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峰, 普通人的篮球惑宴一一一作者: 李灿

篮峰,普通人的篮球盛宴

 2016-01-12 LC 后毕业时代

私人篮球联赛是什么?

 

在篮峰,我看到了一场普通人的“NBA”,每个人的篮球盛宴。

 

“A队21号控球、传球内线,8号接球转身跳投,不中。B 队10号抓下防守篮板,快攻,传球12号,12号冲到篮下,跃起投篮,命中!”

 

Wingkin眼不离赛场,迅速“直播”,和工作人员一起记录着球员助攻、抢断等个人数据统计。

 

这是去采访篮峰篮球联赛的创办人时,最常见到的模样;是让我更加了解私人篮球联赛背后故事的机缘;也是让我再次感受到未来多种可能性的契机。

 

 

 
普通人的
私人篮球联赛
 
篮球盛宴

 

篮峰,是由两个港大毕业的男生运营的香港私人篮球联赛,而这个名字,或许不少人还未曾听闻。

 

香港寸土寸金,公众篮球场地不足百个,而且通常很难预订。康乐总署举办的香港官方篮球联赛名额有限,很多球队和篮球爱好者少有场地来练习、锻炼,也较难进行正规的联赛。因此,像篮峰一样,私人组织的篮球联赛应运而生。一般多是成队报名,让普通人有机会进行篮球运动和享受篮球比赛的魅力。

 

自2005年,香港篮球联赛改制效仿NBA,开设常规赛季后赛,并设立季中的全明星赛。他们组织赛事、提供比赛场地和专业篮球裁判,并逐渐衍生至附有:

 
 
 
专业赛事统计
球员个人数据统计、排名
比赛照片、视频、赛后采访

……

 
 
 

 

简而言之,这就是普通人的NBA盛宴。

 

你可以在打正规比赛的同时,享受篮球明星一样的体验和重视。赛场上有头发灰白却身手矫健的大叔,有朝气蓬勃可爱的高中生;有精壮的大高个,也有肚腩便便的,照样生龙活虎、勇猛直进。

 

什么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对篮球的热爱。

 

“二十四秒能够做什么?

二十四秒能够做很多事。

在篮球中,二十四秒完全能够上演一次绝杀!二十四秒甚至能展开两次进攻!”

 

有时,篮球的奇妙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二十四秒之内会发生什么。

 

最后二十四秒,反攻。一个小勾手上篮,球几乎是轻飘飘的落到网里,比赛结束的哨声同一时间响彻整场,进球如同一把锤子敲到观众的心上。

 

许久没有单纯因为体育竞技而心动,但在篮峰的全明星比赛现场,好似重温了当年追灌篮高手的花痴,和看NBA球赛的激动。正规赛精彩激烈的你追我赶,三分球大赛的趣味性,场下的欢呼与遗憾声,让人与现场融为一体,不自觉的热血沸腾起来。

 


 

而对我而言,让人振奋的不仅是场上构成、享受篮球盛宴的球员们,更是实现这场篮球盛宴的幕后的人们。

 

 
台前
篮峰
 
幕后

 

篮峰,意在打造最专业、用心的篮球联赛。

 

在浏览了数十个香港私人篮球联赛的网站后,篮峰的主页简直是混沌中的一束光,给人视觉和逻辑上的抚慰。篮峰的网站做得十分用心、美观,且条理分明。这里有详尽的赛事安排、个人数据统计、比赛影像、个人网站等。




(可根据不同赛季、分组、统计项目排名。)


(球员个人网页)

 

运营篮峰的两个香港男生Wingkin和嘉诚,一个是测量师,一个是工程师,每天画图、计算,平日工作都很忙碌。对篮球的热爱,让他们把“零零碎碎的时间拼凑在一起”,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来运营篮峰。

 

问及创办篮峰的初衷时,Wingkin讲起了自己和篮球的故事。

 

他从小就喜欢篮球,住Hall(舍堂)时,和队友一起从杂牌军奋斗成参加舍堂间比赛名次靠前的球队。后来他也参加了数个香港的私人篮球联赛,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对方沟通过,提出了可以改进的意见,却不被采纳。

 

“如果一个行业的龙头都不愿意做出改进,那么就由我来做这个改变。”

 

接下来,便是实现这句话的准备工作。在准备后期,嘉诚参与进来帮忙,渐渐由两人一起组织起来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篮峰”。

 

这过程写得轻巧,可背后的付出并不是。刚开始的时候,赛前赛后的准备和整理需要他们多预定出1个小时的场地,而现在,前后都只需5分钟搞定,这些都是和员工一起,经过一次次的实战随之变化、进步的。

 

一直到现在,赛前的分组、预订场地、安排裁判、设置赛场,赛中的记录数据、计时,赛后的数据统计、上传资料等等,都是他们亲力亲为。

 

 

篮峰相较于其他私人篮球联赛的不同,在于他们更用心细致。到目前为止,他们一直坚持没有接受任何赞助,尽量避免太商业化,也是为了更专注于提高比赛的质素,而非收入。

 

 

 
 
 
并且,由于运营、管理人员的年轻化,篮峰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和优势。
 
 

