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赵高的职业生涯。

回答: 如何跟老板解释这个问题?yangx2272013-02-19 15:35:24

阴谋家赵高

在赵高及李斯的帮助下,胡亥继承了皇位。秦始皇的传国玉玺,传到的秦二世胡亥手里。而赵高这个人,不会搞阳谋,只会搞阴谋。在中国历史上,他搞好几个十分著名的阴谋:

阴谋一:沙丘之谋,帮助秦二世胡亥抢到了皇位。不看秦二世以后的所作所为,从策划学的角度,赵高的沙丘之谋,还是相当有水平的。

阴谋二:诛杀宗室。

秦二世继位之后,十分爽地做了皇帝。有一次二世和赵高吹牛,秦二世胡亥十分感概地说:“人生苦短,如白云苍狗,朕现在君临天下,只想在自个儿有限的生命里,多玩一点好玩的,多看一占好看的,多吃一点好吃的。”

赵高听二世如此一说,他接过来拍马屁说:“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这么想得开啊,但陛下现在这么想却不可能啊!”

胡亥听赵老花眼师如此回答,他问:“为什么?”

赵高这家伙是一谈话高手,和他谈话,他总有法子,把谈话内容,引起他自己想表白的话茬儿。赵高对二世说:“陛下还记得沙丘之谋否?臣近来听说,皇室有许多位皇子,和一些大臣们,对陛下即位一事,说东道西,臣恐怕他们有谋反的可能性!”《资治通鉴》:此其属意怏怏,恐有变。

“我现在每天都是心惊胆战地过日子,总怕有一天会大祸临头,陛下想要实现您其实是微不足道欲望,好象不可能啊!”

听赵高如此一说,二世也吓了一大跳啊。虽然秦始皇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对胡亥有倾斜,但宗室许多皇子,及朝庭里的许多朝臣,还是对扶苏支持多一点。二世心里有数,他忙问赵高:“依卿所见,该当如何啊?”

赵高出了一个阴毒的主意:“陛下严法刻刑,罗织罪名,且罪者相坐,贫者富之,富者贫之,先除先帝旧臣,任以亲信,则陛下可高枕无忧。”

胡 亥原本就是一不知人间疾苦的公子哥儿,现他为了能让自个儿:多玩一点好玩的,多看一点好看看,立马下旨“更为法律,务益刻深”,以至于宗室大臣摇手触禁。 胡刻在赵高的忽悠下,给所有的宗室穿上了小鞋,并且是以法律名义。没有多长时间,公子十二人,公主十人,被处死,财物入宫。胡亥用赵高阴谋,除了政敌,而 且发了不少财!

阴谋三,忽悠胡亥。

因为搞好了沙丘之谋,赵高把胡亥推上了皇位,所以他自命有拥戴之功,所以在皇宫内外为所欲 为,胡作非为,此时的秦帝国上上下下,谁要了得罪了这个权阄,没有好日过,或者干脆,他会让你日子都过不下去。《资治通鉴》记载了赵高的丑行:以私怨杀人 众多。司马光老先生他也许没有得到,赵高因私怨杀人的准确数据,但“众多”这两字,已经把赵高小人得志便猖狂的、恐怖的嘴脸记录在案,也许有许多人,只是 偶然不经意,说了一句让赵太监不爽的话,就丢了性命;再不,也许赵太监出游时,因为避让得迟了一点,可能丢了性命。总之其时的赵太监已经变成大秦帝国的一 头恶狼,他可能伤害所有碰到他的人!

赵高自个儿作了许多恶事,他居然还怕秦二世知道,破坏他在二世心中老师高大的形象,借一次进宫的机会,他开始忽悠胡亥说:“全天下之人,所以会觉得皇帝高贵,只是因为他们能听到皇帝的声音,但看不到的皇帝的面。”

古 代中国通迅不发达,没有象电台报纸之类的国家候舌,所以即便皇帝,也没有能力把照片刊在报纸杂志的首页,或到电台天天发表讲话,所以古代中国,许多臣民对 于皇帝的大名儿,都是如雷灌耳,但他们绝大部人,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子,这确实很有神秘感。赵高是点破这种神秘感的太监,秦二世是喜欢这种神秘感的皇帝。 他的话在秦二世看来,是言之有理。所以他问赵高:“卿有什么高见?”

