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拍的片子多数是些扫街人物片。之所以喜欢拍扫街片或人物片是因为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医院做着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我不是医生,但总是在和各种各样的人密切相处,包括健康人,身心有病的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各种文化生活背景的人,其中也包括昨天还活着今天就不在的人。在我的心目中,对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着更多一分的理解,对人有着更多一分的情感,对生活中的色彩有着更多一分的欣赏,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有着更多一分的珍惜,对拍摄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着更多一分的渴望。因此,我在拍场景或抓拍人物时尽量使片子有些故事,有些趣味,有些色彩。
有些朋友问我扫街时是否紧张,拍人物是否对人家不够尊重等等。说实话,刚开始扫街拍人物时非常紧张,几张片子拍下来两腿肌肉酸痛,但仍然对拍人物的兴趣未减。为了克服恐惧心理,自己经常对自己说:紧张也是拍,沉着也是拍,紧张瞄好几下都拍不好,时机全部错过,不如豁出去沉着地按下快门。使我战胜紧张感的第一张人物抓拍照是在多伦多的Eaton Centre购物中心的一个大厅,一位老先生穿着非常正式,棕色西服礼帽,坐在长凳上一动不动,若有所思地望着前方,他在想什么呢?是追忆还是思念?我端详了一会儿,举起手里的傻瓜相机,P档,沉着冷静地拍下这张JPEG。老人似乎察觉我在为他拍照,而且用不同角度拍了三张。之后老人看看我,我微笑着向他招招手,互相点点头,各自走开。
从此,我的紧张感消除了一大半。随后扫街片越拍越多,有时被拍对象发现我拍照后,我会大大方方地向人家招招手,走上去道声谢,人家也会会心一笑,紧张感就这样慢慢淡去了。淘汰傻瓜换上单反时感觉人们的目光都在看我的大相机,拍了几张后发现被拍对象并没有敏感的反应,于是坚定了继续拍下去的信心。去年七月,我放下Olympus和Sony,举着5DII,24-70mm的镜头,继续扫街拍人物,非常有意思的是居然还有不少人主动来上镜做模特,碰上街头有活动时,有些人还很愿意在路边被我摆姿势拍照,然后还留下邮编。呵呵,这几年拍人物的过程越来越使我感到世界真是奇妙。
至于对被拍摄对象是否尊重,我的看法是我之所以拍这些人物,是因为这些人物和场景配合起来有故事,有气氛,有趣味,或者人物本身有这些因素,我才拍,完全是为了留下那有意义的瞬间。我决不会拿人家的肖像开低级趣味的玩笑,这是原则。是否有拒绝被拍照的呢?也有过几次,那就不拍好了。尊重人家是根本。
自从开始拍扫街片后落下两个毛病: 一是基本相机不离身,走到哪背到哪,上班也天天背着它。也许有时背了好几天也没拍一张片,但相机一定要带上,它成了我心爱的伙伴。二是只要出门上街眼睛就四处张望,几角旮旯也不放过,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瞬间及场面立即脑眼手配合迅速拿下,当然也经常有虽然拿下却没拿好的时候。
总之,摄影的道路很漫长,艺术是个无止境的东西。自己要学习要改进的东西太多,还要不断向老师们学习,努力向前走吧。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