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背功不好(其实可能是懒),所以我选择了朗读英文书或者报纸,要挑方法比较好,用词准确的报刊或书籍来读。我读的是《圣经》。哈哈,开口读了一个半月之后,我开口说英文了。本来只有三级,不会说,听不懂!代价还是有的:舌尖破掉——为了th和l(作尾音时),中国人不常发这两种主要靠舌头帮助的声音。真的破掉了一个星期!然后这两个音完全发好了,现在我英文十二级毕业,进了本地的大学再进修,并且,我的英文没有口音。当然,校正发音的基础就是听!我耳朵算是上帝恩赐的,发音区别能抓得住。但是舌头还是要练习。
与楼主有同感的是:我们大多国人来到外国,输都输在语言上,那为什么舍近求远到处绕圈子,花了很多精力在转型、转行上,为什么不花同样的时间去攻语言呢?很多很多国人为此受不必要的苦,奔波劳碌中垂垂老去,再没有发挥自己天份的机会。只要一问,都是:我英文不好。我不是学英文的料。我没语言天份。
其实任何语言也只是工具,而且是可以掌握的工具。我的英文老师说,你们都认为小孩子比大人学得快?不是的!大人懂认字、知道学语法,可是孩子们并不会。但为什么他们学得快?因为他们不怕羞,练得多!大人却不敢讲。所以失去机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