 

比如
首次成功举行全明星赛。

尝试这种在香港私人篮球联赛中少见的新模式,目的是希望除了正规比赛以外,也多一些趣味比赛,增加球员间的友谊和比赛的观看性。篮峰全明星赛首次采取全球投票系统票选队员,分为Division A、B 两组进行比赛。此外,还设有三分球大赛和罚球比赛(定数投球、限时投球)等趣味比赛。

 

易沟通。

采访参加篮峰篮球联赛的球员时,有人就曾提及每每在赛程中有想法,都可以很自然地与Wingkin他们沟通,并得到及时的反馈。球队与组织者关系融洽,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再比如
与时俱进。

篮峰的信息更新很及时,每次比赛之后的数据、影像都会在一天之内更新、上传到网站上。设备也较先进,计时/计数器都是可遥控的。

 

采访时我们看到计时器,好奇问他们在哪里买的。Wingkin笑答:“淘宝啊!淘宝上什么都有。” 为香港朋友们的接地气和万能的大淘宝点个赞……


(可遥控的计时/计分器。壮哉我大淘宝~)

 

 
Do what you love
未来的可能性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每个周末每场比赛都要事无巨细地组织比赛、安排场地、全程跟进再到上传照片视频等等,不能遗漏。对Wingkin和嘉诚来说,半夜三四点才睡觉是常态。

 

如此辛苦,难道不会累吗?Wingkin随意说道:“因为喜欢,所以辛苦也很享受”。他们似乎在正职工作和喜爱的副业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的点,而这个点是由他们对篮球的热爱和勤勉支撑起来的。

 

篮峰的幕后离不开他们的付出,而他们的努力和篮峰的成功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多种可能性。看着他们,忽然又坚定了一直以来的想法:生活是多元化的,可能性也是多元的。

 

近两年下来,后毕业时代也采访、了解了不少在梦想的小路或大道上不遗余力奔跑着的朋友们。细细品味,似乎这些人身上有着共通的特质,一是对于自己喜爱的事物的执着,二是把梦想付诸现实的执行力和热情,三是用破碎的时间成为一个更完整的自我的勤恳。

 

我们的初衷和希望,始终是想通过这些故事,让更多的人知晓有这么一群同辈人在做不一样的事,感受到未来的更多可能,并实现你自己生活中的梦想,让自己路过的风景与众不同。

 

5个小时的全明星赛结束,整理完赛场、采访结束,已接近午夜12点。Wingkin和嘉诚提着若干包设备、海报赶回家,整理并上传当日的数据。晚秋的夜风徐徐吹过,白日里人流涌动的街道寂静无声,空气中却仿佛还回荡着刚刚赛场里激烈比拼和喝彩的声音。昏黄的路灯把周围的一切都笼上了安谧的气息,篮峰的宣传板在地上画出斜斜的倒影。

 

在这骤然沉静下来的城市布景下,他们的背影,写着执着。

 

 
后记
 

在采访Wingkin他们,渐渐了解和写篮峰的故事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想起上一次后毕业时代和围炉的线下活动——“如何爱上这座城 · 香港站 ”

 

当时嘉宾们分享了他们眼中的香港,而这些很多都是他们进行正职工作以外的副业感受、体验到的。其中,龙伊的一句话“他们在感到生活不足的时候,会主动做一些事情,创造一个机会,让生活不那么无聊。”让我记忆犹新。

 

从我们的“溜达系列”开始,屡次提到的那句“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在他们心中也在我们心中。我想,正是这种不死的欲望,对生活的爱,让他们全力奔跑 。也正因此,他们的故事,总带给我们力量,好像深谷中跳跃着的火光,细小微弱,却一直燃烧着,无声地尽情歌唱。

 

诚然,可以和大多数人一样,从谷外绕行至终点。但看着那些点点绚烂,或许走进谷中,缝隙间漏下的阳光,更美。

 

篮峰的故事给我的感觉亦如此。就像三毛说过的一句话,“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坎坷道路,付出汗和眼泪,方能换得一个有血有肉的生活。”

 

希望Wingkin他们实现自己关于篮球的梦想:“提到香港篮球联赛时,第一个想到篮峰”。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好像他们一笔一划用力写在篮球上的字。

 


(本文图片均来自篮峰篮球联赛及后毕业时代)

 

 
篮峰相关网站
 
 

篮峰网站主页:http://peak-basketball.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EAKLeague/

回顾《如何爱上这座城•香港站》请点击
 
 

活动实录| 如何爱上这座城 · 香港站 (上)

活动实录| 如何爱上这座城 · 香港站 (下)

“溜达”系列请点击
 
 

溜达溜达,就溜达出一个有文化的香港

就是那个神奇导游!& 号外:香港文艺锦囊

她带你看六七暴动中的香港

作者简介
LC,港大医学院毕业,研究流感病毒。文字光影色彩,歌剧摇滚Jazz,做饭素描抖森俱是心头爱。想尝试的事情不断在增加,想学的东西也有好多,一件件慢慢来实现。
 
下期预告
他们说,这是有效的利他主义
 

 

阅读 371
10举报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