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政府寄给你一张4万3千美元的支票,你怎么办?

本帖于 2010-09-13 10:08:04 时间, 由普通用户 jy101 编辑

(为什么说通货紧缩是一个伪命题?)

截止到2009年3月底,美国政府在各种经济金融救援计划中总共花费了12.8万亿美元,按照美国的总人口3亿的数字计算,相当于平均在每个人身上花费了4万3千美元.

可是实际上没有人从政府那里拿到了4万3千美元的支票,虽然有六分之一的美国人接受了政府这样或那样的补助,但大面积的人口真的从政府那里直接拿到支票的情况只有在2008年美国经济已经开始衰退时,联邦政府以全面退税的名义给1亿3千万名中低收入的美国人邮寄了每个成人600美元的支票(每个儿童300美元).

当然,那么一点钱对于某些低收入的个人和家庭来说可能有点帮助,但对于缓解美国的经济衰退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目前,在美国的经济学界激烈辩论的一个问题是,当前美国经济所面临的首要危险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我想在这场辩论中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人想过,假如当时政府给每个人邮寄的支票不是600美元,而是4万3千美元,情况又该是如何呢?

* * *

现在我们暂且不考虑这个问题,转个话题聊聊美国,欧洲和中国在经济危机中应对方式的不同以及为何不同的历史原因.

德国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中的核心国家,以它强大的经济实力与法国一起在欧元区里占据了名副其实的领导地位.在德国的经济历史上最痛苦的回忆就是1923年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所经历的恶性通货膨胀,1923年8月,马克兑一美元由4.2元跌至一百万元;在11月20日,价值更跌至4.2万亿元!

那段痛苦的历史对德国人和之后的欧洲影响深远,现在的德国人在处理个人财务上非常保守,总是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在投资方面也不愿意冒风险,炒股票和炒房产的比例很小.德国一直把制造业当作经济之本,兢兢业业地致力于实体经济和扩大出口.当欧洲中央银行成立时,它的唯一宗旨就是抑制通货膨胀.

对于美国人来说,经济历史上最痛苦的回忆是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当时的通货紧缩状况使美国的失业率高达25%.所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具有双重的任务,一是抑制通货膨胀,二是促成高就业率.联邦储备委员会过去二三十年的做法就是宁可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也不愿意主动地抑制过热的经济形成泡沫.而且现任联储会主席伯南克发表的一篇重要论文,题目就是“通货紧缩: 确保它不在这里发生.”

而中国过去百年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中国人,避免政治和社会的动荡,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虽然在经济危机当中,这三个国家和地区都启动了大规模的财政救援计划,但现在当经济情况已经从最坏的时候略有好转时,三方鉴于各自的特殊历史背景,采取的措施有了微妙的不同.

欧洲国家已经开始了财政紧缩计划,比如国债危机中的希腊,国家财政不太稳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经济和金融泡沫破裂后的爱尔兰,英国,欧盟中的两大支柱法国和德国,还有其它一些欧洲小国家也纷纷跟进减少政府开支,缩减公共福利等等.

而美国对欧洲所采取的财政紧缩行动发出指责,担心那些措施会使世界经济重新陷入困境.现在美国的经济情况正在从大衰退之后的短暂反弹中再次转弱,如果在年底之前美国的经济进入二次衰退的话,联邦储备委员会就不得不再次启动印钞机增发钞票,向实体和虚拟经济中灌注流动资金.

中国由于及时地采取了经济刺激措施,相比之下经济增长情况表现良好,虽然通货膨胀率有上升的迹象,但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像提高利率这样的紧缩行动还是比较谨慎的,目的是要避免造成经济成长上的大起大落.

* * *

再回到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的问题上来,或许有人会问,尽管美国联储会增发了那么多的货币,为什么现在还见不到通货膨胀的迹象,反而越来越象是通货紧缩?那是因为谁先得到了使用联储会发出的巨额资金的机会谁就有权决定钱往何处流.现在所发生的情况是,联储会把资金首先给了大银行,可大银行的主管们并非象联储会所期望的那样,决定把银行贷款发放给下面的企业和个人,而是觉得用这些资金买入政府债券是对他们来说最安全最合理的选择,因此政府债券的价格高涨,利率大降,现在已经达到了类似另一个金融泡沫的程度.所以通货膨胀没有在实体经济中显现出来,而是被转移到政府债券这个金融资产上去了.

