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来源: hoopeo 2015-06-06 20:02:0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568 bytes)
回答: 头痛得厉害,怎么办?rioswonder2015-06-06 17:00:36
一、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头痛一证,在中医学中记载已有二千余年,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头痛记载数条,为后来头痛的辨证分型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医论述头痛一般分外感和内伤性头痛两种,认为凡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或痰浊、瘀血阻络均可引起头痛。本文仅以病因分型论述之。

1 风寒头痛

症状:头痛连及项背,恶风畏寒,喜用被物裹头,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1)中药治疗

治则:疏风散寒。

处方:川芎、荆芥、薄荷、细辛、白芷、防风、羌活、茯苓、甘草。

(2)针刺疗法

主穴:百会、风池、大椎、四渎。

配穴:攒竹、神庭、合谷、太阳。

方法:每次取主配穴各2穴,用弧度刮针法,强刺激不留针,每日一次,痛止针停。

2 风热头痛

头痛头胀,其疼剧裂,面目热赤,口渴饮饮,溺赤,发热或恶风,大便不畅或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

(1)中药疗法

治法:清散风热。

处方:桑叶、菊花、川芎、白芷、银花、连翘、山桅子、生石膏、石斛、牛蒡子、甘草。

(2)头颈部按摩疗法

患者坐位,背靠椅背,医者站在患者右侧,以左手扶持患者后头颈部,右手展平,虎口分开。从一侧眉弓上方开始,用全掌平推法,由前额→头顶→枕向颈部推摩至大椎穴处,反复进行5~6次,另一侧相同,推摩后以五指抓揉法沿上述部位反复操作5~6次,然后在太阳穴、头维穴、完骨穴、风池穴、新设穴部位揉压3~5分钟,再按第一次操作从前头到后颈推摩数次,术止。

3 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酸楚沉重,胸闷,乏力,少食,自饱,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濡。

(1)中药疗法

治法:祛风胜湿

处方:羌活、独活、川芎、蔓荆子、防风、藁本、云苓、猪苓、车前子、泽泻、白术、甘草。

(2)火罐疗法

穴位:肺俞,三焦俞,结核点。

方法:每次左右交叉取两个穴位,用无菌三棱针于预取穴位部消毒后点刺2~3处出血,以10厘米口径以上火罐,用精酒闪火法扣罐,置罐10~20分钟,隔日一次,痛止罐停。

4 肝阳上亢头痛

头痛而眩,两侧尤重,心烦急躁,善怒,夜寐不安,面赤口苦或兼胁痛,舌质红,中心苔黄,脉弦有力。

(1)中药疗法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处方:天麻、菊花、钩藤、生石决明、牛膝、生牡蛎、坤草、夜交藤、生桅子、黄芪、杜仲、川楝子。胆草。

(2)针刺疗法

主穴:曲池、血压点、百会、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心俞、风池、太阳、头维、神庭、内关。

方法:每次取主穴、配穴各2穴留针20~30分钟,用弧度刮针法,中强刺激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

(3)耳针疗法

主穴:高血压点,皮质下,脑点肾上腺降压沟。

配穴:脑干,枕,内分泌,神门。

方法:每日取主配穴各二穴,留针20分钟,用捻转手法,中等刺激,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

5 血虚头痛

头晕而痛,过于用脑即加重,常伴有心悸,怔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无苔,脉沉细。

(1)中药疗法

治法:补血熄风。

处方:当归、白芍、川芎、熟地、菊花、蔓荆子、防风、女贞子、炙甘草、夜交芚、党参、全虫。

6 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而重,恶心呕吐痰涎,胸脘满闷,少食自饱,口不渴,舌质淡,有齿龈苔白滑而腻,脉弦略滑。

(1)中药疗法

治法:化痰降逆。

处方:清半夏、天麻、白术、橘红、细辛、生姜、茯苓、牛蒡子、白蒺藜、蔓荆子、竹茹、厚朴、甘草。

(2)刺络火罐方法

穴位:上脘,脾俞。

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后,用无菌三棱针于穴位处,点刺3~5处,使之有血液溢出后,用口径10厘米以上的火罐,以酒精闭罐法,迅速置罐,留罐20~30分钟,去罐后用酒精棉拭去污血,每次一个穴位,隔日一次,痛止停用。

7 瘀血头痛

头痛固定于一处,如椎如刺,经久不愈,舌质紫或淡晦,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细涩。

(1)中药疗法

治法:活血化瘀。

当归、川芎、白芷、桃仁、红花、香附、葛根、路通、蔓荆子、麝香、老葱、生姜、大枣、黄酒。

(2)水针疗法

部位:肩胛骨内上角压痛点。

方法:由肩胛内上角稍内进针,斜向外侧,达肩胛骨骨膜,快速注射10%葡萄糖15~20毫升,每2~3日一次。注意进针深度,防止刺入胸腔。推药时可产生酸麻胀感,从肩部传至头顶及同侧面部,头痛止停用。

