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贷一部实习期满我并没有提出留下的愿望,而另外一位实习生最后留下了,我没有任何的遗憾和失落,相反却满心高兴,我去了国际业务部,我知道我会学到很多的业务知识,我会充实地过我习惯过的生活了,至于别人说在国际业务部工作过的人将来出国好找工作,我有点不太相信,当时根本也没想过出国。
如果把中行比作一架飞机的话,那么信贷一部和信贷二部(负责合资企业的信贷)就是二个飞机的翅膀,而国际部就是那个机舱了,国际部是中行的主体,主要是从事国际结算的业务。而当时金融界还没有开放,中行是这几大行之中唯一从事外汇业务的专业银行,全市的国际结算业务都是我们部门的,业务量大的惊人,现在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共40家银行所从事的国际结算业务总和也不过如此,这是后来的事了。当时国际部的领导提出的口号是:艰苦奋斗!因为业务量大而工资却是最底的,辛辛苦苦干一个月,奖金才二十多元,全部工资加起来还不够当时买一件时髦衣服的,每天工作完了压力大到恨不得去哪里疯狂一下,否则第二天再开始工作一点改变都没有,有一次我记得过五一节,当时还在想着手里没处理完的业务,忍不住就又去行里了,想把它干完以免积压给将来,没想到当我推开我们办公厅的门时,我发现已经有十几个人在里面了,大家谁也没提加班费,当然是艰苦奋斗。但是现在想起来,我们恰恰是最幸运的,就因为业务量大,才有那么多的机会给你锻练,信用证的类型多的数不过来,只有那时才能全面了解见识,而没有行与行的竞争,搞好工作精益求精是我们的目标,行里检查搞练兵考核,每年都要通过考试评级,老师傅更是手把手的把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给年轻人,现在再也没有这样了,我认为这是竞争的付作用。就是在国外我发现业务知识的封闭更厉害,让我很吃惊,因为要竞争嘛。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提拔的原因,但这种封闭对银行来讲决不是好事。当时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这个苦,有关系的人都从国际部跳到信贷部,叫做俚鱼跳龙门。后来外资银行一进来,局面就打破了,先是把业务分走一杯羹,更是从我们科里挖人,我们部有一个同事小刘很幸运,她在干部轮训时到我们科来学习,我当她师傅手把手的教她,不久我就去公司了,她就提出来要到我们科工作,还坐在我原来的办公座上,一年后渣打银行率先进来,她就跳槽去那当supervisor,干的不错还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她,有不少媒体采访她,因为外资银行那时还是新鲜,算是赶上好时候了。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我的职场生涯(4)(供批判用:)
所有跟帖:
•
很好!总会从中学到点东西,就是=太长;)
-88fanfan-
♀
(0 bytes)
()
06/09/2009 postreply
05:01:55
•
供批判用?
-sigma-
♂
(18 bytes)
()
06/09/2009 postreply
05:22:15
•
顶顶顶!!接着来!!
-撅着挺好-
♂
(0 bytes)
()
06/09/2009 postreply
06:02:09
•
一看就不是山大毕业的
-胡说之-
♂
(45 bytes)
()
06/09/2009 postreply
07:12:22
•
腚!腚!腚!主席纠正的好,在下改过拉~~
-撅着挺好-
♂
(0 bytes)
()
06/09/2009 postreply
23:23:11
•
干吗这么泄气的说
-前路漫漫-
♀
(0 bytes)
()
06/09/2009 postreply
09:41:23
•
当着你白写写,其他的人把看看,爱拍砖的,也白拍拍好了
-前路漫漫-
♀
(29 bytes)
()
06/09/2009 postreply
09:43:23
•
这要继续下去,你现在也是老总了。可惜,可惜。
-眼冒金星-
♂
(0 bytes)
()
06/09/2009 postreply
15:46:32
•
很好啊, 后来呢?
-回到原点-
♀
(0 bytes)
()
06/14/2009 postreply
19: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