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病毒性肺炎用药的一个共性 (原创)

来源: 科普闲谈 2020-02-02 08:35:3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608 bytes)

治愈病毒性肺炎用药的一个共性 (原创)

科普闲谈

2020年2月2日

美国治愈的第一个病人用药叫Remdesivir,近日报道很多。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发现,病人先用了一种叫恩丹西酮 (Ondansetron) 的药以缓解恶心,病情较稳定达4~5天之久。这两种药有如下共性:

  • Remdesivir 拥有比较强大的能力攻击唾液酸(Sialic Acid)。
  • 恩丹西酮攻击唾液酸的能力要弱于Remdesivir,但它攻击病毒膜蛋白血凝素 (hemagglutinin) 能力强,而Remdesivir不具备种能力。此药直接缓解病情属于偶然,算是新功能开发。

中国治愈病人的用药有如下特征:

  •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攻击唾液酸的能力强于恩丹西酮但稍弱于Remdesivir,攻击病毒膜蛋白血凝素的能力与恩丹西酮的相同。由此可见,莫西沙星身兼Remdesivir和恩丹西酮两药的功能。它是抗菌药,能直接缓解病情也是偶然,属于新功能发现。
  • 利托那韦(ritonavir)攻击病毒膜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能力强,攻击唾液酸能力较弱。
  • 洛匹那韦(Lopinavir)攻击病毒膜蛋白血凝素强。在共性范围内没有其他能力。
  • α干扰素有适度攻击唾液酸的能力。

综上所述,如果用药能较强地攻击唾液酸, 以及病毒膜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控制病情还是很有希望的。

中国用的还有一个药,叫阿比多尔 (Arbidol)。作者的研究表明,它可以抑制一种新的病毒受体。洛匹那韦也有这种能力。

看来我们对病毒的构造成份了解的还不透。比如说病毒之间在唾液酸、病毒膜蛋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三种组份的相似性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目前的知识水平局主要限于流感病毒。

具有共性的以上药物还作用在其的病毒受体上,但这些受体之间基本上是独立的,还没发现一致的特征。

要相信中国大陆的医务人员、科技人员和决策者。如此大的灾难,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