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菜大师谈津菜

厨师风采:津菜大师谈津菜




  声纳网消息(记者寇焕芬):提到1928风情食街,去过的朋友立刻会想起一边品尝地道可口的津菜、一边品味老天津卫饮食文化的那份惬意来。的确,1928风情食街,是把天津地域文化与餐饮文化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几家餐馆之一,自开业以来,就得到了各地食客的认可。这一切都得益于1928风情食街的技术总监马金鹏。前不久,生活广播记者寇焕芬采访了马金鹏,让我们一起去结识这位了解天津菜历史、精通天津菜烹饪技法的津菜大师。

  记者:马金鹏出身于烹饪世家,他的父亲、祖父都是厨师。16岁就拜津菜宗师高恭羽先生为师,从师12年,打下了扎实全面的基本功。曾在号称“津沽八大饭庄”之首的先得月饭庄当过厨师长。几年来,他为全国许多省市培训了大批的津菜厨师,大家都尊称他马老师。

  马金鹏老师从事菜品烹饪事业37年,对津菜历史有深刻的了解,对天津风味菜肴的各种烹饪技法非常精通,并在理论上有很高的造诣。说起天津菜和天津地方的饮食文化,马老师如数家珍。

  马金鹏:“天津虽然建城时间不长,600年,但有他自己独特的地方、形成自己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格。天津菜遇水而兴,九河下稍,又有海河、又有运河。。。这些河流孕育了一些应时到节的物产。烹调最数津门好。过去讲:京油子、卫嘴子,指天津人会吃、讲吃,吃尽穿绝天津卫,而且有些物产的烹调方法影响到全国的烹饪业。”

  记者:天津在历史上有食都之称,天津人讲究吃是出了名的,那么,天津人讲吃讲到什么程度呢?

  马金鹏:“从天津代表菜来讲,有满汉全席、八大碗,八大碗还分粗八大碗、细八大碗、成型八大碗、四季八大碗,种类不仅有烧肉丸子鸡、滑鱼独面筋,而且用料很广泛,是应时应节而变。比如:春节八大碗有烩海蟹羹,用渤海产大海螃蟹,到了夏季就吃鳎目鱼,冬天吃紫蟹、银鱼、铁雀,天津银鱼从明朝就设银鱼太监,银鱼做贡品,天津的黄花鱼也是很有名……”

  “天津又受码头文化、盐商文化的影响,过去天津又号称小扬州,饮食结构很精细,在菜品上吸百城之精。在烹饪的技术处理上又是有独特的风格。比如天津扒全菜是历次全国比赛中拿奖的菜,为什么屡次拿奖呢?从造型口味、菜品设计、到灶上大翻勺的功夫上,在全国都没有。”

  记者:天津菜不仅讲究的是吃时令精华、讲究独特的烹调技法,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菜名和配菜的吉祥寓意。您听听马老师的描述。

  马金鹏:“刚才我说的八大碗,粗八大碗、细八大碗。其中包括天津的龙凤席,是天津的一种席面。是现在所没有的。我在87年时做了个专题片就是做龙凤席,以鱼虾蟹天津的地方特产做成的一种席面,有冷荤、热菜、饭菜和汤,这一席一共有36道菜。天津人有一个讲究,过年过节呀天津人最大的特点讲究四平八稳,六六大顺。现在各饭馆买的腰果全素,是岁末时我设计的,因为岁是岁岁平安,又利用十种原料,天津人讲究一个全字,如汉全席、烩全丁、全家福、扒全素,全字是天津人常用的。所以说呢,我把这个全字用在这里头,又跟岁联系起来,在过年时这道菜清口利口、漂亮,口味清淡,家庭易做,市场上卖得挺火,随便进个饭馆都有这道菜。

  “天津人讲究细到嘛程度呢,叫猪不椒羊不料,炖猪肉不放花椒,炖羊肉不放大料,这是经验的总结。有些专业厨师不见得懂。”

  “过去天津饮食还讲究一个食俗,爆三样、熘鱼片、南煎丸子、炸指盖、冰糖莲子上鸭渲儿,这是天津的特色。”记者:天津菜形成于康乾盛世,历经清朝中叶至民国初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盛行一时。,也因为天津人爱吃、讲究吃、喜欢吃,还造就了一大批天津名厨、造就了天津厨师烹调津菜的精湛技艺。

  天津菜在烹、炒、烧、爆、溜、扒、焰、馇、酸沙、干煎、清蒸等技法上有独到之处外,精于调味也是天津厨师所擅长的。五味调和是中国菜的核心,味是中国菜的灵魂。为此调味品在菜肴“味”的形成上,起着关键的作用。津菜厨师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五味调和”“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 有着深邃的见解和独到的功夫。

  马金鹏:“天津人讲究菜的口味分里外口,讲究口味醇厚、回味无穷。如同听马老的相声,当时听完了走到南门外大街一琢磨自己又乐了。菜也是这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天津代表菜红烧牛舌尾、煎烹大虾都是外口有点甜,吃到牛舌尾的骨头缝里都是咸的,体现了一种复合味。再比如锅塌银鱼、锅塌里脊,这是天津独特的做法。包括独面筋也是,其他菜系没有的。讲究一种阴阳文化。讲究三翻四抖。“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天津菜的特点。天津菜的味讲究,尤其九转大肠,在全国各大菜系中五味的,苦辣酸甜咸都占的没有。天津菜的发展、文化沿革根基很深的”

  记者:“您家三代做厨师,您是第三代了,您觉得现在人们对饮食文化的讲究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马金鹏:“有不一样的地方,一个是烹调方法的改变,一个是南菜北进。(南北融合)”对,正是在一个融合期。年轻人的口味比较时尚,老年人又怀旧,正是在交替时期。但是我觉得,传统的东西一定要继承、不能忘,继承下来再创新,这才能有根基,水得找源呀。不是说没发展,刚说的腰果全素,不管华北、东北都有这个菜。天津菜和京剧是一样的,唱京剧讲究板眼、天津菜讲究汁俏儿;京剧讲究唱念做打、天津菜讲究谋独列烤。艺术是相通的。我们1928做餐饮的时候也是正在培养天津人追求文化的时尚品位。”

  记者:谈到振兴津菜,马老师一直强调先继承后发展。由马老师首创的扒菊花茄子这道菜,就是在继承天津传统扒烧技法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这道菜造型美观,软糯适口,酱香味浓。在天津的不少餐馆都有这道菜。听众朋友,当您品尝扒菊花茄子、腰果全素的时候,别忘了一直为振兴天津菜而不断创新的津菜大师马金鹏。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