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详解“千人计划”人选评选


“千人计划”是目前我国最高级别、最高层次的人才引进战略工程。自2008年实施以来,这个战略工程深深吸引了海内外的注意力。“千人计划”人选是怎么选拔出来的?怎样确保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如何保证入选者的高质量?近日,记者专访“千人计划”专家顾问组的相关专家,为我们一一解读。

  “‘千人计划’给中国创造了机遇。”国际知名科学家、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施一公在2008年入选第一批“千人计划”时,全职回国,在国际学术界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如今,他已是“千人计划”专家顾问组的召集人之一、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不同场合都在积极推动“千人计划”人才的引进。

  “我们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太大了。”施一公不无感慨地说,专家顾问组其他学者也有这样的感受,而高层次人才正是缩小这个差距,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此,选拔合格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千人计划”,成为每一个评审环节“把关者”最看重的工作。

  申报者需“闯三关”

  力保考核评审的科学严密、公平公正

  “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的考核评审工作分三步进行。首先由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等用人单位初选,提出它们所需的人才;接着是“平台审议”,由国家有关部门请国内外同行专家分类进行评审;最后才是专家顾问组审核把关,由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综合评议。

  引进的人才分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两类,采用了针对性的分类评审程序。如创业人才,在初评环节,用人单位将符合条件的人才报市(地)委组织部,市(地)委组织部会同科技、人事部门对材料进行审核后报省(区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部门,省(区市)委组织部再次进行审核后报不同的“平台”。在“千人计划”申报较集中的发达地区,这一轮的竞争就非常激烈。

  在第二关,申报者则要面对同行的评价。同行们会对申报人的学术成就、科研水平、预期贡献等进行审核,并提出是否入选建议。“经过平台评审之后,只有一半左右的候选者能够进入下一个环节,有时会更少。”施一公说。

  最为“神秘”的审核在第三关。

  “为确保考核评审的公平公正,按照规定,‘千人计划’不设专职评审委员,每次评审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选与申报人研究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参与过几次评审的专家顾问组召集人、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田刚说。

  由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牵头成立的专家顾问组,其实是一个有180余人的评审专家库,其中包括各领域顶尖的教授学者、企业家、相关的技术专家等。这些专家对当今科技前沿有充分的了解,并且是某个或某几个具体研究领域的权威。

  “终审时,每位候选人的资料由一名专家重点审查,其他专家也都来看,通过介绍和讨论形成共识,将候选人认定为重点推荐、一般推荐或者暂缓推荐。”专家顾问组召集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说,“如果发现有些人学术水平不高,或者填写的工作设想不详细,就会暂缓推荐或者最多是一般推荐。”

  终审的通过率在50%以下。例如,第五批参选“千人计划”生命医学组的候选者共34人,最终只通过了12人;第六批候选者127人,最终通过55位……这就意味着,申报者几上几下闯过了“三关”,最后还极有可能前功尽弃,倒在高高的“门槛”前。

  引进人才有“质量保证”

  “可进可不进”的人选都不进

  “我们评审工作的出发点就是对‘千人计划’的荣誉负责、对自己负责。”施一公坦言评审组对申请人的态度是,“可进可不进”的人选都选择不进,坚决杜绝“浑水摸鱼”的现象。

  其实,对评审专家本身的选择就十分严谨。比如,专家顾问组中的生命医学组共有专家20位,其中14位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位是 “千人计划”入选者,其中2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些人选都是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意见征求、推荐以及综合院校、研究所、学科等各个方面因素而确定的。

  这些顶尖专家汇聚在一起,对申报者的评选标准自然不低,而且还会根据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的不同特点设定标准。刘经南介绍说:“对于创业人才而言,主要看他在海外企业的从业经历、所获专利,是否担任过技术管理、决策的职位,不以学术论文为主;对于创新人才而言,主要看他是否在本领域最顶尖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论文影响力如何,是否在国际学术团体中担任职务,是否是本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具有战略意识的科学家。”

  申报人的职称情况是否会影响其入选“千人计划”?

