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結束聖俗對立,宗教責之所在

来源: 吮露鶴 2009-10-31 17:04: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30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吮露鶴 ] 在 2009-10-31 21:09:0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現代社會,是一從傳統宗教為核心的社會,經世俗化而形成的社會。宗教在這與傳統完全不同的世俗社會中,可以有個怎麼的擺法?

充份現代化的西方,思考是分由倫理及政治兩層進行的。倫理哲學,先與神學分家,以至全面隔閡,到了廿世紀後半,再行轉向,朝帶有宗教立場或容受宗教立場的「規範倫理」靠攏。政治哲學,「政教分離」為當然之義,但分離不就等同隔閡,彼此該有的互動若是沒有了,社會便要出問題,所以政治哲學的倫理考察自廿一世紀始,一種世俗應與信仰作理性公共溝通的呼聲,便越來越高。尤令人驚喜的,是連給人印象似極保守的天主教界,跟激進思想的批判哲學界,不只有過對話,更取得了共同的話題,持續交流的互信,認為應各自努力清除障礙以結束對立的基本共識。

本文主要談宗教方面的責任,檢討怎樣清除障礙。

宗教是實踐的信仰,但信仰不是可以非理性的迷信。信仰不能任意乖理,與理性該當平行互作。原教旨非必迷信,但常重信輕理,以為只要持守唯一信仰即成,忽視甚至不容理性的燭照,結果乖理背信,為非理性洞開了後門,不自覺之間甚至就連本身某些重要的信仰也給背叛了。原教旨者把首當責己律己的宗教,變成斥人律人的宗教,若要是不事與世俗樹敵,便好像不夠神聖似地。正信的宗教,也必是與人和好的宗教,就算人果以我為敵,也須化敵為友。這種衷心願意本于一己信仰,與異己交往,使人和睦的宗教,是在多元的公民社會中,跨越信仰,在信仰之間,承認多面信仰的宗教。宗教間能夠和平共處,同為社會群益,才得以釋出信德與理義的力量,為人類帶下祝福。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