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例子呢,见内

来源: 小小丫丫 2004-11-15 17:19:3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7922 bytes)
1. 1902年首映的《月球旅行记》应该算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电影。在乔治斯·梅利斯导演的这部短片中,一门巨炮将6位探险家乘坐的太空舱发射到了月球上。这些探险家们随后遭到了怀有敌意的月球人的劫持。后来他们终于逃回了太空舱,并将太空舱移动到了月球的边缘,并落回地球,溅落在大西洋之中。

但影片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大炮不可能将太空舱发射进太空。就算它能做到这一点,坐在炮弹式太空舱内的探险家们也会死于重力加速度。另外,梅利斯在片头将月球描绘成和地球一样有引力的天体,但在片子的结尾,为了配合情节需要而让探险家们返回地球,他又不得不忽略了这点。

2. 对科学的误解同样也出现在电视节目中。NBC国家广播公司热播的4小时连续剧《10.5级大地震》就是其中一例。该剧讲述的是一系列大地震摧毁了美国西海岸。这部科幻片在首播的当晚将2070万观众吸引到了电视机前。但科学家们却对这部电视剧评价不高。

加州地理调查学会的地理学家里克·维尔森说:“他们有很多关于地震的基本概念都是错误的。”在科学家们看来,《10.5级大地震》这部电视剧的科学准确性几乎为零。首先,不可能发生10.5级的地震。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级别是由断层的长度来确定的。世界上最大级别的地震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震中在智利。这次地震的断层长达1600公里。而一个10.5级的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将是智利大地震的32倍。而引发它的断层将长达四分之一地球周长。但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这么长的断层。

在这部电视剧中另外一个牵强附会的镜头是,迅速裂开的断层追赶一列飞驰的火车并将其吞噬。尽管地震会造成地表裂缝,但断层并不会裂开。

3. 透明,因此一无所有的悲剧

  影片《透明人》(Hollow Man)的主舞台是美国国防部控制下的一所实验室。该实验室正在进行一项秘密的军事试验。实验组组长塞巴斯蒂安(凯文·贝肯饰),开发出了一种"可以使人体变得透明的物质",并将自己送上了实验台。接下去出现的一个场面是"透明人"历史上比较经典的一个场面。影片没有采用让主角在一瞬间人间蒸发的手法,而是设计了一个让主人公从皮肤开始,然后是肌肉、内脏、骨头,身体的各个部分依次消失的场景,其细致程度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人体解剖"教程,令人叹为观止。这持续好几分钟的壮观的场面,使观众们完全忘了"使人透明的物质"有什么化学依据,以及"食物和排泄物为什么也会透明化"等现实的问题。观众们完全被银幕上的特殊效果震慑住了,失去了对现实的感知力。

  可是,如果真的要一板一眼地去研究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地方。"神秘的药物"是通过人体的血管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的。那样的话,最先发生反应的部分应该是血管分布密集的心脏附近,以及体内的各个重要脏器。然后,通过毛细血管与心脏连接的皮肤才会逐渐消失。

  但是奇怪的是,在影片中塞巴斯蒂安是首先从皮肤开始消失的。如果我们将他与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出现的"透明的大猩猩恢复原来面目"那段场景进行比较的话,这一点就更加明显了。透明的大猩猩吃了恢复药之后,身体的各个部分逐渐开始恢复原来的状态。其顺序是这样的,首先是恢复药最先到达的血管和心脏,然后是身体的各个脏器、肌肉和骨头,皮肤和体毛的复原是在最后。身体变透明的过程应该是恢复过程的逆反应,由于注射的方式是一样的,产生效果的顺序也应该相同才对。

  这是一段很典型的为了视觉效果牺牲科学(或者伦理)的电影场景。如果皮肤是在最后才消失的话,人体内部发生的反应就很难表现出来。那样的话,就缺少了紧张和刺激。保尔·范霍温导演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决定牺牲科学,从而突出视觉的感受。影片《透明人》的出现,使得"用特殊效果代替科学逻辑"的好莱坞科幻电影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透明人"这一概念,自从1897年在赫伯特·乔治·威尔兹的小说中正式登场以来,迄今为止已经在许多电影中出现。有趣的是,我们通常把"Invisible Man"翻译成"透明人"(可能是在日语中首先使用的)。"Invisible Man"是多少还有些模糊的概念,"透明人"一词包含着光线可以直接透过的意思。"Hollow Man"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了一层,他是一个不仅是身体,就连灵魂和道德都随之一起消失的"一无所有"的存在,这一表现无疑比"Invisible Man"更富有哲学意义。

  在影片《透明人》中,最有意思的要数"让人看见"和"不让人看见"之间的矛盾了。首先,导演让主人公变得看不见,以此来体现该片与其他"看得见"的科幻电影的区别;同时,他也尝试着用比较隐讳的手法来让观众们感觉到凯文·贝肯的存在。虽然光线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过透明人的身体,但是分子却无法通过。导演利用这一点,在影片中设计了各种场景,来表现凯文·贝肯的存在。例如当雨点打在塞巴斯蒂安身上,或是当他跳进水里的时候,还有当他的脸上被泼了胶水,或是血流满面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隐约地看到塞巴斯蒂安的影像。影片中既要考虑如何使凯文·贝肯真实地消失,又要考虑到应如何向观众们展示他的存在,在这一点上,保尔·范霍温导演一定费了不少心思。