头痛的按摩治疗

  1.浴全头穴:头部有上星、头维、百会等穴,经常浴头部各穴有健脑之功效。操作时将两手五指分开,由前发际分别向后发际抹动,如食指梳头状,手法轻重由个人自行掌握,一般以局部感到热、舒适、头皮无痛感为度,次数根据病情而定。亦可用木梳代替手指浴头。本法可缓解头部肌肉痉挛、缓解脑部血管痉挛,使疼痛减轻、思维敏捷。

  2.抹额印堂穴:将两手食指屈曲,拇指按在太阳穴上,以食指内侧屈曲面,由正中印堂穴(两眉之间)沿眉毛两侧分抹,双目自然闭合。手法以轻中有重为宜,每次做30遍以上,每日2次为度,本法古代称“分阴阳”洁,抹后感觉头清目爽,具有清除头晕目眩、减轻头痛之功效。

  3.准备动作:患者正坐于椅上,含胸拔背,气息调和。

  4.拿合谷穴:合谷位于拇指和食指之间肌肉丰厚处。手法以拿捏、点按此穴,有明显酸胀感为度,每次10~15遍,每日2~3次。本法俗称“拿虎口”。如能经常拿捏、点按此穴,具有清利头目、缓解各型头痛。

  5.揉太阳穴:将双手掌根贴于太阳穴,双目自然闭合,做轻缓平和的揉动30次。此法对上述各型头痛均有较好疗效。

  6.拿风池穴: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捏住颈后肌肉近发际处,手法采用一上一下、一紧一松按摩,以颈部感酸胀为度,次数自定,不强求一律,左右手可以交替进行,本法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液供应。

  7.拿天柱穴:以拇、食两指,在颈后部斜方肌上方的天柱穴作拿捏动作,来回拿动各5~10遍,每日早晚各1次。本法对各种头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头痛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方名】头痛疏风散。

  【组成】菊花30克,白芷30克,川芎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黄酒调服每次6克,每日三次。药仅三味,药简效宏。

  【备注】空。

  【出处】盛智化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经风火上攻。

  【治法】祛风散热,活血止痛。

  【方名】愈痛饮。

  【组成】菊花10克,霜桑叶10克,黄芩6克,薄荷6克,苦丁茶6克,连翘12克,夏枯草12克,藁本6克,白芷10克,鲜茅根12克,荷叶2张,川芎12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连楣山方
治疗头痛的偏方

1 加味乌星散

【来源】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

【组成】制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各3克,菊花6克,冰片0.9克(研细,分2次冲服)。

【用法】先煎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四味,后入菊花,稍煎即成,分2次服。冰片临服时分2份各冲入1份。服后稍事休息,头痛即止。

【功用】升清阳,化浊气,止头痛。

【方解】方中川乌、南星、细辛祛风散寒止痛;地龙通络镇痉;菊花疏风、清头目;冰片开窍散瘀,清热止痛。诸药合用,有通络止痛、疏风散邪之功。药专力宏,取效颇佳。

【主治】慢性头痛。悠悠戚戚,迁延不愈,或在一侧,或在巅顶,诸如生气、受风、感寒以及天气变化都能引起发作。脉象往往沉细微弦。可用于神经性头痛。

【疗效】屡用屡效,多1剂痛止而愈。

2 头痛汤

【来源】岳美中,《岳美中医案集》

【组成】连翘、菊花、霜桑叶、黄芩各9克,苏薄荷3克,苦丁茶6克,夏枯草12克,藁本、白芷各3克,荷叶边半张,鲜白茅根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2次。

【功用】祛风散热,通窍止痛。

【方解】方中连翘轻浮,为解热清气分之炒品;菊花、薄荷消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桑叶搜肝络之风邪;黄芩除中上焦之火邪;苦丁茶祛头部之热邪;夏枯草解散结热;荷叶边舒散邪热;鲜茅根消除痰热,更使以白芷通窍散发表邪,引以藁本上升直达头顶。共成祛风散热之方,以治风热上攻的偏正头痛,效果颇佳。

【主治】风热上攻引起的偏正头痛。

【疗效】屡用治正偏头痛,均获捷效。

【附记】本方记载罗芷园《医话》云:“治偏头痛极效,屡试屡验也。”岳氏医治一例,每一感冒,即出现剧烈性头痛,面红发热,多方治疗,均不过暂时缓解,不能根除,颇为苦恼。即投上方疗之,果1剂痛减大半,3剂痊愈,迄今5年未犯。后用治各种正偏头痛,亦均获捷效。本方名为编者拟加。

若寒厥或痰厥之头痛,不可滥投。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