赵高这里说了一句大实话,他说:“陛下富于春秋(说胡亥年幼,处事,处 世经验不足)每天上朝,与朝臣共事,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总会有言语不当之处,如此一来,则有损我皇皇威。臣以为,对于一些重大国事,陛下在皇宫里, 三思而后行,把事情想好为,再有老奴为陛下跑腿,向朝臣传达,让群臣时时能听到皇帝的声音,但看不到陛下的面,到时天下人都会认为,陛下圣明。”

这赵高与秦二世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一点儿地好,秦二世对赵高的信任,也不是一丁点的信任,赵高为秦二世出了这样一个馊主意,秦二世居意低智商地认为:赵老师是对他好。同了意。

当 然也有可能,赵高这个人对秦二世公子哥的性格,太了解了,他所以喜欢作皇帝,不是因为他喜欢,能承担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那份责任,而是因为他看上了国家最高 领导人的社会福利。如果有谁把皇帝的责任揽过去,把皇帝的享乐留给二世,秦二世绝对同意。赵高是知学生莫若老师,他了争秦二世,所以才提出明眼人一看,其 实是想架空二世的主意,秦二世这个弱智儿,居然没有看出来。他可能还对赵高的主意,心存感激,认为赵老师是又一次替自个儿着想。赵高卖了二世,秦二世还在 替他数钱。

从此之后,二世“不坐朝见大臣,常居禁中用事,事皆决于高。”

阴谋四,玩死李斯。

胡亥作了皇帝,李 斯在胡亥心中的地位,还是不可替代的。就是胡亥被赵高忽悠得常居禁中用事之时,对于一些重大的国家事务,胡亥还是让赵高请示李斯处理。此时的赵高,已经把 胡亥玩弄于股掌之间,但他的野心很大,想把整个大秦玩弄于股掌之间,而李斯是他最大的敌人。所以得宠之后,他一直在努力,找机会修理李斯。胡亥二年,秦国 多盗,由陈胜吴广领导民众起义,已呈燎原之势。而国家治安保卫工作,是由李斯全权负责。秦二世胡亥,对当前的秦国治安状况相当不满,所以他派人数次责问李 斯:“卿位居三公,如何令盗如此?”

说老实话,李斯其实是一治国高手,但秦帝从秦始皇开始,劳役繁多,自商鞅变法,秦国的实行新的土改政策 之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从前在所提高,但秦始皇好喜功、穷兵黩武。以国家名义的大型工程,一个接着一个,比如为自个儿修皇陵,为了出游时居位方便,全 中国都在替他修别墅,另外在秦国的北方边界,一直在修长城。每一项工程,都是动辄高动数十万人,上百万人参与。老百姓负担太重,所以李斯就是再有能力,当 时的秦国体制不变,对于所谓的民变,他也是无可奈何。对于国事无知的皇帝,居然责备李斯,李斯心里不安。

赵高这时出场了,他点化了一下李 斯,居然又是一个阴谋。他说:“现国家多盗,有两个原因,一,民众劳役繁多;二平盗的兵员不足。我曾经想向皇帝进言,罢免一些不必需,不急需的劳役,如阿 房宫。一则,可以收拾民心,减轻老百性负担;再则可从罢免人员中,挑选出一部精兵,用平盗。

平心而论,赵高的这个主意如果实行到位,是一个可以让秦帝国延年益寿的主意。可他为什么为自个儿直接向皇帝进言?

他给出一个理由,让李斯听了十分爽。他说:“我想向皇帝进言,但臣位贱,说了皇帝可能不听,但这话从丞相嘴巴里说出来,份量可能就不一样了!”

赵高给李斯提出了一个可能让李斯解套的法子,而且又给李斯戴了一顶高帽子,李斯喜颠颠地,与赵高约好,向皇帝进言。

在赵高搞了阴谋三之后,当时的大秦王朝,已经形成一个惯例,以后所有的朝臣想求见皇帝,得由赵高决定,见与不见。赵高就是利用这一特权,把他给丞相李斯好主意,变成一个阴谋的诱饵。

赵高先进皇宫,向秦二世通报李斯想“奏事”,他看到秦二世此时,正在“玩好玩的”,边“听燕乐”,边“妇女居于前”。可能就是把数个绝色宫女,左拥右抱的那种。秦二世玩得正兴,很不利于见客,也特不想见客。赵高这个鸟人,居然派人对丞相李斯传话,说皇帝“正闲”。

李斯也不敢,在忙碌时打扰二世,但听赵高说皇帝“正闲”,所以连忙请求召见。第次请求,秦二世玩得正兴,没有当回事,他已经习惯了不朝见大臣,即便全国的民众起义,如火如荼之时。待从说丞相在等他召见之时,他可能在某个美女怀里,没有听到。

李 斯在宫外等了好长时间,居然没有动静,所以又请宫人传话,请求召见,秦二世又是可能没有听见,或没有当回事儿。当李斯第三次要求召见时,秦二世听到了,他 却悖然大怒,有一种在兴头上被打扰的感觉,他把赵高找来,对他说:“朕空闲多日,丞相不来,现在朕好不容易有点心情,听听燕乐,丞相就来奏事,他是不是想 消遣我啊!”