  关于《透明人》,很多物理学上的论点都一致表明:"曾经是我们小时候的梦想的透明人事实上并不怎么幸福"。最著名的论点是,透明人同样也无法看见我们,正如我们无法看见他一样。我们之所以可以看到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将收到的光线折射,并在视网膜上聚焦成像。因为透明人的视网膜是透明的,所以光线根本无法在视网膜上聚焦成像,也就是说,透明人根本无法看到我们。在影片中,变身为透明人的塞巴斯蒂安说"没有眼皮所以无法入睡",其实只不过在吹牛皮罢了。

  其次,对于透明人来说,上下台阶也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我们虽然有时也会一边说话,或者一边看书上下台阶。但是那需要大脑根据脚的位置和台阶的位置进行精确的计算,以此调整迈下一步时相应的肌肉的运动和关节的弯曲度。我想谁都有过以为下面还有台阶而一脚踩空的经历。换句话说"上下台阶"是高智能机器人都无法做到的复杂的运动。透明人因为无法看到自己的脚,无法感觉自己的脚和台阶之间的距离,所以一不小心就会滚下楼梯。

  另外,透明人还必须当心车辆。因为过往的车辆无法看到自己,所以不能随便过马路。有关的趣事曾经在《X档案》中出现。在剧中,神灯满足了少年的愿望,将他变成了隐身人。变成隐身人的少年满怀欣喜地冲出门外,却被过路的卡车撞死了。这个小故事的教训是:透明人千万不要随便过马路!

  影片《透明人》是威尔兹写的小说《透明人》的比较暴力、比较色情的版本。透明人之类的幻想虽然在小学的板报上也经常会出现,但它也是一种可以尽情发泄内心的欲望、为所欲为的极为方便的手段。在《透明人》中,随着身体的透明,塞巴斯蒂安的欲望也露骨地表现出来。

  保尔·范霍温导演在一次采访中曾经引用过普拉顿的《国家论》中的例子。在《国家论》第二卷中,提到一名男子发现了一枚可以使人隐形的戒指的故事。那名男子变成透明人之后,偷入王宫,与王后同寝,并把国王杀掉,自己成了国王。这个故事向人们讲述了人这种动物,一旦脱离社会的约束,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将会变得多么暴力。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影片《透明人》在将人们渴望带着透明人的面具,侵入虚拟世界的隐讳的欲望数字化的同时,会不会也是对未来人类发展的一个预言呢。我非常不喜欢那位用最尖端的"数字技术"将此类题材搬上银屏的大导演保尔·范霍温。

  

  《西部影片》影片中为什么主人公总是最后的赢家?

  凡是好莱坞制作的科幻影片、动作影片、西部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主人公都不会死。这一条千年不变的不成文的规定,是"欢喜大结局的世界"好莱坞通行的法则。在影片中,主人公总是可以活到最后,收拾掉所有的坏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既然给主角那么多片酬,就决不能让他在中间就死掉吗?还是制作人对喜爱主人公的观众们的特殊照顾呢?理由虽然可能会有很多种,但是关于这一问题,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说法。20世纪初期,正是量子力学冲破古典力学的束缚,开始崭露头角的时期。那是一座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物理实验室,在那里,以玻尔为首的,包括海森堡、伽莫夫等一大批后来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的青年学者,他们为了确立"记录微观世界的范例"的量子力学,正日夜不停地进行研究工作。

  哥本哈根的青年们和玻尔经常在周末或是傍晚一起去看电影。有一天他们看了一部美国好莱坞制作的西部影片。看完电影之后,他们很自然地讨论起了一点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主人公总是可以击败所有的敌人,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且,即使坏蛋们在主人公的背后进行偷袭,也从来不会得手。为了解开这一荒唐的问题,他们开玩笑地提出了一个"假说":有意识的袭击不如无意识的反应速度快。

  为了验证这一条有趣的假说,他们还郑重其事地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由玻尔扮演叼着雪茄烟,双眼闪烁着锐利光芒的帅气的主人公,由伽莫夫扮演一直想要除掉主人公而对他进行袭击的坏蛋。战斗发生的地点是在位于北欧的吹着凉爽海风的玻尔实验室!每人拿一把水枪来代替手枪!

  实验内容是伽莫夫在实验室中对玻尔实施突然袭击,看到底谁能杀掉谁。结果是:主人公胜利!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主人公会赢。通过这个实验,他们得出了"自然意志无法快过神经反射"的伟大结论。他们也可能因此懂得了想要杀人的人往往要比对方先死的至理。

  这个故事同时也可以使我们领悟到其他东西。伟大的科学家们看了电影之后,认真地讨论,甚至为了论证自己的假说而郑重其事地做实验的画面,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群作风塌实、充满活力和想像力的青年,才诞生了20世纪最伟大的学说--量子力学。

所有跟帖: 

哇哦!丫丫太厉害了! -笨笨鼠- 给 笨笨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5/2004 postreply 18:07:46

我转的,不是作者! 别夸偶! -小小丫丫- 给 小小丫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5/2004 postreply 18:26: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