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代的行卷到现代的Mentorship

小人书老师写了一篇美文【幽兰 - 待字闺中的行卷】,其中写到;“进士科举考试是唐朝学子出头的必游之路。行卷,也叫温卷,就是在考前委托文坛名人向主考官转呈自己的作品,以期在阅卷过程中得到照顾。这个不叫舞弊,这个叫写推荐信。”

阿矫对此不解,提出一个问题:“写诗和为官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画眉深浅入时无
鹦鹉前头不敢言

这些是写的好。可是和为官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处方要在古代,怕是可以得个进士的,至少。你大约也可以考取功名。我就只好流落烟花巷尾了。 ”

我想试着解答阿矫提出的问题。阿矫不理解写诗与为官之间的关系,我想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的素质一方面以写诗作文来衡量,另外一个方面,一个文人在诗文里所表现出了的气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根据一些史书记载,很多官员在为官之余,很关注全国各地新秀的诗文,他们往往会收罗诗文品德具佳的读书人作为自己的幕僚加以栽培。我想在朱庆馀在投诗问路之前,张籍已经通过阅读朱庆馀的诗文而对他有所了解。虽然张籍对朱庆馀有所了解,但是朱庆馀并不知道张籍对他的了解,所以他在考科举前投诗文路。他的诗应该是自荐信。

以我的理解,唐代的这种行卷,与今天的自荐信(也是covering letter)有相似之处。朱庆馀写行卷的一个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他把自己推荐给张籍,希望投入在张籍的名下并且成为他日后在官场的mentor。而张籍在读朱庆馀的行卷之前,已经通过阅读朱的文章而了解朱庆馀的学问和修养。所以在收到朱庆馀的行卷后,他十分愿意收朱庆馀为徒。不过即使张籍愿意收朱庆馀为徒,朱庆馀也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只是在阅卷时,张籍会给予朱庆馀一些特殊照顾。小人书老师在他的文中也说:“在考前委托文坛名人向主考官转呈自己的作品,以期在阅卷过程中得到照顾。”

阿矫误解了行卷的作用,以为只要诗写得好就可以做官了。朱庆馀的诗只是自荐信,在得到张籍的庇护之后,朱庆馀还是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小人书老师在他的文中也说:“在考前委托文坛名人向主考官转呈自己的作品,以期在阅卷过程中得到照顾。”

朱庆馀与张籍之间的师徒关系让我联想到西方社会盛行的mentorship。

在现代西方社会,据我的了解,每个已经形成规模的公司都有自己的mentorship。我工作过的几家银行里,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mentor体系。每个新来的banker,都会寻找一个个性相投的老banker作为自己的mentor,老banker在日常工作中会十分耐心地解答新banker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有些是技术技巧方面的问题。不过一个新banker想加入一家投资银行是很不容易的,除了需要很强的credential之外还需要很强的推荐信,招人的公司会把求职人的简历发给各位老bankers传阅,只要有人提出异议(或微词),那么这位求职人就会被银行拒绝。银行招募雇员时,十分强调新雇员与银行部门的文化是否匹配,大银行通常很不希望招募到一个black sheep,他们需要个性稳定随和具有团队精神的雇员,当然,银行也十分看重一个雇员的学历和过去的工作经验,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我想,唐代的官僚体系中,应该存在着一个与现代西方社会很流行的mentorship相似的师徒关系,据史书记载,很多想进入仕途的读书人都曾经是某位官员的幕僚,他们一边作幕僚并且受到一些为官的训练,一边准备考进士科举,中举后才正式踏入仕途。这与现代西方社会盛行的mentorship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始终认为,唐代的行卷与现代的自荐信更接近。所以朱庆馀给张籍的诗是想让张籍收他为幕僚并且做自己在官场的ment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书老师写了一篇美文【幽兰 - 待字闺中的行卷】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进士科考试是唐朝学子出头的必游之路。行卷,也叫温卷,就是在考前委托文坛名人向主考官转呈自己的作品,以期在阅卷过程中得到照顾。这个不叫舞弊,这个叫写推荐信。

