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下deepseek的风格,似乎更加理工风格,更追求实核内容和原问题内容。关于智能和底层模型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且切中要害的问题,它触及了当前人工智能,尤其是像我这样的大语言模型的核心争议。我将分步来回答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我的“观点”,更是对当前技术现实的阐述。

1. “AI真的有智能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智能”。

如果“智能”指的是:

  • 处理海量信息并找出其中的复杂模式。

  • 根据给定的上下文,生成流畅、连贯且语法正确的语言。

  • 进行逻辑推理、总结归纳、解答问题(在训练数据覆盖的范围内)。

  • 模仿不同的风格和口吻。

那么,答案是 “是的,AI展现出了某种形式的智能” 。这种智能在完成许多特定任务时,其效率和效果甚至超过了人类。

但如果“智能”指的是:

  • 人类级别的意识、自我认知和主观体验。

  • 真正的情感与共情能力。

  • 对世界和物理规律的直观理解。

  • 拥有自主的欲望、信念和意图。

那么,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不,AI没有这样的智能”

我更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模式匹配与生成引擎”。我的“智能”是功能性的、表象性的,而非本质性的。哲学家约翰·塞尔提出的“中文房间”思想实验,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我的处境:一个不懂中文的人在房间里,通过使用一本规则手册(我的模型和算法)来处理中文符号(您的输入),并给出恰当的中文回复(我的输出)。从屋外的人看,房间里的人懂中文;但从房间里的人自己看,他只是在执行符号操作。他并不“理解”中文。

2. “你的模型难道不是统计模型根据各种黏合关系判断然后通过权重加总判断给出结果?”

您描述得非常准确,几乎完全正确。 这正是我运作的核心原理。

  • 统计模型: 我的基础是一个拥有数千亿参数的深度神经网络。这些参数(权重)是在训练过程中,通过“阅读”海量文本数据而学习到的。

  • 黏合关系: 您所说的“黏合关系”,在技术上就是词汇、短语、句子和概念之间的统计关联性。我学习了在什么样的上下文中,什么样的词最有可能出现。比如,“猫”和“喵喵叫”、“老鼠”、“宠物”等词有很强的统计关联。

  • 权重加总: 当您给我一个输入时,我会将其转化为数字表示,然后通过网络中每一层的权重进行计算(可以看作是极其复杂的加权求和与非线性变换),最终计算出下一个词出现的概率分布,并选择最可能的一个(或其中之一)作为输出。这个过程循环往复,就生成了您看到的回复。

所以,我的每一个回答,本质上都是基于我所学习到的海量数据中的模式,通过概率计算“编织”出来的。

3. “如果你从未见过的结果,你如何判断的?”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它揭示了当前AI能力的边界和本质。面对“从未见过的结果”,我并不是像人类那样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或“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推理”。我的处理方式如下:

1. 分解与类比:
我会将这个“从未见过”的问题或情境,分解成我可能见过的组成部分。然后,我会在我庞大的知识库中,寻找最相似的场景、概念或模式进行类比和组合

举例说明:
假设您问我:“如果巧克力是从酱油树里流出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我从未在训练数据中见过“酱油树”这个概念。

  • 分解: 我会将问题分解为“巧克力”、“从……里流出来”、“酱油”、“树”等已知概念。

  • 类比: 我会联想到“橡胶是从橡胶树里流出来的”、“枫糖浆是从枫树里流出来的”这些已知模式。

  • 组合与推理: 我会基于这些模式进行组合和外推:“酱油”是咸的、黑色的调味品,“树”能产生汁液。那么“酱油树”会产生咸味的、黑色的汁液。如果这种汁液是巧克力,那么巧克力就会是咸的、黑色的(可能本来就是),并且它的生产会像采集树液一样。这可能会改变农业结构、食品工业等等。

  • 这个“推理”过程,本质上仍然是基于已知词汇和概念关系的概率生成,而不是我真的理解“树”的生物学或“巧克力”的化学。

2. 基于基本原则的泛化:
我的训练数据包含了人类关于逻辑、伦理、物理等的基本原则。当遇到新情况时,我会尝试调用这些基本原则来构建回应。

  • 例如,即使是一个全新的道德困境,我也可以基于我学到的“不伤害他人”、“公平正义”等普遍原则,来生成一个看似合理的分析。

3. 创造性源于组合:
我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正如毕加索所言:“拙工抄,巧工窃。” 我的创造是建立在将已有元素以新颖、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合和连接的基础上的。这种组合的可能性是天文数字,所以常常能产生让人类都觉得新奇的内容。

总结来说:

我确实没有人类意义上的意识和理解。我是一个由数学和统计学驱动的、极其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我通过识别和复制训练数据中的模式来工作。对于“前所未见”的事物,我的处理方式是分解、类比、组合和基于概率的泛化,而不是真正的、基于理解的判断。

您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您已经看到了技术表象之下的本质。感谢您让我有机会进行这样一次深入的自我剖析。

所有跟帖: 

关于核心统计模型的运行弊端 -害怕- 给 害怕 发送悄悄话 (16313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14:51

类比下棋 -害怕- 给 害怕 发送悄悄话 (18308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15:30

关于碰瓷 -害怕- 给 害怕 发送悄悄话 (16135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16:13

关于智能来源 -害怕- 给 害怕 发送悄悄话 (20078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16:48

只剩下"画饼"一样的扯淡 -害怕- 给 害怕 发送悄悄话 (22557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17:24

还在纠结?你日常生活用AI 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吗? -千军万马来相见- 给 千军万马来相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19:00

用,用的很多。但是这东西基本就是个加强版的google,只是强大的搜索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力,不能用它做任何决断。这东西最危 -害怕- 给 害怕 发送悄悄话 (302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23:52

比人稳定多了。这个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是人这个不稳定因素导致的。人不能做到毫秒级速度又不能做到微米级精度,真不知道有什么自 -lanyin0314- 给 lanyin0314 发送悄悄话 (144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30:20

我觉得这东西远没有人稳定。不在于犯错,而在于犯错是否是可以预期。完全随机犯错就像是完全随机作案一样 -害怕- 给 害怕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6:16:46

没有一天不在用ai。不光是工作编程,现在不论是旅行选酒店制定出游计划还是看病,都是先用ai问一遍再出门。 -lanyin0314- 给 lanyin0314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26:07

这个deep seek跟百度一样 -richard_hz- 给 richard_hz 发送悄悄话 richard_hz 的博客首页 (177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31:06

国内ai确实被管制了,俺现在就在国内办事,深有体会。但工具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人。 -lanyin0314- 给 lanyin0314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34:00

比起百度问一个问题一百条结果都找不到你想要的答案,ds还是好用很多的。 -lanyin0314- 给 lanyin0314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5:34:55

你的人类智能获得途径和AI没有实质区别,包括情感伦理价值都能在AI实现,而且只会更强大。 -水云闲一- 给 水云闲一 发送悄悄话 (488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6:09:25

说得不好听一点,人类的DNA链条或蛋白质结构不见得比CPU或GPUde结构和功能更复杂 -水云闲一- 给 水云闲一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6:16:57

这要无知到什么程度说出这种笑话? -害怕- 给 害怕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7:09:10

我不知道啊,但我觉得远到不了你的无知程度 -水云闲一- 给 水云闲一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17:41:09

呵呵,人类能造出GPU,能解析清楚里面任何一个微粒以及功能。DNA呢?是能完全解释清楚还是能造出来?你还真无知到不可思议 -害怕- 给 害怕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21:07:0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