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和我的师哥(准确得说是我当时硕士论文的副导师,现在也在MONTREAL)聊起学校的事情。他提到我们一级的郝XX现在很牛,评了副教授,还开了先例第一个破格收博士。我们都感慨当时我们在学校时她不显山不露水,真的是没想到。
其实我感慨更多得是她的运气。本来我们之前是没有交集的,虽然在一个宿舍楼住,但不在一个系,交流并不是很多,但我不知不觉中成了她事业上的一个贵人(如果她承认的话, 呵呵...)。
当时研究生即将毕业,留校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对我来说顺理成章,因为我的导师王老师是教研室主任,早就给我留了位置,但最后一刻让我犹豫了。原因是另一个老师帮我联系了学校的自动化中心。当时我留在哪里的决定真的是很难下。一边是我的导师,他人真的是很好,而且在教研室当老师很自由,搞搞科研写写文章,在别人看来对女同志再适合不过的工作;另一边虽然职称上还是老师,但工作性质跟社会上的外资企业相似,坐班做项目。当时就在自由和challenge,脱离机械和纯搞软件中选择,实在是很挣扎。虽然偏后者,但觉得实在对王老师愧疚,好不容易给我留的名额,他肯定是希望我留下跟他一起干,在做论文的两年半时间,他给足我资金和选题的自由,没给我出任何难题,如果我这时候离开,对他实在不公平,我良心上也过不去;再者,计算机不是我的科班出生,现在挤进来,以后凭职称难免会吃亏,除非我不在学校呆着。就在这时,郝XX出现了。她不能留在她的教研室,知道我有第二个选择,便问我怎么办,她想留在我们教研室,她找王老师谈了,王老师也答应了,只要有名额(王老师这么好的人,不会不答应的)。当时我的犹豫王老师是知道的,我任何事情都和他商量。我知道他不希望我走,但还是大度得让我自己做决定,他都会支持。
这时候我选择后者似乎变成必然。第一,如果我不这样选,相当于堵了她留校的路;第二,对王老师来说,我的愧疚感也会小一些,如果我一开始就说不留教研室,他可以留意其他人,郝虽然不是我们系的,但既然王老师留她,她总归要帮王老师的。能读研究生的,智商都差不到哪里。第三,虽然我到自动化中心有我之前提到的RISK,可谁知道呢?毕竟我是我脱离机械的一条光明大陆。既然这样,我就做了最后决定。这是我的性格使然,既然对我来说都一样,为何不成人之美?
我从来没后悔所走的路。我不安分的性格决定了出国是我的必经之路,自动化中心的ORACLE经验让我在新加坡顺利找了我的第一份工作;新加坡的经验又让我在经济最低迷的时候幸运得找到我加拿大的第一份专业工作,一路走得很顺利,以致到现在工作的得心应手和充满自信;同时我知道自己性格中软弱的部分不适合学校里名声上的勾心斗角和明争暗斗。现在又听到郝的好消息,似乎更加证明了我的英明决定。
只是听说郝后来并没有和王老师一起做项目。这点儿让我有些失望,有些过河拆桥的感觉。她有现在的成绩据说是和另一个搞自控老师合作项目的成功。不过从她的角度来说她又抓住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机会。如果和王老师合作,可能不会走得这么高。
所以人的一辈子运气有多重要!适当的时候碰到适当的人适当的机会,然后不失时机得抓住了这个机会。天时地利人和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
在这里再一次表达对王老师深深得敬意,衷心祝愿他好人有好报!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