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工十二年3

来源: Zuoer 2020-11-17 13:17:0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8252 bytes)

工作导师Tim

 

我刚入职公司的时候,公司对所有新人都配备一个工作mentor。据说Tim当时主动请缨做我的工作导师,至此我和Tim一同工作约十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篇就来写写他。Tim是个白人小老头,个子瘦小,满脸皱纹,一双眼睛闪闪发亮。他工作认真,信仰虔诚,不仅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多,也是我们部门公认的乐于奉献提携后辈的技术大拿。

 

Tim 的技术领域其实和我的并不完全相同,我主做水处理,而他的专业是土壤地下水修复。但他一直对我博士期间的课题很感兴趣,所以力主我将该技术--微生物发电--用于土壤修复。因为跨领域并且涉及到一些部门内部的派系斗争,他所在团队的工程师们并不都欢迎这个提议。又是Tim为我背书,牵头找来几位微生物发电领域的顶尖教授们来公司宣讲,说服大家,最后 Tim一锤定音。就此这个项目开展了5年多,从大学的实验室做到公司加油站的废址,发了十数篇顶级期刊,也斩获一项专利,还上了公司的内部网站做新闻宣传,算是我在 X公司工作十二年的最大亮点。但 Tim从不邀功,对外对内总是说这是我的个人成就,其实我和同事们都清楚没有他的大力支持,这个项目根本不可能走到最后。

 

Tim有三个儿子,老大找工作的时候颇走了一些弯路。那时候10年左右市场还不够景气,大儿子找工作一无所获就去当地Target当了保安。一些同事背后嘲笑Tim:老子高级工程师,儿子当保安!可Tim不以为意,还乐呵呵的介绍我去儿子当保安的 Target购物,拍胸脯保证一定安全!后来大儿子想去上研究生学理疗,小儿子也感兴趣,Tim本来有退休之意,见此情况就决定再干几年,直到供出老大老三的学费。让人不禁感叹美国的父母支持子女之心也与国内一样。Tim的二儿子据说继承了母亲的文学基因,在旧金山做独立撰稿人,赚的钱很少,还靠父母补贴生活。但 Tim依然非常骄傲,儿子的访谈或是文章见报,他总不忘记通知我一声。有一天Tim喜形于色,告诉我二儿子被资助飞往佛罗里达写比赛报道,我凑趣大加表扬,Tim比自己当上我们部门的fellow第一人还高兴,连赞儿子文学才能远胜自己笑成一朵菊花。

 

Tim是虔诚的基督徒。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奉献给了教会工作。他每年圣诞节新年期间都会请三周假去泰国清迈给当地人宣讲基督并且帮助当地人盖房子。是真的一砖一瓦的体力活!平时在湾区,他去伯克利大学的教会,并且在教会里帮助许多年轻的国际学生,其中也有很多是中国学认!Tim虽然工作的风生水起,但其实一直盼望着退休。他总是和我说他喜欢工作,但这只是一份job,比起家庭,比起信仰,不值一提。这番话若是成就平平之人说出来,不免有酸葡萄的嫌疑,但他在我们部门级别最高,声望甚众,这确实是他的真实想法。去年Tim终于如愿退休,他立马投入如火如荼的锻炼身体服务社区奉献教会学习泰文的洪流中去。第一个目标就是从西雅图骑单车到湾区,一路募捐然后用善款到泰国盖房子!可惜还没成行,Covid-19就来了,Tim只好把实际的骑行改成了virtual cycling.

 

Tim退休以后我们依然保持了一个月一起吃一次午餐的传统,地点是公司的餐厅。十年来每一次午餐会Tim吃的都是一盒蔬菜沙拉,但每一次他都会取上厚厚的一摞免费小饼。有时盒子盖不上,他会理直气壮的拿一张餐巾纸,然后把小饼堆积如山放在上面。公司shut down之前最后一次吃午餐,Tim过了很晚才端了一盒沙拉过来,居然没拿小饼。一坐下他就解释说今天小饼已经取罄,他和大师傅据理力争半天,大师傅答应一会儿再取出来一些新的小饼。没吃两口Tim就弹簧一般跳起来离开座位回到沙拉吧,片刻功夫他笑容可掬取回了高高一摞小饼开吃,让我默默思考他究竟是爱吃沙拉还是爱吃免费小饼。--但这就是Tim,真实的他。