  施一公解释,对于“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的引进原则上是要在国外取得正教授的职称,但也规定了条件特别优秀的副教授也可破格入选。他强调说:“在生命科学组,也有几位副教授被破格录取,但总数不会超过10%,我们对这些破格的副教授的评审标准是很高的。”

  在评审方式方面,根据不同领域的需要,引入了答辩、通信评审等方式。重点创新项目平台、企业平台、创业平台评审,均采用了面谈方式。而下一步,平台审议还将更多的采取通信评审方式,即同行专家的匿名评审。由于评审者与候选人都是各自学术领域内的“小同行”,因此在评审之前对候选人均有所了解。候选者中没人听说过的很少,他们的学术成果、学术水平甚至职称、学历,评审专家之前都会有所了解。

  “我认为通过这样的评审程序引进人才是可以有质量保证的,是能在回国后加强学科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的。”田刚说,北京大学的“千人计划”人才在引进之后,已经在各自研究领域做出新的成绩,并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领军作用。

  让杰出人才脱颖而出

  完善评选工作需要各方努力

  “武汉大学就引进了几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千人计划’人才,他们既从事教学工作,又开办企业,成长得非常快。”刘经南说,“这些是近期的、现实的意义,而他们带来的人才发展理念、企业管理理念、教育改革理念、科学创新理念,对改变国内的一些落后思想观念更是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千人计划”实施3年来,已有1000余位专家入选“千人计划”,并已经开始在国内“发光发热”。部分专家已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院系或企业研究部门负责人,在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社会上偶尔会有对入选者的质疑之声,但专家顾问组的成员普遍认为“千人计划”意义重大。“入选者的水平虽不敢说个个国际一流,但每个人在其小领域内是有一定的国际地位的,在层层筛选中被筛掉的那些人有的还是知名大学的正教授。”施一公说。

  是否会有学术造假者入选?如何处理这类事件?

  “一些发表在国际知名、高水平期刊上的文章,已经经过了专家多次的审核,我们大多还是采取信任的态度。”刘经南认为,对于学术造假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引进单位的把关,这不是几个专家能够在一两天的时间中评出来的。田刚也表示,“需要各个环节的专家和教授共同努力”。但几乎所有受访专家都提到,任何一位“千人计划”入选者,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参与学术造假,都一定要严惩不贷。

  其实,就“千人计划”本身而言,是有评价、追责体系的。依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千人计划”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跟踪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通过组织培训、国情考察等活动,及时掌握海外人才的相关信息,促进各方面人才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联系。每年年终,专项办评价引才工作效果,总结年度引才工作,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报告。

  “今后还可考虑组织评审专家参加对‘千人计划’人员的评价考核工作,以便更有效的管理和追踪。”田刚建议说。

  “‘千人计划’在国际上是很有影响的,有些国家因此很有危机感。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兴国家力量增强的影响,再加上优秀人才的文化认同感、民族回归感,出现了新的人才‘回流’现象。”经过了几次“千人计划”的评选工作后,刘经南深有感触。

  严格的评选标准、百里挑一的评选过程,承载的是“千人计划”的声誉,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这是受访专家的共识。

所有跟帖: 

是的。更重要的是一个大HG,加一群小HG,再有经常的distinguished visitors -paulcraig- 给 paulcraig 发送悄悄话 paulcraig 的博客首页 (184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3:36:01

要是没有困难就不需要“千人”了。不过国内外学术界的差异没有那么大。 -paulcraig- 给 paulcraig 发送悄悄话 paulcraig 的博客首页 (154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6:00:11

“不过国内外学术界的差异没有那么大。”,这话很值得质疑的。 -999朵玫瑰- 给 999朵玫瑰 发送悄悄话 999朵玫瑰 的博客首页 (169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6:54:33

我也很想听听,因为有个海龟的朋友最近正为当不当院长纠结中. -看热闹的北京人- 给 看热闹的北京人 发送悄悄话 看热闹的北京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7:15:39

海龟当院长没好处。还是在专业上下功夫,否则就失去自己的特色了。 -paulcraig- 给 paulcraig 发送悄悄话 paulcraig 的博客首页 (238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7:58:25

是,他也这么想的,可现在院士的竞争很激烈,有些甚至是要投入上百万,也很没意思。他都有心要回到海外游学了。 -看热闹的北京人- 给 看热闹的北京人 发送悄悄话 看热闹的北京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8:10:15

有“回到海外游学的心”的我认识一些,理解他们的痛苦选择。 -paulcraig- 给 paulcraig 发送悄悄话 paulcraig 的博客首页 (542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8:45:12

得了,差别还是巨大。对读书的年轻人来说,差别小点,对掌握资源的人来说,对科学的态度差别巨大。 -lilipp- 给 lilipp 发送悄悄话 lilipp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7:35:36

nodnod。 真搞不懂国内的哪个学术怎么搞出世界前沿出来。。 -lilipp- 给 lilipp 发送悄悄话 lilipp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7:37:20

一看你就没在学术圈子里面待过,做梦了吧? -冰花饺- 给 冰花饺 发送悄悄话 (284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10:01:18

观霞,你觉的海归有没有年龄限制?我是说非学术型的海归,国企如何,外企如何? -纳兰- 给 纳兰 发送悄悄话 纳兰 的博客首页 (25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5:17:25

好,谢谢。。。 -纳兰- 给 纳兰 发送悄悄话 纳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11:27:4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