这其实不能怪李斯啊,第一,是赵高这个阄人,算计了李斯;第二,二世也许学习一下,我们现在宾馆里的法子,他不闲时,在宫门口,挂上请勿打扰的牌子,让李斯知难而退。结果李斯打扰了皇帝的快乐,赵高又加油添醋地说了几句,让皇帝更不快乐的事儿,让李斯一辈子不快乐了!

赵 高说:“沙丘之谋后,陛下由皇子而皇帝,但丞相还是丞相。臣听人说,丞相心里不舒服,想要求陛下裂地其为王(子虚乌有之事);再者,臣还听说,楚盗陈胜, 是丞相老家邻县之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丞相子李由,为三川太守,楚盗三过,李由都不击盗。而且与楚盗有书信往来!臣不知道是真是假,请陛下明 断!”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陈胜也是楚国人。按常理说,他是家乡人,但这两老乡是八杆子打不着,但赵高就是把两人捍合到一块儿。赵高已经在向 李斯开火了,而站在宫门外的李斯,还正在等着皇帝召见。秦二世听到赵高说这话,他马上让人“案验三川守盗通状。”并且成了立一个专案组,专案组由赵高任组 长。赵高“责斯与子由谋反状”,李斯被“榜掠千余,不胜痛,自诬反!”结果“夷三族。”

阴谋五:指鹿为马级别的超级忽悠。

李斯一死,胡亥最信任的人就剩赵高了,数天之后,胡亥任命赵高为丞相。《资治通鉴》里说,自此之后,秦国“事无大小皆决于高。”

在赵高忽悠死之后,他一权阄不知不觉创造了一个记录,由太监而丞相。这一记录可以算是前无古人,且后无来者,全中国历史上,仅赵高一人。

但 前面已经说过,赵高这个人会搞阴谋,不会搞阳谋。让他出主意害人,今天整这个,明天整那个。这家伙是超一流的整人专家、特级大忽悠。但当真正秦二世把治理 国家的权力,交到他的手里,他治理国家的能力,比李斯差多了。再者,李斯一死,赵高执政,秦国朝臣,是出自内心地对赵高不服。赵高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朝 臣对自个儿是阴奉阳违,他想把这些朝臣揪出来,清除异已,就想了一个检验朝臣,对他赵高,是不是相信到迷信程步的法子。《资治通鉴》里说:“赵高欲专权, 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这个鸟人也做得出来,找来一头鹿,献给皇帝,说是马。秦二世还以为赵高在给他做什么游戏,他笑对赵高说:“丞相喝高了吧,这明明是一头鹿,怎么说是一匹马?”

二世说完,笑问众臣:“众卿看看,这难道不是一头鹿?”

公元前200年左右时,秦帝国的朝堂上,居然出现了极其荒唐的一幕:许多的朝臣或左右而言它,或说象一匹马,也有很多人说,丞相牵来的就是一匹马。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朝臣,丞相牵来的是一头鹿!

此事件过后,秦二世被赵高完全牵住了鼻子,没有当回事儿。但赵高却没有放过,为数不多的、说鹿是鹿的朝臣,随便找了几个理由,法办了他们。

清代诗人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国历史上万马齐喑的时代,固然可哀,而指鹿为马的时代,简直会令人绝望!

赵高当政之后的大秦帝国,还能有什么希望?

在赵高指鹿为马之后,秦国朝臣至少表面上是,对赵高的相信,信到了迷信的地步。但只会搞阴谋的赵高,终于把秦帝国搞得千疮百孔,最后连秦二世都瞒不下去了。

说 老实话,秦二世不是一个坏孩子,但他的老师赵高先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唆使他,变成一个糊涂孩子。赵高作了秦相时,刘邦、项羽的两支大军已经在向秦国首都, 咸阳进军。秦二世知道后,没有想处罚赵高,而是象责问李斯一样,派人责备赵高。见纸包不住火之后,赵高干脆就杀了胡亥,以“黔首”礼葬了胡亥。秦国国家权 力的象征传国玉玺,落于了赵高手里,赵高当然想当秦王,但他也知道朝臣和老百姓不会拥护他作秦王,所以赵高派人约见胡亥的儿子子婴,说想立他为太子。《资 治通鉴》:赵高令子婴戒,当庙见,受玉玺!

子婴看穿了赵高,是一头披着人皮的狼,佯装答应,但在“庙见”时,派人杀了赵高,“子婴遂刺高于齐宫,三族高家以徇。”

所有跟帖: 

Thanks 看看赵高的职业生涯。I read every word of it. -美国老土- 给 美国老土 发送悄悄话 美国老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9/2013 postreply 21:37:32

赵高的悲剧在于 -怪哉- 给 怪哉 发送悄悄话 怪哉 的博客首页 (88 bytes) () 02/20/2013 postreply 05:25:53

赵高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怪哉- 给 怪哉 发送悄悄话 怪哉 的博客首页 (141 bytes) () 02/20/2013 postreply 05:47: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