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族十三篇 - 張慶安 (ZT)

關於作者

作者張慶安,生於西安,成長於台灣。1963年畢業於中興大學農化系,1964年信主。1967年獲得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物理化學碩士,1970年獲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化學博士。曾在紐約IBM研究中心工作21年,台灣清華大學及長庚大學任教。發表200餘篇科研著作,及『如何用主段亩告』一書。


第一篇 生存: 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二篇 樂觀: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第三篇 朋友: 患難見真情。
第四篇 健康: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第五篇 家人: 最珍貴的親情。
第六篇 事業: 一生的不同階段。
第七篇 人生: 來日方長,放眼三十年後。
第八篇 婚姻: 幸福在自己手中。
第九篇 信仰: 從永恆看今生。
第十篇 挫折: 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
第十一篇 盼望: 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
第十二篇 毅力: 遭逼迫,卻不被丟棄。
第十三篇 回看: 一生回看,無怨無憾。


楔 子

各位朋友們,你們好。容我先介紹自己和寫此文的目的。

我祖籍江西,抗戰期間生在西安。小學時隨父母搬到台灣,大學畢業後到美國唸研究所,在美居住至今。一直對兩岸同胞有深切的感情,也常注意社會和人民生活的發展。最近看到對「蟻族」的報導。我自己有四個小孩,在美國不同地區和行業打拚。對你們從學校出來後的奮鬥過程和心理壓力深有同感,希望能為你們作些什麼,幫忙疏解身心的壓力,向人生下一階段邁進,和為接受更大的挑戰作準備。

從表面上看:你們暫時沒有其他人的順利,遇到的困難比較多,心理的壓力比較大。往前看去,似乎一時看不到轉機。可能因此徬徨,對自己和未來的信心動搖,更增加心理壓力。要如何從這困境跳出呢?在其他人給你們的鼓勵之外,希望此文也能有所助益。

以一個年長和過來人的經驗,試著從幾方面分析你們目前最需要的:內在和外在的能力。內在的包括:樂觀、信仰、盼望和毅力。外在的包括:朋友、家人、健康和婚姻。這兩個加起來,讓你們更能面對環境:生存、人生、事業和挫折。幾年後,或幾十年後,回看這一段奮鬥的經驗,它帶給你們的是今天所沒想到和預料的。讓你們的一生,因這一段日子更充實。你們會高興和感謝有這段經歷。不但從目前可能遇到的困境中跳出來,不再為它所苦,反而用一個完全不同的心態,面對此刻和未來要遇到的各種坎坷和挑戰。這十二樣內在、外在和環境,加上將來回看,構成本書的十三篇,也是寫此書的目的。

我的心願是:你們能用這個連結網,發表各人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難,讓大家彼此勉勵,共度這人生難得的大時代。也藉這些連結,認識和結交新朋友,那是一生最寶貴的感情之一。你不再孤獨,因為有許多和你一樣情形的人,他們也等著你分享經驗,一同成長。請記得:你永不孤單,在天涯的海角,一直有人在為你們陡妗?r


張慶安 謹識

2010年1月
美國 紐約


第一篇 生存

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個人出生環境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卻要在同一個環境中生存和競爭。這就成了每個人要適應的挑戰。需要什麼裝備,才能在這世上生存呢?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此處提出一點:認識自己,包括長處、短處、優點、缺點。如果目前處境不如意,把它和自己的能力、興趣、理想、仔細比較。可能理出頭緒,看出關鍵所在,作出需要的調整,包括工作裝備和心態。過一段時間再作類似分析,作必要調整。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裏,初出學門的人,只有在校學到的知識,沒有現場實用的經驗,不容易一下子就獲得自己最想要的職位和工作場所。再加上許多要適應之處,容易讓人泄氣、沮喪、灰心。要知道不是只有你如此,也許全國大多數的新工作者都是如此。保持心理平靜是最重要的事:既能細心分析自己的情況,也能安靜地作好目前的工作。一旦心慌,各種自責紛至,只有更亂了手腳。

如果你作的和學的有很大差異,需要邊作邊學;在工作時(如果可能)和下班時間充實自己。不要慌,盡力而為,對自己有交代,每天看到進展不是不可能的。最忌諱的是此山看他山青和好高蜻h,不但無濟於事,時間反而在這心態中失去,是我們都常易犯的錯。

遇到困難時,都會想起前人的教訓,希望從其中得到指引。不少人從年青就用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激勵自己。等了許多年,吃了不少苦,似乎增加了些不能,但卻始終沒看到大任的影子。是這些先哲說空話嗎?如果有道理,這「天」是什麼?是誰呢?他真的在帶領我的一生嗎?經過四十多年的追求、坎坷、和親身比對,這「天」還真的存在,比孟子說的更具體、更真實。如果你沒有希望中的天時、地利、人和,以至鬱鬱難伸,請繼續看完本文,可能和筆者一樣,找到生存需要的指引。那時,「天生我材必有用」就不是一句自我安慰的話,而可從你以前沒想過的角度,看這一生和生存的意義。整個人生、心靈都有更積極的改變,幫助你面對眼前和未來的各種問題。