宝历二年的一天,任水部郎中的著名诗人张籍就接到了这么一首行卷诗,行卷的是个叫朱庆馀的29岁的年轻人。诗名“闺意献张水部”,又名“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在诗里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要去拜见公婆的新娘,小心翼翼地向新郎表述自己的忐忑不安。张籍看了这首诗,二话没说就给朱庆馀写了推荐信。推荐信是这么写的:

张籍【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的意思就是:你猛,你厉害,你甭担心了。朱庆馀拿到这么一封推荐信,当然可以高枕无忧。

这就是行卷,是唐朝文坛的“信用惯例”。今天的外国也是这样,无论上学还是找工作,推荐的力量都是巨大的。今天的中国不是这样,基本上没有了信用。可是通过唐朝行卷来看,今天这个没有信用的现实,却不是文化传统造成的。

行卷,或者扩大到信用惯例,能不能保证绝对公正呢?肯定不能。朱庆馀是个幸运儿,也有那不走运的倒楣蛋。章碣就是一个。有一年,章碣也向南巡的主考官高湘行卷。可是高湘刚在江南接到另一个才子邵安石的行卷,并且非常赏识邵安石,直接带着邵安石回长安了。失意的章碣很郁闷,写了这样一首诗:

章碣【东都望幸】

懒修珠翠上高台 眉月连娟恨不开
纵使东巡也无益 君王自领美人来

章碣这诗,连比带拟,也不亚于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可惜不走运。在整个社会还有一个良好的信用体系的框架下,这就只能叫不走运,不能叫腐败。而且,尽管写了这样的怨诗,章碣还是在乾符三年进士及第。

那么,张籍对朱庆馀的赏识有没有道理呢?看看朱庆馀留下的另一首诗:

朱庆馀【宫中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 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

生在唐朝,朱庆馀也算不得什么大诗人。可是就凭他能写出这么两首诗,张籍的推荐就是有信用的,很高的信用。

至于张籍本人,是贞元十五年进士及第,也是得到了韩愈推荐的。不知道他在考进士前有没有给韩愈写过行卷诗。在中进士后,张籍却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拒官诗,可称“反行卷诗”。

张籍在任太常寺太祝小官时,东平藩镇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很赏识他的才华,曾想拉他入其幕府。作为大唐官员的张籍即不愿委身,又不敢顶撞,于是写了一首诗给李师道。李师道看了,也就作罢,并没有为难张籍。李师道后来在宪宗元和十三年反叛被杀。

张籍写给李师道的那首“反行卷诗”是这样的:

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张籍的拒绝,也算得上是“君子之守,君子之伤”。

所有跟帖: 

新手拜见各位大虾,如有不同意见请重砸。 -hairycat- 给 hairycat 发送悄悄话 hairycat 的博客首页 (100 bytes) () 03/07/2010 postreply 07:51:54

根本是强奸加硬干。有啥联系。 -眼冒金星- 给 眼冒金星 发送悄悄话 眼冒金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7/2010 postreply 09:58:06

对读书人怎么能砸砖头 -任我游- 给 任我游 发送悄悄话 任我游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7/2010 postreply 10:26:18

你更牛,还给关进文字狱里去。 -眼冒金星- 给 眼冒金星 发送悄悄话 眼冒金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7/2010 postreply 10:30:30

又出了一个文学之星 -小学五年级- 给 小学五年级 发送悄悄话 (80 bytes) () 03/07/2010 postreply 09:11:13

这肉多,狼们老惦记着。 -眼冒金星- 给 眼冒金星 发送悄悄话 眼冒金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7/2010 postreply 09:56:53

你可以做她们的MENTOR,这样子吃肉方便,呵呵 -小学五年级- 给 小学五年级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7/2010 postreply 10:16:10

我最怕读书多的人,那个清高啊。受不了。 -眼冒金星- 给 眼冒金星 发送悄悄话 眼冒金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7/2010 postreply 10:19:3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