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 CPU、GPU 与 TPU——为什么 Google 重拾市场信心 by 牛经沧海
link: https://bbs.wenxuecity.com/tzlc/2221969.html
周一狗家的中餐厅节日小庆祝,菜品对我这种平时自己做饭就是糊弄的挺有吸引力,所以朋友们一吆喝,就赶紧跑去蹭饭了。狗家的华人跑去了有一半?我们排队等了超50分钟,上次排那么长的队为吃饭还是在成都
不过队没白排,扫了不少我知识区的盲点。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推理的成本,软件护城河CUDA的削弱,和存储墙的物理突破。我让Gemini + Grok把我学到的整理出来,同时让它俩cross reference保证我没有胡说八道
决战 2027:推理时代的算力、存储与护城河之变 by dancingpig, Gemini, Grok
一、 战局转移:从训练到推理的 1:10 质变
AI 算力的重心正在发生根本性位移。行业数据显示,训练(Training)与推理的工作负载(Inference Workload)的比例正向 1:10 演进。这意味着,服务用户所消耗的算力将远超模型训练本身,推理效率(Inference Efficiency)取代原始算力成为新的竞争高地。
-
现状: 英伟达(Nvidia)凭借强劲的原始算力和 HBM 带宽,依然主导着训练市场。
-
挑战: 但在推理端,GPU 未必是最高效的选择。对于大规模在线服务,Google TPU(以及 AWS Inferentia) 这类 ASIC 展现出了显著优势:
-
能效与散热: 更低的能耗和散热压力。
-
互联优势: TPU Pod 在大规模集群中提供了更优的互联带宽(ICI)。
-
极致性价比: 拥有更具竞争力的“每 Token 成本(Cost-per-Token)”。
-
二、 英伟达护城河的消解:CUDA 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壁垒
曾经坚不可摧的“CUDA 护城河”正在经历技术与市场的双重侵蚀:
-
中间层的崛起: 随着 PyTorch 2.0 和 OpenAI Triton 等抽象层的成熟,开发者可以绕过底层 CUDA 代码直接进行算力调用。
-
AI 辅助编程: AI 编程助手(Copilot 等)降低了底层算子(Kernel)优化的准入门槛。
-
巨头的反叛(MAGA): 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 (MAGA) 都在构建垂直整合的软硬件体系。无论是 Google 的 JAX/XLA,Amazon 的 Neuron,还是 Meta 的 MTIA 编译器,都在试图从软件栈层面打破英伟达的垄断。
结论: 尽管英伟达仍是霸主,但在对成本高度敏感的推理细分领域,其技术统治力已不再是无可争议的。
三、 核心瓶颈:内存墙与 HBM 的困局
硬件架构正在趋同——GPU 引入 Tensor Core 变得更像 TPU(专用化),TPU 也在迭代中增加灵活性(通用化)。双方真正的决战场,卡在了“内存墙”上。
-
痛点: Nvidia H100/H200 极其强大,但受限于 HBM(高带宽内存)。HBM 虽然速度快,但容量增长极慢且极其昂贵。
-
后果: 运行一个万亿参数大模型(如 GPT-4),往往需要 8-16 张 H100。这并非因为算力不足,而是因为单卡显存装不下模型权重。
-
Google 的应对: 利用 TPU Pod 的高速互联,将成百上千颗芯片连成“大池子”,通过分布式内存相对廉价地解决了装载问题。
四、 破局变量:HBF 技术与 2027 年的“单卡怪兽”
SanDisk 与 SK Hynix 联合开发的 HBF (High Bandwidth Flash) 技术,或许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黑天鹅”。如果能利用 NAND Flash 实现 DRAM 级的高带宽,且容量提升 10 倍以上,战局将被改写。
1. Nvidia 的反击机会 (Rubin 架构 / 2027)
如果 Nvidia 在 2027 年的 Rubin 架构(Blackwell 下一代)中整合 HBF 技术,可能推出一种“终极推理专用卡”:
-
特征: 算力维持现状,但显存容量达到 TB 级别。
-
杀伤力: 单张卡即可装下 GPT-5 或 Gemini 2(预计 10 万亿参数级别)。
-
市场影响: 这对 OpenAI、Meta 等客户是梦寐以求的——他们不再需要购买昂贵的 GPU 集群来做推理,这将直接颠覆现有的成本结构。
2. Google 面临的战略危机
-
现有哲学: TPU 的设计哲学是“单芯片显存小没关系,靠高速互联(ICI)堆数量”。
-
潜在风险: 如果 Nvidia 实现了“单卡即推理”,那么分布式推理带来的复杂度和通信开销(Communication Overhead)将瞬间变成劣势。单纯靠互联优化的边际效应将输给物理存储层面的暴力突破。
五、 终局推演
2026 年下半年(样品)至 2027 年初(硬件落地)将是关键的时间窗口。 这正值 GPT-5 / Gemini 2 等超大模型大规模普及的前夜。
-
对于 Nvidia: HBF 是其“掀翻桌子”的核武器。如果能通过超大容量显存解决推理成本问题,它将从“训练霸主”进化为“全能霸主”。
-
对于 Google: 警钟已经敲响。虽然在 FlashAttention 等软件算法和 ICI 互联上有先发优势,但如果物理层出现了“容量十倍于 DRAM”的新物种,Google 必须在 TPU v6/v7 中迅速跟进类似的 Tier-2 存储技术,否则其性价比护城河将面临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