 

愿他享受退休生活,多多募集善款,帮助更多的人。

盐湖城的炼油工人

 

我在 X公司工作十二年,去过不少现场,包括油田和炼油厂。在现场工作,往往要和工人们打交道,和办公室的工程师们大不相同。美国的工人们叫自己蓝领,称呼工程师们白领,虽然表面上也一团和气,其实各有各的圈子。工程师们书本知识多,但实际操作还是要靠蓝领工人。所以一般我们去现场都会被嘱咐要和工人们搞好关系。这里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去盐湖城出差的经历。

 

我们公司在盐湖城有一座炼油厂。有一年想上一台新设备,需要排放一种新的废水,就派我去做两周实验看看现在的污水处理流程能不能处理了这种废水。我一到盐湖城,就和给我做助手的炼油厂工人George碰了面。George是个美国白人摩门小伙,十分年轻,个子不高,寸头,非常精神。他穿一身蓝色的工作服,裤兜里插着一把大号扳手,手套上油迹斑斑。他一见到我,就抢先一步脱下手套和我握手,恭恭敬敬叫我一声Madam,然后说这两周他将是我的全权助手:您只管指挥,活儿全由我来做!接下来的半个月,George果然实践了自己的话,他手脚麻利,动作迅速,做事永远抢在我前面,和我说话从来Madam不离口,彬彬有礼的态度在我来美二十年中遇到的人里首屈一指。George也十分聪明,他并不只是埋头苦干,而是经常和我询问为什么这样做想得到什么结果,而且时不时能提出更好的办法。让我十分佩服。其他同事说George其实很有想法,这两天刚因为提出一个自动监控的建议得到工厂节能一等奖。George大笑,说觉得工程师们就是做做样子,他去年就提出了这个想法但是没人理会。在一片讽刺书呆子工程师的大笑中,George和其他工人其乐融融,十分和谐。

 

工作之余我们也聊天。 George是摩门教徒,高中毕业按照教会的规定要服务一年,到处传教。他说这一年对锻炼他的谦卑品质培养集体主义很有好处。之后他开始四处打工,直到加入盐湖城炼油厂。他十分喜爱这份工作,因为薪水在当地算丰厚,一个人工作就可以养活老婆和三个孩子。他工作努力,特别欢迎工作时间外包括节假日的加班,从不拒绝,因为工人们加班都是双倍或者三倍的薪水。工作之余他的爱好是修车,据他自己说他的技能远超一般修车厂,但他只给朋友修。万一失业我就会开个修车厂,照样能养活家人!他信心满满的和我说。George的大儿子已经上高中,说起儿子他十分骄傲。这家伙脑子比我聪明,我以前看不懂的数学题他都能做出来,没准儿能上大学当个工程师! ”儿子刚满16岁的时候,他买了一辆极便宜的二手车然后花了一个暑假和儿子一起买配件翻新送给儿子开。我把这技术教给他,以后找不着工作也能和我一起开个修车厂养活自己。他得意的说。想到无数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我真心佩服他深谋远虑。George的老婆是她的高中同学,我猜想学习也是烂得一塌糊涂。我总是鼓励她有空的时候读点书,我们以前读书太少了”George对我说。我好奇问都是什么书。George有点不好意思,我给她买的都是爱情小说,只有这种书她读得进去。。。我连忙表示虽然我是女博士,爱读的也是爱情小说。George又和我透露过两天是妻子的生日,他准备了神秘礼品一把手枪!他细心的把手枪漆成了亮粉色,妻子最爱的颜色,展望妻子收到惊喜的模样他不禁笑容连连,我被他的天才的想法惊得目瞪口呆。

 

不经见不知道:心眼敏捷,手脚利落,态度谦恭,生活积极,蓝领炼油工人George比我遇到的许多高级知识分子们都更让人如沐春风,宾主尽欢。也打破了我对许多摩门教徒的偏见,刷新我对美国底层蓝领工人的见识。愿他儿子顺利上大学,他退休之后继续修车,宏图大展!

