其代表作是什么,往往饭馆里吃到的是锅包肉(据同学说日本的东北料理也有这道)、地三鲜、酱大 骨、酸菜汆白肉。这些我家平时真的很少吃,也不知道是东北哪块地方的家常菜。
写到这里,我发现我能谈的东北饮食,其实是辽东沿海一带的饮食。如果再严谨一些,我从小生活在部队院里,来自各地的人都有,大家的锅灶间都带有原乡风味,这导致我也不知道正宗本地人通常吃什么。所以,我能回忆的是在东北我吃过的东西。
我在东北生活了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