第二篇 樂觀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樂觀」並不是盲目的樂觀和自我打氣、安慰,那至終可能帶來更大的失望和氣餒。這裏的「樂觀」是有一個喜樂的心。那真是一劑良藥,是在工作和生活壓力下的人最需的。

想像你的工作是在幾千應徵人中,只選幾個而獲得的。你容易輕易灰心、怨嘆嗎?大概不會。你會非常珍惜這份工作,小心翼翼地把它作好。退一大步說:這是你不想要的工作,是讓你委屈的工作。在這競爭激烈的時代,它卻是許多其他人羨慕的機會。這樣想,會減少你的埋怨,增加感謝的心,這就是你的「喜樂」。試試看,有沒有效。一旦有效,你立即可以在其它困擾你的事情上,用這分析帶給你更多的喜樂。那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得到人生的一個寶貝:帶你面對未來各種困境的能力來源。

等你不為自己生不逢時怨嘆時,卻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為自己不小心犯的錯耿耿於懷,自責不已。這時如何有喜樂的心呢?這裏是我多年從信仰上得到的經驗:問題可能比所遇到的更糟、更不可收拾;就因為沒有更糟,我就該心生感謝。這感謝的心一生出,心裏的亂開始減少,因此較能平靜地分析犯錯的原因:也許是一直對某人或某事不滿,長期積在心裏,終有爆發之時。問題因此不在於為什麼我不小心些,而是心底的根源沒有對付。這一來,喜樂的心又生出了。人又長了一智;不只是對工作的態度,更重要、更長遠的是: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有時是很窘迫的事:發現自己的短處,沒有原來以為具有的長處,實在是一個打擊。開始時,心情相當低落,原有的自信少了一大節。此時何來喜樂?何來樂觀?不悲觀已經很難了。不錯,自信心因為沒有以為有的能力而受傷,但是因此認識自己能力的限度,立即帶來兩個效應。一個是還來得及亡羊補牢,對缺失之處及早花工夫彌補。同時不再因高估自己實力,繼續犯同樣錯誤。如果能以這樣的心態面對它,遲早會感謝和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認識自己。兵法不是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怠」嗎?認識自己是一生的功課。能早些認識,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少吃許多不必要的苦,少讓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打擊。不是我的,就不是我的。別人比我強,那是事實,何苦硬要逆天而行,證明自己更好。想到元人關漢卿的「四塊玉」:

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
閒將往事思量過。
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不知意下如何?


第三篇 朋友

患難見真情

人一生中最寶貴的事情之一是朋友。很多一生的好友是念書和年青時認識的。這份友情成為以後幾十年的一個生活支柱和樂趣。反而年紀越大,在社會越久,越不容易交到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也許那時大家都變得老成,甚至戴上面具,不願示人真想法。在這個意義上,這時正是你們認識、尋找、和建立真沼颜x的時刻。同舟共濟不是人生隨時能遇到的,患難見真情是你們此時和以後一生的福氣。

你們年紀相若、工作生活環境相似、遇到的困難也相近,是交換心得,彼此扶持的極佳良機。如果再有其它同興趣、同理想、同抱負,更能在疏解彼此壓力之時,享受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剪燭西窗之樂。想過嗎?說不定這樣的朋友就天天在你的身邊。機會稍縱即逝,趕快把握。

朋友有很多層面:同學、同事、師生、主從、和其它方式認識者。這裏特別介紹教書和工作主管關係形成的朋友。筆者前幾年在台灣教研究所。幾個學生得到碩士後,服兵役時,部隊對一千多位碩士博士受訓者問卷調查。其中一項是:誰在唸完學位,離校後,還會回去看指導教授?結果是不到百分之二的人會如此。我的幾個學生一有空就回來看我,一起吃飯。回美後繼續網路聯絡,這是一種友誼。每次想起都覺不虛此行。也高興教了他們,和對他們一生有些幫助。

早幾年,在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工作,負責一個六十人的單位。上任那天,我對他們說,我對自己的期許是:有一天我們間的主管、部屬關係不存在時,在路上遇見了,他們仍然願意和我打招呼,我就成功了。幾年後離開那單位,每次回去,都有一群人請吃飯,聊天。他們對我的評語是:好老板,可惜不會作官。為了保護同仁的權益,得罪當道,以致丟官。當時雖然難受,卻能問心無愧。在這兩個經歷中,為別人想、諔┐?恕⒉皇?饬枞松趸蛘虅萜廴耍?窃S多主管和教授都需時時提醒自己的。我們的心態如何,和有招呐c否,對方看得清清楚楚。交朋友貴在以障鄬Α2徽撃莻

所有跟帖: 

贴不上.原文在这里 -120147- 给 120147 发送悄悄话 (32 bytes) () 05/10/2010 postreply 13:30: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