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旗还能扛多久 (六)失效的市场经济(下)

来源: Read0nly 2011-03-20 18:47:0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04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Read0nly ] 在 2011-03-20 19:04:5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继续灌水

(六)失效的市场经济(下)

从前面的酸雨和Mono Lake的例子可以看到,解决由市场经济中成本外化造成的社会问题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社会成本是昂贵的。事实上,在Mono Lake的案例里由政府借助公众信任信条涉入此案对水权进行的回溯分配是对原有的产权结构的消弱,在纠纷的责任判定和裁决上存在着很大的可塑性。这两个案例说明了市场经济体系所面临的一个矛盾局面。一方面,由纯粹的个人或企业所决定的市场行为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是不可能避免成本外化的,政府的重要角色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从分彰显出来。另一方面,对成本外化的解决过分倚重政府的作用又有悖于市场经济所以赖的产权结构。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经济学家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一直试图寻找到一个依赖于市场的解决方案,将政府所必须扮演的角色纳入市场经济的体系里。这种政府行为同计划经济体系里的政府行为有根本的区别,它只是寻求对原有的市场经济体系的修正,政府的干涉依旧是在市场经济体系内部的努力,是对市场体系的修补,而不是赤裸裸的干涉个人和企业的市场行为。说白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的补救措施就是期望能够给所有的环境和自然资源贴上价格标签,通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有偿污染和有偿使用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以货币单位计入国家的会计体系,依旧是通过供求曲线决定的价格变化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市场行为。

在过去三十年,世界银行同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家极力倡导的绿色GDP和Green Balance Sheets的努力在污染防治的市场成效还是相当显著的,尽管这只是对西方国家自身而言。由联邦或中央政府限定的污染物排放额度被分派或卖给企业,或者直接向企业征收排放税作为对社会的补偿。借此手段,政府对环境资源的损失从企业得到了相应的补偿,但同时这种变相的市场手段加重了许多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便是在“外包的背后”一节里提到的制造业转移的经济学背景,也可以说这种努力是过去所有的努力中最为成功的一面,尽管是局域性的。

然而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家在可更新资源(生物资源)方面的努力却是相当的不尽人意。借助于经济学的毛消费法,Willingness-To-Pay等常规手段已经远远不足以衡量自然资源的真正使用价值。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经济学家新的市场量化努力可以说是完全碰壁。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著名环境经济学家Robert Costanza联合了十几位来自多个国家的同仁于1997年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的著名文章,文中估计整个生物圈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对人类每年提供相当于$33 trillion (16 - 54 trillion)的服务。十多年过去了,这位仁兄再无大作问世。对于这一结果俺一点都不意外,并且可以非常负责地说一句,这是死胡同,根本走不通,因为对于自由市场而言,这种估价不具备任何意义的可操作性。下面用蜜蜂作为一个现实的例子来说明问题的复杂性。

在农业生产上,传粉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其重要性就等同于动物的受精一样。自然界的传粉主要依靠的是风媒和虫媒,农业生产上外加人工授粉。在虫媒中,蜜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人所共知的。北美的蜜蜂是因为产蜜和作物传粉的商业原因在17世纪从欧洲引入。美国现在的农业生产中有三分之一的植物是依靠蜜蜂及其他昆虫传粉,其中90余种农作物包括多种水果和坚果植物都是依靠蜜蜂传粉。但是最近几年北美大陆的蜜蜂数量累计下降了70% (2007年下降32%,2008年36%,2009年29%),对农业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一现象并非美国独有,加拿大和欧洲许多国家经历了同样的现象,现在统称为“蜂群崩溃紊乱”。对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生物学家找不到确切的答案,病毒,杀虫剂,甚至是手机的电磁辐射都有可能。一个德国的研究显示蜂巢附近来自移动电器的电子辐射的增强会干扰蜜蜂的定向能力。然而多数生物学家认为这一现象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对于蜜蜂资源整体给社会提供的服务,可以用经济学上一个常用的间接代偿原则对其服务贴上价格标签,那就是假设蜜蜂彻底消失后所有以前依赖蜜蜂的传粉都由人工授粉取代,那么新增加的人工授粉的人工成本就是蜜蜂的服务价值。那么现在蜜蜂正在缓慢地消失,市场经济如何根据蜜蜂的整体价值对蜂农做出相应的补偿以减缓蜂群的消失?如果进一步的研究证明手机对蜜蜂定向的严重干扰,是不是得向每一个手机使用者征收蜜蜂补偿费?

