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近几年才领悟的道理。到海外的中国人,相对美国同事来说更smarter 一些,有时communication上的问题不是口音,语法而是你没有说别人能理解的语言。当你的思维,速度,知识和你的听众不一样时,一定要转换成简单易懂的话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先说开会吧,不管你是主持会议的还是发言的,先想好你要达到什么目的,谁是你的听众。以前老板对我主持内部会议的评价是:You are moving 500 miles per hour. You were already on step 3 already but we didn’t even understand step one我当时不解的是我们每天做的事,有什么不明白的。后来明白我自己思维方式可以从1跳到3,就觉得别人也都这样。
对于做技术的人,把自己做的东西让别人听懂是个学问。当你完成一个Project做presentation时, 一定要 know your audience. 先想想你要对那一个人群讲,再来想怎样讲。你的听众懂不懂技术很重要,如果不懂,你就要用最简单易懂的话来讲。技术知识丰富的人常犯的一类错误是把脑子里渊博的知识倒出来滔滔不绝的讲,以为这样别人就会很impress,觉得你懂的很多。其实别人早就被弄晕了根本没听懂你在讲什么。不管是演讲,开会,讲课还是教别人做东西, 效果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是在于别人听懂多少,吸收了多少。有次我做training 时说的上瘾了就把平时用来和老板同事谈论的内容拿来讲,忘了听众是些只有三四年经验的staff,后来就看到他们眼神开始发呆. 才明白他们没搞懂basic, 根本不可能听懂我在讲什么。不管是presentation 还是开会,当你lose你的audience之后,他们5分钟后就可能脑子云游到别处了, 10分钟后就会处于睡眠状态。这时你讲的再精彩,学识再渊博也没人听. 所以讲话的过程中要看大家的反应和表情及时做出调整.如果是做sales presentation, 那就要求更高了,这里就不细说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想想大学教授教自己5岁的孩子时是不是用在课堂上讲课时同样的方式。你和不懂技术的老板,客户,没经验的下属,同事就是要用教小孩的方式说话,把高深的学问translate到他们能懂的语言,尽量少用专业术语。我的客户里经常有不懂税法的。有时和他们讲话要从最简单的说起。这就是我为什么强调要了解所在的industry,这样我才能够跟我的客户说同一种语言,看到big picture, 了解他们每个决定后面的原因。而不是只从我专业角度看问题, 和他们说一堆没人能懂的tax code。易大哥那天讲与人相处要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其实说话也是这样,要从别人能懂的范围开始讲。讲的过程中要slow down. 说完一段,给别人一个思考的机会,再问问大家有什么问题。
用email 沟通也是同样的道理,切忌写很长很难懂的email,没有人有耐心看的.而且email这种单向沟通比讲话更容易产生误解.Email写得越简单越好,最好用bullet points. 把事情一次说明白,不要一个topic发两三个email. 还有email是为了communication和documentation的方便和迅速,而不是做为避免正面冲突和表现不满时用的.除非想留下来做证据,可以说明白的事,不要写个长篇大论的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