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讲短期课,在国内就“再现”了国外的学术环境。这包括教授如何授课,如何指导科研,以及研究生经常可以在国际学术会议中作报告和听到著名教授的报告。这些国外科研环境的优势,要全盘移植到国内。
是的。更重要的是一个大HG,加一群小HG,再有经常的distinguished visitors
所有跟帖:
•
要是没有困难就不需要“千人”了。不过国内外学术界的差异没有那么大。
-paulcraig-
♂
(154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6:00:11
•
“不过国内外学术界的差异没有那么大。”,这话很值得质疑的。
-999朵玫瑰-
♀
(169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6:54:33
•
我也很想听听,因为有个海龟的朋友最近正为当不当院长纠结中.
-看热闹的北京人-
♂
(0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7:15:39
•
海龟当院长没好处。还是在专业上下功夫,否则就失去自己的特色了。
-paulcraig-
♂
(238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7:58:25
•
是,他也这么想的,可现在院士的竞争很激烈,有些甚至是要投入上百万,也很没意思。他都有心要回到海外游学了。
-看热闹的北京人-
♂
(0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8:10:15
•
有“回到海外游学的心”的我认识一些,理解他们的痛苦选择。
-paulcraig-
♂
(542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8:45:12
•
得了,差别还是巨大。对读书的年轻人来说,差别小点,对掌握资源的人来说,对科学的态度差别巨大。
-lilipp-
♀
(0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7:35:36
•
nodnod。 真搞不懂国内的哪个学术怎么搞出世界前沿出来。。
-lilipp-
♀
(0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07:37:20
•
一看你就没在学术圈子里面待过,做梦了吧?
-冰花饺-
♀
(284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1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