再看看中国的情形。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多次包括在前不久的人代会上发出救救蜜蜂的呼吁。中国是养蜂大国,蜜蜂饲养量,蜂产品产量与出口量长期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十多年来养蜂人和蜜蜂饲养量急剧下降。地方政府对养蜂缺乏重视,多重税收对养蜂人造成的负面影响,农药的乱用,假冒伪劣产品的竞争等,让养蜂人的经济效益越来越低。蜂农除了个人直接的经济损失不可能从社会得到额外的补偿。可以想见,中国的社会大众在蜜蜂彻底消失之前恐怕不会关心这个问题。除了上述的因素外,这里另外插一个小故事,是前不久看过的一个国内的专题片,拍的是中国本土的中华蜜蜂如何被体形稍大的意大利蜜蜂危害的情形。当意大利蜂的公锋杀手来到中华蜜蜂蜂箱口时,通过蜜蜂特有的行为交流被误认为是自己人后被放行进入中华蜂的蜂箱。几只意蜂杀手进入蜂箱后耐心地接近中华蜜蜂的蜂王(蜂后),等到蜂王形单影只时突然发起进攻,合力杀死蜂王。随后中华蜜蜂的蜂群就土崩瓦解了。

最后再举一个电子垃圾的例子,看看美国外化环境成本的现在进行时。美国的生活垃圾和生产废物在分类处理后将不能处理的部分是以填埋(landfill)的形式埋入地下。填埋场像一口巨大的水泥锅一样,为的是防止泄露对地下水和周边土壤的污染,地面上要绿化防止垃圾的暴露。由于填埋场本身所固有的环境风险,一般来说填埋场周边的土地价值都很低。这意味着填埋场及其周边的土地在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都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尽管你在美国看不到像向中国那样暴露在外的巨型垃圾场,美国的垃圾填埋场正随着人口和消费的增长蚕食着美国的土地。当电子时代来临,大大小小的各种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之快让美国无法消受淘汰下来的电子垃圾,于是堂而皇之的出口到中国和非洲,理由是低价回收电子产品芯片中的贵金属,实际上是转嫁其不愿承担的环境成本,特别是电子芯片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俺在去年从National Public Radio听过一个专题采访,美国记者采访了非洲生活在美国出口的电子垃圾堆里的非洲青年。美国记者说,刚到垃圾场就被一种莫名的气味熏得头痛,于是问一个从十几岁就生活在电子垃圾里的非洲青年,说你们在这生活不头痛吗?非洲青年回答说,刚来时都头痛,时间长了就慢慢习惯了,头就不痛了。俺听着有点儿耳熟啊。关于这些电子垃圾在中国的图片,各位大多都看过吧。俺在“中国的农业用地和粮食困境”一节中引用过国土资源部的一个数字,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不知道其中有多少农田就毁在这种电子垃圾上。如果这些垃圾不出口,美国的电子产品还会卖的那么便宜吗?

本节的分析写的冗长而且乏味。俺期望你能耐心看下来,从中看到美国政府利用环境和资源政策对企业行为的调节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并非美国的政治精英有更多的过人之处。对于环境和资源于经济生活的意义和对市场成本外化的认识是美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体验出来的,其现有的解决方式只是为了达到对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的致命缺陷。依靠政府的政策调节只能使美国做到在自己的局部市场里的环境和资源优化使用,使原本属于美国国内的成本通过制造业的转移将其环境问题外化到其他国家。自由市场经济的市场失效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也是经济泡沫出现和破灭的必然。这种根本缺陷不可能依靠货币政策得到弥补,正好比一个人的肾脏出了问题,提供再多的营养和氧气也是于事无补。

待续。

(七)泡沫的形成

前面内容的链接

(一)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

(二)从土说起

(三)农业法案

(四)中国的农业用地和粮食困境

(五)外包的背后

(六)失效的市场经济(上)

所有跟帖: 

真知灼见! -直觉是金- 给 直觉是金 发送悄悄话 直觉是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1/2011 postreply 08:36:0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