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一把,说说那些久远的日子: Enron, Arthur Anderson..

这两个公司可能已被很多人遗忘了,Arthur Anderson 是Enron的审计,因为Enron事件而倒闭,big five从此变成了 big four。Sarbanes–Oxley在那之后出炉,accounting firms和各大上市公司从此多了很多regulations.

这两天看一本书, 作者曾写过“我在安达信的日子“,当年在网路疯狂传播。描述的是她进AA做审计到AA突然灰飞烟灭那三年的日子。我没做过审计,也没在AA工作过,不过有很多共鸣,想起很多02-03年左右在4大的日子。

我那时入行3,4年,Arthur Anderson的消失让我们很震惊, 有点唇亡齿寒的感觉, 就象911时听到几个PWC的重要人物在飞机上一样,毕竟是我们每天谈的competitor. 当时的感觉是有这么严重吗?作为auditor被一起拖下水?

生完老二回来,就发现公司多了很多AA的人。公司解散后,客户和员工都被分到另几个4大。有点像林黛玉投奔贾府的味道. 要说他们被热烈欢迎,那是假的. 我们组小,分来一个staff.  那时我们staff 加senior一共就三个,关系都挺好的。突然来了这个AA的女孩,很骄傲的样子,不爱理人,我们就背后议论,公司都没了,还这么拽。现在想想,她冷冷的样子和我们对她的态度是不是有关,什么都是相互的,她可能也挺难受的,这和新入职一个工作不太一样,有点寄人篱下的感觉。我们组没来级别高的。 听别的组的讲,他们那边很热闹。和所有merger一样,两边不合好像是两个公司一样,AA的manager只和AA 的staff一起工作,和我们这边不太理睬。

那时我有两个PWC过来的senior manager, 问她们当初为什么一起离开,回答是merger之后不喜欢那边的员工。Price Waterhouse 和Coopers在98年merger, 刚merger那两年也吵得一塌糊涂,很多人都走了。多年过去了,这些历史早就云淡风轻被人遗忘了。但我发现每家公司出来的,尤其是呆得久的,多多少少有些公司的风格。就像清华和北大的人不一样。

曾经呆过两家4大。第一家因为时间不长还有和现在做的关系不大,没太多感情。对第二家就不一样了。那里才是我职业生涯的真正开始。那两个PWC过来的manager,对我像导师一样。至今我工作的方法都是她们的风格。可能我是个怀旧的人吧,每次总是在同事和老板面前维护这第二家4大。到现在还在用有他们logo的笔筒(其实就是个杯子)和铅笔。那天老板兴栽乐祸的说,你那么衷心的firm 因为XX公司的倒闭又被告了。心里有种隐隐的愤怒。审计啊审计,我们又不是公司的CEO, CFO或 board of directors,那些4大的auditor日日夜夜的工作,一年几万的收入,一个星期100个小时都常见,怎么出了事要负这么大责任呢?不过这是我偏袒一方的妇人之见罢了。当初AA据说销毁workpaper. Fraud 和error and omission是有本质区别的。可怜的是底层员工,他们除了日日夜夜的加班,并不知情。据说当初AA的人去别家后,底下的人反倒比高层更留恋原工司. 想想我上一家公司,同样做了4年,却一点也没有对这第二家4大的感情。可能到了某个level后, deal的bs,见到的丑恶嘴脸越来越多,美好回忆越来越少。一个是初恋,一个是second marriage. 不可等同而语啊。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怀旧一把,说说那些久远的日子: Enron, Arthur Anderson..
  • 讲讲我的经验:如果遇到这样的下属。。。。
  • 也来晒晒简历,说说成绩和学校
  • 也谈刘备与曹操的区别
  • 也说说办公室政治的故事
  • 所有跟帖: 

    挺好滴一篇文章。 -大写2- 给 大写2 发送悄悄话 (94 bytes) () 06/01/2011 postreply 18:13:41

    挑个小错,Arthur Andersen, not Auther Anderson.. -Ycart- 给 Ycart 发送悄悄话 Ycar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01/2011 postreply 18:52: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