我们部门的中国同事

我加入X公司前,我们部门六十余人,只有一个中国同事。他比我年长很多,彼时已经聪明绝顶,在公司工作了二十余年。他祖籍广东,但身材高大,眼窝深陷,有点胡人血统的感觉。他是八十年代上大学期间来到美国的,博士毕业后加入一家小的石油公司,据说是该公司环境部门唯一的博士,然后X公司收购这家小公司的时候他就加入我们部门。

 

我刚加入X公司的时候,听说有这位中国前辈挺兴奋,早早前去拜山门。说了一大段有幸认识多多关照的中文之后,他用英文回了我一大段,我暗想他可能只会粤语,就也转换成英文和他聊了起来。事毕他说他其实懂普通话,但公司里最好用英文交流。我连连点头,不好意思地说一见到中国人就习惯说中文,没有注意到是工作环境。他说他和他太太都是中国人,但是在家里也只说英文。。。我想象一下我和老公两个中国人说蹩脚英语交流的样子,默然无语。过了一段时间是中国春节,我给全部门发了一封信祝大家中国新年快乐。经过他的办公室也顺便祝他,你不提我都忘了他略显惊讶,我愕然:你们不庆祝春节吗?他笑了一下回答:我们家很久不过中国节日了。事后我瞎猜是不是因为他是早期移民,非常想融入美国,所以只说英文过洋节。心里有了些隔阂,也就和这位同事敬而远之。

 

过了一段时间公司搬家,当时家里只有一辆车平时老公开,我措手不及只好四处问可以搭谁家的顺风车上下班几天。他主动offer搭载我。车来车回时间长,我就硬着头皮和他聊天。没想到他主动和我说中文,说时间长没说普通话有的词都忘了,现在正好练习练习。我了解到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已经在 UCLA读书,女儿们还在读高中。他和我感叹现在国内变化真的很大,加州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生存环境和以前大不相同。虽然没有细讲,他含糊提到他孩子当年刚上小学有歧视中国人的问题,所以太太不上班在家home school到孩子们小学毕业,大概这就是他和太太在家只说英文的原因吧。他也提到女儿现在大了反而埋怨他小时候没有教过孩子们中文,现在找了个中文老师恶补中文。

 

后来我们工作中的交往合作越来越多。我发现他人很聪明,知识广博,动手能力强,有很多专利发明。我还惊讶地发现他其实对中国历史颇有钻研,追溯过自己家族的变迁史,上至唐朝,下至当今。趁工作出差之余,他喜欢自己一个人旅游。他曾经借出差哈萨克斯坦游历新疆和西亚、寻古丝绸之路,据他说他最喜欢混迹当地人之间,穿当地衣服吃当地饭。有一段路他没买到火车票,他就和当地人一样从车窗里翻进去在行李架上睡了一宿到终点站。另一方面,他工作起来也和旅游一样,喜欢独来独往,新想法很多,但不会、或者不愿和别人花时间去反复解释。随着对他的了解,我和其他一些美国同事逐渐佩服他并与之交好,但另一些美国人却抱有偏见,觉得他为人很难相处。

 

2015年我经历公司第一次大裁员,他和另外几个年长高级工程师都是重点对象。彼时他儿子突然自己从 UCLA退学到社区大学要重新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他工作家庭两不顺,更加沉闷少言。大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被领导找了个出差未经批准的借口,出人意料被裁掉。他的被裁自然令我等中国人唏嘘,但也颇有美国同事同情。组里一位平时关系不错的美国人就大为他鸣不平,说领导光裁能真正干活的人,还积极为他推荐其他工作,但他都拒绝了。过了一年领导回过神来,觉得我们团队干活的人不够又要找人,美国同事找他重新出山,他又拒绝了。有一天我在图书馆借书碰见他太太,我自然关心询问他的近况,他太太说他醉心于学起来泥土雕塑和铁艺,过得十分充实,还给了我一个网站观看他的作品。我上去浏览了很久,作品都似模似样,感觉和他的为人一样,外表看不出来,其实内心丰富。

 

如今第二波裁员来临,他自然不必再经历。祝他过出自己的精彩!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zuoerzuoyi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