可是假如把伯南克在他的论文中提出的建议付诸实施,"从直升机上撒钱",正象我在本文开始时设想的那样,政府首先把同样数额的资金以支票的形式发给每个个人而不是给银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现在来回答前面的问题吧,假如政府寄给你一张4万3千美元的支票,你会怎么花那些钱?可能有人会把钱拿去还债,也可能有人把钱存起来,但肯定有很多人会选择把钱消费掉.只要12.8万亿美元中有一部分流向消费品市场上去追逐有限的商品,结果必然是普遍的价格上涨,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假如发给每人4万3千美元还不足以逆转通货紧缩,那么把数额增加到每人十万美元如何?发给每人一百万美元又会发生什么?

所以在一个只凭政府的信用发行货币的体制下,通货紧缩只是一个选项而并非是必然发生的结果.伯南克之所以还没有那样做 - "从直升机上撒钱",是因为他心里很明白,如果把钱直接发给民众,他就对钱的流向和社会大众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失去了控制.伯南克所期望的是诱发温和的不疾不徐的通货膨胀,在那种状态下,经济将重新增长,各种资产会慢慢地升值.可是在温和的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之间的临界点是包括伯南克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法确定的,增发多少钱才算不多不少?如果不幸发多了超过了那个临界点,正如热水达到沸点会变成水蒸汽一样,人们对美元的价值突然失去了信心,争先恐后地想把所有的美元都换成实物商品,那时候,恶性通货膨胀就无可挽回了.

可是象现在这样,发生在政府债券上的通货膨胀一旦达到了泡沫的程度并且最终破裂,也有可能立刻诱发美元和美国债券的巨幅贬值以及恶性通货膨胀的爆发,那与直接发钱给民众的区别是,一个是自上而下,另一个是自下而上,诱因和结果都一样.

现在可能会有很多人以为我是在异想天开,那种失控的情况绝对不会发生,至少绝对不会发生在他们身边.我对那些人的建议是去读读 Nassim Taleb,思考一下当初那些以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人第一次看到黑天鹅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想的吧.

=========

欢迎造访"徐世维的博客":

依据事实数字,把握市场脉搏,运筹金融世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48731




所有跟帖: 

haha, think of this way......... -jy101- 给 jy101 发送悄悄话 jy101 的博客首页 (125 bytes) () 09/12/2010 postreply 23:06:19

恭喜J兄......... -老顽石- 给 老顽石 发送悄悄话 老顽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3/2010 postreply 08:12:11

haha. 老老大回来拉!!! -jy101- 给 jy101 发送悄悄话 jy1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3/2010 postreply 09:36:31

老大好!!! -老顽石- 给 老顽石 发送悄悄话 老顽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3/2010 postreply 11:42:43

政府债券大张就可以举更多债,DCVA就更国进民退 -hetero- 给 heter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3/2010 postreply 00:12:56

现在关键是要创造新热点让银行和私人去投资 -hetero- 给 heter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3/2010 postreply 00:14:15

O8提出的硬体重建为什么没在美国再搞一个光通讯泡沫,而TG -hetero- 给 hetero 发送悄悄话 (53 bytes) () 09/13/2010 postreply 00:17:12

Once bond bubble burst, DCVA就更国退民退. -天下无马- 给 天下无马 发送悄悄话 天下无马 的博客首页 (249 bytes) () 09/13/2010 postreply 12:37:20

严重支持! -老顽石- 给 老顽石 发送悄悄话 老顽石 的博客首页 (68 bytes) () 09/13/2010 postreply 08:11:44

好久没回来玩了? -SunshineInCA- 给 SunshineInC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3/2010 postreply 08:54:09

回复:好久没回来玩了? -老顽石- 给 老顽石 发送悄悄话 老顽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3/2010 postreply 11:43:54

MM好! -老顽石- 给 老顽石 发送悄悄话 老顽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3/2010 postreply 11:45:03

石兄好 -SunshineInCA- 给 SunshineInC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3/2010 postreply 15:00:3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