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近来有关于西藏旅行中,喇嘛好色的话题争论,看到一段文字,转到这里大家看看

来源: Grassinwind 2011-12-01 21:06:0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744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Grassinwind ] 在 2011-12-04 03:57:1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喇嘛性丑闻」谈起

宗萨钦哲仁波切

2008
3 21

台湾最近发生一件关于某位藏传佛教住持的事,

这封信是要写给那些对此事表达关切和疑问的朋友及个别人士。

首先必须说明,我自己本身的道德不够健全,

所以是最没有资格评论他人不当言行的人,这我已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

这篇声明稿不是为了表示谦逊,而是承认错误。

但为了维护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更特别是为了藏传佛教,我想作一些评论。



以下的观察也是为了想要保护一些人从藏传佛教所获得的纯净、甚至是天真的启发,

特别是一些台湾的人。请不要把这篇声明稿当作一个手则或误解为一个指导方针,

我希望它能厘清某些因此一事件而引发的疑惑。

至少,希望我的意见能帮助大家不只从一两个观点,而是从多个角度来看事情。



首先我必须说,堪布仁波切B所涉及的事件是非常不幸的,也应该受到谴责。

众所周知,佛教相当民主,负面行为的结果是由个人以业果的形式来承担。

没有佛教法庭来讨论这些事,也没有所谓听取证词,让有罪者受罚、无罪者获偿,

或将被告送入监狱;这点是相当幸运。



因为如果真有佛教法庭,它很容易堕落,

我们就会面对一些最贪赃枉法、最不道德的佛教徒。

当有钱的、关系良好的人跃上台面,最纯洁虔诚的修行者可能会被牺牲,

就如同发生在每一个民主系统里的情况,这反而会在佛教徒当中产生不和谐。



这个事件鲜明地暴露在媒体上,让某一群人,

特别是藏传佛教的追随者,感到万分尴尬,

但它其实是一种正面发展。在许多民主国家,新闻业就像是只看门狗,

它缓和一个自治社会当中可能会发生的狂乱,协助这个系统保持清醒、不堕落。

因此,这位住持失检的行为公然地被揭露,最终会带来很大的益处。

希望多数人能学习到这个教训,当我们谈到「教训」,那可有很多要学习的。



最基本的教训就是二千五百年前佛陀给予我们的教诲,



他明白告诉我们,「依法不依人」。



我们都习惯被某人吸引或依赖某一个人。

这个教诲不容易做到,因为「人」终究是个实体,看得见而且时常很具吸引力;

然而教诲或佛法却不可见,有时还枯燥难解。

所以我们容易被老师这个可觉知到的实体吸引是有其原因的。



当然,西藏的锦缎、佛龛、音乐的繁复性,

以及尊贵的头衔和虔诚教徒提升上师的地位,这些也就都说得通。

我们往往喜欢、尊崇、甚至爱上一个言之有理并且教导我们真理的人,

这是人类很难除掉的习惯。



我从自身的经验了解到,当人们评论佛教或佛教徒的时候,

常都存在含混不清之处。一个也许行为不端的新近出家僧或甚至在家修行人,

常被人如此指责:

「他怎么会做出那种事?他不是佛教徒吗?」这类的言论使我困惑,

它显示问这问题的人似乎不知道人心如何运作,不懂人的习惯如何发挥功用。



不只佛教徒,身为人都有许多事情是我们该做或不该做的。

然而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做该做的,反倒做了不应该做的。

这类的道德价值──「应该」或「不应该」做的事──会升高希望和恐惧,

并且产生期盼。



举例来说,我们假设并希望法官是公平正直的,但情况常常不是如此,

于是我们的失望与高度期待成正比。



相对地,如果一个犯人做了不公不义的事,我们不会感到不对劲。

我们对于娼妓的期望和评价往往也很低,但他们常常极为慷慨又充满爱心。

重点是,不要认为某人应该如何而被这种期盼所误导。

俗话说,「外表蒙骗人」,这是真的。

一个人的言行不符合我们的期待并不意谓这个系统不健全。



再举另一个例子。我们任何一个人,

包括笔者自己和各位读者,我们都对自己的个性有某种程度的了解。

想象我们今天披上袈裟,成为出家人,我们并不会立即作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也不表示明天我们就会成为完美的人。



如果那么简单,世界和平就不会是问题,只要穿上袈裟,一切就都和谐平静;

但并不是那么容易。袈裟、剃发、等等这类的事,并非任意胡为或只为了外表。

它的目的不在于提供制服来辨认谁是佛教徒,它的意义并不那么世俗。

当佛陀建议穿着袈裟以及这类的修行,目的是要人们保持专注与自觉。

比方说,如果警察穿上制服,就提醒他行为要检点,不得放任一些可能有的欲求,

譬如直接对着酒瓶口喝酒。



袈裟的主要功能是提醒穿它的人要修持专注、简朴、与出离心。



我完全了解,涉及此事件的人并非刚出家的新手,

相反的,他还正巧是个受人尊敬的住持。当然,这就更让人难以接受,

因为身分、地位、名声愈高,我们的期望愈大。



也许这可以让大家了解到,这类事件并非头一遭,

类似的过错发生在社会中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政治圈,

不同宗教历史年鉴上也有记载。

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时代改变了,尤其是在像西藏、中国这些亚洲的社会。



我们开始比较意识到这种事,因为现代人比较大胆,

传统的伪善可能还存在,但更加隐微。

过去在儒家社会里,我们往往掩饰长辈或领袖的恶行,我们要仔细思考这种事,

因为当伪善被掩饰起来,那就更危险了。



或许这也能帮助我们了解,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那些看来端庄,

或者就佛教而言,那些穿着袈裟,表现出像是没有任何恶行的人,

常常是最伪善的人。



作为佛教徒的目的是要修习慈悲与智慧,

大家要了解,那些道德及形象完美的人常常是最自我、最偏执派别、最高傲的人,

因为他们似乎有正当的理由去如此做。

相对的,那些到处行为失检且不庄重的人,常常却是真正的出离者,

也是最虔诚地投入灵修之道的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